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基层党建信息化建设创新研究

2022-04-02阮兰娟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2年9期
关键词:院校党员互联网+

[摘           要]  高职院校基层党建工作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社会发展和人才的培养培育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高职院校基层党建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站在实践的角度就创建党建工作新机制和构建党建工作新平台两个层面,对“互联网+党建”领域进行了创新探索,切实提高基层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关    键   词]  “互联网+”;党建信息化;创新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09-0004-03

当下,互联网以现代文明载体的身份极速影响着社会文明的进程,互联网成为高校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这一时代背景下,高校党建作为党的建设事业重要组成部分,在政治、经济和文化形势快速发展变化的网络时代,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而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机构之一,其党的思想和组织建设在人才培养培育过程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因此,在新的社会技术背景下创新高职院校基层党建工作机制,提升工作效率和效益,成为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的重要课题。

一、當前高职高专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党务信息资源流通与传播力度薄弱

当前,高职院校大多以“学院党委、系党总支或机关党支部、总支下设教工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三级管理的结构模式开展党建工作。在传统的党建工作渠道中,上下级之间的信息传播、上级对下级的指导与监督、下级对上级的信息反馈、支部间的信息交换与经验交流等都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实现,导致整体党建工作缺乏系统性,基层党组织缺乏应有的活力。

(二)党建工作载体和内容不丰富

首先,与普通高校相比较而言,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在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和考核体制上均以技术应用为核心,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重实用,轻思想,重业务,轻党建”的现象,党建工作缺乏良好的氛围和有效的载体,呈现出教育内容枯燥乏味、方式方法单一,缺乏生机和活力的局面,最终导致学习的自觉性不高;其次,基层党支部在策划和开展组织生活时多是流于形式,吸引力和凝聚力不足;此外,党建工作的传播媒介不够丰富,缺乏特色。

(三)党员教育和管理过程科学化欠佳

首先,常规党建信息管理中主要基于纸质材料的汇集,在数据存储、更新、调用和传输上都有着诸多不便;其次,高职院校三年学制使得学生党员在其培养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涉及党组织对其至少半年的在外顶岗实习或毕业实习期间的追踪考察,毕业生党员在此期间也无法参加学校的组织生活,对其教育和管理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普遍依赖于组织专员不定期走访与实习单位的鉴定,不利于对其开展精准而持续有效的教育、管理和考察。

二、互联网时代高校党建面临的新机遇

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对我国的执政生态和党的自身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要把增强新兴媒体运用能力作为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能力培养的重要方面”[1],这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党的执政方式转变的重要推动力量, 给党的建设发展带来新机遇。在高层次知识分子聚集的高校,互联网正在成为党建工作的新场域。

(一)为思想理论宣传和组织建设增设新载体,提供新平台

传统党的理论宣传方式主要是通过专职思政工作者和党员骨干开展的讲座、党课等方式进行宣传和灌输,并且长期基于纸质媒体。互联网的诞生实现了这一突破,由最初的可通过固定通信网络、电脑、短信平台等方式,衍生到以移动App端、触摸屏端等多种终端,实现了通过使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学习和观看动画、视频等课程和接收最新资讯。[2]同时,互联网多样、海量的信息极大丰富了党的思想理论建设资源,有效提升了学习者特别是高校青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为民主建设追加新渠道

基于互联网的交互性特征,党的民主建设便有了新的渠道。高校内信息网络化极大地促进了党务、校务公开,通过网络党建平台,党员师生可及时掌握学校的相关工作动态,同时结合网上讨论、网上答题、网上选举、网上反馈等活动,拓展了党内沟通、党内民主的新途径,密切联系了党员干部和师生的关系。

(三)为党务工作提高效能提供新手段

互联网中信息存储的数据化以及基于数据化的内容分析最终提升党务信息管理和服务的精确性和便利性,而信息流动、选择和链接的感知化则为党员党组织的动态、统一管理与服务成为可能。[3]在这一命题下,通过搭建管理系统,实现党员信息、组织活动信息管理的网络化,提高党务工作效能的同时可有效解决毕业生党员、流动党员、口袋党员信息管理的难题。

三、互联网时代高职高专党建工作新策略

“互联网+”的本质是基于互联网思维,将传统业务数据化和在线化。在“互联网+”行动计划进程中,推进“互联网+党建”领域的创新探索,就是要实现党建工作的数据化、感知化和碎片化,真正实现党员的思想建设新飞跃以及更科学高效地实现党组织的动态、统一的管理与服务。

(一)探索适应互联时代需求的高职高专党建工作新机制

在“互联网+”时代,基于网络的信息流通已成为各方终身学习的主流渠道,鉴于网络环境下学习者对信息接收的多维度、高时效、碎片化等特点,最终导致其意识形态及知识建构中呈现出零散化和多元化的特征,在这样的形势下开展高职院校党建工作需要摒弃固有的线性化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应用新的视角重新审视工作过程的落脚点,把高职院校党建工作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去建设。[4]构建党建工作的教育、培养和管理的新机制,首先,要树立全新的适应时代需求的教育管理理念,以科学规范为标准建章立制,针对高职院校的教师和学生主体的特质,分别对普通群众、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预备党员和正式党员实施不同类型的教育管理方法,基于互联网开展不同阶段、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培养教育和管理;其次,进一步严格党内生活,积极改善党建话语体系,采用多种形式、渠道和载体加强党员的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在这个过程中树立典型并加大宣传,通过网络环境构建良性的舆论环境和意识形态新阵地,引导党员正能量的蓄积以及促进表率作用的引领;再次,通过搭建基于网络互联的信息化党群管理平台,实现党务有机管理和整合创新;最后,做好信息监控,对不良言论及时检查和过滤,确保党建信息和舆论导向的权威性、真实性和政治性。

(二)构建开放与交互并兼的高职院校党建工作新平台

“互联网+”背景下构建开放、交互的高职院校党建工作新平台,最核心的便是党建工作移动信息化和互动化建设,它是确保党建教育资源有效传播和支部工作有效开展以及各项工作有效落实的基础。

1.搭建党建工作移动信息发布平台

党建工作移动信息发布平台主要实现对党的自身宣传以及正确的舆论引导,通过平台及时推送党务信息、政策举措、时事动态、学校建设发展的成果、先进典型案例、廉政相关法律法规及典型案件资料等权威信息,以不同于传统说教的语言体系来阐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效主导移动互联空间的话语权,确保学校的党建工作始终在正确的道路上前行。让党员第一时间知晓组织内的最新动态,及时把握思想方向,明晰自身的建设要务;让群众第一时间感受到组织时刻围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上所作出的努力。同时,通过这个平台的交互功能开展征集意见、线上调查等活动,实现对党员、积极分子和群众对党建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的广泛征集,从而进一步完善党建工作。该平台的搭建既实现了利用移动互联网新媒体充分呈现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符的主流价值体系和有益的信息内容,亦有效建立起党组织、党员和群众三方无缝对接的沟通桥梁,进一步夯实了群众基础。

2.创新“互联网+党建”学习载体

通过创新以“互联网+微课堂”为主体的新的学习载体,根据上级党委下发的党建各阶段学习方案的计划部署,循序渐进地将各项学习活动引向更深入,落到更实处。首先,在学院网站中开辟党建思政学习教育栏目,派专人及时更新党的政策、学校党组织的各项工作开展情况,编制以微党课学习视频为主的“党课库”,并逐渐完善诸如文档、课件、动画等学习资源及相关信息资源的推送,强化教工和学生党员的党性意识;其次,同时开展党建专题移动学习App的自主研发,实现与学习网站的资源联动,在其中设置与移动信息发布平台资源联动的动态栏目,让每一位党员明晰专题学习活动进程信息,同时在该平台中及时组织学习专题教育的相关内容,下发通知要求各党员加强各阶段的学习详情,明确学习内容和时间,并通过实名认证及时推送学习,要求所有党员,特别是在外实习和进修的流动党员要关注“中国共产党员”微信公众号和专题移动学习App,不受时空限制地完成自主学习,做到“引导学”;此外,在移动平台中设置学习互动答题,对学习成果进行检验。

3.开辟党建工作移动互动阵地

通过创建教工党支部微信群和学生党支部微信群,要求支部党员以实名认证的方式加入“微信群”,明确各党支部书记为“微信群”第一责任人,安排专人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制定开展“微讨论”和专题知识交流学习微活动的相关计划,所有群成員按照推送资源完成自主学习,并在互动平台中按时、按质、按量地完成各主题的微讨论,在外顶岗实习学生党员也可以随时随地按照学校党组织的要求及时安排个人的学习,参加组织生活,汇报自己的思想、学习、工作等情况,增强与党组织的联系,各党员的活动记录完成情况将被作为党内学习活动的评判依据,转换为年终考核的权重值。此外,在校园网党建思政专栏下,建立一个BBS论坛,重点开展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交流互动。推选教工支委和学生党员担任论坛一级和二级权限版主,引导和监督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定期开展主题讨论。所有党员和积极分子均采用网络实名认证准入制度,确保舆论监管的有效性。通过“党员论坛”,党组织可以直接获取他们的思想状况、对党的认识、对社会现象的理解、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等信息,对学生日常行为起到很好的约束作用的同时实现了学生党员管理方式的创新。

4.开发党群工作管理信息系统

借助移动通信技术高效便捷、交互性强的特点,通过推进信息化与党建工作的深度融合,创新党建工作的方式方法。开发适用于高职高专层面的党群管理信息系统,基于系统平台的移动办公应用,根据基层党建常规工作中有关党员管理、支部建设、党建工作考核等制度以及支部工作手册的要求和项目,通过网络移动终端实现对支部管理、党员管理、三会一课记录、组织生活、发展党员、党费管理、换届选举、日常管理、组织关系管理、考核评价等党支部建设内容进行电子政务管理,同时把班组建设、共青团工作建设也纳入信息化建设和管理范畴,使常规党群工作程序更明晰,既方便了新旧支委的规范化工作开展,也方便了上级党委对基层党建工作的督查和考核,同时实现了信息共享和党务公开。

5.培养专业的网络党建队伍

在高职高专层面开展基层党建工作,除了要发挥教工支委的主观能动性,还应适时地将学生党员、发展对象纳入党建管理的队伍中来。在互联网时代,学生思想呈现多元化和复杂性的特征,让学生参与网络党建教育阵地的管理,则需要从该队伍的结构和能力素质方面分层次地培养和甄选,建设成为一支集政治敏锐度、党建素养、信息技术能力和开拓创新精神于一体的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队伍,以确保形成管理的长效机制。现有党建工作人员可通过定期的讲座和进修的渠道提升党建能力,内容除了党的理论和政策解读之外,还应渗透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和建网管网技能的培训等,为高职院校基层党支部独立自主、健康有序地开展 “互联网+党建”各项工作提供人才保障。

四、结语

随着“互联网+”时代应运而生的新的技术应用,有力地推动了高职院校基层党建工作的深入,拓展了党建工作的空间,使得党的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了更大化的提升。在抓住有利机遇勇于改革创新的同时,我们依然要认清网络这把“双刃剑”,将信息传播和管理格局提升到新的高度,确保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的良性发展,进一步拓展党建工作的新领域。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OL].http://www.gov.cn/jrzg/2009-09/27/content_1428158.htm.

[2]刁庶,孟婧莹,温卓.信息化时代高校院系党建工作创新方法研究[J].中国报业,2019(8):28-29.

[3]齐勇.高校“智慧党建”信息平台建构实践研究[J].北京教育(高教),2019(Z1):112-115.

[4]朱俊英.互联网视域下的基层党建工作[J].上海党史与党建,2017(1).

①基金项目:2019年度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科学研究项目“高职院校党员积分制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JZY2019SQZ07);2021年度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第二批“红色引擎”党建品牌创建工程立项项目“智慧积分引领‘慧芯铸魂’网络育人工程”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阮兰娟(1982—),女,壮族,广西百色人,硕士,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交通信息工程系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辅助教学及多媒体技术应用。

猜你喜欢

院校党员互联网+
我是党员向我看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党员之家
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9514.8万 北京市党员总数:240.8万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党员标准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