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基因融入新时代高职学生思政教育的多维实践路径探究
2022-04-02程义民楚绪乾王学亮
程义民 楚绪乾 王学亮
[摘 要] 红色文化是在坚苦卓绝的历史进程中积累和凝聚的浸透革命先辈鲜血的精神文化,是优质卓效的思政教育资源。基于红色文化与高职学生思政教育的内在联系,结合新时代高职学生的价值取向分析,剖析思政教育工作的路径困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拓展育人阵地,丰富高职学生思政教育的内容和路径,以传承红色文化的教育实践为载体,增强红色文化在高职学生思政教育中的育人价值。
[关 键 词] 红色文化;思政教育;新时代;高职学生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09-0172-03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高校要开展什么样的思想政治工作,怎样开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等重大问题作出了全面性和系统性的论断,高瞻远瞩地指出,能否办好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落实好思政课建设,直接关系到高校未来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关系到办什么样的大学、怎么办大学的根本问题,关系到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問题,这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和战略工程,关系到党对高校的政治引领,关系到祖国的长治久安,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的稳步发展。基于此,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时代背景下,如何立足于红色文化更深层面的历史积淀和精神追求,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历史时刻,丰富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的逻辑思维,进一步提高新时代思政教育实践教学的质量与政治站位,全面构建创新、活力、发展的思政育人格局,成为职业教育工作者的时代命题。
一、红色文化与新时代高职学生思政教育的内在契合
(一)红色文化是思政教育的引领者
红色江山来之不易,饮水思源,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应时刻牢记红色政权与新中国是如何诞生和发展的。为了传承红色基因,永葆红色江山的稳固,我们必须把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讲给年轻一代听,激励华夏儿女坚定不移跟党走,为实现制造强国战略和推动高质量发展而奋力拼搏。高等职业教育旨在培养高水平、高层次的技术技能人才,高职学生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坚持高质量人才培养的任务,切实增强和构建现代职业教育思政教育体系,才能更好地推动职业教育平稳快速发展。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在百折不挠的革命实践中形成的宝贵财富,它是在坚苦卓绝的历史进程中积累凝聚、浸透革命先辈鲜血的精神文化,红色文化是珍贵的教学资源,蕴含着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感染力。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对解决现有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质量差、学生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具有积极意义。从现有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入手,引入红色文化教学的内涵,进而激发高职学生的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
(二)红色文化是思政教育的思想源泉
红色文化是新时代高职学生思政教育内容的总结和历史升华。红色文化融入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的本质是红色基因的精华内核、思政育人体系中的符号和要素的深度整合与建构。其所蕴含的科学内涵,不仅能丰富新时代高职学生思政教育的思想内容和形式,同时对于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通过学习和铭记革命先烈不畏强敌、守土保国的大无畏精神,可以进一步增强高职学生的文化自信、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此基础上,学生能够更深刻地领会红色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宝贵价值,引导学生刻苦学习、全面发展。为了培养和提高新时代高职学生的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提高新时代高职学生思政教育时效性,一体化设计职业院校思政教育育人体系,红色文化是我们必须立足的根基和思想源泉。
(三)红色文化是思政教育的生动载体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阶段所形成的伟大文化,其所包含的长征精神、西柏坡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都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与网络文化的发展、西方思潮不断侵蚀等主客观条件影响,削弱了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思政教育作为高职院校育人的主要平台之一,必须充分利用好红色文化这一教育载体,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1],为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助力。新时代的高职学生作为红色文化主要传承者,具有接受度高、扩散速度快、互动性强等优势。无论是促进大学生对思政教育系统性的理解,感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内核,还是增强思政教育的传承与创新,抑或是精神力量的转化与实践,红色文化都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四)红色文化是思政教育的实践需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灵魂[2]。新时代技能型社会建设更需要文化自信的助推力。红色文化蕴含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教育价值。为了加快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坚持德技并修、育训集合,必须把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实践教学,将红色文化的学习作为职业思政教育的核心元素之一,推动红色文化、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等的衔接贯通。不仅可以发挥红色文化的支撑作用,更可以推动红色文化与思政教育教学体系的深度融合,加快红色课程与红色校园的建设。通过整合红色文化资源,学生可以结合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分析自己在接受思政教育过程中的行为,加强代入感。在这样的情况下,思政育人的目的和教育效果都可以得到体现。归根结底,红色文化的本质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形神兼备,并能够与时俱进地进行传承和发展。
二、红色文化的应用困境
(一)传统思政育人模式落后,教育实践需要变革
传统思政育人模式在向学生灌输红色文化时,主要采用说教、填鸭式等教学方法,不利于激发学生对红色文化学习的积极性,教育信息主要来自思政教材和教师的学术积淀,存在重课堂教学形式、轻实践效果现象,导致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较弱。同时这种育人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只关注某个问题或某个角度,容易导致学生在接受思政教育的过程中产生抵触情绪。因此,只有创新思政育人模式才能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促进“崇尚一技之长”的社会氛围的建立。
(二)“互联网+”使思政育人话语权弱化
高职院校虽然已经成为思政育人的坚固堡垒,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高职学生思政教育环境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3]。一方面,随着5G、大数据、融媒体等新兴技术不断取得突破,“互联网+”已经渗透到了各个领域。高职学生是受互联网影响较大的群体之一,他们思想活跃、视阈开阔、勇于肯定和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对新生事物非常敏感,但他们心境不够成熟,缺乏正确的价值判断。尤其是当他们面临社会负面因素渗透和面对就业、创业等方面的诸多困惑时,更容易受到互联网中各种意识形态思潮的影响。另一方面,随着网络信息化,网络舆情风险点不断增多。在“互联网+”视域下,一些不健康的网络毒瘤文化正在阻碍高职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同时也抑制了高职学生对红色文化的深度反思。
(三)舆情风险激增,引发红色文化认同危机
逻辑思维方式是一个民族典型的文化特征。部分高职学生由于高中成绩欠佳,进入职业院校后,他们沉迷日韩剧和好莱坞大片,喜欢吃肯德基、哈根达斯,热衷过万圣节、感恩节、圣诞节等。一方面洋文化的入侵影响了价值观的塑造,使高职学生更容易追求刺激、娱乐等肤浅的享受,而关注职业规划和职业教育较少,导致工匠精神和精益求精习惯的缺失。另一方面洋文化的入侵也削弱了思政教育阵地,导致高职学生容易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观产生心理困惑和认知偏差,进而产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缺失,具体表现在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不足。这对于德技并修、育训结合、以文化提高育人时效性的思政教育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利用红色文化优化和改革新时代高职学生思政育人路径,是一个亟需解决的教育实践问题。
(四)红色文化育人成果转化不及时,激励机制不完善
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呆板落后,往往呈现出教师怎么讲,学生就怎么记的“填鸭式”教学[4],由于育人转化成果不及时,也缺少相应的激励机制,即使有一些教育形式的创新,也很难激发教育者和学习者的参与热情。要想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育人成效,仅仅依靠传统的课堂教学和知识点的机械记忆是很难实现的。红色文化作为一种优秀的文化元素是值得所有人去学习和发扬的,要克服死学硬背这一传统育人方法的缺陷,要把红色文化升华到民族精神的层面进行培育,充分重视红色文化的育人成果转化时效,完善和健全红色文化育人激励机制,以有效的激励来增强思政育人活力,提高思政育人质量,推动思政育人体系的创新。
三、红色文化育人的多维路径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抓好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必须与时俱进,坚持改革创新,推进思想观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的创新,增强工作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只有抓住当前“十四五”规划的有利时机,坚决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坚持文化自信和文化传承,不断创新思政育人的方式和方法,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最终达到丰富和优化高职学生思政教育路径的目的。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红色文化供给的针对性
新时代高职学生思政教育应着眼于提高教育的针对性,旨在通过有效的路径将红色文化进行传播,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效果。红色文化的育人效应是否能开花结果,取决于唤醒学生内在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的深度。我们需要改革传统的生搬硬套的教育模式,充分结合高职学生的性格和思维特点,对思政教育教学的载体进行改革和创新,挖掘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使学生改变旧有的思维,对红色文化有更深刻的历史认同。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红色榜样的引领示范作用,积极宣传和弘扬革命烈士的高尚品格和爱国情怀。同时建设第二堂课,结合山东省红色文化资源开展红色实践活动,例如走进临沂沂蒙山革命根据地、乳山胶东育儿所、枣庄铁道游击队纪念公园等,让学生零距离、全方位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对革命重大历史事件产生情感共鸣,对树立红色文化自信和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具有积极作用。
(二)挖掘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打造实时性育人阵地
新时代高职学生思政教育应该体现时代性、网络性的特点,主动适应“互联网+”时代带来的学习方式的巨大变化,借助新媒体平台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的优势,打造实时性红色文化育人阵地。例如,可以利用快手、抖音等短视频App注册红色文化官方账号,通过录制《万疆》《国家》等具流行元素和教育意义的红色文化MV来传播红色文化,同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短视频素材的收集和编创工作中;创建红色文化微信公众号,将收集、编辑的不同地域的红色文化资源推送给学生,在迎合高职学生时间碎片化的同时,也能为他们提供更加多样性的红色文化内容;举办校园红色文化VR体验活动;将互联网热点事件引入思政教育,通过组织网络热点学习小组,开展红色资源下载、阅读、讨论等教学活动。一方面可以为学生提供多样性的红色文化解读渠道,另一方面可以真正实现红色文化在泛娱乐化网络环境中的传播。
(三)缩小供需矛盾,增强红色文化认同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宣传红色文化的内涵与价值[5]。红色文化要以新时代高职学生的视角,认真谋划、精心布局,寻找其与现代职业教育内在的契合点,以高职学生喜闻乐道的形式引导和教育学生,切实增强学生对红色文化的亲和力和认同感。在思政育人环节注意借助丰富多彩的文化传播载体传承红色文化,增强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例如在校园人流密集的区域张贴“红色精神”宣传海报,或者设置革命烈士的塑像,举行抗日战争胜利、抗美援朝胜利纪念日活动,让红色精神深刻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场景中,使红色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完成对学生的熏陶。也可以利用晚自习时间为学生播放红色电影,或者举行红色知识问答竞赛以及读书沙龙活动等。此外,将多样性的大学生节日与红色文化进行整合,在红色背景的节日里组织主题演讲、舞台剧和辩论比赛,借助丰富多彩的育人方式制造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成立我与祖国心连心、赤子等红色文化协会,让喜欢红色文化的学生参与其中,进而充分激发高职学生学习和传播红色文化的积极性,充分展现红色文化的育人魅力,从而增强高职学生的红色文化认同感,缩小日益增长的红色文化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思政教育资源的供需矛盾。
(四)踊跃参加以红色文化为依托的创新创业大赛,以赛促学
目前,国家加大了对创新创业的支持力度,开展“郭永怀杯”等一系列创新创业技能大赛,也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扶持。高职院校应该以当前职业教育改革为契机,深度挖掘和整合红色文化资源,大力推动基于红色文化的创新创业比赛的开展,通过以赛促学锻炼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促进红色资源的深度发掘,进而创新思政育人的路径。
四、结语
总之,传承新时代红色基因对弘扬中华民族无私奉献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具有积极意义。针对新时代高职学生思政教育中的问题和不足,将红色基因的内涵融入高职学生的思政教育教学实践中,运用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核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将是提高我国高职院校思政育人成效的重要保证。本文论述了红色文化与思政教育的内在关联,以及红色文化应用于新时代高职学生思政教育中的路径困境,在此基础上对新时代高职学生思政教育的多维路径创新进行了阐述,以便为高职学生思政教育开展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沈叶.新常态背景下职业教育工匠精神的分析及培育[J].教育与职业,2019(24):104-106.
[2]王迎波.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研究[D].桂林:桂林理工大学,2018.
[3]陈美玲.浅谈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新途径[J].商情,2019(8):177.
[4]樊丁.互联网视阈下高校思政教育路径创新研究[J].青春岁月,2019(26):106-108.
[5]刘建平,王昕伟,周蓓.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色基因的重要论述研究[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172-178.
作者简介:程义民(1989—),男,山东潍坊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学生管理。
楚绪乾(1987—),男,山东青岛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王学亮(1973—),男,山东东阿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医疗器械及制药设备的应用技术研究、职业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