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Ilizarov结合皮肤牵张术挽救GustiloⅢC型胫骨骨折伴软组织缺损游离皮瓣坏死1例

2022-04-01王斌丁桂友董中洋李文涛谷彬彬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2年1期
关键词:显微外科皮瓣游离

王斌,丁桂友,董中洋,李文涛,谷彬彬

(中铁阜阳医院 手足显微外科,安徽 阜阳 236000)

高能量创伤造成的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发生率高,不仅污染严重,类型复杂,而且常合并严重的血管神经损伤、骨和皮肤软组织缺损。加之术后易出现并发症如感染、骨髓炎、骨不连、骨缺损问题,导致治疗时间长、难度大、费用高、截肢率也较高。2020年我科收治1例复合创伤病例,历时4个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 男,农民,60岁,因交通事故伤致意识障碍伴左小腿畸形骨外露1 h入院。查体:BP:85/40 mmHg意识模糊,痛苦貌,面色苍白,肢体冰凉,贫血貌,心率 103次 /分;GCS13分(E3V5M5),头颅无畸形,右侧枕部见两处不规则伤口,分别长约3.0 cm及 8.0 cm的头皮撕脱,流血不止。双侧鼻孔可见血渍。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2.0 mm,对光反射灵敏。胸廓无畸形,胸廓挤压征(+),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湿性啰音,左侧明显。腹肌紧张,中上腹部压痛(+),并有肌卫,反跳痛(-)。左小腿自胫骨中上段至下段见皮肤软组织广泛逆行撕脱面积22 cm×9 cm,撕脱皮肤血运差,毛细血管反应不明显,伤口内可见小腿前侧肌肉毁损,胫骨中段骨折断端长段外露,并可见游离碎骨片,胫前动脉裸露、断裂,断端回缩堵塞,腓骨中上段及左踝压痛(+),可及骨擦音、骨擦感。足背动脉搏动难以触及,末梢足趾血运无,色苍白,皮温低,趾腹瘪,毛细血管反应消失。伤口以远肢体感觉障碍,皮肤感觉消失,因痛拒动。面部及全身多处皮肤破损、渗血。

术前检查:血常规:白细胞18.03×109/L,中性粒细胞13.45×109/L,红细胞2.55×1012/L,血红蛋白84 g/L,红细胞压积24.8%,结合急诊X线片及CT检查结果。初步诊断:⑴双侧硬膜下血肿;⑵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⑶右侧颞顶骨、颧弓骨折;⑶左侧多发肋骨骨折;⑸左肺挫伤伴左侧胸腔积液;⑹左胫腓骨开放性粉碎性骨折;⑺左耻骨上下支及骶骨骨折;⑻腰2椎体骨折;⑼失血性休克。

1.2 治疗方法

患者入院后,急诊包扎止血固定、抗休克,入ICU抢救,气管切开,胸腔穿刺闭式引流等治疗,待全身状况改善稳定后,按照保肢手术治疗原则,计划行清创VSD,外固定架固定,血管神经修复,二期皮瓣修复内固定手术。急诊行清创血管神经吻接肌腱修复,骨折临时外固定、VSD负压吸引术。后因左肺不张,行左侧胸廓成形+胸壁缺损修补术。待肺部情况改善后,先行左小腿清创负压吸引胫骨内固定术,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创面术,皮瓣术后第2天,出现动脉危象,急诊探查后再次行对侧的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术,皮瓣修复术后第3天,再次出现动脉危象,探查后无法挽救皮瓣,逐渐坏死。探查手术后科室讨论总结原因,主要考虑为患者治疗期间,D-二聚体最高达80.00 mg/L,伤口及肺部培养提示有溶血葡萄球菌感染,高凝状态和伤口感染无疑增加了手术风险。术中探查发现血栓位于吻合口近端血管夹位置,不排除血管炎性改变,增加了血管夹对血管内膜的损伤,导致栓塞的可能。为此,转变治疗方向。去除坏死皮瓣后,予内固定物取出,更换Ilizarov外固定架,预备二期进行骨搬移技术,同时因创面长度较大,结合皮肤牵张器,横行牵张消灭或缩小创面,对残留创面进行植皮手术。待创面消灭后,采用预装的Ilizarov外固定架进行骨切除+截骨搬移手术。定期随访复查,调整搬移速度和频率(图 1-8)。

图1 创伤情况

图2 急诊术后拆除VSD

图3 皮瓣覆盖创面

图4 内固定术后X线片

图6 拆除内固定改用环式架+皮肤牵张

图7 创面接近闭合,拆除皮肤牵张器

图7 截骨搬移X线片

图8 延长对接X线片

2 结果

患者保肢成功,创面完全愈合,伤口无感染。骨搬移术后10个月,骨端对位对线良好,断端已接触,断面硬化,部分愈合良好。

3 讨论

胫腓骨开放性骨折传统治疗方法采用临时外固定,控制损伤,覆盖创面,更换内固定+植骨治疗。采用负压吸引技术、二期皮瓣修复的策略,可取得满意的效果[1]。骨折的固定应注意保护周围的皮肤软组织,减少血供的破坏,多采用组合式外固定支架或结合有限内固定的方式。皮瓣修复的策略,包括植皮、局部皮瓣转移、游离皮瓣移植。皮瓣移植时,要求术者熟悉各种皮瓣的应用解剖,有熟练的显微外科血管缝合技术,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应变能力。股前外侧皮瓣具有血管蒂恒定、蒂长管径粗、可切取面积大、供区隐蔽等特点,应用广泛。但患者性别、年龄、手术时间、皮瓣血肿、感染、血管危象等多种因素,均可影响到皮瓣的成活与否[2]。此外还要对伤处血管炎性改变有充分认识,本例患者就出现此类问题。

对于患侧损伤较重、无法提供可供吻合血管的病例,可将皮瓣桥接对侧肢体的胫后动静脉、大隐静脉也是可行的,解决了无法供血的缺陷,也避免了创面感染导致的动力血管栓塞造成皮瓣坏死可能[3]。但交叉皮瓣术后需双下肢固定3周,患者十分痛苦,对健侧肢体亦有损伤[4]。本例患者辅检显示对侧肢体动脉粥样硬化更加严重,血管条件更差,故二次皮瓣没有选择交叉吻合血管移植,也未继续进行三次游离胸脐皮瓣交叉吻合等手术,避免损伤进一步扩大。而是转变方向,选择Ilizarov技术。首先因为Ilizarov技术是治疗骨缺损的常用方法[5],优点众多[6]。再者本例患者皮瓣接连坏死,创面长时间骨外露,导致骨坏死感染,无更好的解决办法,面临截肢危险,而Ilizarov技术是公认保肢率最高的方法,故作为最后的希望去尝试。Ilizarov骨搬移被认为是国际“金标准”[7],比短缩加压更具优势,更能减少并发症[8-9]。所以只能采用Ilizarov骨搬移技术。有文献报道,彻底切除坏死或感染骨后,即使遗留较大创面,也可行截骨搬移术,骨段和软组织同步延长,可逐渐覆盖创面或减少需植皮皮瓣覆盖的面积[10]。但我们更倾向于先封闭创面,主要考虑长节段缺损的骨段滑移,治疗周期长,截骨处的切口等级降低,创面长时间外露易感染。一期闭合二期骨搬移是相对安全的选择。因为患者创面长度明显大于宽度,故选择加用皮肤牵张器牵拉成软组织技术,从而快速消灭创面,操作便捷,手术风险低[11-12]。

综上所述,显微外科以及骨搬移技术的发展和进步,都为严重创伤的保肢提供了技术保障[13]。遇到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病例,为减少感染和换药负担,联合显微外科方法修复缺损的优势,互补不足,可最大限度、最快进度、最好效果地恢复患肢功能。但当显微外科皮瓣修复重建技术相对薄弱时,或者皮瓣手术失败面临截肢可能时,Ilizarov技术可作为复杂创伤首选,或作为挽救濒临截肢的最后手段[14-17]。

猜你喜欢

显微外科皮瓣游离
肛门内镜显微外科手术用于直肠少见肿瘤治疗的临床价值
局部皮瓣在整形外科的应用分析
莫须有、蜿蜒、夜游离
陶珊珊作品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大脑前循环脑动脉瘤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经额外侧锁孔入路手术切除鞍区颅咽管瘤的应用价值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破裂前循环脑动脉瘤的临床研究
悲 秋
超薄前臂皮瓣在鼻颌面缺损修复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