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小学思政课堂教学创新策略

2022-04-02任国亮

学周刊 2022年12期
关键词:创新策略立德树人新时代

任国亮

摘 要:小学生是國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立德树人”背景下,不仅要关注小学生的文化知识,还应关注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促使小学生逐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思政课作为小学阶段最为重要的一门学科,是强化小学生思政教育、提升其思想道德素养的重要载体,要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解放出来,对其进行优化和创新,真正落实“立德树人”下的教学目标。特以此作为出发点,针对新时代下的小学思政课堂教学现状和优化路径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立德树人;新时代;小学思政;课堂教学;创新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2)12-0023-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12.008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思政课堂教学也进行了如火如荼的改革,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任,是强化小学生思想道品质教育,引领其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的关键。基于此,小学思政教师要立足于新时代下思政教育的现状,对其进行优化和改进,不断提升小学思政课堂教学效果,最大限度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

一、新时代小学思政课堂教学现状

(一)重视程度不够

新课改背景下,虽然已经明确了思政教育的重要地位。但在调查中发现,当前一些小学依然束缚在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中,过分关注小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努力提升小学生的应试水平。在这种教学理念的制约下,部分学校并未开设相关的课程,即便是开设了政治课程,但教师依然按照思政教材上的内容教学。在滞后教学理念的制约下,思政教师在开展教学时,也常常忽视小学生的实际情况研究,忽视了小学生的实际思想动态、价值观等,难以真正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在滞后教学理念的制约下,思政教师在评价小学生时,也是学生的思政成绩为标准,严重制约了小学思政课堂教学价值。

(二)思政教学目标不全面

新课程理念下,思政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坚持“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层面设计教学目标,使得这三个教学目标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和相互依赖的过程中,优化思政课堂教学。但在调查中发现,思政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受到应试教学理念的束缚,部分教师将教学目标局限于“知识传授”的层面上,认为思政教学就是单纯地传授道德知识。而对能力目标、情感目标关注度不够;有的教师虽然设计了情感目标,但仅将其作为摆设。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思政教学目标出现了偏差,致使小学思政课堂出现了严重的偏差现象,难以实现“立德树人”下的教育目标。

(三)教育内容不科学

在具体的思政教育内容调查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一方面,当前小学思政教育内容依然以“五爱”为中心,以道德品质教育、健康心理素质教育、法律意识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为主要内容,而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与小学生人格培养、时事政治、劳动意识、社会实践、地域资源等方面的内容涉及较少,难以真正满足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小学生思政教育要求;另一方面,教学内容脱离小学生的实际生活。一般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基本上都是借助身边成人世界的事例进行教学的,这些内容与小学生的思维方式、生活实际不相符,难以促使其产生共鸣,制约了小学思政的教学效果。

(四)教学方式不够灵活

新课程改革以来,小学思政的课堂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要结合思政教学内容、小学生的实际情况等,灵活选择多样化的思政教学手段,才能真正满足小学生的学习需求。但在调查中发现,小学思政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依然束缚在“知识灌输”的教学模式下,按照教材上的内容进行知识灌输。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虽然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但学生的认知、行动大多停留在表层,致使学生在学习中难以真正实现“知行统一”的效果,致使小学思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五)教学评价方式有待改进

教学评价作为构建高效课堂、落实“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的关键,具有极强的导向性、激励性。但在调查中发现,当前小学思政教学评价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集中体现在:教学评价目的不够明确,多数教师认为教学评价是为了考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教学评价内容不够全面,基本上都是采用考试卷测试的方式,针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理解进行考察,过分关注学生的记忆能力,忽视了小学生在思政学习中的情感、道德、方法和生活行为等方面的评价;评价的方式比较单一,教师依然将评价的权力操控在自己手上,认为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自己的评价,而忽视了小学生在评价中的“话语权”,难以真正实现教学评价的价值[1]。

二、新时代小学思政课堂教学创新策略研究

(一)更新教育理念,重塑思政教学目标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不仅要重视小学思政教学,还应尊重小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向核心素养下的思政教育目标,从两个方面重新设计和定位教学目标。一方面,指向核心素养的内容,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多个维度,围绕“儿童与自我、儿童与自然、儿童与社会”三条主线,科学设计教学目标,使得学生在多维教学目标的引领下,加深对自我、他人和社会的认识、理解,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形成基本的道德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真正实现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准定位教学目标。在新课改背景下,提倡和鼓励教师结合小学生的实际生活,捕捉有意义的教学内容。立足于小学生的已有知识掌握情况、学习能力、认知水平等,科学设计出与其“认知发展区”相契合的教学目标。例如,在“我们的衣食哪里来”教学中,教师就摒弃了传统的教学理念,结合核心素养下的教学目标,立足于思政学科的“立德树人”价值,按照以下路径设计了教学目标:对本节课在教学中的内容和地位进行分析,结合当前小学生们常常不知道盘中餐、身上衣来自何处的现状,认识到强化本课教学的重要性;对所在班级小学生的学情进行全面分析,结合其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学习能力等,将本课教学目标确定为:①知识目标:知道衣食住行与农业之间的关系,认识到其他各个行业都离不开农业;②技能目标:指导学生收集资料,对生活现象进行观察和分析,逐渐形成与其相契合的分析、收集、观察能力;③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到农业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懂得尊重劳动者、珍惜农民劳动成果的良好品德[2]。

(二)更新和丰富教学内容

基于当前小学思政课堂教学内容陈旧、脱离小学生实际生活的现状,在优化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更新和丰富教学内容,以更好地满足小学生的学习需求。一方面,教师平时应多听一些新闻,多看一些报纸等,将社会热点知识融入其中。如此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激发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促使小学生在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學中,实现了对理论知识的深层次理解,并强化了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另一方面,为了增强小学思政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在优化课堂教学内容时,还应立足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契合的生活素材、生活案例融入课堂教学中,引领学生在熟悉的素材中,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例如,在“我和规则交朋友”教学中,为了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本章节中的内容,就从报纸上搜集了违反规则的热点新闻,以及小学生家庭、学校和生活中搜集到的相关的案例,将其进行了整理,并借助多媒体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如此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也促使学生在学习多元化的内容中强化学习效果。

(三)多元化教学,强化小学思政课堂教学效果

1.创设教学情境。新课改理念下,情境教学也应运而生。在优化小学思政教学时,可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依据小学生的实际学情、思维发展特点等,灵活运用多种手段,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可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唤醒小学生的内在学习欲望,并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的培养。例如,在“祖国妈妈在我心中”的教学中,由于本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有效的学习,初步感受国旗、国徽的象征,懂得爱护国旗和国徽。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就借助了情景教学法:先给学生播放天安门升旗的场景,接着又提出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尊敬国旗、国徽?如何去尊敬国旗、国徽?国旗、国徽和祖国荣誉之间的关系如何?引导学生在特定的问题情境中唤醒自身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在问题思考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学习。

2.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是一种情境模拟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亲身体验所扮演角色的特性。如此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学生也在角色体验的过程中习得品德教育,端正自己的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例如,在“读懂爸爸妈妈的心”教学中,为了引导学生直观地感受父母对他们的关爱,就借助了角色扮演的方式,指导学生亲自扮演家庭角色,使得学生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体验到爸爸妈妈的辛劳,以及爸爸妈妈对自己无私的爱。学生在角色体验的过程中,也逐渐强化了自身的感恩意识,有效达成了既定的教学目标[3]。

3.融入故事案例。故事源于生活,是生活的缩影,将故事融入课堂教学中,契合了“生活即教育”的理念,与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原则不谋而合。为了丰富小学思政课堂教学内容,提升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小学思政教师在优化课堂教学时,应立足于小学生喜欢听故事的天性,围绕教学内容适当融入故事,使小学生在故事案例学习中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例如,在“假如不遵守规则……”教学中,教师就结合教学内容,将“某国留学生给日本餐馆洗盘子”的故事融入其中,使学生意识到不遵守规则就会被拒绝的道理,最终促使学生强化内心的规格意识。

4.开展小组辩论。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研究、探索一些新奇的事物。在传统的小学思政教学模式下,学生难免会感到无趣,课堂氛围枯燥,学习过程没有活力。小学思政教师在优化课堂教学时,应立足于教学内容、小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展小组辩论活动,引导小学生在辩论的过程中深化所学的知识,促进思维的发展。小组辩论的开展也极大地提升了小学思政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例如,在“我们给自己定规则”的教学中,就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日常生活中“遵守规则、违反规则”的现象,并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围绕“文化古迹被乱涂乱抹”这一现象进行辩论。在辩论过程中,针对小学生存在的错误观念进行引导和指正,使得学生在辩论中强化内心的规则意识,并借助规则约束自己的日常行为。

5.融入乡土资源。“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思政教师在优化教学时,还应指向“小学思政核心素养”的内容,立足于思政与乡土资源的内在联系,将其恰当地融入课堂教学中,促使学生逐渐形成爱家乡、爱祖国的美好情感。例如,在“我爱家乡山和水”的教学中,就选择了一些富有家乡特色的案例、文献素材等,对其进行整合,并借助多媒体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还可指导学生在课下通过访问和观察等,搜集有关家乡变化的故事和文化。如此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也促使学生在充满乡土资源的学习中,强化了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真正落实了核心素养下的教学目标[4]。

(四)积极挖掘隐性课程,拓展思政教育渠道

思政教育是一项全方位的教育活动,不能局限于课堂现行教学中,还应在课堂教学之余,积极挖掘隐性课程资源,拓展小学思政教育的渠道。具体来说,可将实践活动纳入思政教育活动中,引导学生参与义务劳动活动、志愿者活动、社区活动等,促使其在参与的过程中获得思政理论知识的学习,强化自身的思想道德素养,逐渐形成正确的行为规范等。例如,在“伸出爱的手”教学中,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了解残疾人的生活,体会残疾人的不便,最终强化社会服务的意义,使其在日后懂得关爱残疾人,并积极参与到社会服务实践中。基于此,思政教师在课堂教学之余,就组织学生到各个社区内开展一次关爱残疾人的活动,引导学生帮助残疾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促使其在切身感受中落实既定的教学目标;还可利用重大节日这一契机,积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民族传统教育、礼节礼仪教育等,使学生在节日活动的潜移默化中完成知识的内化,并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素养。

(五)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基于小学思政学科的内涵,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首先,明确思政评价目的。思政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激励每一个儿童的发展,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师的自我成长。因此,教师在优化教学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以鼓励为主的发展性评价,旨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次,确定评价内容。基于思政教育的内容,以及“立德树人”下的要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成绩,还应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和参与情况、各种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质量和进步情况等都纳入具体的评价中。最后,改进评价方式,不仅要借助考试的评价模式进行,还可采用观察记录法、访谈了解、问卷调查、成长资料袋评价、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等方式,在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中,真正提升小学思政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小学思政教师要立足于当前思政教育的现状,重塑思政教育目标、整合思政教育内容、优化思政教育手段、拓展思政教育渠道、完善思政教学评价等,不断提升小学思政教学质量,落实“立德树人”下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钟亚.落实一体化要求,促进中小学思政课高质量发展[J].贵州教育,2021(11):10.

[2] 陶加岩.新时代小学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研究[J].考试周刊,2021(38):147.

[3] 屈三选.浅析新时代农村小学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与创新[J].智力,2021(12):31.

[4] 乔萍.体验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数学大世界(中旬),2021(3):12.

[责任编辑 杜建立]

猜你喜欢

创新策略立德树人新时代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互动与互补:《新周刊》微博传播策略浅析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关于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思考和浅谈
新形势下企业干部管理的创新策略探究
国有企业集团内部控制的创新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