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要与学生生活接轨
2022-04-02陈晓静
陈晓静
数学与生活进一步接轨是指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
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过程。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因此,数学教学内容应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设计数学问题,让学生真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会学习数学”。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组织教学,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学要与生活进一步接轨。
一、创设情境与生活接轨
教师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问题作为数学活动的切入点,能让学生感到数学来自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如:在教学《分桃子》时,我创设情境:先要求每个学生拿出9个桃子放在盘子里,每盘放的个数一样多,可以放几盘?当学生操作完之后,从中选择五种:(1)每盘放3个,9÷3=3(盘)(2)每盘放9个,9÷9=1(盘):(3)每盘放2个,9÷2=4(盘),多1个;(4)每盘放4个,9÷4=2(盘)多1个;( S )每盘放 S 个,9÷5=1(盘)多4个。分完后提问:可分成几种情况?学生于是很快的观察到:一类正好分完,另一类分完后还有剩余的。然后老师指出,正好分完的除法算式,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分了以后还剰余的算式,我们就把它叫做“有余数的除法”,这样创设生活情景,可以让课
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让学生轻松的接受新知识。
二、思维方法与生活接轨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善于捕捉生活现象,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是学习数学的有效方法。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一一数学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如:在教学两位数乘法后,安排这样一道数学问题:“学校组织师生去公园游玩,老师
27人,小朋友153人。公园门口写着:门票成人每人30元,学生每人15元,团体30人以上每人20元。”请同学们设计一种你认为最好的购票方案。对这个问题,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设计方案:
全买团体票:(27+153)X20=3600元
2、不买团体票:27×30+153X15=3105元
3、一部分买团体票,一部分不买:(27+3)×20+(153-3)X15=2850元通过不同的方案的比较,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理财的意识。
三、日常生活“数学化”
孩子们的知识应该是在对话中形成,在交流中重组,在共享中倍増。在今天的“课堂2.1采用生活化的数学语言进行教学
著名的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认为数学教学实质上就是针对数学语言的一种教学。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把抽象化数学知识,转换成可以让小学生更加直观和形象地进行理解并接受的知识,关键在于数学化语言的运用。众所周知,看起来似乎是枯燥乏味的数学,其实里面蕴藏了许多生动而有趣的内容,小学数学教师若是缺乏高素质的语言艺术,是无法将它发掘出来。因此,小学数学教学的语言生活化,即是带领学生进行数学学习及理解的重要方式。例如在圆柱认识的学习过程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加充分的认识到圆柱的特性,小学数学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自己动手去摸一下身边的圆柱形物体,并让學生说出自身的体会和感受。一些学生会说摸到的是一个光滑的平面;而另一些同学则可能会说摸到的是一个圆形。此时,教师可以因势利导,运用概括性的语言进行总结,如两个光滑的平面是圆柱底面,同时还有一个曲面,这是圆柱侧面。通过这种方式,恰当的利用引导性语言,并结合学生的亲身体会,可以更好更快的帮助学生接受。
情境创设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采用频率很高的一种教学策略,它有助于解穴小学数学高度抽象化与学生思维具体形象化间的矛盾。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采取生活化问题情境,再到数学模型,最后到解释和应用这种教学模式。而在这个模式中,我们最首要的任务就
是要把数学生活化!
小学数学的生活化教学,指的是通过营造丰富而生动的各类生活境,来增强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生活体验,并突出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性及开放性等,从而促使小学生可以将通过数学学习到的知识技能,用于实际生活中,进行创造性的运用。生活化教学还具备了以下几本的特点:首先,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应当围绕儿童的生活
世界来做为活动背景进行,并在活动中不断改变自己,提出新的教学
与学习要求;其次,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目标要能全面地体现出教学
整体目标,既要包含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也应当包含学生意志、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