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党性的光辉指引:《中共中央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
2022-04-01作者
作者|李 辉
《中央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部分)(中央档案馆藏)
党性是阶级性最高最集中的体现,是党员领导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是成为高素质党员领导干部的重要条件。加强党性修养无论是对于共产党员个人成长为具有坚强党性的共产主义战士,还是对于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先进性、纯洁性,充分发挥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总揽全局、协调四方的领导核心作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1941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是党中央第一个以增强党性为主题的决定,是中国共产党人增强党性的光辉指引。《决定》的出台是应对残酷复杂斗争的现实需要,为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增强党性提供了正确指引。在新时代,《决定》依然是党员领导干部锤炼党性的重要依据。
应对残酷复杂斗争的需要
1941年,中国共产党经过20年的革命锻炼,已成为全国政治生活中重要的决定的因素,这就要求中国共产党必须不断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增强党员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这就要求我们的党“更进一步的成为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的党,要求全党党员和党的各个组成部分都在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和统一纪律下面,团结起来,成为有组织的整体”。
虽然中国共产党已经由小党成为大党,革命斗争经验不断丰富,但是不可忽视的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仍面临着严峻的风险和挑战。
一方面,1941年,抗日战争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日本帝国主义面对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的游击袭扰和坚强抵抗,侵略的步伐遭到遏制,被迫转变侵略策略,集中精力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进行更为残酷的打击,试图通过实行“扫荡”“三光政策”等惨无人道的方式逼迫中国共产党投降。与此同时,由于日本侵略者的政治诱降策略,国民党顽固派灭亡共产党之心不死,由对外抗日转变为消极抗日积极反共。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顽固派制定反共政策,频频制造事端试图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通过政治、经济、交通、外交等方面的严密封锁,隔绝中国共产党抗日根据地与外部的联系,又加上华北等各个抗日根据地自然灾害频繁等因素,导致中国共产党敌后抗日根据地基本生活物资供应紧张,军民抗战条件十分艰苦。在此情况下,中国共产党不仅要艰难地进行游击战争,还要面对日本侵略者、国民党反共顽固分子、汉奸和其他反动势力对我党的分裂瓦解。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能否完成艰巨的革命任务,成为共产党人面临的严峻考验。
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坚持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策略,长期在农村环境中活动,各个部队由于抗日战争的需要多是进行分散、独立的游击战争,加上当时党员成分构成复杂,大多是没有多少文化知识的农民,党内小生产者占据很大成分,部分党员对于马列主义系统理论学习和认识不深刻,没有经过系统全面的教育培训,在实践中容易滋生“‘个人主义’、‘英雄主义’、‘无组织的状态’、‘独立主义’与‘反集中的分散主义’等等违反党性的倾向”,高级干部和军队干部中也出现了违反党性的倾向。这种倾向,不仅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具有十分严重的危害性,“会破坏党的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和统一纪律,可能发展到小组织活动与派别斗争,一直到公开反党,使党与革命受到极大损害”,而且对于党员个人来说,如果不及时纠正党性不纯的问题,可能会出现“身败名裂”的后果。
当时,“缺乏党性的倾向”主要表现有:
(1)在政治上自由行动,不请示中央或上级意见,不尊重中央及上级的决定,随便发言,标新立异,以感想代替政策,独断独行,或借故推脱,两面态度,阳奉阴违,对党隐瞒。
(2)在组织上自成系统,自成局面,强调独立活动,反对集中领导,本位主义,调不动人,目无组织,只有个人,实行家长统制,只要下面服从纪律,而自己可以不遵守,反抗中央,轻视上级,超越直接领导机关去解决问题,多数决议可以不服从,打击别人,抬高自己,在干部政策上毫无原则,随便提拔,随便打击,感情拉拢,互相包庇,秘密勾搭,派别活动。
(3)在思想意识上,是发展小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来反对无产阶级的集体主义,一切从个人出发,一切都表现个人,个人利益高于一切,自高自大,自命不凡,个人突出,提高自己,喜人奉承,吹牛夸大,风头主义,不实事求是的了解具体情况,不严肃慎重的对待问题,铺张求表面,不肯埋头苦干,不与群众真正密切联系。
这些缺乏党性的倾向对于不断强大的中国共产党来说,虽然还不是一个普遍的危险,但是纠正上述违反党性的倾向成为当时党急需解决的一项重要任务。党中央高瞻远瞩,及时准确地发现问题,制定了《决定》,去克服和解决党内“存在着的严重危险”,从而满足应对残酷复杂斗争的现实需求,提升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力,更好地实现中国共产党所担负的伟大历史使命。
增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的正确指引
《决定》对于纠正违反党性的倾向,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方法,为我们增强党性提供了正确指引。
第一,要“更加强调全党的统一性、集中性和服从中央领导的重要性”。坚持和完善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命脉所在,全体党员尤其是干部党员,要更加增强自己的党性锻炼,个人利益服从于全党利益,党的组成部分利益服从于全党利益,使全党能够团结得像一个人一样。广大党员和各级党组织都是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允许任何党员和党组织自视特殊,认为自己在政治上比党高明,可以自行其是,要坚决与部分党性不纯的党员在党内搞“分散主义”“独立主义”“个人主义”的行为作斗争,拥护党的领导,维护党中央的权威。
第二,注重执行,坚决肃清阳奉阴违的两面性的现象。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中国共产党在革命过程中制定的大量制度和规章、政策都是应对党在实践发展中现实需要的,但是部分党员在执行过程中阳奉阴违、做两面人,使党的决议成为一纸空文,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因此,要“严格的检查一切决议决定之执行”,确保党的各项决议得到刚性执行。
第三,早发现,早纠正。党员领导干部出现违反党性的倾向要在问题处于萌芽状态时早发现,不能纵容党员领导干部的问题继续发展,否则不但会对我们党的工作造成巨大的损害,也会丧失挽救党员领导干部的机会,造成我党人才的流失。对于党员领导干部存在的问题要敢于红红脸、出出汗,“正面、坦白、诚恳”地指出,反对“当面客气,背后指斥”的行为。同时更加强调党内外团结互助,爱护干部,帮助干部在政治上进步,对于屡劝不改者,必须及时预防,加以纪律制裁。
第四,要在全党加强纪律教育。中国共产党成立伊始就建立了严格的纪律,中国共产党是纪律严明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正是由于极严格的纪律,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实践中才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无论普通党员还是领导干部党员都要遵守4个原则:“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中国共产党通过严格的纪律整治违反党性的倾向,确保所有党员在党内一律平等,不存在特殊党员。
第五,用自我批评和学习的方法改造广大党员。广大党员要进行自我批评审视自身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深刻查摆问题,坚决捍卫党的利益,形成大公无私、忠实朴素、埋头苦干、眼睛向下、实事求是、力戒骄傲、力戒肤浅的作风;要通过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素养,改造“理论与实践、学习与工作完全脱节的现象”,更加坚定自己的阶级立场、党的立场和党性。
毛泽东作整风报告(油画)
第六,各级党员领导干部都要增强党性锻炼。从中央委员到地方党组织负责人,都必须参加党支部组织,过一定的党的组织生活,虚心听取党员群众对于自己的批评,增强自己党性的锻炼。
《决定》为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增强党性提供了方法论的指引,使广大党员增强了党性,坚定了信仰,维护了全党的团结和统一,在党员干部中产生了重大的政治影响,促进了全党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团结统一。
新时代锤炼党性修养的重要依据
《决定》的通过和颁布是中国共产党对自身发展和党的建设进行的一次全面系统的自我审视,是对自身肌体出现问题的准确研判,是不断提升党的先进性的关键一招。《决定》提高了广大党员干部对党性的认识,纯洁了思想,锻炼了广大党员的党性,成为延安整风运动中转变工作作风的锐利思想武器之一,同时也促进了抗日战争时期党的先进性建设,使党在政治上更加成熟和自觉。《决定》也为我党、我军夺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新时代,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决定》这一经典文献依旧是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锤炼党性修养的重要依据,是中国共产党人增强党性修养的范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干部的党性修养、思想觉悟、道德水平不会随着党龄的增加而自然提高,也不会随着职务的升迁而自然提高,而需要终生努力。”党性修养不是自发的,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党性修养问题是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的永恒主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我们要对照《决定》中指出的违反党性的倾向,结合新的历史环境下违反党性问题的新变化、新问题,全面审视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查摆问题,找出党员领导干部在党性问题上的缺失,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党员领导干部要以《决定》为行为准则开展党性锻炼,通过理论上的淬炼,做到站稳党性立场;通过政治上的淬炼,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通过宗旨意识的淬炼,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通过党章党规的淬炼,做到守纪律讲规矩;通过道德品质的淬炼,做到求真务实、敬业奉献;通过作风的淬炼,做到弘扬优良作风,践行新时代作风要求,打造一支具有坚定党性的共产党员队伍……不断增强中国共产党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战斗力,不断提升党的执政能力、治理能力和应对风险考验的能力,建设一个团结一致、坚强有力的党来领导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