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民歌在当代民族声乐教育中的价值研究
2022-03-31伍莉
伍莉
摘 要:民歌是各族人民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创作的能体现出民族风格的歌曲,尽管可能不知道作者是谁,却以口头传播的形式流传至今,是民俗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以自然坦率的方式演唱,唱出了纯朴的生活感受。当代高校音乐教育在实施过程中,要把传承传统音乐文化作为不可推卸的使命,在民族声乐教育中充分展现土家族特色,实现教育的创新。在简要阐述土家族民歌的艺术特征基础上,分析土家族民歌在当代民族声乐教育中的重要价值,并从高校民族声乐教育的角度出发探讨土家族民歌传承与发展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土家族民歌;民族声乐教育;现代价值
2014年3月26日教育部制定并发布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教社科〔2014〕3号),是教育部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而制定的指导性纲要。《完善中華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要求教育工作者在课程和教材体系中要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鼓励学校从生活中挖掘出能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的教育资源,形成独具特色的校本课程[1]。土家族民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家族民歌歌词丰富,形式多变,是农耕时代土家儿女的重要精神食粮。土家族民歌曲调优美,感情真挚,自由洒脱,节奏鲜明,有着浓浓的地方韵味和极强的生命力,在长期发展过程中融入了劳动人民无穷的智慧,也能体现出土家族儿女的直爽与朴实[2]。本文侧重围绕土家族民歌在当代民族声乐教育中的价值相关问题展开研究。
一、土家族民歌及其艺术特征
土家族民歌是由歌词与乐曲结合而构成的,是文学与音乐交汇的产物。土家族民歌在演唱过程中,不只是局限于歌与乐,还穿插不同的舞蹈动作,歌与舞、舞与乐、乐与歌完美地整合到一起,呈现方式较为灵活,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摆手歌是土家族最知名的歌舞,表演规模比较大,内容涉及面广,在演唱过程中把多个乐种混合在一起,由此形成了一个整体,在乐器的伴奏下展现出强大的艺术魅力。在演唱摆手歌时,参与者数量众多,为了达到良好的表演效果,每个人都会展现自己的才华,频繁而紧密地把歌、舞、乐结合到一起。
“喜居山旷,不乐平地”,这是土家族先民真实的生活写照,他们自古生活在大山深处,过着刀耕火种的生活,与汉族、苗族等民族之间的相处十分融洽。在大山密林中生活,土家族人民的信息较为闭塞,在山与河的阻隔之下,不管是日常沟通还是情感交流,都显得十分困难。由于人与人之间难得一见,只能以唱歌、呼喊等形式传递信息,土家族逐渐形成了民歌文化。土家族民歌的起源与其特殊的民俗活动有关,在土家族人民的生产生活中,唱歌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无论是神圣的宗教仪式,还是重要的节日,土家族人民都会用歌抒情达意。土家族人民不管走到哪里,都会把歌声带给身边的人,民歌已经融入他们的血液之中,成为生命中的一部分。土家族民歌类型众多,生产劳动时唱的劳动号子,正月里唱“说春歌”,款待贵客时唱“劝酒歌”,倾诉衷情时唱“苦歌”等。每一种类型的民歌都有着不同的表现手法,可见土家族儿女喜怒哀乐都是歌。
二、土家族民歌在当代民族声乐教育中的重要价值
土家族人民以民歌为载体描述人生百态,介绍生产生活,体现出土家族宗教礼仪、民俗传统的独特性,民歌中包含着生活的方方面面,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土家族的生活环境较为特殊,多年以来一直居住在武陵山脉一带,与外界的联系只能靠水路通行,土家儿女与险山恶水作斗争,在劳动中创造了多样的民歌,既有虔诚的祈祷,也有深沉的古歌,还有充满力量的船工号子,以唱歌的形式弘扬了生活美德[3]。在当代高校的民族声乐教育中,土家族民歌的重要价值集中体现在多个方面。
第一,土家族民歌自身蕴含着深厚的文化价值,有利于丰富高校民族声乐教育内容。土家族民歌灵动形象,是群众生活灵感的一种体现形式,在长期实践中实现了升华,是全人类不可多得的宝贵文化遗产。土家族与外界的沟通比较少,民歌把知识传递给更多青少年,让他们接受了教育,也感受到亲人之间的深情厚谊,了解了祖先们的业绩。因此,应该把土家族民歌融入现代民族音乐教育。
第二,土家族民歌融入民族声乐教育有利于提升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大部分学生并没有对民族音乐形成深刻的认知,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甚至对民族音乐提不起兴趣。在现代民族教育实施过程中运用土家族民歌,不仅能体现出民歌的价值,也能让学生了解土家族厚重的文化。民歌是民族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活实质的宣泄,也是珍贵的艺术瑰宝,能让学生受到音乐熏陶。
第三,土家族民歌融入民族声乐教育有利于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民歌是一种有着较强亲和力的传统文化,音乐教育则是为了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理念、良好的审美能力,让文明与文化能同时推动学生的发展。在当代民族音乐教育之中运用土家族民歌,尽管只是对教学内容与手法进行了调整,却能体现出音乐教育的价值,能加深学生对土家族音乐文化的了解,帮助他们提升音乐素养,逐渐成为会审美、有修养的人。
第四,土家族民歌融入民族声乐教育有利于推进声乐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优美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土家族民歌,开放性、包容性是其鲜明的特征。土家族民歌与当代民族音乐教育的整合,不只是要让学生对传统音乐产生了解与热爱,而是为了让学生具备从生活中发现民族音乐瑰宝的能力,而且要把不同类型的音乐活动组织到一起,逐渐形成开放的音乐理念,愿意为民族音乐的发展贡献力量。
此外,鉴赏与学习土家族民歌,学生能充分感受到在巴人时期,土家族人民就产生了精神层面的追求,能意识到民歌给土家族人民的生活带来了无限的乐趣。引入土家族民歌之后,能提高人才培养活动的针对性,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的繁荣。土家族民歌是一种乡土民族艺术,具有整体性、综合性的特征,是原汁原味的民族音乐;高校音乐教育的开展,目的就是要培养优秀的音乐人才,而声乐教育则是音乐教育中的重头戏。将这两项教育内容整合到一起,不仅能让高校主动承担起传承民族音乐的义务,在育人活动开展中找到自身定位,也能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找到可行之策。
三、土家族民歌在当代民族声乐教育中融入的具体策略
目前,在高校民族声乐教育中实现土家族民歌与声乐教育的融合,能起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也能让民歌得到更好的保护与传承。具体而言,可以尝试如下路径。
(一)深入挖掘土家族民歌的宝贵资源,推进土家族相关的特色专业课程建设
高校应在对土家族民歌资源进行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将其纳入高校民族声乐教育,形成特色化的专业课程。
一是结合土家族民歌的传授特点,分阶段分步骤地将其与高校民族声乐教育的专业课程、实践课程、选修课程以及专题讲座等紧密结合,并通过对应的学分制激发学生学习土家族民歌的积极性。通过土家族民歌资源在各类课程教学环节的融入增进学生对土家族民歌的了解,调动起学生对土家族民歌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二是注重民族声乐教育内容与土家族民歌的深度融合,编写具备地域文化特色的教材。例如,编制具备本地区土家族民歌特色和高校民族音乐教育特色的《土家族民歌曲集》。高校應当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精心收录土家族精品民歌曲目,将其融入民族声乐教材。高校要与学生进行充分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安排专人编写民族声乐教材,对民歌进行深入研究,增强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提高其吸引力,对音乐理论教学起到积极辅助作用。在此基础上编排教材,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在声乐殿堂中汲取养分、提升本领;另一方面也能让他们熟知优秀的民族音乐知识,愿意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将其传承下去,把这当成责无旁贷的事情,用力所能及的形式展现土家族民歌的魅力。
在声乐教学中,要对土家族民歌进行筛选,教师要对土家族民歌进行甄别,从每一种体裁之中选择最优秀的内容并将其呈现在学生面前。
(二)注重土家族民歌中常用的乐器在声乐教育中的应用
土家族民歌能历经千载而仍深受人们喜爱,与土家族的民族乐器有关。例如,牛角、唢呐等乐器结构奇特,发出的声乐不同于其他乐器,在打溜子中需要用到马锣、大锣等,都是土家族特有的乐器。在作品《猛虎下山》的演唱过程中,演唱者要用到大锣、头钹等,在乐器的伴奏下让音乐变得更加精彩,也能展现出演唱者的英姿与豪气。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这些乐器,与学生一起演奏,从而增强学生对土家族民歌的热情,让他们的音乐素养逐渐提升。总之,通过将具备土家族特色的民歌乐器合理地引入高校民族声乐教育,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学习这种极具特色的民歌的热情,且为相关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辅助。
(三)定期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具备土家族民歌特色的实践活动
在声乐教学过程中,高校课时量安排得并不充足,每个星期只有一节声乐课,尽管久而久之学生的音乐能力也会有所提升,但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未必能转化为实践能力。因此,要组织多种类型的民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活动,在放松而愉悦的状态下以及轻松活泼的氛围中加深对土家族民歌的认知与理解,了解更为丰富的民族音乐文化知识,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展现土家族民歌的艺术风采,民族热情自然会油然而生。因此,高校应当积极组织和开展多种形式的土家族民歌相关的课外实践活动。
一是高校要组织一些能吸引学生的民歌讨论会、演唱会、竞赛等,组织学生走出校门,接触社会中的老艺人,调查土家族民歌当前的保护情况,把自己对土家族民歌的理解传递给更多人[4]。民歌具有较强的地域性,演唱风格的形成与民俗、语言等有关,教师要把传统唱法与现代声乐唱法相整合,体现出民族特点。
二是积极组织学生走出校门,进入剧场、农村表演场地,真正地近距离观摩和体验土家族民歌的真实表演场景,从而增进学生的喜爱,引导学生参与土家族民歌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更好地在欣赏这门艺术的基础上自觉地保护和传承这门艺术。
三是积极推进土家族民歌活动进校园、进社团的活动。例如,在高校组建土家族民歌社团,在学中演、演中学,营造良好的人文艺术氛围。通过定期举办土家族民歌表演活动,在校园范围内形成关注土家族民歌、学习土家族民歌、传播土家族民歌的良好氛围。同时,高校应当积极地开展土家族民歌相关的校园文化活动,通过土家族民歌文化展览等各种形式的活动,强化当代大学生对这种民族音乐文化的认知。
总之,高校通过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实践活动,可以实现对土家族民歌的活态化传承。
(四)高校积极推进土家族民歌传承中心建设
高校积极推进土家族民歌传承中心建设,推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土家族民歌传播机制,更好地发挥土家族民歌在当代高校民族声乐教育中的价值。高校从自身办学特色出发,成立土家族民歌传承中心。
一是要成立专门的团队,积极推进土家族民歌陈列馆、专业工作室、研究所等建设和运行,从组织层面为土家族民歌在高校声乐教育的融入提供保障。例如:定期举办展览活动,广泛地介绍土家族民歌文化;定期组织开展学术交流互动,对土家族民歌保护与传承以及进高校等相关议题展开深入的探讨,为实现土家族民歌的更好保护与传承献计献策;邀请土家族民歌领域的传承者现场授课和面对面交流,实现音乐教育与土家族民歌传承的有效结合。
二是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土家族民歌传播机制。在传统的线下土家族民歌文化传播途径,例如讲座、文化活动等基础上,可以充分发挥融媒体的传播优势,通过微视频、图文传播等多种形式,提高土家族民歌在高校中的传播速度和传播质量,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土家族民歌的保护与传承。
四、结语
在我国音乐文化宝库之中,土家族民歌是一颗散发着别样光芒的珍珠,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民族与地域特色愈发鲜明。将土家族民歌合理融入高校民族声乐教育,可以提升学生参与声乐学习的积极性,丰富高校声乐教育的内容,强化学生的文化自信。因此,在新形势下,高校立足于我国当前的音乐教育环境,把土家族民歌引入课堂,具有充分的可行性,既有助于民族音乐教育体系的构建,也能赋予土家族民歌时代特色,让其得到有效传承。
参考文献:
[1]李健美.湘西民歌融入师范学校声乐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北方音乐,2020(15):129-130.
[2]袁慧婷.恩施土家族民歌的传承与发展[J].黄河之声,2021(1):35-37.
[3]彭延波.土家族民歌声乐情态的结构“画像”[J].艺术评鉴,2019(21):27-28.
[4]李娉婷.土家族音乐在高校音乐理论教学中的应用[J].北方音乐,2020(11):174-175.
作者单位:
中南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