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析构建“体、智、趣”三维促小学体育课堂管理的有效尝试

2022-03-31王文静

当代体育 2022年12期
关键词:体育课体育学校

王文静

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育的灵魂是让孩子们在体育运动中得到快乐,让体育运动成为孩子们成长道路上快乐的一部分,主要体现在:体验胜利、磨炼意志、情感交流、合作意识等。体育运动相比文化知识学习,在培养和塑造完整人格方面更具有深远的意义。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是现阶段“双减”政策下体育教育管理的终极目标和方向,并助力补齐学生在体质健康方面的短板,真正落实体育课堂。做到“教会、勤练、常赛”,通过项目化模块,合理设计适合各个年级的针对性项目,更加科学的促进体育教育在学校教育的作用。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关注学生终身发展与内在的精神需求,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手段和方法,让体育课堂丰满。科学合理安排小学阶段的体育课堂内容,进行深入探究,分析其本质,让“双减”政策能有效落实,让学生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学会运动技能,受益终身。

在小学阶段的体育课堂中如何制定教学内容,运用哪些教学手段?体育课堂管理应该着重从:体育运动、智育培养,趣味性三个维度进行探索。

1 抓牢体育课堂,体现“体育运动”的质量

学校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主阵地的作用不容忽视,重点要让学生运动起来,体育教师应按照《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保证学生在课堂中运动强度能达到平均心率150次/分钟左右,运动密度70%以上;每节课保证10分钟左右的“补偿性”体能练习;强调运动技能教学以活动与比赛为主,用结构化的知识与技能来解决真实运动情境中的复杂问题,并以此作为提高教学效果的主要手段。“双减”政策实施后,对体育教育的要求也逐步提高,对课内、课外的体育活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课和课后体育活动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急速上升,体育运动对青少年身体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学生减少课后作业之后,多出来的时间要合理安排,体育活动就是很好的载体。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沐浴在阳光下,让阳光体育和每天锻炼一小时,得以实现。学校作为体育与健康教育的主阵地,学校体育应更加充分地发挥自身的重要作用,在体育课堂中要让学生充分运动起来。

学校要打造适合学生的优质体育与健康课程。体育教师要始终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贯穿于课前设计、课堂教学、课后反思的始终,帮助学生在复杂、真实的运动情境中学练结构化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运动项目为载体,以体育人的有效手段,在运动的过程中充分释放学生学业压力、补充学生精气神,让学生体内释放多巴胺,带来身体愉悦和快乐。同时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活跃友好、活力的校园氛围。让孩子们在每天的长时间校园生活变得有滋有味,丰富多彩。同时,通过课外组织的各种体育活动,比如各种特色大课间、各种球类(足球、排球、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等)、花样跳绳、健美操、传统体育项目(舞龙、舞狮、扭秧歌、踩高跷等)、还有实现新潮的街舞、拉丁舞等,各种丰富有趣的课外体育活动形式,为学生营造充满活力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在体育课堂设计中多安排一些联系实际生活的内容,让学生实际练习与实际比赛情况相结合的内容。比如教学内容循序渐进,从易到难,从简到繁的教学目标进行课堂教学。以排球课教学内容从“下手发球+移动接球”到“下手发球+移动垫球”,再从“上手发球+移动接球”到“上手发球+移动垫球”,最后到二对二比赛和三对三比赛。再以篮球课教学为例:先从原地单手运球、原地低运球、原地大力高手运球、原地体前换手运球、原地胯下运球、原地背后运球等,再进行行进间的各种运球,再进行原地传接球过渡到行进间相互传接球,再到行进间上篮和投篮练习,最后穿插三对三比赛和全程篮球赛。教学设计一定要体现了新课标、新教材倡导的新教学理念,运用结构化、项目化教学方式,突出动作技能学练的完整性、层次性和逻辑性,使学生不仅能较快掌握动作技能。要彻底结束“很多上了12年体育课的大学新生什么都没学会,上了4年大学体育课还是什么也没有学会的局面”“体育教学内容蜻蜓点水、主体迷茫、低级重复”等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成为历史。让每个学生充分投入到体育运动中来,体验运动带来的快乐和享受,让运动情绪高涨显露在每个孩子的脸上。

学校定期开展的主题性体育活动:运动会、体育节或体育周等,要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多安排一些竞技体育项目比赛,突出给学生的爱好与特长的发展平台:比如足球、篮球、田径比赛等,同时也要设置一些大众化体育比赛项目,充分保证更多的学生参与,比如:跳绳、拔河等。在组织此类活动时,还可以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举办体育简报、海报的评选,有效激发更多的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调动其主动性和积极性。这对增强中小学生的体育意识,提高体育素养具有重要作用。例如,在“双减”政策发布后,有些中小学学校将下午体育课后服务时间延长到18:00,服务项目从原先的2个增加到7个,涵盖了田径、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啦啦操等项目,学生的受益面扩大了,真正實现了“学生参加体育课后活动的主渠道在校内”的目标。也可以将田径运动会和各种比赛先分散到各年级进行,然后再集中到全校,比赛时间拉长,学生训练周期变长,技能提高效果更好,意义更加深远。

学校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从制度上保障体育与健康课内的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得到体育的锻炼,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体育课程在落实上给予政策性的引导和考核,对落实不到位的学校给予惩罚措施,只有这样学校的体育才能真正的得到切实的落到实处,同时有效推动学校体育的发展,学校师资人才的培养和保障,学生的体育技能得到提高,身体素质得到发展。把体育运动的“体”落实到位,切实发挥学校体育“以体育人”主阵地的重要作用。

2 抓深体育课堂,体现“智育培养”的意义

在《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中的“素养”章节,围绕个人素养中的“学识、智慧、道德、态度、品格、思想、精神”等,在教学中注重体育智育的培养项目和教学内容实践相结合,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努力践行学习共同体。智育并不是单一的智力,更是智慧、道德、态度、品格、思想等的概括,是包含德智体美劳的总和。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体育对于落实立德树人、学习知识、强身健体、审美标准、动手能力等根本任务具有不可替代和不能缺少的重要作用。在2021年夏季举行的东京奥运会中,众多中国奥运健儿。如苏炳添、葛曼棋、杨倩等展现出了坚韧不拔、顽强拼搏、永不言弃的体育精神,也是中华民族在国际体育舞台上的完美表现,从他们身上可以看到奥运精神全面的延续,可以看出奥运口号“更高、更快、更强”得以体现。确实,现代社会中以体育人,以体塑人的理念要更加深刻才对。

“双减”政策的出台充分彰显和突出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体育融入文化课程学习和日常生活中既是学校体育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当前新时代教育综合改革的必然趋势。体育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体育强身健体的作用,更要培养学生挖掘和弘扬体育的育人功能与价值,通过体育与健康的课堂中教育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遵守规则的自律行为等。

3 抓透体育课堂,体现“趣味性”的价值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是小学教育阶段,体育课要多一点趣味性的环节。曾经很多家长和教师也觉得玩物丧志,“贪玩”也就成了影响少年儿童文化学习的“罪魁祸首”。近代以来,随着现代教育的兴起,“玩耍”或“游戏”文化的教育价值才开始被人们所认识。因此,学校体育应坚守体育的育人功能与价值,通过各种体育手段引导学生走出教室,减少屏幕使用时间,积极参与各类体育活动,享受体育带来的“乐趣”,让体育更好地融入生活。同时,应推动社会各界共同行动起来,引导广大学生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必备的品格和关键的能力,最终帮助学生提升包含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三方面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核心素养。

3.1 因势利导,启发兴趣

培养学生的体育课兴趣,应根据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活动规律、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同时,体育课的组织要具有科学性、针对性,要照顾到不同学生的个别差异,体育教师要因人而异,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特别应注意基础差的学生,所以缺乏体育兴趣,但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与其他同学一样在体育方面有所进步,受人尊敬。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除了对他们的要求降低之外,还要根据他们的实际选择突破口,对他们进行有重点、有目标、有措施的进行强化锻炼,在练习该项目中找到感觉、找到自信,使他们能够自觉、自愿的进行体育锻炼,增加对体育课的兴趣。

3.2 合理安排教材

要使学生对体育课感兴趣,必须要有良好的教材,若教学难度大,容易造成学生可望而不可及,失去学习的信心;若教材太容易,又会使学生觉得举手可得而易造成不求上进的心理。所以教材在安排上要循序渐进,因人而异。对于难度大的教材,可以重新组合成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并感兴趣的项目;对素质较好和掌握动作快的学生,可有意的提高学习的难度和准确度,这样既能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激发和带动其他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学生的个性也得到发展。

3.3 运用良好的教法

在体育教学中,师生间建立融洽的情感是培养与激发学生体育课兴趣的先决条件,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既要有一定的纪律要求,又要有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一个生动活泼、和谐的教学环境需要教师发挥其主导作用,据调查显示,在任何一个活动中,只要有老师参与,学生就会积极主动的配合,并表现出很强的活动欲望。在体育教学中,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单调,教学手段的呆板,容易使学生产生抑制和厌倦的心理。例如,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对游戏和竞赛都有浓厚的兴趣,适当地进行体育游戏和竞赛能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在体育专项准备活动中,可以经常的安排一些趣味性强的竞赛,如个人对抗赛,小组友谊赛、接力赛等等。这样就很容易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课堂上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在学习排球课上,有一定基础之后,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对抗赛,老师在旁指导,他们就很快能找到自己的不足,并很快的改正。但应注意竞赛的方式要使学生都有获胜的机会,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肯定学生的优异和成绩,用欣赏肯定的目光对待学生是学生获得自信的源泉,也是提高体育课兴趣的重要因素。

3.4 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在體育教学中,运动负荷是体育教学的重要问题,也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运动负荷好,学生兴犹未尽,身体尚未得到适宜的运动,感到不满足;运动负荷过大,学生身体反应强烈,既不健康,又使学生产生恐惧心理,这样都会影响学习兴趣。所以,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活动规律,合理的安排每堂课的练习次数、时间、距离、速度、力量等,把难度大和难度小的、熟悉的与生疏的身体练习方法交替进行。

4 结论与建议

在体育教学课堂中,让学生充分达到一定体育运动之外,还要展示“智趣思维,尚美育人”的教育理念,形成“体、智、趣”三位一体的体育教育管理。让学校体育真正有效的推动学生的身体健康成长、掌握一项或两项运动技能、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并能快乐的成长。“双减”政策推出以后,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有效落实,严格要求学校制定相应的方案,全体教师给予高度配合。从效果来看着实改善老大难的教育诟病,减轻家庭经济负担,让家长少烦恼,同时让学生能减少课业负担和焦虑,到体育运动中享受快乐,从而实现学校体育管理的整体目标、消除学校体育的顽疾、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更需要课内外一体的体育活动,还要立足于学校体育内部,充分利用教育领域的改革优势,加强顶层设计与底层实践,促使学校体育教育改革砥砺前行。

(作者单位:厦门双十中学海沧附属学校)

猜你喜欢

体育课体育学校
可有可无体育课?不!必须有!
体育课上的“意外”
讨厌的理由
我们的“体育梦”
学校推介
老师,我喜欢你,这是爱吗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