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境”导向下的建筑设计课程探析
——以旅游旅馆建筑设计为例

2022-04-01杨希文吴薇席明波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广东广州511442

安徽建筑 2022年3期
关键词:建筑设计阶段基地

杨希文,吴薇,席明波 (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广东 广州 511442)

建筑学专业三年级设计课程是建筑设计课程体系中的关键性一环,学生对较单一的建筑要素转换到综合性强的建筑设计的领域,本课程以不同建筑的环境属性、环境类型为线索,系统化地培养学生在“自然、城市和社会、文化”等不同环境背景下进行创新性思维探讨与研究,将“环境”导向下的环境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融入教学过程,结合教学环节进行专题调研,对教学目的、教学阶段及教学过程进行设计和把控,推进建筑设计课程的改革的有效进行。

1 教学目的

①贯穿以“环境”为核心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建立以环境分析为出发点的整体设计观念,掌握从环境切入的建筑设计策略、方法,包括如何对自然环境、历史环境及人文环境的保护与利用。

②探索基地环境调研及分析方法,学习并掌握环境分析技术及在设计中体现基地特征与场所文脉的方法,探索坡地、滨水建筑的空间组织,强调空间的场所性和适应性。以自然环境、坡地地形为背景的研究,使学生在设计过程中能从“建筑与环境”这个角度加深对设计的认知,强调空间的融合性、地域性和适宜性。

③学习功能布局与空间的组织,培养学生剖析与理解建筑功能、空间、环境的互动关系,学习并掌握源从功能关系解析的空间组织方法和设计技巧,训练空间的效果与分析表达。

④建构绿色建筑策略与技术手段,探索岭南地域建筑在建筑总体布局、遮阳、通风及建筑光、声及隔热等方面的研究,理解材料、构造、结构与建造方式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学习和研究不同材料的性能与构造方式。

⑤研究设计课程的教学环节与方法,从课程体系专题化、设计过程阶段化及教学模式多样化等方面研究、探索建筑设计课程的教学方法。

2 教学特色

①组织三年级专题教学小组,以专业教师队伍形成专题教学小组,既有专业骨干教师组成三年级教学小组,又聘请专业设计院的建筑师加入进行教学。这样既能丰富教学内容,又能促进专业教学的开放与融合,每学年对专题小组提出的设计题目进行审核及更新。

②课程“长题”式教学,教师要对学生从项目策划、基地踏勘及分析、方案设计到设计深化、建筑技术配合等进行多方面训练,通过“长题”设计,强调设计的过程及深度训练,能够培养学生研究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调研、分析、构思、设计、制图等过程,形成连续、贯通式的教学形式,使学生能够综合性地针对一个设计专题进行深入学习。

③成果开放性评图,开放式的评图包括设计过程中的小组研讨、各阶段及最终的公开评图。首先,评图是多元化的,包括学生组间互评、专业教师点评、校外评审点评,即学生通过小组间的讨论进行设计成果的交流和学习。同时,邀请专业教师及校外设计师从理论及实践角度进行成果点评,在设计结束后对设计图纸、手工模型、模型动画等设计成果进行集中展示,通过成果展览促进学生间的设计思维拓展,探讨教学的模式及教学过程的各个阶段成果。

3 教学主要内容

3.1 基地与环境

根据设计项目的环境和地图形,通过实地勘探及考察,了解建筑基地环境现状及其所在地区的历史文脉特征。要求对基地位置、交通和人流、景观、资源、基地的现状(基地地形、地貌特征、植被特点及气候特点)等进行分析,分析实际环境对设计的有利条件和约束因素,并以模型和分析图等方式进行叙述表达。

3.2 功能与空间

学生的设计构思必须建立在对基地周边历史文脉、人文、自然环境及旅馆资源、人群等分析,在对传统建筑形式和环境的全面、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尊重使用者的心理及行为体验感受,考虑旅客为主角的各种功能需求,如住、食、康体等休闲度假活动等,也应注意各个功能部分的特点及合理的管理职能,不同的功能需求营造适宜的空间环境,学习复杂空间组织的训练和研究,从空间秩序入手,安排大空间、小空间及连接空间等空间组织,还需要对空间的内与外、空间的公共与私密、围合与开放、开放与封闭空间、空间渗透及服务与被服务空间等进行探讨,课程以实体或电子模型为手段辅助推敲,设计体块、空间、结构、围合等阶段,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设计。

3.3 建筑与气候

在设计中应“遵循自然、回归自然”。研究建筑与气候、建筑与环境相互关系,要求对日照和通风组织做出图示分析,并考虑应对气候的建筑空间与形态。设计要求功能分区合理,内部空间流畅,并满足自然采光、通风的热工要求,适合南方气候特点。通过空间的组合使自然美景融于建筑之中,强调建筑融入当地环境,维护风景区的整体性。

3.4 材料与构造

理解建筑的形式依赖于材料的选择和使用的思想,以及材料、构造、结构形式本体对建筑形式的唤起作用,利用材料与构造方式去塑造处理建筑的空间与形式,形成完善的方案表达。

4 教学过程及环节

4.1 实地环境体验化

从环境认知与场地调研着手,旅游旅馆设计题目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建筑与环境关系”的建筑设计思维。

4.2 设计过程阶段化

将建筑设计基本问题明晰化,在不同阶段学生必须针对相应的设计课程问题分析、思考,并找到解决的设计策略,得出相应的阶段成果,制定阶段相应的进度表及各个阶段的设计任务,见表1所示。

各阶段进度及设计任务表 表1

4.3 教学模式多样化

在确定教学目标的前提下,课程题目设置相对宽泛,用地位置可以自行选择,面积有一定幅度,客房形式可选择,任务书策划有一定开放性,这样学生有一定的选择性及灵活性。课程教学的过程的开放性,教学采用分组的模式进行,通过基地调研与分析、构思与策划、设计与深化,表达与展示等教学节点运用相应的教学方案,初级阶段的多方案比较,设计阶段的深入与可行,表达阶段的表述与个性展示,阶段汇报及师生共同讨论,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规划,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思考能力和培养创新意识为教学目标。

4.4 课程体系专题化

将设计课题分为几个专题,使建筑设计基本问题明确,以教学环节知识点渗透为手段,学生解决相应专题的问题。

4.4.1 环境体验与调研

在教学中指导学生通过环境体验、建筑观摩、场地分析掌握基地第一手资料,在对基地周边环境研究的基础上,收集相关的案例,我们要求每个学生至少对二个案例进行分析,要认真解读每个案例的生成逻辑和平立剖制图等方面的问题。并通过手工模型推敲、辅助软件应用,进行相关模块的训练,达到基地调研及行为研究的基本训练,这一阶段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基地环境与建筑的关系,空间与行为的关系。

4.4.2 功能布局及组织

旅馆是一类常见的度假休闲的综合建筑设计,将大堂、客房单元、休闲娱乐、餐饮及后勤等不同的功能属性的模块进行重复、并置、相交、贯穿等进行构成组合,探讨建筑的布局组合,建筑形态如合院型、折线型、曲线型及复合立体型等,推敲建筑形态与原有地形结合,错落有致,与山地、溪水及绿色植被有机结合。

体验不同使用角色的流线,如旅客、会议及餐饮客人、后勤及管理等人群,每种流线的节奏、路径及形式均有其特点,老师帮助学生梳理、提炼、归纳设计中的一系列节点问题,积极引导学生对于较庞杂的知识性内容进行提炼、应用、分析及提升。在这个阶段注意设计思维的引导与形成,强化设计逻辑及设计方法的训练。

图1 现场文化资源调研

图2 现场自然景观调研

图3 场地分析

图4 体块推敲

图5 平面及剖面

图6 空间与造型

图7 实体模型

4.4.3 空间与景观营造

培养学生剖析与理解建筑功能、空间、环境的互动关系,学习并掌握源自功能关系解析的空间组织方法,学习建筑空间组织的技巧和方法,训练空间的效果与表达。

旅馆设计中,以旅客的角色放慢脚步,以自己的视觉、听觉及嗅觉去感受周围的环境,享受度假休闲轻松的状态,空间的层次、节奏、尺度及序列,结合外部自然景观及内部景观,营造美好的空间环境及氛围,强调空间与环境的渗透与图底关系,重点营造各种院落、庭院及内院等公共空间、漫步的连接空间及观景停驻的节点空间等,训练学生的空间与景观营造的设计策略及设计方法。

4.4.4 绿色建筑与技术

探索岭南地域建筑在建筑布局、遮阳、通风及建筑光、声及隔热等方面的研究,制定绿色节能设计策略,学习运用各种节能软件辅助绿色建筑设计如:Au⁃todesk Ecotect、Analysis、Phoenics及BIM等,对方案进行节能设计及优化比较,理解材料、构造与建造方式在建筑设计中应用,学习并研究不同材料的性能与构造方式。

4.4.5 模型制作及表达

三个阶段的模型设计:第一个阶段,建构基地原始地形的地模,通过对地形特点及周围环境的分析,进行方案的初步构思,随着深入方案;第二个阶段,利用手工及电子模式及实体模型,推敲建筑的形态、基地平、剖面及空间环境的关系,展现出建筑生成和优化的过程,进行多方案比较;第三阶段,制作建筑与基地环境实体模型,完成建筑细部及构造的模型。通过模型制作,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包括对造型、建筑表皮的感受能力和把握能力)、设计素养,动手能力乃至创作能力。

5 结语

通过对建筑设计课程体系的不断优化,丰富教学环节设计,实现评价体系的多元化,设立个性化的学分制等方式,培养实践型专业复合人才。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实现双向督促,促使通过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更好地推动建筑教育的改革创新。

从“环境”导向下探讨三年级教学内容,提出课程设计策略及教学各个阶段环节,并针对课程的重点、难点,提出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以疏通建筑学专业设计课程的体系,将建筑设计课程由单体建筑的创作,走向强调建筑的环境属性和社会属性,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地接受转化为主动、积极的思索,使学生在设计过程中体会到创新的乐趣,加强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培养学生主动运用所学知识综合能力,为四年级的专业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注:文章中设计图及模型均来自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学院学生邓毓雯、潘嘉欣、付运琪、钟元龙、钟杞铷、吴晓鹏、江星曦、李文康、钟勇娟、梁润等同学旅游旅馆建筑设计作业。

猜你喜欢

建筑设计阶段基地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小型商业建筑设计
建筑防火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秘密基地
配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思考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名师成长的四个阶段
假期之后,你想成为谁?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不同的阶段 不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