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高校“思政+音乐”生态学科建设路径探究

2022-04-02刘琰琰

中学生学习报 2022年12期
关键词:品牌化学科建设课程思政

摘要:当前“思政+音乐”生态学科建设发展仍不完善,建设过程中存在着品牌培育与维护意识差的显著特点,因此“思政+音乐”生态学科建设质量有所发展但提升空间仍然很大,“思政+音乐”生态学科建设亟待一套系统化运作模式。本文基于“思政+音乐”生态学科建设研究集中在建设路径研究、内涵定义等领域的研究成果根据研究“思政+音乐”的生态学科建设建设遇到的种种问题,以“音为爱”志愿服务团队为载体,研究适符合高校“思政+音乐”生态学科建设发展的系统运作模式。

关键词:高校;“思政+音乐”;学科建设;品牌化;课程思政

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厖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音乐教育能够很好地感染学生,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音乐教学,用创新的方式拓宽思想政治教育,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了有益的突破口,在落实大学生“道德素养为根本、政治水平过硬”上,都是特别好的一种方式。音乐教学的内容通过渗入“思政”教育素材,能够让学生在感受、体验音乐艺术的同时,浸润学生的情感。

一、“音为爱”志愿服务团队的课程思政建设“破圈”实践

目前,高校开展思政教育和音乐教育只是为了迎合政策的要求,因此不能达到理想的育人效果。教育的成功与实践是息息相关的,但是大部分高校不能有效地将思政教育与音乐教育进行相互之间的结合,进而导致实践活动不能及时开展。“音为爱”志愿服务团队是湖北文理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开展的“思政+音乐”学科建设的积极探索。通过组建“音为爱”志愿服务团队,搭建实践育人的课程思政建设主阵地,通过服务师生、服务地方、服务基层等实践活动,让音乐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团队建设以一条主线贯穿始终,强调覆盖面,突出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引领、艺术特色、实践特色,强化学生学习主体性、教师教学创新性,有着鲜明的学科建设实践特色和经验。

二、以“音为爱”志愿服务团队为载体的“思政+音乐”学科建设经验

(一)围绕“思政+音乐”育人主线

“音为爱”团队秉承用艺术传递爱与正能量的理念,发挥音乐与舞蹈的专业特色,“以艺美人,以艺化人”。依托志愿服务团队建设,教师要利用音乐教育中蕴含的哲学观点、思维方式、爱国主义与奉献主义精神加强学生素养的培育,切忌教学过程中生搬硬套,要从音乐教育中深挖思政元素,进行合理设计安排。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以志愿服务活动为连接点,通过实践展演、主题活动等丰富多元的艺术形式,充分展示音乐教育与思政元素之间内在联系。组织寓教于乐的音乐主题实践活动,学生通过对正能量主题艺术作品的创编、演绎,在参与过程中受教育,使学生在音乐鉴赏的同时,与音乐所表达情感产生共鸣,促进学生综合素养提升。

(二)不断拓展实践活动覆盖面

“音为爱”团队依托实践活动大课堂探究“思政+音乐”的学科多元性,不断拓宽实践活动覆盖面,走下教室,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志愿服务团队联系当地卧龙镇街西小学开展义务支教达80余次,疫情期间持续为卧龙小学留守儿童开展线上家教,参与地方文化义演、公益快闪,参加全国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疫情期间,音为爱志愿服务团队组织开展了“线上艺术公益课”、以艺抗疫作品征集春耕行动等活动。通过艺术展演弘扬红色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正能量精神,让课堂受教育面拓展到全校师生,在一次次实践中获取经验,利用新媒体等载体拓宽“思政+音乐”的在社会的影响力。

(三)思政教师与专业教师协同育人

高校的音乐教学和“思政”教育如果由高素质的教师主导,必将能够为音乐教学与“思政”教育的良好效果带来新动力。“音为爱”志愿服务团队坚持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室协同育人的理念,加强音乐“思政”教师队伍建设,为音乐与“思政”教师的交流提供机会,通过双方教师的经验分享与交流,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加强“思政”教育的渗透。音乐教师能够为教学提供更多的创新想法,并且能够坚守音乐教学的原则,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思政”教师,能够提供更完整的“思政”教育纲领、目标和内容,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实际、国家的需求,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提供相应的“思政”教育的重点与方向。

(四)强调学生为主体

“音为爱”志愿服务团队改变传统教学理念,转变教师教学的地位,逐步成为学生思政教育的引导者,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并进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实现提升学生自身综合素养的目标。在将音乐教育融入思政教育之后,要提高对学生互动性与参与性的重视程度,从而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感受到积极乐观心态的重要性。让学生通过策划、组织、参与艺术实践活动,从而反哺自身。在进行思政教育与音乐教育融合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追求个性化思维等特点,实现将课堂真正归还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设计、实施中。同时围绕学生兴趣爱好建立合适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通过音乐教育的融入,改变传统思政教学方式,提高学生注意力,提升教学效果。

三、结语

通过研究音乐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契合点,建立音乐教学与“思政”教育的融合体系;加强音乐“思政”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交流,不断完善和提升“思政”教育效果;采用生动的教学方法及教育模式,更好調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展高雅音乐艺术进入校园的活动,让学生接受经典音乐艺术的熏陶;研究与改善音乐教学的外部环境,减少外界不良因素对学生的影响,让音乐教学更好地发挥“思政”功效。

参考文献:

[1]陈琛.高校公共音乐课程融合思政素质教育的创新教学模式探索[J].湘南学院学报,2019(04):123一125.

[2]余蕾.音乐教育融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J].戏剧之家,2019(21):200.

[3]纪俊娟.音乐教育专业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探索[J].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1,41(01):10-16.

[4]林典.爱国主义音乐与思想政治德育教育相互渗透的教学与探究[J].艺术评鉴,2021(02):118-120.

[5]闫芮.音乐资源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机制创新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34):62-64.

基金项目:湖北文理学院开放基金项目“课程思政视域下地方高校音乐学科创新发展研究——以‘音为爱志愿服务团队为例”(项目编号:XK2021050)。

猜你喜欢

品牌化学科建设课程思政
探索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的“大兴路径”
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分析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武警院校应急救援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从电影到品牌:看黄渤的“品牌化”之路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