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高职美术教育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2022-04-02白旻旻
白旻旻
[摘 要] 高职美术教育是职业教育艺术发展的延伸,是提升学生审美素养,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方式。强化美术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所以,围绕高职院校如何强化美术教育并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进行分析,从三个层面探讨美术教育培养方向:一是分析高职美术教育的具体表现;二是分析美术课程教学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方式;三是对学生创新思维和艺术素养的培养策略。
[关 键 词] 美术教育专业;实践能力;能力培养;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09-0178-03
高职院校育人方式需要更新,着重关注美术教育对于学生实践能力、审美能力等方面培养的重要性。对教师来说,需要通过美术教育的特点,优化课程内容,从观念上引导学生树立审美意识,从兴趣激发、更新教学方式等方面,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下,在美术作品中发现美、欣赏美,培养其高尚的道德情操,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一、高职院校美术教育的具体表现
(一)美术教育形象的直观性
相比其他艺术表现形式,如文学、音乐等,美术在教育形式上具有形象的直观性、可视性和确定性,在艺术表现方式上更为直接和突出。高职院校美术专业教学过程中,需要明确教学目标,突出教学主要任务,通过审美意识的引导,开展美术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自主感受和实践来感知艺术美,并运用自身的美术知识来创造美,并逐渐在实践中培养艺术情操,能够围绕一幅美术作品欣赏其中的艺术价值。在发现美、创造美的同时,具备鉴赏美的能力,但是人的鉴赏美的能力并非先天形成,需要经过后天的训练和培养。所以,在此层面上,高职院校教师需要通过美术教学活动和思维引导,让学生对美术教育有基本的认识,然后以实践教育为中心,促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协同发挥作用。
(二)美术课程设置的针对性
教师在设置美术课程,安排教学内容时,需要具有针对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阶段的学习成长规律,尤其在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教育领域呈现新的发展形势,对高校美术教育内容和形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职业院校,担负着向社会输出高质量、应用型专业人才的责任。教师需要从美术专业自身特点出发规划和设置课程,根据社会对美术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和人才培养的目标,重塑教学体系。而且当下计算机、各种智能设备的出现,一方面促进了美术实践方式多元化,另一方面也推动了美术教育向新的发展方向迈进,这势必会减少纯理论美术教学,使课堂教学更偏重实践性。同时,要求教师在艺术观念、教学思想等方面进行改革,围绕“德、智、体、美”方面,加重对艺术教学的比重,让学生不仅在校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学习绘画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其良好的修养,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合格的建设者。
(三)美术教育与其他艺术的多元统一性
在美术教育人才培养方向方面并非单一围绕美术本身而发展,高校在结合自身专业特性,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时,可以通过美术教育与其他艺术表现形式的共通性和联系,拓宽学生对艺术鉴赏的知识视野,让学生能够立足于多元化的艺术表现视角来反观美术教育的价值,并理解美术审美意蕴,提升自身审美力,丰富精神世界,培养学生的精神文化品格,比如:教师可以将美术教育与建筑艺术结合起来,让学生掌握绘画技巧和表现方法、学习各种美术知识的同时,引入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内容,通过传统文化的艺术精神,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并在感受民族文化的生命力和优秀建筑文化的艺术创造力时,感受人文艺术的审美趣味。如世界三大园林中的中国园林,融合中国绘画艺术中的诗情画意和自然的驯化韵味,体现中国传统美学中的“天人合一”思想,感受美术与建筑艺术的碰撞融合,实现多元统一、对称与平衡、色彩与质地等方面的共通意义。
二、美术教育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方式
(一)从作品出发,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
多数美术教育更偏重對学生特长发展,而忽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和启发,虽然也会强调“兴趣是学生全面发展最好的老师”,但是在传统观念的制约下,美术教学过程中课程设置存在偏颇,教学方式并没有紧跟时代发展,也没有从学生的学习立场和兴趣出发,加上学生需要面对其他课业压力,虽然学生内心渴望美、追求美,但是难以有更多时间和精力耐心体会美和发现美,对美的感知力往往流于形式,仅仅是课堂上教师讲授的知识或者课本上的内容,从学习心理上也更倾向和依赖教师的讲解,学生的兴趣和对艺术鉴赏的驱动力并不强烈,教师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及时调整,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一是不断更新教育观念,高校需要秉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采用因材施教原则。教育行业需要发挥榜样带动作用,因学校自身就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只有不断发挥自身的优势,才能让自身得到进步。美术教师也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落实美术教育理念,加强对学生的师范性和学术性的培养,让学生在掌握美术教育相关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将理论在实践过程中加以运用,内化为自身的专业技能[1]。二是站在学生思考立场,有效选择美术作品,选择引起学生共鸣和与学生认知、经历相关的作品。比如:在平面设计类课堂中应根据学生水平去寻找作品案例,对初步接触艺术设计的学生,应寻找大量优秀案例,以供学生参考、临摹,在积累大量优秀设计案例之后,学生才能形成自己的一套设计方式;对有设计基础的学生,可以与学生进行共同探讨,在教师针对性的引导和师生间创意思维的碰撞下,提升学生的总体设计能力,拓宽学生的创意思路。E5C04FCF-3DE6-4A71-B572-B02AD1A9241E
(二)优化资源配置,营造审美学习氛围
教学资源合理配置是开展实践教学,培养学生艺术修养的重要基础。在配置资源过程中,高校需要结合自身现有的资源条件,如果学校自身的资源条件能够支撑学生学习和一切教学活动的开展,只需要教师合理统筹与规划即可;而如果学校自身教学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在教育经费有限的情况下,要想提升学生的物质基础条件,顺利地开展实践教学活动,需要调动社会资源,跟随政府政策的导向和领导作用,完善美术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开展条件和保障机制,平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学生学习需求无法得到及时满足的情况,让每个学生都能激发自身的学习潜力,教师利用自身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专业能力,贯彻落实美术教育理念[2]。同时,高校可以加强校企合作模式,与当地美术馆、培训机构、艺术展览馆等展开合作,利用社会资源为实践教学活动开展提供条件和资源,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也能为学生提升实践能力提供更多选择。此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从生活中发现具有美感的事物。以“包装设计”为例,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每组学生收集同类商品的包装设计,并以小组为单位分析同类产品包装的设计异同,总结各类产品包装设计特点。通过以学生为主的课堂讨论,提升学生的课堂专注力,引发学生对设计的思考,主动进行艺术设计学习。
(三)优化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创造
高职学生需要延长学习美术时间,将学习不能局限于课堂之上,还可以从日常生活出发,随时留心观察,利用好课余时间。教师也需要加强教学手段,通过教学方式的创新,加强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师生互动提问方式,设置具有创造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同时,以问题导向法引发学生思考,作品表达的艺术思想和内容是什么。如在学生进行作品创作的初期,画完草稿之后,教师可以提问学生的创作目的及作品要表达的艺术思想。这样的提问,一方面可以将学生往正向的思维上引导,加深学生作品的艺术思想层次,另一方面学生在设计之初的交流,有助于他们理清设计思路和拓宽设计思维。此外,在现代平面设计教学中,应主要以学生实践为主,但实践并不是盲目开始,应先教会学生去观察和分析,对于优秀的设计作品,我们可以学习它的创作手法,学习它的创作工具。在科技发展的当下,设计已经以各种形式出现在我们的身边,新科技促进了艺术设计的发展,艺术设计教师也应积极创新专业课程,增强专业课程的时代性。重视制作软件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入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在保证学生的手工艺设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会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艺术设计,提高学生的设计水平。
高职教师在教授学生素描、色彩等基础知识时,也应完善学生的设计基础知识,注重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开设创造技法和创造原理等相关课程,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能力。基础的理论知识和设计知识是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基础,而综合能力是开展艺术设计的前提,只有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才能够充分地将自己的设计思想通过娴熟的技术展现,从而完成高水平的艺术设计。高职艺术教师应加强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对文化内涵的认识,积极向学生宣传文化与设计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探索文化中的艺术设计创意,提高学生的艺术设计意识。教师也应在艺术设计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让学生在艺术设计的过程中渗透人文精神,增强艺术设计的人文内涵。艺术设计教学更应该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让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学会运用发散性思维来思考问题。
作为艺术设计教师,应该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提高艺术设计教学思想。一方面教师应改变权威地位,认识到自身是知识传授者、信息提供者、学生学习帮助者和引导者的角色,艺术设计教师应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加强与学生的平等交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三、高职美术教育艺术审美培养教学策略
(一)利用现代化资源,调动感官
想要创作独特的、具有艺术价值和受人喜爱的艺术作品,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至关重要。由于高职美术艺术教育专业的特殊性,并且在当下美术教育多元化发展趋势下,教师不能像过去一样一味地教授学生绘画技巧和表现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绘画作品的品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发散思维、开拓创新,从看似不相关的元素中找到共性和融合点,迸发出绘画灵感。美术尽管是视觉艺术,但是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不能让学生仅仅用眼睛理解美术。教师可以结合艺术领域多学科审美特性,融合展开教学,如将美术教育与音乐鉴赏课程结合,通过聆听音乐,培养学生的审美力,并利用音乐营造艺术氛围。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动画展示,将平面化的美术作品以立体化教学方式展开,让学生带着深入探索的兴趣,试着理解作品的含义。教师不以对错来衡量,要给予学生更多自由思考和积极发言的机会,让学生大胆质疑,敢于表现自己。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搜集优质美术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创作视频、绘画素材、艺术展览信息、艺术讲座等。现代高职艺术设计教学应加强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将信息技术与艺术设计教学相结合,积极运用微课教学方法、计算机辅助教学法等信息化的教学方法,优化艺术设计教学效果。同时,开展自主评价、师生点评、互助点评方式,通过自评、他评了解自身的绘画长处和需要强化的地方,从而针对性利用各网络平台加强专业技能学习,并通过与他人交流进行信息数据的共享,扩展思維空间。
(二)利用生活实践教育理念,拓宽学习视野
生活中包含实践教育的意义,是由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所提出的概念,其认为教育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书本上的内容,而是要将书面教育与生活教育融合起来,融入生活实践内容,发挥教育的真正意义,突破课本内容教育的狭隘和局限,让学生深入广阔的生活,利用生活素材,启发现实与艺术的思考。艺术源于生活,美术教育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教师需要利用好这一点,在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入生活内容,加深学生的艺术审美体验。具体来说,一是教师要针对性地选取教学内容,找到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联的点,选择学生熟悉的、具有探索价值的内容,让学生基于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自发融入美术课堂教学中;二是教师要主动将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为学生提供更多实际和自由探索的时间和机会。比如教师将生活中有特色或者当地建筑与美术教育结合展开教学,利用课余时间或者专门开设课外实践教学课,让学生从热闹的人群、绚丽的街道和浓厚的人文气息和生活韵味的地方,一边观察一边记录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感,然后再与同学和教师一同分享和交流自己的想法,让学生从以往被动接收知识的角色变成主动思考探究的学习者的角色。
(三)围绕学生创造性能力,强化训练
高职院校教师可以以学生创造性能力培养为出发点,制订人才培养目标。在人才培养中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思维,使他们的审美意识、情趣向市场化倾斜,将艺术的独创性与大众化有机融合,让学生在美术创造中既能够彰显艺术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价值内涵,又能够符合市场的需求。因此,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构建自己的知识框架,将所学知识内容灵活运用到实践中,自由从所学习的社会学科、自然学科以及人文学科等知识中汲取创作养分,掌握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的表达方法。同时,教师在实践教学中还可以从不同知识领域共同点出发,促使美术教育升级,如插画设计、色彩搭配等,通过对不同领域方面作品细节分析,从多领域知识中反观美术教育内容,以此制订科学的教学方案,使艺术和课程加以融合。此外,还可以以项目化教学为载体,让学生动手、动脑,进行合作实践,让学生制订职业发展规划,多通过实践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
综合分析,加强对高职院校美术教育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树立新的教育观念,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教育目标,促进教学改革,融合美术教育的学术性与实践性,创新与优化教学方法,利用现代教育平台,搜集教育资源并优化配置,通过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建立美术知识与生活实践的联系,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黄珉.高职美术教育对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思考[J].艺术大观,2021(28):115-116.
[2]海萌.高校美术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思考[J].大观(论坛),2021(8):156-157.E5C04FCF-3DE6-4A71-B572-B02AD1A9241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