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体融合”: 初中篮球运球练习方法的创新设计

2022-04-01刘洋

体育教学 2022年3期
关键词:体能技术融合

刘洋

关键词:技术;体能 ;融合;比赛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22)03-0079-04

根据《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精神,在内容单元的教学中,以“教材三个一”为基本范式,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从单一练习、组合练习、游戏或者比赛出发,探索“技体融合”的篮球运球创新练习方法。以多元素、多情景,有侧重点地根据学生不同的训练目标、训练水平、训练阶段等因素制定不同的训练方法,把体能练习渗透到技术练习中,真正做到统一融合。

一、提供灵敏素质的教学设计

(一)坠步运球

设计意图:坠步运球不同于原地运球,增加了限制要素,提高了学生的兴趣点,让学生“跳一跳就能够得到”,同时启动步伐的节奏变化也能为后期学习运球突破做准备,既能增加运球的趣味性,又可以让学生在运球的同时兼顾脚下步伐,提高学生脚步的节奏和灵敏性。

练习方法:在地上画五个标志点位,双脚踩在对角线的两个点位上进行重置步交换跳,在交换跳的同时进行胯下运球练习,然后做重置脚步放球,接着进行换脚胯下运球。注意运球和双脚交换跳节奏的把握,控制好身体的平衡和稳定,保持下肢的灵活摆动。

教学建议:练习的同时注意降低重心,关注学生节奏的把控和身体的协调性,同时提醒学生注意踝关节要适度紧张,防止连续跳跃导致踝关节损伤。

(二)换手触桶

设计意图:原地换手运球,非持球手触摸标志桶,增加运球的难度,使学生不自觉地降低重心,为之后的突破做准备,能提高身体的协调性、灵敏性。

练习方法:双脚踩在左右两个点位,进行体前换手运球练习,非持球手触摸面前的标志桶。注意换手的同时,非持球手要主动前伸。开始可以运两次球再换手,等到手脚灵活之后要连续换手触桶,还可以胯下、背后或者多种运球相结合的练习方式,发展运球能力和身体的协调灵敏。

教学建议:体前换手注意降低重心,在换手运球熟练之后可以进行胯下或者背后运球的练习。

(三)手脚并行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绳梯脚步的组合练习,提高学生运球能力的同时锻炼脚下的灵敏度,侧重于灵敏性和动态灵活性、协调与动态平衡能力,为提高学生的运球突破能力打下稳定的基础。

练习方法:单手运球,在运球的同时在绳梯内进行开合跳的脚步移动,注意节奏变化。逐渐熟练之后可以采用两手同时运球,或者改变在绳梯的步频。这种运球+移动步伐的组合练习对于提升练习者脚下灵敏性和运球手感有着很大的帮助作用。

教学建议:关注手脚的协调,多变的步法练习有一定的难度,手脚的灵活协调性是这个练习的重点。

(四)默契传运

设计意图:两人配合传接球,能够在练习多种运球的同时观察场上的局势、来球的感知和节奏的变化,发展学生人球兼顾的能力。相对于单人的练习,通过人与人的配合更加能够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侧重于反应的灵敏性和身体的协调性。

练习方法:A、B两人一组,相距2到3米。一人一球,A持球做连续胯下运球后迅速传球给B,同时B把手中的球传给A,A接球后衔接胯下运球,循环往复。动作熟练之后,可在行进中进行此项练习。

教学建议:提醒学生抬头运球,在传接球过程中注意力集中,避免被球砸到。

(五)触桶突破

设计意图:由练习过渡到有对抗,模拟实战中短距离、小空间的情景,通过敏捷的变向过掉防守队员,激发学生的斗志和成就感。在有限的空间内,紧贴防守人突破,侧重于爆发性的力量、步法动态平衡和速度。

练习方法:两人一组相隔1米面对站立,A先降低重心用手触标志桶,B持球自然下落,A触标志桶后迅速横移接住反弹球,做一个虚晃从B右侧突破,然后突破B进行上篮。

教学建议:提醒学生反应要迅速,加大虚晃的幅度,重点是第一步的突破一定要迅速,最后衔接投篮的动作要干净流畅。

(六)绳梯对攻

设计意图:结合绳梯的对抗训练,模拟实战练习,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求胜欲和阅读防守的能力、脚下靈敏变化的能力,侧重于动态灵活性、爆发力、加速和急停变向的能力。

练习方法:两人一组,一人防守,一人持球,采用规定的步法踩过绳梯,和防守人形成一对一。持球者进攻,防守者双手张开,采用滑步的方式进行防守。死球后双方交换攻守位置。

教学建议:提醒防守的学生双手打开,提高自己脚步的灵敏度,不可恶意犯规;进攻者要提高自己的突破速度,避免缠斗,防止受伤。

二、提高速度素质的教学设计

(一)听号抢桶

设计意图:趣味性、竞争性并存,锻炼学生获得信号后的反应能力,在练习各种运球的同时锻炼学生的运球能力和反应速度,侧重于肢体反应速度的提升。

练习方法:两人一组面对面进行高低运球、体前变向、胯下运球等。听口令,迅速拿起两人之间的标志桶,同时球不能掉,看谁的反应快。

教学建议:遵守规则,不可提前移动,运球时重心降低,注意力集中,避免发生碰撞。

(二)“背水一战”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和运球加速能力,提高反应速度和运球快速过障碍的能力,侧重提高运球速度和稳定性。

练习方法:背对篮球进行相应的步法练习,听指令后,迅速转身拿球,快速运球绕过标志桶,看哪个学生最先完成。

教学建议:转身拿球要迅速,在过标志桶的时候加快速度,保证身体的协调。

(三)“火线追击”

设计意图:通过加速追球、运球和投篮的组合练习,侧重于提高学生的绝对速度,同时还能提高运球变向的能力,为实战快攻打下基础。

练习方法:把球放在中线位置上,练习者从底线出发,以最快速度拿到球,运球变向突破标志桶后在规定位置急停跳投。

教学建议:无球跑动要迅速,追球的同时注意脚下安全,有节奏地穿过标志桶,最后衔接投篮,整套练习动作连贯流畅。

(四)双球猜谜

设计意图:双手运球判断标志桶落下的方向,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反应速度、观察能力和协调能力,同时提高阅读防守、突破过人的能力,侧重于提高第一步的突破速度,为下一步突破打下基础。

练习方法:练习者从中线双手运两球至防守者面前,防守者双手各拿一个标志桶,随机放开一个,练习者迅速丢掉一个手上的球去接,然后迅速从一侧上篮。

教学建议:在运球时提醒学生抬头观察,眼疾手快,注意突破时不要发生碰撞。

(五)拼抢争分

设计意图:模拟在篮球运动中拼抢的情境,提高两人快速拼抢篮球的能力,抢到球后要衔接进攻,模拟实战,侧重于提高学生加速和急停的能力。

练习方法:两人一组站在底线,防守者地滚抛球,练习者迅速追球,追到球后迅速折返,运球突破防守队员进行投篮练习。

教学建议:练习的时候要根据练习者的能力来控制球滚动的速度。拼抢要积极,在跑动过程中不可推攘,在进攻和防守上要积极对待。

(六)快攻传递

设计意图:在快速的推进中,不断加速、变速寻求突破得分,提高学生快速推进的能力。模拟实战,结合运球、传球、投篮,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运球和跑动速度,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练习方法:三人一组,进行2v1的快攻练习。一人防守,两人从底线开始,根据防守人的位置进行配合传球,最终完成上篮的练习。在练习过程中,防守者要积极快速地对持球者进行压迫,迫使对方传球。

教学建议:跑动传递要迅速流畅,注意在跑动中要侧向跑动,始终面向球的方向。

三、提高力量素质的教学设计

(一)“一心两用”

设计意图:结合实心球,改变限制条件提高练习的趣味性。在练习运球的同时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手臂手指力量和爆发力,增加运球的稳定性。

练习方法:练习者采用原地运球,非持球手持一个2kg的实心球,在运球的同时把实心球用力砸在地面上,同时运球不能终止,捡起继续循环往复。熟练后可以在练习的时候对实心球进行抛接练习、换手抛接等。

教学建议:在推实心球的时候提醒学生用手指手腕发力,注意落球的方向,避免砸伤。

(二)抗阻运球

设计意图:通过阻力带,限制学生的行动。在运球时不断给学生拉力,提高学生的力量素质的同时练习运球的稳定性。

练习方法:两人一组,练习者的腰上系上阻力带,另一人牵拉阻力带。练习者在规定的范围内运球,同时用手触前方的标志桶,3到5组之后进行交换循环。

教学建议:牵拉的学生注意控制阻力带的阻力,让练习努力的学生即可够到标志桶。

(三)负重前行

设计意图:在运球过程中给予一定力量的对抗,提高了学生在实战中的对抗能力,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力量素质,并且具有一定的趣味性。

练习方法:两人一组,一人双手推住练习者的肩,给练习者一定的阻力,练习者双手运球向前跑,一个来回后两人交换练习。根据练习者的力量施加以合理的力量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建议:练习者重心前倾,辅助者在推的时候注意不要干扰练习者运球,要持续施加力量,切不可突然收力。

(四)抗阻投射

设计意图:通过阻力带的牵拉,锻炼学生的核心稳定性,提高练习者在空中的抗阻能力及在空中重心不稳的情况下的投篮能力,为后面的比赛打下坚实的基础。

练习方法:练习者的腰上系上阻力带,练习者抗阻力运球到指定位置之后进行跳投练习。阻力运球结合投篮的练习可以增强练习者的核心控制能力和有阻力情况下的控球能力。

教学建议:牵拉的学生保持牵拉的力量,练习的学生跳起投篮不可以突然用力,保证练习者的安全。

(五)对抗上篮

设计意图:在上篮的时候对其施加外力的撞击,模拟真实身体对抗的情境,锻炼学生比赛中的对抗能力,这个练习让学生在对抗中不断提高自己投篮的稳定性,提高力量素质,为实战打下基础。

练习方法:两人一组,练习者持球采用多种运球方式绕过标志桶进行上篮练习,在上篮时主动寻求篮下对抗,另一人持垫子对练习者进行干扰撞击。在干扰下投进能够让学生更加兴奋。

教学建议:运球要协调,在对抗投篮的时候核心要收紧,负责拿垫子的学生听从教师指挥,注意撞击的时机和力度,不可以用力过猛。

(六)“金鸡独立”

设计意图:通过限制采用单腿进攻和防守,通过别样形式的比赛锻炼学生的力量素质,对腿部力量和耐力的强化效果显著,有趣而有效。

练习方法:半场单腿2v1,每个人都采用单腿的方式进行,进攻方单腿运球,传球,防守方单腿防守。三个球一轮进行交换,在练习的时候,注意防守队员的站位及球权的合理分配。

教学建议:在单脚练习的时候,提醒学生踝关节要收紧,同时注意避免踩脚,练习时不可以推搡。

四、提高耐力素质的教学设计

(一)折返运球

设计意图:通过不断的侧向滑步,锻炼学生的防守能力,在锻炼学生运球能力的同时锻炼学生的耐力,篮球比赛中,耐力至关重要,投篮的命中率、传球的准确性都和耐力有关系。

练习方法:在底线进行原地的运球训练,听到指令后,放下球迅速侧向滑步至罚球线上折返,然后继续运球,循环进行。练习过程中,运球的方式可以采用高运球、低运球、胯下运球、背后运球等。5个折返为一组,连续多组的持续练习,提高学生的耐力素质和灵敏素质。

教学建议:提醒学生做滑步移动,不要跑动,横向滑步的时候重心降低,最后一步触桶要大步跨出,脚尖外展,防止扭伤。

(二)折返突破

设计意图:结合不断的跑动、虚晃、上篮,发展学生的耐力素质,能够提高耐力的同时提高在疲劳状态下运球投篮的准确率。

练习方法:在底角左侧三分线进行运球上篮练习,进球后跑到右侧三分线接传球,做虚晃突破上篮,反复连续进行练习。5个折返为1组,完成5组交换。

教学建议:保持连续的突破上篮,加大虚晃幅度,保证投篮命中率。

(三)折返投射

设计意图:通过运球结合跳投,提高学生的投篮能力,在不停的运球投篮中,培养学生的投篮节奏和身体耐力,提高学生在比赛中急停跳投的能力,让耐力练习不再枯燥和单调。

练习方法:在罚球线两侧放置两个标志点,练习者在一个点接球,迅速运球移动到另外一个点跳投,再接球,运球回位跳投。连续投10个球为1组,完成多组练习。这个练习可提高学生的耐力素质和力量素质。

教学建议:注意跑动中接球投篮的动作衔接,注意力集中,持续跑动,提高接球投篮的命中率。

(四)半场2v2

设计意图:模拟半场实战的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在实战中,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能得到一定的提高。

练习方法:半场2v2的对抗练习,只允许运球突破上篮,可以两人配合传切。这種练习方式,节奏较快,能够充分提高学生的心肺能力,还能锻炼学生的配合能力。

教学建议:激发学生的斗志,在模拟比赛的时候提醒战术和多种运球突破的结合运用,合理对抗。

要以辩证的观点去看待篮球运球技术与体能的训练问题,二者是既相互独立,又彼此结合还相互影响、互为依赖的关系。技术和体能的各要素在运动过程中的表现具有整体性特征。只有把技术和体能训练统一起来,才有利于技术和体能的提高。在新课标的背景下,以技术教学为载体,以发展学生的能力和体能为核心,最终实现学以致用的最终目标。

猜你喜欢

体能技术融合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破次元
融椅
通过体育活动有效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研究
西藏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生对警察体能教学训练课的评价
浅谈举重运动员的体能训练
探讨电力系统中配网自动化技术
移动应用系统开发
北京市中小企业优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