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境”多“情”,在“有意思”的学习中提升地理学科素养

2022-04-02何苗

地理教育 2022年4期
关键词:世界遗产土耳其情境

何苗

一、一“境”多“情”是培养学科素养的重要途径

“有意思”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有趣味,二是指有意义,耐人寻味。有价值的教学首先要能吸得住学生,然后留住其心,使其“心向往之”,实现融合知识、能力、价值的综合素养,从而使“立德树人”真正在实践中落地。

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指出“情境”是考查载体。这里所谓的“情境”指的是真实的问题背景,是以问题或任务为中心构成的活动场域。情境的复杂程度可以考查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能力应对复杂问题的水平。

地理学科的关键能力和必备知识是以学科素养为导向进行界定的。多维的情境更有利于训练和提升学生知识的交叉、能力的复合和素养的融合等多方位的素养。

基础性、综合性、应用型、创新型既是高考的考查要求,又是对教师设计“情境”能力的考查。笔者以“一带一路”为背景,创编新颖的问题情境,更注重一“境”多“情”的設计和思考,即以某一个区域为线索,看以情境相同,但由于观察和思考的角度不同,调用学科知识内容大不相同,甚至多学科内容融合,以达到提升融会贯通能力的目的。

二、“一带一路”是培养学科素养的肥沃“土壤”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是中国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的平台和纽带。截至2021年1月,中国与171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205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

“一带一路”也是地理学科教材中多次出现的内容,沿线涉及六十多个国家,是极具发掘潜力的“情境”设计之源。

下面以土耳其为例说明的一“境”多“情”与地理核心素养关联性。

1、人地协调观

人地协调观是人们对人类于地理环境之间秉持的正确的价值观。世界遗产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可以反映一个区域人口、环境、发展变化的历程。从文化遗产方面设计情境,可以在学生感兴趣的领域引领其思考人地关系的对立统一性。土耳其的世界遗产全部都是文化遗产,或者是文化和自然的复合遗产,这充分说明人类活动深植于这片地理环境。例如:卡帕多奇亚的穴居和地下城,棉花堡的温泉洗浴城市的建立。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的改变,造成了很多遗产被废弃,但也有很多遗产(比如迪亚巴克尔堡垒、迪夫里伊大清真寺和医院、伊斯坦布尔历史区等)被使用至今,其人地关系值得详细探讨。

2、综合思维

综合思维指人们运用综合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方式和能力。世界遗产是综合因素造就的,布尔萨和库马里吉兹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里早期农业发达,是当地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因素共同造就的结果;中期丝路技术和物种的传播则给这里带来了棉花和丝绸,造就了其纺织业的领先地位;后期工业发达,则因为其建立了交通、市场、技术等优势。这体现了地理要素、时间空间、地方特性的综合效果,以此为情境设计问题,有助于学生动态、系统的认识各种关系的影响。

3、区域认知

区域认知指人们运用空间-区域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方式和能力。土耳其的多样气候和复杂地形,构成了土耳其文化的多样背景,形成了人类生产和生活乃至于文明和历史的基础;但在大相同处又有小不同,例如高原地区和沿海地区的差异,沿海地区不同城市的差异(例如历史名城伊斯坦布尔、特洛伊、以弗所等城市发展结果截然不同),丝绸之路对不同世界遗产地的影响等,基于这些情境设计问题,可以帮助学生从不同尺度、不同类型划分的区域中,多角度的认识复杂的地理环境。

4、地理实践力

地理实践力指人们在考察、实验和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土耳其是一个学生很喜欢或很希望去旅行的国家,而且近年土耳其简化了中国公民的签证手续,使入境更为方便。故而不论是组织实地的研学旅行还是网络调查都有很高的可行性。情境设计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观察和感悟地理环境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三、一“境”多“情”在地理教学设计中的实践路径

1、熟悉又陌生的区域是“境”的首选

熟悉又陌生的区域更容易带领学生进入情境。比如土耳其,它是“一带一路”的枢纽国家,其世界遗产蕴含丰富的地理元素。近年来,一首“我想要带你去浪漫的土耳其,然后一起去东京和巴黎……”的歌曲流传广泛。《花样姐姐》《花儿与少年》等节目也是学生热于讨论的话题。漫天的热气球飞行在神奇的地貌上,滑翔伞掠过洁白的棉花堡,游船穿越连接两大洲的海峡,特洛伊木马、凯撒的征服、亚历山大的东征、拜占庭帝国的辉煌等,使浪漫土耳其更具吸引力。说其陌生,是因为地理位置和文化与学生的生活空间显著差异,大多数学生对土耳其的了解是肤浅的,这是“境”能吸引学生探索,觉得“有意思”的重要条件。

2、复杂多元的区域是“情”发展的条件

综合性和区域性是地理学科的特点,复杂多样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有助于学生从多时空视角分析研究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土耳其现有世界遗产18项(包括文化遗产16项、文化与自然混合遗产2项)。这些遗产的形成和该区域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1)地理条件独特

地形上,土耳其位于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质活动复杂多样,地形多样,境内多为高原和山地,仅沿海有狭窄的平原。

气候上,整体为典型的地中海气候,年均降水量为643mm。因地势复杂,局部地区气候有所差别:中部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形成温带草原;东部和南部为高原山地气候,有大片的高山草甸和草原。

土壤类型上,湿润地带的土壤主要有红色灰化土,多为森林地带。在干燥的地区,土壤主要是红色土壤和棕色土壤,适合发展灌溉农业。最为干燥的地区,土壤主要为灰钙土。

水源上,土耳其拥有120个天然湖泊,河流资源丰富。

土耳其很早就有人类活动,是家猪、绵羊、牛和山羊、单粒小麦等农业物种的起源地,也是现代西亚地区为数不多的人口、农业和工业大国。

(2)区位特征明显

土耳其是一个横跨欧亚两洲的国家,北临黑海,南临地中海,东南与叙利亚、伊拉克接壤,西临爱琴海,与希腊以及保加利亚接壤,东部与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和伊朗接壤。历史上,这里养育了无数的族群,曾属于希腊、罗马、拜占庭、奥斯曼等国家,以及基督教、伊斯兰教等文明。

在这样的区位影响下,土耳其的历史文化内涵多样深厚,体现出人类在追求和谐理想的人居环境方面所做的不懈努力。

古丝绸之路始于中国,终于土耳其,两国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又一次密切联系。2015年10月,在安塔利亚二十国集团峰会期间,中国政府与土耳其政府签署了关于将“一带一路”倡议与土耳其“中间走廊”倡议相衔接的谅解备忘录,为双方相关合作提供了指南。

3、与课标的关联性分析是一“境”多“情”设计的基础

2.3 结合实例,说明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土耳其是文化荟萃之地,基督教、伊斯兰教都有影响,比如布尔萨和库马里吉兹克、萨夫兰博卢城、迪夫里伊大清真寺和医院、伊斯坦布尔历史区等体现了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必修2

2.5 结合实例,说明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的区位因素。

布尔萨和库马里吉兹克位于马尔马拉海以南的乌卢山北麓。夏季雪融,山地矿泉众多。自中国传入蚕桑,誉称丝绸之城。农业发达,种植蔬菜、水果、玉米和向日葵、桑树,为全国纺织工业中心,有棉、毛纺织和丝织业、地毯业。有铁路、公路通马尔马拉海滨,并有快速轮渡与首都相通,也是汽车工业中心。

伊斯坦布尔历史区因其绝佳的区位因素而成为土耳其的交通、工业和服务业中心。

必修2

2.6 结合实例,说明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伊斯坦布尔历史区位于亚欧大陆交界,联通黑海和地中海,在古代就是丝路陆路和海路的枢纽,也是现代公路、铁路、航空、通信和管道的关键节点。

选择性必修课程1

1.3 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和外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并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格雷梅国家公园和卡帕多奇亚的岩石地点群是典型的火山和侵蚀地貌,其人类的穴居、地下城是建立在地质特色基础上的。

棉花堡体现了流水对地形的塑造作用,人类据此建立了洗浴、治疗和度假的生活方式;

以弗所定居点的移动说明了河流淤积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选择性必修课程2

2.2 结合实例,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区域关联的角度,比较不同区域发展的异同,说明因地制宜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

土耳其总体的气候、区位和地形,构成了土耳其世界遗产的统一背景,形成了其类似的农业和生活,乃至于文明和历史的基础;但在大相同处又有小不同,例如高原地区和沿海地区的差异,沿海地区不同城市的差异(例如伊斯坦布尔、特洛伊、以弗所等不同的结局)。

选择性必修课程2

2.9 结合“一带一路”建设,说明国际合作的重要意义。

阿尼的历史古城因丝路变迁而兴衰;布尔萨和库马里吉兹克因丝路技术和物产,萨夫兰博卢城、伊斯坦布尔历史区因丝路枢纽地位而长盛不衰;连接土耳其西部与中部遗产区的高铁由中国参与建設。

选修5

5.1 描述旅游资源的分类和内涵。

土耳其丰富的世界遗产可从多角度分类和发掘内涵。

选修5

5.2 举例说明某种旅游资源的成因和价值。

土耳其丰富的世界遗产可从多方面阐释成因和价值。旅游方式除传统外,还有健身游、健康旅游(与温泉等有关的)、冬季旅游、高尔夫旅游、文化旅游、会展和邮轮等。

选修5

5.3 区别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的基本概念,结合实例说明保护世界遗产的意义和方式。

土耳其世界遗产共有18项(包括文化遗产16项、文化与自然混合遗产2项)。

选修5

5.4 结合实例,评价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

土耳其世界遗产目前开发状况不一,可以分析其主客观因素。

选修5

5.6 结合实例,分析旅游业对区域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带动作用。

2018年,来土的外国游客将超过3800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将达300亿美元。土耳其在2019年成为世界上访问量第六大的国家。

选修5

5.8 结合实例,设计旅游出行时间、线路以及景区内部线路。

土耳其世界遗产分布广泛、气候不同,主题不同,可据此进行时间和线路选择。具体的内部线路,例如集中但规模大的罗马城市遗址、分散但规模小、主题不同的遗址(例如以弗所及周边地区)。

4、问题链设计是一“境”多“情”与核心素养联结的纽带

兹举数例:

(1)伊斯坦布尔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城市,问题可以由此引发:

①土耳其最大的城市伊斯坦布尔,曾有多个名字:拜占庭、新罗马、君士坦丁堡。该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圣索菲亚大教堂曾有多个用途。请就此梳理时间视角下当地文化的变迁,及其在该建筑上的体现。

②20年7月,土耳其在没有事先与联合国对话的情况下宣布将圣索菲亚大教堂由博物馆改为清真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规定,成员国有义务确保对《世界遗产名录》上的遗产做出的任何修改,不会影响其“突出的普遍价值”。请说明圣索菲亚大教堂作为博物馆的价值,请从保护世界遗产的意义方面说说你对此事件的看法。

③伊斯坦布尔历史上是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现在土耳其也是“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重要的合作伙伴。托普卡帕皇宫里珍藏着四十件精美的中国元青花,其中不乏举世孤品。请你推测这些瓷器来源的可能线路。你认为这些元青花的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

④伊斯坦布尔是古代陆路和海路的交通枢纽,也是现代公路、铁路、航空、通信和管道运输的关键节点,请你从地理区位角度分析原因。

⑤伊斯坦布尔号称“会议之城”,请从区域空间组织视角说明伊斯坦布尔的辐射功能。

设计意图:从地理、历史、地缘政治多学科融合的角度,激发学生探究景观和事件背后的原因。蓝色清真寺、索菲亚大教堂、青花瓷,这组问题引导学生从文化的来源和表现上认识文化多元性,及“一带一路”倡议强调“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必要性。

(2)以弗所、特洛伊在历史上是重要城市,但现在只有残留的遗迹,由此可以产生问题:

①以弗所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完整、最大的古罗马城市遗址。请从地理角度说明古罗马帝国时期,以弗所成为地中海地区经济文化最为繁荣的城市的原因。

②以弗所在公元六世纪彻底衰落,2015年,以弗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一个重要原因是这里早期和后来的港口展示了从古典希腊到中世纪时期河流景观的变化。请你推测以弗所衰落的自然地理原因。

③与以弗所同时的中国洛阳,是汉朝拥有百万人的大都市。请你收集有关以弗所这一旅游资源的资料,从区域发展角度比较和中国洛阳发展的差异,说一说人类活动对以弗所兴衰的影响。

设计意图:问题链引发学生对不同时间尺度下同一区域的发展变化以及同一时期不同区域发展差异的研究,引导学生成为尊崇自然、尊重文化的人,学会用人地协调观念辩证地看待大时空尺度下的地理现象。

(3)土耳其复杂多样的气候使其特色农产品众多,车厘子就是其中之一,当中国百姓期待车“厘子自由”时,土耳其的车厘子却卖出“白菜价”,以此可以产生问题链:

①为什么土耳其盛产果酱,并且果料多种多样?

②土耳其国土面积不大,但车厘子采摘期长达四个月,请从地理角度分析原因。

③分析土耳其出口车厘子到中国,与中国从智利进口车厘子相比有哪些优势条件。

④ “一带一路”倡议会带给土耳其和中国带来哪些积极的影响?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出发,讨论实际存在的现实问题,设计应用性为主的问题,训练学生学以致用,提升应对生活实践问题情境的学科素养。

“一带一路”建设是国家战略,同时也蕴藏着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等待挖掘。一“境”多“情”,教师的智慧可以培养学生辩证思维、审美情趣,更可以“抛砖引玉”,引导学生主动关注生活和社会,创新思维。“有意思”的学习更容易让学生在共情中深度思考,提升学习效益的同时,激发出学习效能,在学生心不断孕育“树人”的土壤和“立德”的种子。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刘卫东.“一带一路”的地理学研究议题[J].地理教育,2017(08):1.

[3]李瑞,别治明.全球世界遗产教育理念与实践述论[J].遗产与保护研究,2018,3(07):24-29.

[4]施维.世界遗产教育在中学的探索与实践[J].亚太教育,2015(15):56-57.

[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网站[EB/OL].[2019-03-14].http://whc.unesco.org/.

猜你喜欢

世界遗产土耳其情境
中国的世界遗产
跟淘气章鱼巡游世界遗产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什么是世界遗产
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 2020年将在福州举行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我也叫“土耳其”
土耳其牧羊女
爆炸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