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村落适老化改造策略研究

2022-04-01张俊峰李金鑫吉林建筑大学吉林长春130000

安徽建筑 2022年3期
关键词:老化村落空间

张俊峰,李金鑫 (吉林建筑大学,吉林 长春 130000)

近年来,我国老龄化问题逐渐加剧,第七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口占比18.70%,其中65岁以上人口占比13.50%。分别比第六次人口普查增加5.44和4.63个百分点[1]。据测算,到2023年,65岁及以上人口将增加到2.7亿,2035年将超过4亿,老龄化水平推进到30%以上,老龄化问题将在很长一段时间是我国需要解决的问题[2]。在农村,由于进城务工收入相比务农收入高和获得收益时间短,农村越来越多的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留守在农村的老年人逐渐出现高空巢化、高病残化的特征。与城市相比,农村的老人生活环境差,养老保障体系不完善,很多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得不到保障。虽然有些地方建有养老院等养老机构,但是只能改变部分老人的生活条件,并不具有普遍性。

自2012年第一批传统村落公布以来,我国已经公布了五批传统村落,传统村落保护方面从注重严格保护传统村落空间格局、形态特征、建筑技艺的“抢救式”保护阶段逐步向“延续—挖掘—创新”的可持续发展方式转变的过程[3]。传统村落作为活化的历史,展示着传统习俗和风土人情。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关注,传统村落越来越多的被人们关注。人们发现传统村落人口流失严重,大部分是老人、小孩居住,而且传统村落基础设施陈旧、服务设施缺失、空间灵活性差不符合老年人和小孩等弱势群体的居住要求。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以保护和发展传统村落为前提,通过对传统村落在老龄化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传统村落进行适老化改造策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为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提供一种思路。

1 传统村落现状与分析

目前,传统村落的基础条件在适老性方面存在诸多问题。然而,传统村落作为老年人长期生活的故地,在养老方面又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1.1 传统村落现状

1.1.1 传统村落基础条件适老性差

传统村落大多数是自然村,没有经过统一的规划。村落的道路使用多年,路面出现不同程度的毁坏,缺少辅助设施,影响村民出行(图1)。村落公共活动空间通常由一个广场加上周围设置运动器械场地,活动广场缺少无障碍设计或者无障碍设计不合理,部分老人无法到达活动广场。民居大多是村民在自家宅基地修建,建造年代久远,当时建造主要以满足居住要求,对老年人生活状况考虑较少,对现在老人造成生活上的不方便。比如:室外设置的卫生间、台阶周围没有栏杆或者无障碍坡道(图2)、入户门高门槛等。随着进城务工人员越来越多,留守在农村的老年人逐渐出现高空巢化、高病残化的特征。传统村落现有基础条件更加不利于老人的生活。

图1 村落道路

图2 民居入户台阶

1.1.2 传统村落是老人精神依托

与年轻人相比较,老人怀旧思想比较严重,喜欢生活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图3)。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生理功能下降,对各种事物反应迟钝,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比较弱,害怕融入新的环境,传统村落是老人精神依托,老人对传统村落和房屋有着深厚的感情。老人在传统村落生活,能够在心理上给老人更多的安全感,有利于老人健康生活。

图3 留守老人

1.1.3 适合养老的自然条件

传统村落是以农业生产为主,整体空间由居住区与种植区构成,大面积的种植区保证了村庄优良的环境。民居的形式尊重当地气候特征和传统农业生产特征,运用当地的建筑材料和传统施工技术建造,将建筑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村民遵从日出而起,日落而息的生活习惯。根据季节的不同,从事不同的农业活动,使农田根据季节的不同形成不同的景观。传统村落规律的生活节奏和优美的环境适应老年人生活(图4)。

图4 村庄景观

1.1.4 融洽邻里关系

与城市人际关系相比较,村落中人际关系更加的复杂。传统村落形成过程是复杂的,导致村民之间构成复杂的关系,正是这种复杂的关系,使村民之间存在亲戚关系。邻里之间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互相帮忙,茶余饭后聚集在一起散步、唠家常(图5),频繁的交往加深了邻里之间关系。融洽的邻里关系,有助于形成融洽的生活环境,有助于邻里相互之间对于老人的照顾,对老人的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图5 聊天的老人

1.1.5 稳定的社交圈

村落人际社交圈相对稳定,存在稳定的社交关系。对于村落老人来说,自己的朋友是几十年的老朋友,经历过相同的年代,拥有深厚的友谊。随着年龄的增加,老人相互之间社交关系也在增加。老人之间稳定的社交关系,能够减轻老人被社会冷落、无法融入社会的焦虑。拥有相同的生活年代经历,能够使老人在交流和情感上产生共鸣,拥有更多的谈论话题。

1.2 传统村落现状分析

1.2.1 大规模改造易造成整体风貌破坏

传统村落中民居按照重要程度分成不同的等级,对文物保护单位、重点保护建筑、一般历史建筑等不同重要程度的建筑要采用不同的保护策略。以重要建筑为核心,呈辐射状向周边进行分区保护,进而对整个村落形成保护。应该结合历史建筑,以提高居民生活和注重老人生活质量为出发点,对传统村落进行有规划、分阶段的渐进式改造。大规模盲目地改建传统村落,容易破坏村落风貌,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1.2.2 现有空间难以满足生活需求

基于乡村人口和农业活动的现状,单一功能空间经济性较低。现有的室外活动空间由广场和设置活动器械空间,没有考虑老人活动与儿童活动的空间结合,造成儿童活动空间有很多老人,而老人活动空间没有多少人。住宅中,宅院是室内与村庄的过渡空间,承载着放置日常生活用品和保护隐私的作用,但是宅院空间缺乏一定的功能分区,各种物品任意堆放,造成空间的浪费和影响老人在院落的活动。

1.2.3 环境适老化能力弱

现有村落的一些细节性问题,对老人日常生活有着很大的影响。在村落层面上,村落道路过于平滑和凹凸变化大,不利于老年人的行走,容易使老人摔跤。一些公共活动空间,辅助设施不齐全,比如缺乏无障碍通道、没有卫生间或者卫生间没有无障碍蹲位等,造成老人无法真正地参与室外活动。住宅室外卫生间的设置,路程遥远且缺少一定的辅助设施,如照明等,厕所没有设置必要的辅助设置,老人容易在去卫生间路上或者卫生间发生意外。

1.2.4 资源利用程度不够

一年四季,村落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景观。村落周围虽有如画的田野景观,但是这些景观没有设置道路,老人无法欣赏这些景观,造成景观资源的浪费。村民在自家宅院周围种植的植被,这些植被的选择没有经过规划和设计,显得比较杂乱没有层次,甚至一些植物对老人的健康存在威胁。比如:春天的柳絮对老人呼吸道的影响等。

1.2.5 养老技术水平低

人们受传统观念影响,老人出现身体不舒服往往根据自己的经验采取措施,导致错过最佳的治疗时间,造成严重的后果。由于村落人口数量有限,不能在每个村落修建一个养老机构。往往是几个村落或者一个乡镇设置一个医疗机构,不能对老人进行每日健康情况检查和检测,老人在发生意外时,由于不能及时了解老人的过往病史,对治疗过程造成影响。

1.2.6 缺乏科学有效的科学管理机制

村落对老人的关注度不够,村落中没有设置专门针对老人健康情况的部门。村卫生所受到人员的限制,没有专门的人员负责老人情况,不能及时处理老人日常问题。村落没有结合村落老人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本村落养老政策,导致老人生活不能得到保障。

2 传统村落适老化改造策略

针对传统村落特殊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老化设计和改造过程有哪些问题。如何将传统村落改造成适合养老的环境,根据现状和分析提出以下改造策略。

2.1 传统村落适老化改造策略

2.1.1 渐进式改造

传统村落改造受到不同建筑类型的保护、资金、村民意向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村落的改造过程不能大面积、大规模地进行。改造前对村落进行调研,针对传统建筑的保护、村落整体风貌、老年人适老化改造等方面制定一套整体性、阶段性的规划改造方案。改造过程要坚持以人为本、以老人为重点关注对象,能够提高老人生活质量的部分优先改造的原则。有目标、分阶段地对传统村落进行适老化改造,最后建成符合老人生活要求、满足现代生活需求的新型传统村落。

2.1.2 空间的复合性

不向城市建筑空间能够有明确的划分,建筑的多义性在乡村是普遍存在的,即一个建筑场所能够同时满足多种不同的功能。乡村住宅中不同的行为与建筑空间的耦合关系是非线性的,形成多用途的居住空间[4]。对建筑空间设计要进行多方面考虑,空间具有灵活性,大空间要进行适当的分区等。比如:村落公共活动空间要满足不同年龄段的人使用,考虑活动人群的需求设施休息、挂物品、厕所等配套设施。民居卧室布局要具有很强的灵活性,满足多种功能同时进行等。

2.1.3 预见性设计

老人随着年纪的增长,生理机能会慢慢地衰退,可能需要介入的服务设施越来越多,为了避免老人随着身体状况的变化对空间的二次改造,对使用空间进行预设性设计。例如:在村落适当位置预留用地,随着村落老龄化的增加,建造或者改造现有住宅为养老院、活动中心等;在进行适老化改造中预留部分墙体的可拆解,在后来老人需要进行临床照顾时,拆除或者移动墙体,满足对老人临床照顾时对空间的需求。

2.1.4 细节性设计

细节决定成败,决定适老化改造是否实用往往取决于细节的设计。对传统村落环境的细节性设计不仅限于保障老人安全出行的无障碍设计,还要强调尽可能多地满足老年人居住生活的多层次需求,即从健康安全到社会交往和自我实现的情感诉求[5]。根据现在老年使用要求增加必要的坡道、消除高差、增加辅助设备等。细节性设计要根据老人日常生活习惯,学习传统建筑技术和使用传统材料,将辅助设施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例如:在村落道路和住宅增加夜间照明设置,利用传统灯具形式,即营造了传统街巷氛围,又满足了照明的需要。在设置扶手等辅助设施可以学习中国传统榫卯结构,以木头为主要材料等。

2.1.5 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传统村落在老年人养老方面有其自身的优势。比如:空气清新、远离闹市、环境优美、和睦的邻里关系等,对其进行恰当的引用,能够提高老人的生活水平。景观、建筑和巷道结合室外活动空间和休闲步行道路进行设计,活动场地与景观相互结合,老人在运动或者休息时间欣赏周围景观。村落利用废旧房屋或者空地设置聊天交往活动空间,改变房屋的内部功能,恢复传统房屋的活力。

2.1.6 科技养老

在进行适老化改造时加入现代科技元素。在房间适当位置设置紧急报警装置,并与村委会和相关医院进行联网,保证发生意外时候能够及时得到救治。为了方便对村落老人身体状况有长期的记录观察,以村落为单位对老人身体状况进行记录存档,在有需要的时候,可以快速了解老人的以往病史,采取及时的治疗。考虑到老人夜间起夜问题,在卧室适当位置设置红外感应起夜小夜灯,帮助老人进行夜间起夜照明。

2.1.7 设置监督管理机制

组织村落身体状况好的老人、妇女和村委会组成管理小组。进行传统村落保护和老年护理相关方面的培训,对村落传统建筑进行登记记录,为老人建立健康档案,对有需要护理老人进行日常护理。监督管理小组要结合村落实际情况,探索复合村落的养老模式和传统村落的发展模式。

3 结语

本文对村落中针对适老化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保护传统建筑和为老人提供舒适生活环境为前提条件,认为传统村落应该采用渐进式改造模式,建筑空间应该具有复合性、预见性,要增加在细节处的关注,利用传统村落有力的资源,增加现代科技和科学管理机制的策略来进行适老化改造。通过适老化改造为传统村落老人提供一个舒适的养老环境,同时为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提供一种模式。

猜你喜欢

老化村落空间
适老化理念下的整体橱柜设计创新研究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乡村新的入住方式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考虑知识老化的知识网络演化模型
考虑知识老化的知识网络演化模型
杜绝初春老化肌
EXPLAIN详解血液与血管老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