APP下载

巧用文言文 优化作文教学

2022-04-02韩米琳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2年3期
关键词:项脊轩志归有光写作教学

韩米琳

内容摘要:作文教学是高中教学中的难点,高中生在学习完高中所有的文言文后,大多能体会其中蕴含的精神品质,而不能将文言作品中的素材或者写作方法运用到写作中去。长期以来两者处于相对独立的状态,通过在课堂上对优秀文言作品的再探讨,从写作教学中的描写、抒情入手,使得作文教学与文言文教学相融合。教师对部分内容深入分析,引导学习古人的文言文的写作特色,帮助学生提升自己对人物描写的能力,提炼古人情感表达的精髓,熟练运用经典的语句作为写作素材,从而提升写作水平,反向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另通过课下布置相应小作文,来养成学生积累并使用文言素材的好习惯。通过教师的写作指导,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能深入体会其中的多种情感,使得自己的文章真挚、生动,进而拉近学生本人与文言文的距离。本文就教师在讲授完《项脊轩志》后进行写作训练的方法进行讲述。

关键词:《项脊轩志》 写作教学 归有光

我在讲授完《项脊轩志》这篇文章后,要求学生引用《项脊轩志》中的句子写一篇跟亲情有关的小作文,检查完学生的作文后,发现学生引用句子抒情的时候,对句意理解不到位,作文很不自然;学生对文章中的人物语言、环境描写、情感表达更是没有体会到其间的妙处。于是我第二次又专门在课堂上以《项脊轩志》为例讲授写作。

明代归有光的《项脊轩志》被称为明文第一,记叙的是归有光在项脊轩中的学习生活,以及在轩中发生的事,并记载难以忘怀的亲人,作者以朴素的笔触将这些事逐一再现,饱含情感,句句都足以作为优秀的素材写入作文语言当中。但学生在用《项脊轩志》中的例子写作的时候,不免仍有隔离感,因为作者所处的时代以及生活经历与学生相隔甚远,于是我又再次让学生了解作者的生活背景,抓细节描写,让学生领会其描写的魅力。针对不同的描写部分分类让学生学会使用例子。

一.从人物对话描写学习写作

《项脊轩志》这篇散文里面写亲情的例子有很多,并且很零散,归有光先生的这篇志用零散语言所串起来的情感真挚,学生没有充分体会其隐忍的真挚情感,故学生能调动自己的情感与之产生共鸣比较困难。归有光年轻的时候,经常到项脊轩这个小院子里来读书,对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来说,归有光寄托着整个家族的全部希望,家人都希望他能考取功名,尤其是祖母,文中写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当他看到祖孙刻苦读书,感到很安慰,教师在讲到这里的时候可以扩展延伸这个小细节,讲述归有光祖上从如何多为官到逐渐衰落的事实,所以,祖母才会如此盼望昔日的风光再现,于此同学们也就能了解祖母那种又担心又欣慰的复杂心情了,同时也能理解感受到归有光被寄予厚望所谓发奋和叹息。同学们理解到这里后就能理解归有光作为一个不得志的知识分子身世命运的不幸,也就能理解其文字的哀婉与深情,并且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挖掘作家面对祖母的深情背后的坚韧能量。不仅是祖母,散文中对另外两位妇人描写也是栩栩如生,学生能从这三位妇人的话语联想到自己的长辈对自己的深厚感情,不论是学习的厚望,还是儿时的宠爱,或者耐心的陪伴。对话体现出了对话人各自的心理特点,祖母是一家之主,其语言特点通过对话展现她的形象,既简明、又清晰,符合她的身份与年龄、经历,描写人物时要以对话为基础,以心理体现为导向,学生在写作时如能学习归有光先生,深挖对话细节,考虑所要描写的写作对象的身份、地位、职业、以及性格特征,人物形象越丰富,则更会使得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才能有良好的读文体验。故而对话描写是使写作中笔下人物活起来的重中之重。

展现人物丰富形象的对话本身就具有审美价值,学生看到祖母等三位妇人动人的对话,能想到自己的亲人,学生可以直接引用祖母的话,来表达与长辈之间的浓浓亲情。学生也可以继续描写场景或者引用自己亲人的话抒发情感,祖母的话本身就是表达亲情一个很好的例子。故直接用原文中的优秀对话是学生阅读写作相结合的重要方式。

尽管如今归有光先生早已离我们而去,但从他描写祖母对他的关怀的话时,一切却是历历在目,恍如昨日,让人感触至深,教师通过分析归有光的形象,来呼吁学生关怀亲情,感悟亲情的重要性,指导学生通过作文反面表达如何对抗这个亲情疏离的时代,体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二.从环境描写学习写作

环境描写对表達文章的主题,体现人物的心境等有着重要的作用

《项脊轩志》分两次写成。这篇志体现了时代的变迁,又进而印证对不同时期的项脊轩的描写上。前四段写于公元1524年,当时归有光尚年少,项脊轩对其而言仅是一个读书的地方,在经历了仕途的失意,以及亲人、妻子的相继离去,作家的心境也发生了变化,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关注项脊轩的环境描写,来了解作者的心情变化,但学生往往对具体的意象含意不清晰,故教师要挖掘具体的意向,教会学生营造氛围表情达意。

《项脊轩志》在第一段通过介绍项脊轩的概况,表现了作者的心境,说“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也”,其中的“方丈”“仅”“容”,这两个字显示出了项脊轩在最初的狭窄和简陋,与后文形成对比,后文说到“室始洞然”,洞然显示出了项脊轩在经过作者的修葺后的宽阔、明亮。并且首段大部分写的是项脊轩修葺过后的样子,环境的改变牵动着作家的心情变化,以此来表达作家的喜悦之情——然余居于此,多可喜。同学们要注意环境描写的目的是什么,有时候不仅仅只有一种作用,有可能表现了作家的心境也有可能是环境的改变反作用于作家的心境,作家的心境与外界的环境能通过“杂植兰桂竹木”互相融合,学生能从这段环境描写中品读出作家的雅趣,教师进而帮助学生分析此时作家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从读书中获得乐趣,此时的作家全然不现功名不得的痛苦。故而学生在描写环境时,要注意通过环境描写的变化来巧妙表达情感。

作家在对环境描写时,项脊轩这个空间环境是不断变化的,作家在描写这个变化的环境时,是对整个人生经历的重温,环境不单单是环境,项脊轩不单单是项脊轩,而是在作家在写作的时候所体会的爱恨情仇。其中描写分家时,作家与整个家族背离,作家将自己掩盖在环境之下,当归有光面临人生的挫折,原本的大家族,已经在鸡犬狗吠中衰败落寞,“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此时的归有光经历了分家、家族败落,作家不愿看见衰败之景,但当作家听到院子里的杂乱时,作家企图用环境掩盖,这些杂乱和喧嚣。用闭门不出苦读的方式麻痹自己。此时的环境不仅表达了作家的真实心境,由环境所构成的这个小小的空间也是作家的庇护,作家受不了祖母一声声的叮咛,更受不了人情的淡薄,故学生在写作时要注意环境是支撑人活动的场所,这个活动不仅指身体的活动,也指心理的活动。学生更要考虑环境的功能来写作,一个封闭的项脊轩能将作家庇护起来更能将其他的环境隔离起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发现作家与环境的关系,此时作家对项脊轩的认识一个封闭的空间是否也代表作家的内心的封闭,是否也包含了作家不愿意被人看到的人生的无奈,作家就在环境之中,变换的环境,封闭的环境或者与环境相隔绝,学生可学习作家通过对隔绝环境中的典型意象的描写,简单几笔就能让读者体味情境,更能使得学生联想在隔绝在环境之外,没有被描写出的内容。

对项脊轩修缮过后,作者在项脊轩既种植兰花,又种植桂树,又栽种竹子。从作家喜欢种植的这几种植物似能看出作家的君子品格,兰象征恣意潇洒不理俗世的世上贤达,竹象征有不屈骨气和谦虚胸怀的谦谦君子,桂花也象征着作家馨香的品格。故对环境的描写的目的有时候又是表现作家的个人性格形象特点。

《项脊轩志》中的环境描写并不是文章的主要内容,环境改变的喜悦不能给作家带来长久的安宁,生活也并不像项脊轩修缮后的那么安宁美好,更多的是为用喜来衬托家族的崩离与亲人的离去给作家带去的悲伤。故环境描写不是写的越多越好,而是能恰当的为全文服务。

三.从情感表达学习写作

《项脊轩志》全文写了有关亲情的几个事件,最后一段的前部分,作者与其妻子的深情在作家的寥寥数语中淋漓展现,本文写于妻子离去之后,但前部分并无一字写妻死之悲,反而写的是与其妻的一些琐碎的生活片段,妻子贤惠好学,常来看“我”,本是漫长艰辛的求学之路,因为有了妻子的陪伴与关怀,生活就充满了甜蜜与温馨,妻子为了跟我有更多的机会相处,多会来到轩中问我问题,作者在描写两人的感情的时候不采用色彩强烈的辞藻来作渲染,而只是平平简单的叙述,可见归认为这件最普通的小事就是让他最不能忘怀的。作家通过对生活中再现来表达情感,独独归有光写出了如此情真意切的句子,作家虽然和妻子的感情很深,但是真正能打动读者的正式因为归善于在回忆的过程中通过情景再现的方式再次感受妻子的温柔和深情,作家在当时细心的体验和妻子在一起的每一分钟时光,对于妻子对他的爱,作家能够敏锐的感觉到,并且视作至宝。我们从中也能看到他们之间展现了既平等又和谐的夫妻关系,让人体会出归有光对其妻子的爱的珍贵。在老师讲解后,学生在作小作文的时候能从朴素中体会到归与妻子之间的深情,学会这种于平凡之间叙说往事的写作方法,并且教师加以引导,学生就能很好地运用到不同的情感之中,学生需要明白平凡的生活中也蕴含着不凡的情感,生活中有丰富经历的人很多,不同人的经历中蕴含着不同的情感,但作家却往往能写出优秀的作品,是因为作家有更敏锐的观察力以及能够针对一个情景深入的思考与领悟。高中阶段是学生的价值观养成的重要阶段,学生通过体会作家与妻子的情之美、情之真,更能体会自己身边的亲人之间朴素的情感,更能认识到亲情的可贵。

归有光在情感表达上有其自己的特点,克制又隐忍,这种表达艺术学生不易理解,在文章第一段中写到,“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作者运用了并列的句子结构,散文写的内容欢喜参半,作家珍视和家人的欢乐时光,能在回忆起往事的时候潸然落泪,也能在妻子死后补记妻子平凡场景,作家不过分渲染对亲人的情感,但正是这种最容易让人理解的日常生活往事才更能让作家动容,在平凡之下读者能体会到的是归有光在面临科考失败之境地之下的无奈与艰忍,在妻子离他而去的欲哭无泪,欲诉无人。

全文在结尾处以枇杷树作结,睹物思人,情深意长,余韵不尽,枇杷树的枝叶茂盛,作家不直诉思念,而在此处留白,不直诉想念只说是妻子死之年所种的,并未点明种树的人,只明确了此时已经过了漫长的时间,故作家此时让读者看到茂盛的枇杷树,是为了将读者拉入一个时间的概念里,将自己置身于时光的变幻之中,从而留白,让读者自己回忆往事,所谓“事斷情不断”。钱钟书说中国诗歌的特点是“言有尽而意无穷”,此时的归有光纵然内心有无限的伤感,都化为这茂盛的枝叶,蓬勃伸展下去了。往事已成为往事,作家此时丧妻之痛,已经化为了亭亭的枝叶留给读者无限的遐想。教师在讲抒情时,要告诉学生学习体味这种留白式抒情,结尾处留白,来感受散文的回味美。学生在表达情感时,不论在段尾或是段中,学会这种方法,都能为其作文营造一个恰当的情感氛围,在归有光笔下所有的人物、景物、情感表达都是那么地自然,从中体现了一代文人的文化内涵,学生不管是体会其间的隐忍克制的散文抒情风格,还是引用其中语短情深的名句都能为作文写作添彩。

在检查学生的作文的过程中,学生能在学习完散文后,通过散文的一句话感悟到亲情,可见学生喜欢包含着美好的意象,学生通过对枇杷树这个美好的意象的描写,能唤起学生对身边的亲情的怀念,学生在此时与散文内的一句话产生共情,更与千年之前的归有光产生了微妙的联系。

项脊轩志中有一句话,“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让我想起小时候跟爷爷在树下乘凉嬉闹的时光,但后面树却被砍了。爷爷不在了,树也不在了,我的心里面空落落的,但在某一天的早晨,我突然发现那里有一颗小树苗冒了出来。

学生在写自己小时候的家的时候,包含着美好的回忆,描写了梨子树下有关童年的欢乐情景,充满了童趣,彰显了儿童的心理,并且有一处细节描写,写出孩子不愿回家,被大人喊回家,完全就是生活中的场景,但是细细读来,却充满了童年的满足和幸福,后文则对亲情疏远、时光变迁抒发情感,映射了归有光先生看到家被分得四分五裂之后无奈和伤感,这体现了学生在学习时对相关知识的迁移。

回忆像一坛酒,埋在时间的长河中,越久越醇香。回忆中,小时候的家是一个大院子,叔叔伯伯们都住在一块儿,大人们出去干活儿,留下我们在家玩耍。院子中有一棵梨子树,一直就在院子里存着,那是我们的娱乐场所,在树下捉虫子,玩儿纸牌,一玩便是一天,直到自家大人喊着睡觉。院中才落得清静,后来也不知哪家起的头儿,院中人家一户户搬走,去别的地方发展,院落越发冷清,最后我们家也搬走了,只剩下爷爷奶奶留在那儿。

参考文献

[1]顾咏梅.走进归有光的孤独世界—《项脊轩志》之情感表达艺术[J].江苏:中学语文教学.2019(7):32-40.

[2]周先慎.历代名篇欣赏集成[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8(7):83-84.

[3]杨宇航.用细节描写装扮文章[J].福建:名师在线.2020(35):37-38.

(作者单位:喀什大学人文学院)

猜你喜欢

项脊轩志归有光写作教学
“知人论世”与文言文释义案例分析
一曲读书人的励志
儒家思想观照下的《项脊轩志》阅读
千丝万缕难理情,一景一言皆回忆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及反思
《项脊轩志》教学案例
民族预科生写作教学的对策探究
积累,为学生写作增光添彩
架设作文桥梁,探寻写作源泉
浅论高中语文写作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