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育体育心,立德树人

2022-03-31陈亮

当代体育 2022年10期
关键词:体育精神体育教师意识

陈亮

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对我国小学教育体系中的德育工作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以小学体育为代表的素质教育窗口课程更是表现出了强化德育渗透的总体改革趋势。基于以上认识,笔者将不揣冒昧,围绕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一题撰文,并试从对学生团队协作意识的培养、拼搏进取精神的培养以及体育精神的培养等三个方面分别提出一些策略性建议,希望能够对各位同仁的工作优化有所帮助。

德育是系统教育五大板块中当之无愧的核心模块,对其他板块的教育优化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起步阶段,思想认知和道德理念都还很不成熟,既具有开展德育渗透的必要性,也有着接受德育引导的多种便利条件。小学体育教师要真正认识到以上两点事实,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扭转传统的“重专业而轻思政”的片面思维,将蕴含在体育课程当中的德育资源充分挖掘出来并加以多元化的开发和利用,使学生能够在体育课所带来的轻松课堂体验的“加持”下更好地吸收正确的道德养分,从而达成“育体育心、立德树人”的理想目标。在笔者看来,这些工作的具体执行应当以下列几点为主要切入方面。

1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团结合作”是当前社会的发展主题,也是小学生良好德育体系当中居于重要地位的组成部分。小学体育课程的诸多教学内容都是围绕团体性的体育运动项目而开展的,这本身就为小学生团队协作意识的培养和强化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和良好的条件。小学体育教师可结合学生的整体情况,通过体育游戏、小规模竞赛和互助训练等渠道来进行对标协作精神的思政培养,具体方法如下:

1.1 利用趣味游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活泼、爱玩是每个小学生与生俱来的本性,游戏活动对于他们来说有着不可抗拒的吸引力;与此同时,小学生们在参加游戏的过程中也更容易焕发出强有力的行动能力和思维悟性。小学体育教师可以有效利用这一特性,组织学生们开展一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趣味体育游戏,让学生们通过合作的方式参与其中,使学生在游戏当中自然而然地认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进而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

例如在训练学生的肢体协调能力时,教师可以选择“二人三足”这一游戏作为具体的训练内容:将学生们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依次派出两名代表来参加比赛;两名代表用丝带将彼此的一条腿捆绑在一起,听到教师发令后便要沿着规定路线在最短时间内跑到终点;中间停顿次数最少且用时最短的代表可为本组积1分,最后积分最多的一组便为比赛的优胜者。如果学生们的能力允许,教师甚至可以在赛道中间增添一些需要二人合作才能克服的障碍,这样比赛的效果将更加显著。

1.2 利用团体竞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体育赛事是彰显体育魅力和活力的主要舞台,更是培养、展现参与者良好道德素质的重要载体。很多体育比赛都是集体性的,需要个人的优良体育素养和团队的默契合作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基于这一认识,小学体育教师要根据当前的教学内容和进度,并结合学生的能力和趣味取向,有意识地组织一些团体竞技类项目的竞赛,让学生之间通过明确分工、彼此配合来共同拼搏、争取胜利,使学生们的情感和默契在活动中得到进一步的增进。

比如在完成相应科目的教学后,教师可以组织本班或两个任教班级的学生开展一场小规模的足球比赛。首先,教师从学生中挑选出26名体能和训练水平达标且具有一定意愿的学生担任运动员,其他学生则以助威团的身份也参与到比赛当中;而后,教师将这些运动员按照“强弱搭配”的原则分成两支队伍(其中6人为双方的替补),并结合每个学生的综合情况帮助其选择合适的位置:跑动速度快的学生可担任前锋,身体灵活的学生可担任后卫,头脑敏捷、善于运球的学生可担任中锋,反应较快的学生则可担任守门员。比赛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团队的配合以及阵型的选择和利用,并要在比赛结束后对在团队配合方面有着突出表现的学生予以重点表扬。

1.3 利用日常训练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趣味活动和团体竞赛更适合作为体育课堂教学中的特殊环节而存在,真正对学生团队协作意识的培养则应更多地从日常体育训练中入手。小学体育教师在课堂中完成了对基本项目的讲解和演示后,应有意识地将后续巩固训练任务交给学生们自主完成,并以“搭档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们互相配合、彼此协助,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学生自然地形成对搭档的配合心理和互动默契。

例如在带领学生练习篮球投篮时,教师可以把学生们分成几个二人小组,一人负责在队友练习投篮时负责捡球、递球,若干轮结束后二人便可交换身份轮流训练;而在竞赛训练过程中,教师也可让学生们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互助训练,一人负责给自己的队友掐表计时,二人轮换练习。在进行分组时,教师要注意对学生间人际关系的有效把控,既不要选择平日里过于生疏或最近有过小摩擦的学生组队,以免磨合期过长影响训练效果;也要避免让关系过于亲密的学生同在一个小组,以防“小团体”的出现不利于课堂秩序的有效把控。

2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拼搏进取精神

学生能够成长为国家和社会的栋梁,关键的一点就在于他们有着奋发向上的朝气和“不服输”的劲头,而这也是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小学体育教师要有效利用体育课程对学生体能锻炼性的独特属性,在强化训练、竞技活动以及日常体育活动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感受到拼搏进取的重要意义,并进一步塑造學生们顽强的意志和不畏困难、敢于挑战的勇气。

2.1 通过渐进强化训练培养学生的拼搏进取精神

小学生的身心发育速度是非常快的,他们的体能基本上处在以“天”为单位的渐强发展过程中,而体育教学过程中诸多项目的训练强度也要随之而表现出渐进式的强度提升趋势。小学体育教师在开展项目训练时,要有意识地引入渐进强化训练法,引导学生不断提升每一次训练的强度和标准,让学生得以在这种模式下逐渐提升自己的综合体能。在这个过程中,每一次的提升对于学生而言都会带来一定的挑战,而教师则要鼓励学生在挑战中学会坚持和超越,进而培养其拼搏进取的可贵精神。

比如对于长距离径赛训练,在第一堂训练课上,教师可以安排给学生一个比较轻松的科目,如让男生在4分钟内跑完1000米,让女生在同样时间内跑完800米;等到学生们普遍能够达标之后,教师可以按照“10秒一档”的标准逐渐提高训练的要求,将规定时间不断缩短。如果学生在某个强度档表现出了表吃力但仍在可耐受范围之内的狀态,教师应当予以其必要的鼓励,并可引导学生树立起以“追上前面的人”为要求的目标,给学生提供一个又一个渐进性的强化目标,从而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完成对学生耐力和进取意志的强化。需要强调的是,教师在训练期间一定要准确把握学生们的体能状况,不可因过度追求训练效果而导致危险事故的发生。

2.2 通过竞技活动培养学生的拼搏进取精神

体育比赛除了可以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力量之外,更能够带给学生展现个人能力、实现自我超越的绝佳契机,这也是体育比赛独有魅力的另一面。小学体育教师在组织体育竞赛时,一定要着重树立起学生们的团队荣誉感,利用小学生与生俱来的好胜心和表现欲来强化“获胜”这一竞技目标带给他们的吸引力,鼓励学生在尊重规则的前提下发挥出一些潜能和手段来增强自身实力,最终取得比赛的胜利。

例如,教师可以在有关教学阶段结束后,组织学生们开展一场尽可能正规的篮球比赛,在将学生们划分成两支队伍后,还可帮助他们设计、准备一套自己的队服、队名和口号,并为双方各自的助威团设计一些鼓励性标语。在比赛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对成功得分或有着其他突出表现的学生予以隆重的表扬,以此来激发其他学生“我也可以”“我比他强”的竞争心态,使大家都能将自己最强的一面展示在赛场上。比赛结束后,教师除了要对获胜方进行充分的奖励外,也要对落败一方中的“MVP”予以必要的鼓励,使学生们意识到“强者自会得到尊重”的道理。

2.3 通过体育习惯养成培养学生的拼搏进取精神

体育教学的目的并非只是让学生们上好每一堂体育课,更重要的是要培养起学生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而这一过程同样也可用来帮助学生形成强大的拼搏进取精神。小学体育教师在课下可以利用一些碎片时间,组织学生开展简单的体育锻炼,并让学生形成相应的运动习惯而长期坚持下去。这些锻炼内容应当具有一定的强度,可以使学生在每次锻炼时感受到一种体能上的超越,并以这种超越的快感作为吸引学生继续保持下去的动力。

比如,教师可以在每一天的大课间或活动课等时间,组织学生们以班为单位进行慢跑或团体操等项目的锻炼活动,在队形和口号整齐度等方面对每个班提出同样的要求,并要在每天活动结束后根据各班的表现分别进行量化打分,还要将评分结果公式在学校的公示栏中。通过这种方式,每个班的学生都会产生一种“捍卫集体荣誉”的责任意识,并在这种意识的引导下不断提高对自己的要求,从而在客观上树立起学生个人的拼搏进取之精神。

3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

体育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伴随了人类数千年的文化,绝不仅仅是因为它能带给人们强健的体魄,而更在于它所具有的宝贵内核——体育精神。体育精神的内涵十分丰富,其中以规则意识、诚信意识和荣誉意识为核心。小学体育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要实现对体育精神的全方位渗透,带领学生从多个角度解读、品味体育精神的真谛,并以此为抓手来优化学生的道德情怀。

3.1 对学生规则意识的有效培养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每一项体育运动都有自己的规则,这是保障比赛得以顺利进行的根本所在。为了培养学生们的规则意识,小学体育教师不妨在日常教学和训练中,刻意营造出一种“不公平”的局面,让学生从反向角度感受到规则在体育活动中的重要性,并进一步延伸理解规则对人们日常生活的普遍保障效用,通过这种方式来帮助学生学会遵守规则、最终规则。

例如,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羽毛球比赛时,可以故意地将身材较高的学生分为一组,而让身材比较矮小的学生集中到另一组,而后由两组进行对抗;或者在组织拔河比赛时,有意识地将男生和女生分成两个小组,且每组每次派出的队伍人数都要一致。这种安排显然是不公平的,而当学生们就此纷纷表示“抗议”时,教师就可以从反向引导学生体会“公平”和“规则”对于一场体育比赛、一个人来说所具有的重要意义,从而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认识到尊重规则、遵守规则的必要。

3.2 对学生诚信意识的有效培养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诚信是体育精神的核心所在,也是其他体育精神得以获得生命力的根基。小学体育教师在日常训练过程中,要严格要求学生正视自己的综合条件,并以踏实、认真的态度去完成教师布置的训练任务,不在课堂中弄虚作假、敷衍了事。对于一些体质较弱或运动条件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为其提供更为宽松的时间要求或适当降低体育训练标准,但必须保证这些学生在训练中要保证动作要领的正确性,进而培养起学生们的诚信观念。

比如在平常的训练中,教师要反复强调训练的科目可以结合自身情况而适当减少,但不要因为想“省力”而敷衍了事,如:如果感觉自己的体质较差,那么在长跑练习前可以向教师打申请,但不要做出“绕进路”“谎报圈数”等“小聪明”的举动;要是感到身体不舒服,做仰卧起坐前可以申请见习,但一旦参加了训练就要保证每个动作都要做得标准,不要出现“荒腔走板”的问题等等。

3.3 对学生荣誉意识的有效培养

荣誉感是对自己和集体所具有的责任意识的最高形态,也是体育能够带给人们的最有感召性的精神财富。小学体育教师应当利用一切机会培养起学生关于体育运动的荣誉感,让学生们认识到体育是一条可以证明自己、提升自己的道路,也是得以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一扇窗口,让学生们在荣誉意识的作用下形成自强自立、自珍自爱的宝贵品质。

例如,教师可以在每次体育比赛结束后,单独拿出一堂课或者其他比较集中的时间来,让在本次比赛中取得最佳表现的学生做个人训练经验介绍,并在期间对这位学生进行充分的表扬和奖励;在班级的教室内,教师可以开设一块专门的“荣耀殿堂”,将在体育赛事中为本班争得过荣誉的学生照片张贴在此,并要配上学生的主要事迹和体育训练经验,以供所有学生学习等等。

4 结束语

人的一生犹如一艘远航的船,如果丰富的知识是推动它前行的马达,那么良好的道德就是指引它驶向终点的罗盘。小学体育教师要切实将“课程思政”理念落实到日常教学工作当中,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作为体育教学的核心目标之一来看待,以团队协作意识、拼搏进取精神以及体育精神等四个角度为入手点,帮助学生构建起正确的精神框架和道德“龙骨”,引导学生认识到体育本身所能给自己带来的巨大收益和丰富启迪,从而让学生真正学会体育、学懂体育,进而为学生们日后进一步的道德成长和体育综合素养强化奠定坚实的基础、指明正确的方向。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南丰小学)

猜你喜欢

体育精神体育教师意识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健康中国2030导向下体育教师健康素养提升研究
拼搏热血的灵动之美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The true sportsmanship 真正的体育精神
Ice Hockey Requires Teamwork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