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理新教材封面图像解读

2022-04-02高苗廖三红

地理教育 2022年4期
关键词:解读图像

高苗 廖三红

摘  要:2019版高中地理教材必修第一册、第二册封面各为一幅航空图像,本文从地理学的角度对两幅图像所在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环境逐一进行解读。

关键词:封面;图像;解读

2019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教材第一册、第二册与师生见面后,新教材入眼的第一感受是封面图像的地理味浓厚。除了教材书名外,两册教材封面各为一张航空图像,图像中均有一条曲流纵贯。只有影像信息,没有任何其他的文字信息和熟悉的地理标志。手捧教材,师生们的第一疑问便是这两条河流的名称叫什么?然后引发一系列的地理探究:图中河流在什么地方?曲流是怎么形成的?图示区域是什么样的地理环境?为什么要选这两幅图作为两册地理课本的封面?师生们对这些问题兴趣浓厚,通读对封面图像解读,激发师生对封面及教材内容进行深入探究。

一、封面图像主题的对比解讀

一张图像或图片,都有一个图像主题。把两册课本放在一起,两幅封面图像的主题一目了然——河流,因此,对两幅图像河流进行对比解读(表1)。

二、第一册封面区域的地理环境解读

1、阿拉斯加的自然地理特征

第一册封面图像区域位于美国阿拉斯加州,美国阿拉斯加州自然环境的显著特征是纬度高,气候寒冷。自然环境各要素受其影响表现的相应特征是:高纬和高海拔地区多冰川,地貌受冰川作用影响强烈;河流封冻时间长,出现冬季断流;植被以针叶林、苔原为主(动物具有耐寒特征);土壤发育差,冻土广布。但曲流流经的阿拉斯加中部的育空高原在第四纪大冰期时,其中、北和西部(包括封面图示区域)并未受冰川侵袭。因为冰川的形成需要两个基本条件,即气温常年低于0℃,要有足够的降雪存留。育空高原位于极圈附近大陆内部,南部和北部都有高大山体阻隔,气候大陆性强,降水不足以补给冰川发育。第四纪大冰期,虽然气温低,因大陆性强,降雪少,没有形成冰川。

2、切割高原蚀余山的形成

切割高原是指被河流切割很深的高原。封面图像区域所在的育空高原,在美国阿拉斯加州布鲁克斯岭和阿拉斯加山脉之间,为典型的切割高原。地表由中、古生代岩层组成,平展或波状起伏,间或隆起蚀余山块,并隔以宽广的堆积盆地或谷地(图1)。地质历史时期,太平洋板块密度较大的玄武岩沿着阿留申海沟俯冲到北美洲板块之下,北美板块受挤压隆起形成山地和高原。由于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削高填低,坚硬岩体组成的山地被侵蚀后剩余部分形成蚀余山,谷地堆积成宽谷或盆地。

3、高原曲流的形成

阿拉斯加地域宽广,加之地势起伏很大,导致州内气候多样。南部沿海属于温带海洋气候,极地平原属极地气候。阿拉斯加的河流多发源于阿拉斯加山和布鲁克斯山,冰雪融水丰富。而河流都是塑造地貌的能手,在阿拉斯加中部地区,冬季气温低,大部分结冰,流量极小,春末融雪时流量就会大幅度增加。由于大山环绕,气候凉爽,蒸发较弱,水量丰沛,阿拉斯加中部地区发育了成千上万道河流水系。通过河流的侵蚀作用,在宽阔的谷地,地形相对平缓,侧蚀作用形成曲流。可以说阿拉斯加的水系对当地曲流地貌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三、第二册封面区域的地理环境解读

1、长安镇的自然地理环境

第二册封面河流流经地为广东东莞长安镇(和深圳宝安区一部分)。长安镇地势北高南低,靠山面海,地貌类型有山地、丘陵、台地、冲积平原和滩涂、海域。由于临海,所以与同纬度的内陆地区相比,夏季偏凉,冬季偏暖,年平均气温22.2℃,年平均降水量1778.7毫米。但也常受台风、海潮、暴雨、干旱和寒潮的侵害。长安镇河道水流平缓。

2、侵蚀台地与城市化

长安镇的山大部分都分布在北部,即封面图像左侧颜色较深部分。

向南侵蚀丘陵海拔多数为50—150米。侵蚀台地散布在冲积平原之中,常与侵蚀丘陵相邻,相对高度一般5—30米,海拔高度10—52米。后因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众多台地被平整为阶梯状,上有建筑物和道路,图像中城市建筑分多位于台地地形上。

南部平原分为两类,一类是冲积平原,由发源于山地的众多河流挟带泥沙向南流动冲积而成。另一类是三角洲平原,位于冲积平原以南至海岸线,由海洋的波浪、潮汐、海流和河流动力所挟带的泥沙堆积而成。平原海拔一般在0.6—1米。

3、长安镇位置与人文环境特点

长安镇隶属于广东省东莞市,位于东莞市南端,东邻深圳市,南临珠江口,西连虎门港和滨海湾新区。G107国道、S358省道、广深高速、虎岗高速、广深沿江高速等纵横贯通全镇。截至2015年12月,长安镇区域面积98平方公里,下辖13个社区,常住人口66.2万,其中户籍人口4.8万;旅港同胞3万多。2019年,长安顺应大湾区发展潮流,首次提出建设“湾区智造之都 魅力品质长安”,全镇GDP实现760亿元,位列2019年度全国百强镇第六位。

四、教材封面图像选取之理由“猜想”

2019版高中地理必修教材共二册,第一册主要内容为自然地理,第二册主要内容为人文地理。教材封面为教材内容的窗口,透过这个窗口可以窥探教材内容之“一斑”。第一册自然地理教材选用一幅自然地理航空图像,第二册人文地理教材则选用一幅城市人文地理航空图像,两幅图像与教材的主要内容相吻合。更为巧合的是图像中各有一条曲流经过,且曲流的走势流向均相似。两册教材封面图像的选取,可以说既有地理味,是教材主要内容的反映;又具有趣味性,能够激发师生对教材内容的探究兴趣。两册教材封面放在一起,达到了异曲同工、画龙点睛的效果。

在对封面图像的探究过程中,我还了解了卫星像片与航空像片的区别,(如图3,图4)。

卫星图像在同一图像上的地理事物缩放比例基本一致。而航空像片一般分辨率较高,影像清晰而且细致,反映的地物也较丰富,而且它属于中心投影,图像上的地理事物有近大远小的特点。这也就是我判断封面图像为航空图像而不是卫星图像的方法之一。

猜你喜欢

解读图像
雨伞
A、B两点漂流记
微情景教学法在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护理专业课程中的应用
新时期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个案解读
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特色的解读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
名人语录的极简图像表达
一次函数图像与性质的重难点讲析
趣味数独等4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