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抛锚式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2022-04-02侯凤秋

中学生学习报 2022年12期
关键词:抛锚式教学双减政策双减

侯凤秋

摘要:双减政策的推行和落实,证明国家意识到小学生的日常学习负担过重,而之所以在传统的小学教育过程中出现这一问题,非常重要的原因在于课堂教学存在一定的缺失,小学数学教育工作亦是如此。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重视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创新,抛锚式教学模式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有利于将小学生视为主体进行教学,并且使得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验完整的认知学习过程,包含进入问题情境—分析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切实提升实际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成效,对于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来说也是“减负”的一个可行路径。故此,在本文中就将针对“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抛锚式教学模式的应用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分析,其主要目的在于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果。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教育;抛锚式教学;教学模式;教学实践

前言: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内全阶段课程教育效果都得到了比较大的提升,其中也包含小学时期的数学课程教育。但与此同时,包含小学生主体在内的多方对象对于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育提出了崭新且更高的要求,由此“双减”政策应运而生,并且逐渐落实。其中小学数学课程教育工作过程中,抛锚式教学模式的运用,可以促进小学生以主体地位进行学习和成长,对于数学知识理论能够完成深度理解和学习,从而使得小学数学教育水平得到提升,真正为小学生做到“减负”。所以,在接下来的文章中就将针对“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抛锚式教学模式应用进行详尽阐述,希望对具体的小学数学课堂教育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引导。

一、抛锚式教学模式的概述

所谓的抛锚式教学模式,部分情况下也被称为是“实例式教学”或者是“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抛锚式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在一个相对真实的环境当中感受问题和体验问题,而并非是传统单一的间接介绍或者是讲解。在抛锚式教学模式应用过程中,一旦確立了一个问题,整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也就被确定了,就像是轮船被铁锚固定了一样,这也是抛锚式教学模式名字的由来。

另外,抛锚式教学模式与情境学习、情景认知和认知弹性理论之间都均有着紧密的联系,约翰·布朗斯福特是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对抛锚式教学的理论和研究作出了贡献。教师在实际的抛锚式教学模式的应用过程中,需要坚持两个基本原则,首先所有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活动,都需要围绕“锚”进行设计,其中的锚可以是某一个具体的问题情境。其次,抛锚式教学课程需要允许学习者对教学内容进行对应的探索和分析。

二、“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抛锚式教学模式优势

在实际的“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抛锚式教学模式当中,具有明显的、以下几方面的重要优势;

首先,小学数学抛锚式教学模式的运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抛锚式教学过程中,小学生需要解决一个现实问题,这样就能够有效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能力;

其次,抛锚式教学还能够促进小学生收集、运用信息能力的提升,教师在引导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自身的资料收集和处理都是亲自进行,由此学生的收集信息资料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就会得到比较大的提升;

最后,在抛锚式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提出多种真实问题情境,这样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就能够知晓自身所学知识理论的现实意义和作用,这对于后续的小学数学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2],小学生也能够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

三、“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抛锚式教学模式应用策略

(一)情境引入----抛锚

在“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抛锚式教学模式应用过程中,情境引入是重要的基础,需要满足以下两个基本条件,首先问题情境的引入需要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直接相关,另一方面还需要体现出一定的创新性,从而激发出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并且做到课堂教学的“抛锚”。

例如,在小学数学的混合运算教学过程中,由于小学生之前已经学习分步列式计算方式,但本节课程的教学重点在于列混合算式,因此教师就可以引入相关的教学情境:告诉你水彩笔和铅笔的单价, 问你买三枝水彩笔和四枝铅笔一共多少钱?

后续提问小学生:你们会应用混合算式进行解答吗?

之后可以依据实际情况进行师生讨论和生生讨论,这样就能够完成这一章节的公式教学,学生的实际学习效率会得到比较大的提升。

(二)巧设支架----定锚

在“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抛锚式教学模式中,相关的一系列教学活动都是以小学生为主体进行的,因此在完成抛锚之后,还需要在小学生的脑海和内心当中进行“定锚”。为了实现这一点,可以在确定问题之后让学生自主教学,例如在小学数学三角形的教学过程中,引入问题情境之后,教师可以继续定锚:“给你任意三根小棒,你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吗?后续小学生就可以在问题的指引之下进行自主学习,本节课程需要探究的问题也得到了明晰。

(三)合作探究----论锚

在小学数学抛锚式教学模式当中,由于涉及到较多的问题,因此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工作过程中,需要重视后续问题的探讨和分析,教师按照同组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使得小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合作探讨和分析,这可以促进小学生多项能力的提升和成长。

(四)解决问题----解锚

在抛锚式教学模式实践应用过程中,解决问题,也就是解锚是至关重要的,关乎小学生能否进行具有自信的正确问题解答,教师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尽可能给予小学生自主的空间,并且进行必要的引导。

例如,在小学数学三角形的教学工作过程中,为了探索三角形的奥秘,可以让小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探索学习。教师可以给予小学生小木棒这一道具,有学生自主组成三角形,并且教师进行巡视和指导,最终得出三角形的三条边的性质结论。

结论:综上所述,不难看出,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已经逐渐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并且也不符合当前的双减政策背景要求。而抛锚式教学方式的运用,能够使得小学生经历完整的识别问题、确定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完整流程,由此小学生的不同数学知识理论的理解深度大大提升,教学效果也变得更好。

参考文献:

[1]王琪琳.探究式教学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教育论坛,2021(32):39-40.

[2]彭倩梅. 指向小学数学关键能力的抛锚式教学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21.

[3]吴燕飞.抛锚式教学在小学数学第一学段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J].天津教育,2020(27):96-97.

[4]姜月,赵伟.抛锚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的应用初探[J].基础教育研究,2019(15):58-60.

【注】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规划课题(C466)《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小学抛锚教学模式构建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抛锚式教学双减政策双减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抛锚式教学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英语中的应用
不忙不乱,让时间听我的
建构主义教学法在离散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