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基质配比及缓释肥用量对交让木容器苗生长的影响

2022-03-31汪保健汪秀玲郑文华凌高潮宣铃娟徐金良

现代园艺 2022年7期
关键词:苗高泥炭用量

汪保健,汪秀玲,郑文华,凌高潮,宣铃娟,徐金良,杨 波

(浙江省开化县林场 324300)

相比裸根苗造林,容器苗造林具有根系损伤少、缓苗期短、造林季节长,适应地广、成活率较高等优势,应用日益广泛。容器育苗所需基质有黄心土、泥炭、蛭石、松鳞、珍珠岩等[1-2],不同基质配比加载不同用量的缓释肥,决定容器苗的质量。

交让木系属交让木科交让木属植物,自然分布于云南、四川、贵州、广西、广东、湖南、湖北、江西、浙江、安徽、台湾等省区,海拔600~1700m 的阔叶林中。交让木为常绿乔木,单叶簇生于枝端,常于新叶开放时老叶全部凋落,故有交让木之称,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3-5]。交让木叶片浸出液可用于灭杀蚜虫,对红蜘蛛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用来制作生物农药;交让木果实中含有一类具有多环结构的生物碱物质和脂肪油,对治疗炎症、疮疖肿毒、哮喘、毒蛇咬伤等有显著功效,可作为药物以及相关工业原料;也可作为鸟类食物来源,黄腹角雉对交让木的果实及叶有很强的依赖性。

目前,对交让木种群结构特征、果实生物碱类化合物提取、生物学特性、苗木物候生长规律及光合特性等方面研究较多[6-8],但交让木容器育苗的基质配比问题研究较少。本试验选用黄心土、泥炭、松鳞3 种基质按不同比例进行混合,加载不同用量的缓释肥,探讨其对交让木容器苗生长发育与保存率的影响,为交让木容器苗培育和技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浙江省开化县林场城关分场十里铺林区(118°01′12″E,29°29′12″N)自控荫棚,年平均气温16.3℃,年平均气温稳定大于10℃的持续天数237.4d,无霜期250d,年平均降水量1909mm,年平均相对湿度81%[9]。

2 材料与方法

2.1 芽苗培育

试验用种子由钱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提供,于2019 年春播种,苗床基质为40%的珍珠岩、60%的泥炭加适量的钙镁磷肥。2020 年3 月29 日,将长出真叶的芽苗移栽于4.5cm×8cm 的无纺布轻基质容器中。

2.2 基质配比和缓释肥

选择黄心土、泥炭、松鳞3 种基质,设置6 种基质配比,每种基质配比加载3 种用量缓释肥(体积比),共18 个处理(见表1),每个处理50 株,每个处理重复4次。缓释肥生产厂家为J.R.Simplot Company,型号18-6-12,营养成分:总氮18%、磷酸盐6%、可溶性钾12%、镁1.7%、硫7.3%等。移栽前3d,将18 个处理的基质按不同体积比搅拌均匀,配制成复合基质备用。

表1 交让木容器育苗基质配比(体积比)及缓释肥加载

2.3 幼苗移栽

选用直径14cm、高18cm 的美植袋容器,选用苗高、地径基本一致,顶芽饱满的无纺布轻基质容器幼苗(平均苗高13cm,地径0.1cm),于2020 年5 月29 日移栽幼苗,移栽时撕断无纺布,移栽后浇透水并遮阳。每个处理200 株,每小区50 株,重复4 次,同一重复的苗木摆放在一起,摆放密度25 株/m2。

2.4 苗期管理

水分、光照、草及病虫管理参照浙江省地方标准(DB33/T2213-2019)《主要珍贵树种容器苗培育技术规程》。为减少试验误差,未施追肥。

2.5 调查统计

2020 年11 月下旬逐株测定苗高、地径,统计保存率。苗高使用卷尺测量,精度1cm,地径用电子游标卡尺测量,精度0.5mm,长势明显枯死或已无生命迹象的植株不进行统计,保存率(%)=单处理统计苗木数/单处理总苗木数。以小区为单位,计算平均苗高、地径、保存率。采用SPSS 20 软件,按双因素方差分析模型进行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保存率

由表2 可知,6 种基质配比保存率在91.7%~98.7%之间,以A2处理最高,A6处理最低;3 种缓释肥加载量保存率为96.5%~97.6%,总平均保存率96.9%。经方差分析,不同基质配比间为、不同缓释肥用量间及其互作均无显著差异,说明基质配比、缓释肥用量均对1 年生交让木容器苗保存率没有显著影响。

表2 不同基质配比及缓释肥用量下交让木苗高、地径和保存率

3.2 苗高

由表3 可知,不同基质配比和不同的缓释肥用量对交让木苗高生长的影响极显著(P<0.01),基质配比与缓释肥互作效应不存在显著差异。说明基质配比和缓释肥用量均对1 年生交让木容器苗苗高生长有显著影响,但基质配比对苗高的影响不因缓释肥用量而异,缓释肥用量对苗高的影响也不因基质配比的不同而异。

表3 不同基质配比、缓释肥用量下交让木苗高、地径方差分析

分析表2、表4 可知,本试验1 年生交让木容器苗总平均苗高为22.13cm,不同基质配比下,各处理间苗高依次为A5>A6>A4>A2>A3>A1,苗高最好的为A5处理,平均苗高为26.55cm,比最差的A1处理增高59.36%。苗高整体呈现随泥炭和松鳞比例增加、黄心土比例降低而升高的现象。经多重比较,A5、A6处理无显著差异,与其他处理有显著差异;A2、A3处理无显著差异,与其他处理有显著差异;A1、A4处理均与其他处理有显著差异。表明适当增加泥炭和松鳞、降低黄心土比例,更有利于苗高的增长。

表4 不同基质配比交让木容器苗高、地径Duncan 多重比较分析

分析表2、表5 可知,B1、B2、B3处理的平均苗高分别为20.80cm、22.48cm、23.09cm,呈现出随着缓释肥用量增加而增大的变化趋势。但苗高生长量增长幅度随缓释肥用量增加而呈现出下降趋势,B2比B1增长8.08%,B3仅比B2增长2.71%。经多重比较,B2、B3间无显著差异,但与B1均有显著差异,说明适当增加缓释肥用量有利于苗高生长。

表5 不同缓释肥用量交让木容器苗高、地径Duncan 多重比较分析

综合分析6 种基质配比各3 种缓释肥用量共18个处理,1 年生交让木容器苗高度以A5B2处理最高,平均苗高达27.57cm,是最小的A1B1处理的1.95 倍。这可能是因为黄心土黏性重,透气、透水性差,影响了苗木的生长,低用量的缓释肥对苗高的影响较小。

3.3 地径

地径主要影响苗木根系及其抗逆性,与苗木质量的关系比苗高更为密切。不同基质配比和缓释肥用量的交让木地径及方差分析结果如表3 所示,不同基质配比间、不同缓释肥用量间,交让木地径生长量差异极显著(P<0.01),基质配比与缓释肥互作效应不存在显著差异。说明基质配比和缓释肥用量均对1 年生交让木容器苗地径生长有显著影响,但基质配比对地径的影响不因缓释肥用量而异、缓释肥用量对地径的影响也不因基质配比的不同而异。

分析表2、表4 可知,本试验1 年生交让木容器苗总平均地径为5.2mm,不同基质配比下,各处理地径依次为A6>A5>A4>A3>A2>A1,地径最好的为A6处理,平均地径为5.7mm,比最差的A1处理增加29.55%。地径有规律地呈现出随泥炭和松磷比例增加、黄心土比例降低而增粗,表明适当增加泥炭和松磷、降低黄心土比例,更有利于地径的增长。经多重比较A6、A5、A4处理间无显著差异,与其他处理有显著差异;A3、A2处理间无显著差异,与其他处理有显著差异;A1处理与其他处理均有显著差异。

分析表2、表5 可知,B1、B2、B33 种缓释肥用量的平均地径分别为4.9mm、5.3mm、5.4mm,有规律地呈现出随着缓释肥用量增加而增粗。经多重比较,B2、B3间无显著差异,但与B1均有显著差异,说明适当增加缓释肥用量有利于地径增加。

综合分析6 种基质配比、各3 种缓释肥用量共18个处理,1 年生交让木容器苗地径以A6B3处理最大,平均地径达5.9mm,是最小的A1B1处理的1.48 倍。这可能是因为黄心土黏性重,透气、透水性差,影响了苗木地径的生长,低用量的缓释肥对苗木地径的影响较小。

综合考虑育苗成本、造林成活率等因素,交让木1年生容器苗培育宜优选缓释肥用量2.0kg/m3的黄心土︰泥炭︰松鳞为2︰4︰4 的基质配比。

4 结论与讨论

育苗基质是容器苗生长发育的载体和基础[9],良好的育苗基质应该具有良好的透气、透水性和存蓄养分的能力[10],能为苗木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较单一土壤更利于植株生长。在林业发达的国家,在容器育苗中应用最广的基质是以泥炭土为主的混合基质[11-14]。本研究选用黄心土、泥炭、松鳞3 种基质的6 种配比各3 种缓释肥用量共18 个处理进行1 年生容器苗试验,结果表明:基质配比和缓释肥用量对1 年生交让木容器苗保存率无显著影响,但对地径和苗高生长的影响显著。综合考虑苗木生长量及培育成本,培育1 年生交让木容器苗最适宜的的基质配比为黄心土︰泥炭︰松鳞=2︰4︰4,缓释肥用量2.0kg/m3,平均苗高、平均地径达26cm、5.7mm,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在基质中添加一定量的黄心土,有助于提升容器质量,更好地固定根部,抗风、抗倒伏。

本试验6 种基质配比,其苗高、地径生长量以全黄心土最低,平均苗高、地径只有16.66cm、4.4mm,以全泥炭、松鳞最高,平均苗高、地径达26.55cm、5.7mm。这可能是因为黄心土黏性大,透水性差,抑制了根呼吸,加之有机养分缺乏进而影响苗木生长。而全泥炭、松鳞配成的基质,透水透气性好,有机养分丰富,有利于苗木生长。这也从侧面说明,疏松肥沃的造林地有利于交让木生长。

缓释肥已广泛应用于容器育苗[15-16],不同树种因生物学特性不同,适用的缓释肥类型及其适宜用量也不尽相同。在树种苗期,施用的缓释肥类型和用量成为容器苗培育研究领域所关注的重要问题。周志春等[17]研究认为,木荷1 年生无纺布轻基质容器苗,较佳的缓释肥类型是N︰P2O5为2.25︰1,适宜施肥量3.5kg/m3;木荷2~3 年生容器苗适宜的基质比为黄心土︰泥炭︰谷壳=3︰4︰3,添加缓释肥2.0~3.0kg/m3。已有研究表明[18],过量的缓释肥会抑制苗木生长。本试验选用一种类型的缓释肥,各1.5kg/m3、2.0kg/m3、2.5kg/m3的施肥量,苗高、地径绝对生长量随施肥量增加而增大,但增长幅度已明显下降,只是拐点还未出现。因此,最佳缓释肥类型及施用量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本试验所用的芽苗为头年春天播种、次年春天萌发出土的芽苗,这并非说明交让木播种后第2 年才能萌发。经对播种后第1~2 年移栽的容器苗统计,第1 年萌发数约占2/5,第2 年萌发数约占3/5。至于播种后第2 年还有这么多种子萌发出土,有待进一步研究分析。选用交让木一年生无纺布轻基质容器,换袋移栽培育的2 年生容器苗,基质配比为黄心土︰泥炭︰松泥=4︰3︰3,未施缓释肥,平均苗高26.6cm,平均地径7.3mm,地径比本试验最佳基质配比增24 百分点,但苗高与本试验最佳基质配比相当。从时间角度考虑,培育交让木一年生容器苗是可行的。

猜你喜欢

苗高泥炭用量
保护泥炭地 关紧湿地中的碳大门
泥炭地:神奇的“大地海绵”
微生物菌肥对芳樟苗高生长的促生效果分析
烤烟井窖式移栽不同苗高对烟株生长发育及产质量的影响
河南省刺槐优良无性系引种筛选试验
泥炭地的碳盈余
香椿嫁接技术研究
发明速递
2014年阿瓦提县机采棉脱叶剂筛选试验报告
泥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