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最吸引我的是导论中的这一观念

2022-04-02李西建

博览群书 2022年1期
关键词:语境建构价值观

李西建

首次注意到范玉刚新著《全球文化影响下中国主流文化价值观的建构和传播》这部书醒目的标题时,即刻有了想阅读的愿望。因为这是一种贴切而富有哲学意味的概括,它把新时代以来随着中国文明崛起步伐的加快和对人类命运共同体蓝图的绘制,努力致力于提升和加大传播以中国智慧和中国精神为核心的文化“軟实力”国之强烈愿望和价值诉求清晰而深入地展现出来了。当带着一种理论探究的期待细细读完后,突然想起海德格尔“什么召唤思” 这句箴言,海氏说,在我们这个激发思的时代,最激发思的东西出现了。这是由于在这个令人忧虑的时代里,人类如何生存与栖居又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而当务之急是回到事情本身,唤起思的力量,重获人类的“根基持存性”。

新时代的中国作为当今世界最富有“天下”胸怀和人类意识的负责任的大国,其为之奋斗和努力的目标,正是在这种百年之未有大变局中,为动荡不安的世界积极提供富有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和价值的中国方案及智慧。而玉刚新著着力阐述和解决的也正是沿着这一方向,以“思”的方式和力量,对作为价值之内核思想智慧所作出的积极发掘和思考。

论著最吸引我的是“导论”中以标题形式赫然提出的“主流文化价值观的建构与传播是中国崛起的重要议题”这一主导性观念,这既表明了作者基本的学术立场和理论价值取向,也是全书最具“思想智慧”火花的核心及要点,它进而引发了我们对何为“主流文化价值观”的追问。

其实作者的思索是颇有见地的,他首先把对主流文化价值观的建构自然置入原本已存在的“全球文化影响下”的现实语境中,不仅提出要高扬文明共识和文明的相互通约意识,而不是文化部落主义式的自说自话、自高自大;也强调在此语境下人类创造的不同文明及其相互之间的对话与沟通、冲突与融合、传播与影响乃至演变与整合,体现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多样性统一,有利于不同国家和民族秉承各自的历史和传统,凭借各自的智慧和力量参与各个历史时期文化版图的建构,从而在总体上创造和形成人类文明发展中辉煌而璀璨的历史;更为重要的是,该著对“全球文化影响下”语境内涵的解读,高度重视对中国“如是”和中国“何为”的阐释和分析,论著在“序”中提出的“以弘扬文明共识为中国文明型崛起建构世界支点”可谓把握到了问题之中枢和要领。就理论价值言,这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秉承和践行,它倡导一种超越狭隘的民族性和地方性的共识性文明发展观 ,完全超越了功利性的意识形态冲突和对抗,强化文明共识观念和文明之间的相互通约意识,崇尚“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交往之道,从而为重构人类文明秩序奠定文化基础;就现实价值言,它充分展现了一个在世界舞台上建构社会性成长、既开放又负责任的文明国家的形象,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弘扬文明共识就是坚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的文明交往原则,以高势能文化的形成全球治理的有效性和文明秩序的重构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应该说,与西方世界推崇的唯我独尊、“美国优先”及“新冷战”思维下的意识形态偏见和对抗 ,该著提出的“以弘扬文明共识理念增强中华文化的全球传播力”更具建设性的价值功能和实际效用。

当然,该著述论题颇为深刻之处,便是对中国主流文化价值观建构的深入阐释和较系统的揭示,其中所孕育和彰显的“思想智慧”之观念和意识是值得赞许和认同的。较长时期以来,国内学界一直注重讨论和思考如何建构中华文化“软实力”、提升中华文明影响力以及推进中华文化走出去等重要问题,并且提出了诸如立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国家文化安全为根本、重塑中国主流文化、大力发展民族文化产业,以及自觉建构和传播中国主流艺术形态中的民族文化形象等设想与方案。玉刚的研究,是在梳理诸多文献内容和观点基础上的有效整合及拓展,其中最具思想性智慧和理论本源意义的是“序”中如是说:

在解决全球治理难题的过程中,中国所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理念越来越成为一种文明共识,其价值基础正是蕴含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而不同、兼容并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及命运与共的集体主义,这种价值理念诉求的是各美其美而不是强势诱导或者某种压迫,它注重的是“王道”式的价值感召。人类历史经验表明,在人类文明秩序重构或者文明跃升期,注重价值感召、尊重价值差异的“王道”应该成为人类文明秩序重构的文化基础。

在此前提下,论著还特别强调文化全球化语境下,更为关键和更为重要的是应贡献更多的文明共识观念,这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担当:

所谓中国方案、中国智慧一定是尊重差异性又内蕴了世界共同价值诉求的思想创造,也就是说,在文化战略上要有使中国成为世纪范围内文化观念、文化理论与文化思潮策源地的能力,是中国价值和中国追求经由全球传播成为世界人民接受的文明共识。

作者还强调,应通过重点展示中国历史底蕴深厚、各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多样和谐的文明大国形象;总结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团结、山河秀美之制度优势和特点;阐释我国不懈追求和平发展、促进共同进步、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为人类作出贡献的负责任的价值理念;宣传长期以来坚持对外开放、更具亲和力、充满希望、充满活力的外交原则和方略,以达到对全球化视域下中国主流文化价值观建构的准确把握和完整理解。应该说,如上对中国主流价值观建构重要面向的思考还是颇有见地的。

就著作研究内容的总体构成看,作者虽然关注的核心和焦点是全球文化影响下中国主流文化价值观的整体性建构,但如何在全球文化影响下积极展开中国主流文化价值观的有效传播,却是该著着力解决的重大实践问题及关键环节,而玉刚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和解决是系统且深入的。从思的学理内涵与逻辑看,论著首先建立了传播体系研究的基础前提与框架,在提出主流文化价值观的传播机制研究要立足现实语境的变化、着力实现价值共享的最大化重要观念的基础上,视价值观的传播为一种价值选择、认同、优化及实际运用的过程,而中国主流文化价值观在全球的传播,更需要围绕文化间的尊重,文化间的认知和文化间的协商,并尽可能凭借某种共同的文化经验获得意义上的最大共鸣,从而实现有效的沟通和价值认可;论著继而高度重视对传播实践的分析,提出了国家规划是主流文化价值观建构和传播的体制保障、繁荣文艺是主流文化价值观建构和传播的有效方式和策略,以价值共享讲好新时代“一带一路”建设故事等重要实施理念;在此基础上论著专注于探讨主流文化价值观建构和传播的载体与路径,特别强调要重视大众文化载体的场域效应,重视网络平台的推动作用,重视文化贸易助力文化“走出去”的巨大推动力量。当然,论著探索中国主流文化价值观建构与传播最具建设性价值的,是第八章“增强全球文化语境下的主导文化建设能力”重大实践问题的提出,它似乎是论著思想的结果,也是玉刚思的答案和理论落脚点。全球化语境下全面提升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能力,是十分迫切和极为重要的。因为我们所面对的是一个“有别于国家的天下观”,中国正处在有世界大国向强国转型的过程中,急需文化自信、文化自强和文化自觉,以便为我们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铸魂和夯实根基。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文化问题的重要论述,表明了我们党充分认识到文化在引领未来的导向作用,以及文化能力建设在文明跃升期重构世界秩序中的基础地位和重要作用。在结语中,作者仍然不忘文化能力建设这一至关重要的问题,甚至把这一目标的实现和问题的解决,归纳为“主流文化价值观的建构和传播旨在牢牢掌握党的文化领导权”。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流文化价值观的建构和传播而言,作者的如上思考无疑是中肯而富有建设性意向的。应特别强调的是,该著述思想观念提出的前提是全球文化背景,而理论的立足点则是依据“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这正是该著理论深刻性和富有建设性效果的根本所在。

读完此书,再想想作者求学、研究的过程和经历,似乎也明白了作者学术思考来源的某些契机及端倪。作者的硕士和博士专业的学习均追随于学界名校名师,是从研读哲学、思想史和美学理论起步的,这无疑为他奠定了一个掌握思想系统知识的良好基础,提供了一种思的平台及理论制高点。无独有偶,作者的第一本学术著述便是《睿思与歧误——海德格尔后期审美之思研究》,这正是其思的起点。作者学术研究的特征之一是秉承哲学本性,始终以问题意识为导向,寻求对重要命题的完善化解决,这充分表现于随后出版的《消费文化语境下的文艺美学话语重建研究》《欲望修辞与文化守夜》《文艺美学的境遇及其范式转换》等著述重要命题的提出和从理论上的有效解答,也为其思的过程赋予了思想史的视野、理性的深度及审美性把握的智慧。

值得肯定的是,作者所追求的学术研究从不架空叙述或立论,而是立足于对社会发展中重大实践问题的自觉探索和解决,从他近年来出版的《文化强国战略视野中文化产业研究》《新时代的文论与审美之思》及本论著《全球文化影响下中国主流文化价值观的建构和传播》所选择的问题和提出的解决方案看,足以体现出玉刚的独到的学术视野、胸襟和思的态度,其研究重心和高度关注的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长期性建构、提升和持续传播。这种致力于对国家文化发展战略实施、国家文化建设能力提升和国家文化产业深化繁荣等重大面向理论和实践问题的深度思考,必将结出思想的丰硕果实。这也正是我们,作为新时代的理论研究和工作者所衷心希望和期待的。

(作者系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华美学学会理事、教育部中文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猜你喜欢

语境建构价值观
创作与做梦:精神分析语境下的“植田调”解读
多元建构,让研究深度发生
我的价值观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
主题语境九:个人信息(1)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
建构游戏玩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