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协同创新模式下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机制研究

2022-04-02薛雷雷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2年9期
关键词:协同院校高职

[摘           要]  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的增加,国家倡导大学生创业成为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途径。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对全党提出支持青年创业要求。但我国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创新思路无法与时代发展相称。大学生创业蕴含生机,引发系列人才培养模式的变化。协同创新模式下,高职院校要深入实施创新创业教育,通过体系化建设,达到良好的人才培养效果。协同创新模式下必须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建立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为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提供契机。概述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的内涵与意义,分析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协同创新模式下高职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机制。

[关    键   词]  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协同创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09-0052-03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是转变发展方式,国外经济处于转型期,很多产业经济结构不合理,实体经济竞争力有待提高,需要转型升级实现经济发展。国务院提出“双创”方针,借助技术扶持,整体提高了我国劳动力的素质。同时,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为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供了契机,也促进了我国经济转型升级。2017年,国家实施高校学生管理规定,有“休学行业”“创新创业论文折算学分”等。加强学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为培养高职创新创业人才的协同政策奠定了基础。通过贯彻落实国家在创新创业人才上的培养方略,从现阶段为“双创”型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及其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等提供了需求保障。据此,在协同创新模式下的创新创业教育机制,可着力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一、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概述

高职院校是进行职业技术教育的专科层次高校,根据地方发展情况制订招生计划,随着社會经济的发展,专业技术人才短缺要求加快高职教育发展,完善人才培养体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是提供高素质技能型人才[1]。创新是打破原有思想常规进行改革,创新意识是根据现实情况主观呈现勇于创新内在心理要求,在旧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实现创新能力的系统再造,用以激发大学生积极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专业与创新能力结合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战略目标、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的关键一环。

(一)高职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内涵

创业者的基本素养为创新创业能力的关键,还涉及大学生的综合能力、专项能力。专项能力是创业者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可以提高创业者创新创业的成功率。专业能力包括专业知识、技能方面。随着市场竞争力的加大,综合能力成为创业者的必要因素,包括交往、管理、教育能力等。高职教育培养一线生产高级技能型人才,习近平在中科院十九次院士大会开幕中,将大学生创新创业作为国家全局战略发展的高度,并将其逐步落实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2]。在社会经济发展中,通过引入创新创业教育,引导高职人才培养方略,重新定位提高大学生“双创”教育的重要性,并将其置入科教战略发展的高度。高职院校培养定位与社会人才结构对应,高职培养技能人才要关注其实践性,要突出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随着我国进入新时代,对高职生的能力也随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高校层面仍旧需要培养“双创”人才,以达到较佳的人才培养效果,更好地满足时代的要求。当今国际社会竞争的实质是经济、科技实力,各国不断在科技领域投入资金,创新能力成为增强综合国力的关键[3]。国家提出中国制造2025计划,我国关键技术核心受制于人,企业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成为未来中国创新创业发展的关键。对于高职院校而言,需在人才培养机制等方面谋划布局。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要求全面认识职业环境,技术是满足创新人才成长的基本条件,培养学生的核心技能成为发展的关键。随着新时代国家发展的战略需要,提升大学生的“双创”能力已成为当前发展的必然,是高职教育发展的现实需求,更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提供了政策依据。

(二)创新创业协同能力创新培养

创新创业协同能力培养创新作为一项全新的思想理论,具有开放性等特征。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系统工程,以合作共赢方式实现大学生创新创业协同并进,尽力发挥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价值,合作的关键是克服闭门造车,对资源配置优化整合。在动态化的创新,相互协同贯通,最终在集体经验的获得中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成功率[4]。

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协同创新模式是深化高教改革的必由之路,在可迁徙性的人才培养方略中,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竞争力。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大格局背景下,以人才培养提升国家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在大学生人力资源建设开发层面,全面掌握竞争的主动权和话语权,将高校的“双创”作为战略选择,教育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基础;在国家建设层面,以高校作为主渠道,全面培育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有助于提升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教发展的必然趋势,能与育人追求模式适应。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高教目标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5],为高校育人指明方向,推动高教的改革发展。

二、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创新创业能力是学生综合能力、专业能力培养和提升的必然,高职院校要明确认识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找出相应的培养对策。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教育深入发展的今天,实践培训平台初步建立,通过“以赛促赛”“以赛促学”的人才培养方略,增加学生的创新创业知识,进一步改善其教学效果,完善落实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克服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偏差、培养环境缺乏有力支撑、培养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6]。

目前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问题表现在社会、学校、家庭、企业、政府间。在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基础配套设施上,受政策配套不完善、措施不明确的影响,借助校企合作的平台,成为当下必须着重关心的问题。突出表现在政府的创新创业配套政策不完善,校企合作在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教育中的缺失,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流于形式。加之高校对大学生的重视度及其校本课程的开发力度,极容易忽略对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得项目进行举步维艰。政府尚未提升其宣传度,获得相关咨询的渠道较少,尚不能普及,政策环境亟待改善。

“科创+引导”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通过加速集聚创新动能,创新西格玛空间并正式投用,吸引了数所高校应用测试团队入驻,申报科技攻关项目。协同创新区积极打造科创生态体系,围绕国际智能产业科创基地、智能产业中央研究院、新工科教育科创平台等项目,形成“政产学研资用”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生态,为新区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互联网+”产业的发展,成立“互联网+”创新发展联盟。

通过制订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规划及专项规划,明确院校人才培养发展重点领域,抢抓战略性机遇;牵头推动产业链“链长制”改革;统筹推进重大产业项目引进落地,建立重大产业项目前期工作实施机制,面向产业共性需求,构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做好重大产业项目落地服务。联合攻关与成果转化机制,鼓励企业、科研机构、高校建立产业技术联盟,将企业对技术的需求快速传递到科研机构和高校,利用科研团队展开联合技术攻关、协同创新,最终实现成果快速转化;积极与业内龙头企业合作举办集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与实践运用于一体的特色学院,直接参与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产学研用发展;打造科技创新支撑体系。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夯实创新创业根基。围绕创新创业主体对源头创新、原始创新的核心需求,培育引领未来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为创业者提供创业辅导、工业设计、制模打样、小批量生产、市场推广、投融资对接等孵化培育全过程服务。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双创’示范基地”创业孵化链,落实创新创业松绑赋能举措;实施精准化帮扶企业举措;大力举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周活动,以此达到“双创”效能。

三、基于协同创新模式的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机制

党的十九大以来,国家提出积极就业政策,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要鼓励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多渠道就业、创业。协同创新模式下,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需要明确教育理念,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优化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环境。

(一)创新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是长期教育中形成的教育看法,教育理念关系到学校人才培养质量。要帮助大学生转变就业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更好地顺应时代的发展。创新创业带动就业等政策提出为高职人才培养提出新要求,就业理念要发生新的变化,要有创造新岗位的创业理念,构建学校同社会经济一致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部分高职院校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提升就业率,当前经济社会发生深刻变化,新时代人才需求发生转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是合格人才需要的基本要求。要求高职院校确立符合时代需要的培养理念,将创新创业能力提高贯穿高职教育过程,建立培养高职科研人才建设体系。

(二)创新教学管理模式

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要求构建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多元化教学管理模式,打造创新创业实践体系。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导向,强化分层次多元化递进式顶层设计理念。将创新创业能力培育贯穿于人才培养过程,制定一、二年级重点大类培养;三年级开展专业培养,提取典型复杂工程案例,着力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能力;四年级引导学生参加综合项目开发,培养学生跨域创新能力。切合行业创新要素,整合学科专业创新资源,打造课外实践体系,师资资源整合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机制,通过积极推进与合作企业共同研究,促进协同育人与创新,提高大学生的工程创新实践能力。

在专业课程设置上,需以实践教育为主,以理论教育为基础,多管齐下,共同发展。在选修课的设置上,设置一些与专业相关的其他专业课程供学生选择,使得多学科交叉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综合能力。发挥传统教学互动式课堂教学优势,引入创新创业教育核心内容,辨识传统教学方法的优缺点,通过协同管理专业达到较佳效果。在实践课程上,充分利用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做好指导,鼓励学生多动手,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及其发散性思维能力。完善实践平台,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积极拓展合作渠道,企业、不同校际、企事业单位、政府相关部门等协同机制,在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中,扎实掌握专业知识,促使高职院校学生“双创”能力提高,培育具有“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协同银行、证券、创投、高科技企业等多方主体,加强知识产权与金融结合,将知识产权作为资产进行运营和管理,创新知识产权管理模式。

(三)整合各方资源

创业的过程就是大学生不断丰富人生阅历、培养吃苦精神、磨炼刚强意志、加快成长成才的过程。为提高大学生创业素质、大学生创业的存活率,整合各方创业资源,加快大学生创业企业的发展,探索一種创业培训新模式,培养大学生创业成才。协同创新等与行业企业密切相关学科平台建设,充分整合行业企业单位资源,整合校内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对接高新区创客空间等创新平台落地转化、知识产权交易,为大学生自主创业项目提供各种优惠政策、融资对接、资本运作、管理咨询等服务,提高孵化项目成功率。采用启发式、多元互动式等创新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推进研究性教学,采用教研结合方式,实施分类分层考核评价,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建立优资优培的激励措施。

四、结语

本文从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际出发,对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提出了针对性解决措施,提升大学生科研能力、团队精神、创新意识。从教育理念、培养环境等方面探讨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启发参考。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下,要求高职院校重视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协同育人机制建设,通过创建新的教育模式,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高职院校通过科学设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满足国家创新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赵本纲.基于素质教育的大学生创意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以长沙部分高职院校为例[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6(11).

[2]吴志峰.培养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实践研究之我见[J].经贸实践,2017,20(4):20-21.

[3]徐培东,贺晓春.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探索与实践:以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8,20(6):19-22.

[4]王欢.新常态下高职院校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路径[J].求知导刊,2016(32):40.

[5]张拓,黄佩思.“互联网+”背景下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社团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J].办公自动化,2020(12):22-24,42.

[6]陈颖.高职专业性社团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6(2):132-135.

①基金项目: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课题“高职院校大学生提升就业核心竞争力培养体系的构建”(编号:Djsz202114)。

作者简介:薛雷雷(1984—),女,汉族,江苏南通人,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教育教学管理。

猜你喜欢

协同院校高职
中高职教育衔接研究的重要探索
——评《中高职教育职业能力培养有效衔接研究与实践》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融合创新 协同发展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京津冀协同发展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协同软件市场的演进和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