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它是中国崛起的重要议题

2022-04-02范玉刚

博览群书 2022年1期
关键词:建构价值观民族

范玉刚

21世纪以来,随着文化的地位和作用的全球凸显,文化战略日益被提升到国家发展和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近年来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步伐的加快,关于价值观、社会主流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几成社会和学界的“热点”,这既是增强理论自觉和坚定文化自信的表征,也是社会转型期日趋深入并进入定型化轨道的一种必然,预示着社会发展正在进入政治、经济、文化相互匹配的轴心同构阶段,社会将更加趋于稳定和谐,人们的安全感、幸福感和文化获得感更有可预期性。

只有主流文化价值观在社会上凝聚人心、真正走入大众的日常生活,才能在全社会形成一种蓬勃向上的精气神,实现中华民族的精神之“强”,这正是一个民族伟大复兴的征兆。

本书试图立足文化观念和文化形态的变化及其变动不居的时代语境,旨在把握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趋势:一是社会转型中的多重跨越导致了文化的多重结构与代际的过渡性发展趋势,二是技术进步与在文化领域的广泛应用导致文化创新大于文化传承,三是社会开放程度的提高促使文化跨界融合大于文化封闭,四是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的冲突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正在走向兼容与综合,并生成新质的大众文化业态,五是多重的文化变迁与价值观冲突不断加大社会对引领市场经济需要的新价值和新道德的呼唤,六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国的文明型崛起呼唤民族精神的再塑造與价值更新。可见,一系列的当代文化发展趋势,最终都会聚焦在民族精神的赓续与时代精神的创新,并凝练为中国价值的张扬,这一切都关乎中国主流文化价值观的建构与传播。同时,主流文化价值观的建构与传播还要针对主流文化消费群体的构成——社会精英阶层、新兴阶层、普通大众阶层、青少年群体等,需要采取差异化的引导策略,但弘扬文化理想、坚定人生信念和祈向人文价值则是需要普遍遵守的价值尺度。中国主流文化价值观要能有效承载“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最大的公约数,对内形成社会凝聚力,对外形成高效传播力,在全球化舞台上建构清晰的中国形象。在文化发展的多元中立主导,需要增强社会主导文化的引导力,这是主流文化价值观有效传播的基础。实践表明,主导文化的价值观诉求要以社会公共价值为基础,不能脱离价值共识的有效支撑,否则就会沦为自说自话;同时,也不能脱离大众日常生活的常识、常情、常德,否则就会在架空中失去靶子。主流文化价值观的建构要从细节做起,从细微处走进人心、深入人心,要以文化养心,需要教化和激励并重,唯此才能在社会大众中形成情感共鸣。

作为一部既注重学理阐释又关切现实应用的专著,本书始终坚持全球视野、世界眼光、中国文化主体性立场。首先,本书开篇分析了全球多元文化相互激荡对中国主流文化价值观的冲击和挑战,针对当前中国文化发展的现实提出价值观的建构与传播问题;其次,在国家“五位一体”的现代化事业总体布局,以及在文化强国战略实施中,本书提出以“文化生产—文化传播—文化消费”为轴心叙事结构,以应对当前价值观建构和传播中遭遇的诸多难题,即以文化市场为逻辑起点,对主流文化产品的消费者构成及其细分市场作出客观理性的分析,提出全媒体时代建构现代话语传播体系的紧迫性;最后,把研究重心落在增强全球文化语境下中国主流文化价值观能力建设上,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及其政策性建议:主流文化价值观的建构与传播要以国家民族利益为最高利益,以增强文化认同的国家需求为最高目标,以世界共同价值诉求为底蕴,以文化创新和民族文化高位态的提升为价值取向。身处全球化变动不居的时代,文化全球化是我们当下生活的语境。在此语境下,人类创造的不同文明及其相互之间的对话和沟通、冲突与融合、传播与影响乃至演变与整合,体现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多样性统一。可以说,各个国家不同民族皆秉承各自的历史和传统、凭借各自的智慧和力量参与各个历史时期文化版图的建构,同时又在总体上构成了人类文明发展的辉煌而璀璨的历史。人类文明史表明,世界文化版图是流动的,一个国家文化版图的建构离不开主流文化价值观的传播及其感召力,离不开全球化舞台上国家文化形象的展示。就国内而言,改革开放40年来,市场化、国际化、信息化相互作用并加速发展,文化领域曾经一度出现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缺失、核心价值观缺位等文化失序现象。伴随社会转型下的文化转向,社会价值体系呈现多元化,各种非主流的文化思潮相互激荡,主流文化价值观受到极大冲击和挑战,导致大众价值观的扭曲和变形。种种失序的现象警示我们,加强主流文化价值观的建构与传播,重塑社会核心价值观,已成为当务之急。正是基于国内外发展态势,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文化强国战略,党的十八大进一步强调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这些举措从国家发展战略高度指明了当前加强社会主流文化价值观建构与传播的重要性,同时也为价值观建构和传播指明了方向和路径。尤其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理论创新,其中国家文化治理被提到文化建设的重要日程,并进一步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以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中心环节,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新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还激情洋溢地指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应该而且一定能够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唯此,党中央还以全会的形式集中研究制度问题,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上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并作出了“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重大判断,从而为全球文化语境下中国主流文化价值观的建构和全球传播提供了思想指南。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经验表明,我们党越来越认识到,没有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随着中国越来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主流文化价值观的建构与全球传播已成为中国文明型崛起的重要议题。在实践中,主流文化价值观的建构与传播不能流于清谈、不尚虚空,其落脚点与依托载体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文化产业发展,以及社会主流媒体及其话语传播体系建设,其命意在于为社会培根铸魂,使一个民族神魂附体形成一种高势能的文化,以文艺精品的不断涌现和文化繁荣发展锻造伟大的中国精神,使社会主义文化的旗帜高高飘扬在全球化舞台上,不断迈向全球文化的高位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运与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基于对这一重要论断的深刻理解,本书以“一个丧失生活热情、文化理想、事业进取心的民族,如何担当起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为逻辑起点,以文明型崛起、主流文化价值观、文化产业为三大关键词搭建了“文运与国运相牵的逻辑框架”,在文化全球化语境下对“文运与国运相牵”作了学理性阐释。为了把阐释重心落在价值观上,本书在研究中广泛涉猎了意识形态、文化思潮、文化霸权、文明共识与文明互鉴、世界共同价值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文化安全以及主流媒体及其话语传播体系等相关话题。一方面勾勒了文化本身的整体性特点,使文化呈现出杂糅性的形态;一方面充分展示了价值观特别是主流文化价值观问题的复杂性,无论是建构还是传播都是一件在实践中非常艰巨的事情。在论述中如何凸显问题导向,在厘清概念术语及其问题边界的前提下,紧紧抓住核心问题不放,在一种话语场域的权力博弈中赢得广泛的价值认同,以文化的方式牢牢掌握文化领导权,是本书追求的主要目标。这一目标的设定在历史的纵深上,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的文化创新与思想理论创新,鲜明地表现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重要论述,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润泽与日常践行。文化全球化语境下,世界多元文化思潮影响中国主流文化价值观的建构与传播,显现于文化市场的激烈竞争和文化精品的博弈;同样,中国道路的成功及其文化追求特别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也在深刻影响着世界战略格局的重组及其人类文明秩序,显现于“一带一路”倡议赢得大多数国家的点赞,并写入联合国相关文件。伴随民族复兴步伐的加快,文明型崛起的中国越来越成为“世界的中国”,是世界文明秩序建构的重要主体,是世界公共文化产品的主要供给者,而不再是世界与中国两个不同的存在。从而中国主流文化价值观的建构将越来越是内外联动、上下互动的结果;同时世界文明秩序的重构也越发需要中国主流文化价值观的传播。随着中国与世界的一体性关联越来越紧密,越发需要中国形象在全球化舞台上更加清晰和闪亮起来。

(作者系文学博士,山东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化和旅游部“十四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

猜你喜欢

建构价值观民族
多元建构,让研究深度发生
我的价值观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MINORITY REPORT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
建构游戏玩不够
传承 民族 文化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