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踪川藏茶马古道
2022-04-02焦虎三
众所周知,历史上的“茶马互市”是中国中央政府与西北、西南地区、包括汉族在内的各民族与以藏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之间展开的贸易活动,活动历史悠久,持续时间长达千年,对边疆(地)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影响甚为巨大,连接这条贸易大动脉的商道后来被形象誉为“茶马古道”。
2020年8月,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强调指出:“要挖掘、整理、宣传西藏自古以来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引导各族群众看到民族的走向和未来,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是命运共同体,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沧桑千年,纵横万里的川藏茶马古道,就是一部中华多民族共同发展的奋斗史,也是一部各民族交流交融的团结史,是各民族团结奋进的现实写照。
从历史深处走来
从原始名词与文化发生学角度而言,“茶马古道”是当代的新生词汇。在古代的不同时期,该词有不同表述,如“茶马互市”“帛马互市”“定茶易马”“茶药互市”等等,其外延略有差异,但内涵固定,即指中央政府与包括西藏地方政府在内的西北、西南地区和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与西北、西南地区以藏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之间的联动机制。这个机制,以贸易为基础,以茶为核心商品,以易货为主要交易手段,其影响力广泛涉及西北、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政治、经济与军事、文化各个层面。这一点,从关于“茶马古道”的定义中,可见一斑:茶马互市是指“中国古代历史上西部和北部从事畜牧业经济的少数民族,用马匹等牲畜和畜产品,与内地换取茶叶、布匹、铁器等生产、生活必需品的比较集中的大规换集市性贸易活动。始于唐代,盛于宋、明、清,长达千余年”。
茶马古道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不断变化与发展。但总体而言,维系这种互动机制的要件主要有两点:其一,以“茶马互市”为中心的官方管理机制;其二,以“茶马互市”为重心的商贸通道。古道从内地出发,遍涉我国西南、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更远及尼泊尔、不丹等南亚诸国。
历史上的“茶马互市”,有青藏道(由四川、陕西等省经甘肃省集中,再转青海省入西藏,又称唐蕃古道)、川藏道(由四川省进入西藏)和滇藏道(由云南省进入西藏)三条主线,这其中,青藏道为有史记载的最早商道,而川藏一线持续时间最长,交通条件最为复杂,其交易量也最为庞大,对于明、清两季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之间的互动关系影响也最为深远。川藏一线茶马古道又分西路(由今都江堰市、北川县、平武县等分至松潘汇集再入甘青)与南路(以雅安地区为中心分至康定市汇集再入西藏,又称“南路边茶”“川藏茶马古道”)两路,两路中尤以南路为盛。可以说,川藏茶马古道是茶马古道沧桑历史与绚丽文化的典型代表与集中体现。
“关系国家政理之大”
千年的茶马古道如一条坚固的纽带,紧密串联起内地与藏族地区,加强了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汉族与藏族之间的联系。明代王廷相在《严茶》中便言:“蜀中有至细之物,而寓莫大之用,君子不可以轻视之者,茶是也。五谷饔飱,非不美也,食牛、羊奶酪者,则不以为急;布帛帷帐,非不丽也,御穹庐、毡裘者,则不以为重。茶之为物,西戎吐蕃,古今皆仰给之。以其腥肉之食,非茶不消;青稞之热,非茶不解。故不能不赖于此。是则山林草木之叶,而关系国家政理之大。经国君子,固不可不以为重而议处之也。”
1.川藏茶马古道为维护国家统一和主权完整,作出了独一无二的贡献。从清中期开始至民国时期,随着川藏官道地位的确立,打箭炉的兴起,加上旧时茶马交易政策的废止,“边引”与“茶课”的先后废除,汉藏民间贸易全面兴盛,边茶的交易在维护国家统一与主权完整、抵御英帝國主义对藏族地区侵蚀方面的作用便日显突出。如寿景伟便言:“考边茶一物,不仅为一种商品,可称为汉藏间经济上之重要联系,抑且涵有政治联系意义。”众所周知,20世纪中叶,由于腐败而积弱的国民政权无力治理边疆,加上帝国主义势力的侵入与西藏地方分裂分子的燥动,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之间的联系近于瘫痪,英印势力大肆渐进,印度商品更是趁机倾销入藏,然而“惟印茶、滇茶皆系热性,而边茶性凉,故终为藏人所乐用”,是以川藏茶马古道的边茶贸易事实上也就成为维系汉藏关系最为牢固、也是最后的一根纽带,以至民国时有敏捷的政治家感言:今康藏之关系,只余茶一物也!
2.川藏茶马古道为维护民族团结,加强汉族与包括藏族在内各少数民族的情感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茶马古道不仅是商品流通的交易通道,更是各民族交往与融合的情感通道,也是不同文化交流互鉴的人文通道。康熙时所记《陇蜀余闻》《定藏纪程》,雍正时所载《四川通志》,乾隆时所言《西藏纪游》《卫藏图识》《清溪竹枝词》,皆言汉商或娶或雇“番女”,埃里克·泰克曼《一位领事官员在中国西北的旅行》记载,在藏族地区贸易的“老陕”(指来自陕西之商人)“彼等之习惯与衣装完全西藏化,其第二代、第三代子孙,或将与西藏人一切皆相似,全无分别。彼等不仅能贸易于川藏边境,且能深入四川人不能到之边远地城”。至民国时期,金飞在《南路边茶与康藏》更言:“茶既为康藏民族所必需,故莫不以茶为命,年来虽印茶、滇茶侵消,而康藏人民,仍为嗜边茶,……故边茶由陆路运藏,不独使荒山峡谷关之康定变为政治、经济之中心,而实别有微妙之作用也。”
无论是“茶马互市”,还是“茶药互市”(或“茶土互市”)形成的汉藏民族经济、政治交往的大通道,最终成为以汉藏民族为主的民族文化大走廊,形成了民族文化和谐交融和多姿多彩的文化现象。
3.川藏茶马古道为发展民族地区经济、改善人民生活作出了积极贡献。川藏茶马古道贸易的兴盛,直接促使了近代一批城镇在藏族地区的产生。以川藏茶马古道上的重镇打箭炉为例,这完全是一座因市而生、由茶而旺的新兴城市。依文献记载,最迟至明末清初,四川、江西、湖广等茶商,便纷纷拥入打箭炉,“五属茶商”赴炉交易已然成风。川藏茶马古道一线的其他城镇,情况也大抵如此,或邻通道(官道),或为贸易枢纽,皆因市而立,因市而兴。gzslib202204021810自古以来,茶与藏族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川藏道南路以五属茶县为始,汇于打箭炉,经道孚、雅江、巴塘、理塘、乡城、芒康、邦达、昌都、林芝等地,又汇集于拉萨,再至江孜、亚东,越境进入尼泊尔、不丹等南亚绪国;西路以灌县(今都江堰市)、平武县、北川县等始,汇于松潘直隶厅(今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经甘肃入青海。在中国西北、西南的广阔大地,以点代面,川藏茶马古道铺设起一条以“茶”为核心的商业网络,其广布藏人生活的每一处区域,直达藏人生活的每一户住地,极大地便利了藏族人民茶饮的需求。
4.川藏茶马古道是我们今天研究明代至民国时期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互动关系最为明确的线路,也是总结和借鉴历代治藏经验与历史教训一个有效的方向。从明代至民国时期,川藏茶马古道均为中央政府指定的入藏“官道”,维系着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的直接联系,对于研究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价值。明代中期以后,以青藏道为汉藏主要通道的情况有所转变。经康区南部,连接内地与朵甘、乌思藏的川藏道被定为“官道”,逐渐成为明代藏族地区僧俗往来,以及茶叶贸易的另一交通要路。明王朝的这一举措是自唐、蕃时代以来朝廷在对藏交通问题上的一次重大转向,使得汉藏间交通的重心由西北南移至四川和康区。从明到清,南路边茶另一个显著的变化在于,随着中央政权对边地控制力的加强,政权影响力的加深,边茶交易中心由东向西延伸,由汉地深入至汉藏交界的枢纽地点,次一级中心更深入康区各地。
从明后朝至民国时期,发生在川藏茶马古道上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如“西炉之役”“金川之役”“瞻对事件”“理塘事变”“炉城设厅”“铸造藏币”“西康建省”等,均对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的互动关系产生了直接影响,有些历史事件,如“金川战役”“铸造藏币”“西康建省”等,更直接影响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
5.川藏茶马古道,既是历史文化的古道,也是近现代红色文化的走廊,是传承红色文化基因、宣传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窗口。川藏茶马古道中的康藏地区是红军长征三大主力经过的地区,红军不仅在此留下了“过雪山草地”的壮丽史实,在民族地区播下进步的革命火种,而且留下不少红色遗址。1936年,中华苏维埃中央博巴自治政府在甘孜县(今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甘孜县)建立,这是藏族历史上第一个人民革命政权,也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斗争实践中建立的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政权。“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主张和我党民族平等、团结、自治主张的一次大胆的尝试,它的重要意义还在于将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问题的思考付诸于实践,并建立起了较为完整的组织系统,提出了明确的施政纲领。为以后党探索解决西藏问题以及以后和平解放西藏提供了借鉴。”(续文辉,《中国共产党在认识和处理西藏发展问题上的特点〈上〉》)它的建立,还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制定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提供了最早的范本与实践。
1951年,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八军奉命进军、和平解放西藏的行军路线,与川藏茶马古道几乎完全吻合。在这条古道上,留下了气壮山河的“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西藏的和平解放事业,这是西藏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转折点,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开辟了百万农奴翻身解放的道路,开启了西藏走向繁荣进步的光明前程。
6.川藏茶马古道沉淀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汉、藏民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创造出众多优秀的民间、民族文化,是茶马古道文明的杰出代表。川藏茶马古道是一条商贸通道,也是一条多元文化的走廊,更是一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宝库。这条古道穿行于有名的“藏羌彝走廊”,分布十数个少数民族,数百万人口。众多民族南来北往、沟通交流、繁衍迁徙,几千年的民族交融,使这一区域的语言、宗教、节庆习俗、服饰等方面交织在一起,既有独特性、差异性,又有关联性、共同性,进而逐步建构了一个文化形态多样、文化资源富集的独特地带,沉积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各族群和谐共生、水乳交融的民族文化生态,促成了苯波文化、牦牛文化、石室重屋文化、石棺葬文化、母系文化、猪膘文化、藏缅语多元文化等众多的、独特的文化景观带。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多教派并存,神秘、原始的苯波教、毕摩文化、释比文化在此得以传承。中华民族一体多元、同源异流、多元合流的特征在古道源远流长。同时,在古道中存在许多语言孤岛,构成了一个包罗万象的文化语言体系。以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南路边茶制作技艺”、康定市的“打箭炉锅庄文化”、响誉世界的《康定情歌》等为代表,古道与“茶马互市”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众多,特征明显而独特。
未来会更好
川藏茶马古道,恢弘千年,纵横万里,如一行行书写青藏高原的史诗,一首首回响唐宋风韵的壮歌。它是一条团结之路:穿越深山峡谷的羊肠小道,如密布的血管,流淌各民族的同胞情谊;它又是一条发展之途:跋山涉水的人背驼运,原始的运输方式,承载雄关漫道的商贸通途。面对历史,川藏茶马古道的功绩与作用,怎么褒扬都不为过。如果说,“一带一路”中的“丝绸之路”,在中国北部通过“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从古至今加强了中国同世界各国的合作交流,促进了各国文明对话和文化交流,构建了亚欧命运共同体,那么,中国南方的“川藏茶马古道”,通过“民族团结、发展进步”加强了我国汉族同藏族等少数民族的密切合作交流,促进了汉藏文明的对话和文化交流。这两条线路,一外一内,一南一北,共同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茫茫戈壁与皑皑雪山之间,分别写下了富有中国特色的浓墨重彩的壮丽史诗。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如何知史爱国,挖掘整理川藏茶马古道的历史资料与文化遗产,宣传与筑固“民族共同体”的历史根基,安边稳藏;如何古为今用,开发利用川藏茶马古道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助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促进社会经济与文化事业全面发展,富边富藏,既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政治任务,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
一是要深入抢掘与整理川藏茶马古道的历史档案文献资料,抢救性搜集口述历史、非遗纪录等活态文化资料,加大川藏茶马古道一线文物的搜集保护力度,并全面完整以上资料的系统化集中化归档工作。
二是要变遗为宝,变废为宝,变“另起灶炉”为创新利用,沿川藏茶马古道一线分主题有序建立物质与非物质、文物与文化的活态博物馆,以线为主,以村落为中心,“见人见物见生活”。
三是要与时俱进,创新方法,一方面尽快统筹川藏茶马古道历史与文化的数字化工作,另一方,加大对资源创新的支持力度,鼓励社会各种力量积极参与文化资源的创新开发,利用各种高科技与文创等新平台、新手段,讲好汉藏各民族团结的中国故事,发出汉藏各民族奋进的中国声音。
四是要突出重点,发挥优势,在加强保护基础上切实盘活用好各类文物资源,依托特色地理景观、自然资源和生态资源,完善综合服务功能,建设一批山岳、湿地、冰雪、草原、湖泊、溫泉等旅游目的地。推进旅游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