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课程体系优化与“设计基础”教学改革
2022-03-31张丽
[摘 要] 先进的设计理念与时代性、前沿性、技术性、科学性是设计的突出特色。以“设计基础”课程体系的内容为研究对象,对“设计基础”教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进行探索。通过对平面构成与空间构架、色彩构成与色彩科学的发展、立体造型空间实践运用的内容研究,以三大构成作为设计基础理论的支撑框架、分层次地研究二维、三维、色彩、空间的组合和构成方式,科学地探索设计造型的基本规律与创新发展,探索高校课程体系整体优化与“设计基础”教学的改革方案。
[关键词] 设计基础;三大构成;造型;教学
[基金项目] 2019年度山东农业大学“十三五”教改重点项目“高校课程体系整体优化与设计基础教学内容的研究与实践”(2019086)
[作者简介] 张 丽(1966—),女,山东章丘人,学士,山东农业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设计理论与绘画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C229.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07-0061-04 [收稿日期] 2021-07-12
设计是一门艺术科学,也是一门与现代科技相联系的技术科学。当代成功的设计作品往往是将科学与艺术结合起来,体现出一种融通古今、关怀人性、保护环境、注重科技的思维方式,是多元文化并存的“现代化”体现。“设计基础”作为高等院校艺术设计的专业必修课程,强调现代艺术设计中造型基础训练的应用性研究,通过由平面到立体、由分解到组合、由内容到形式、由理论到实践的课题训练,帮助学生科学艺术地了解设计造型规律,掌握一定的表现形式和艺术语言,理解艺术审美与设计美学的关系。
一、“设计基础”的教学现状及改革意义
设计是伴随着社会文化与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发展起来的,西方现代设计运动的兴起和设计美学的诞生对“设计基础”教学起着重要的作用。追溯西方设计发展,从手工业时代至后工业时代,从罗斯金到“新艺术运动”“工艺美术运动”及“装饰艺术运动”,为现代设计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20世纪20年代,包豪斯设计体系风靡整个世界,在设计教育和设计实践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至今,国内外“设计基础”大多延续着包豪斯学校开设的“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构成”三大课程,为现代设计的教学模式奠定了基础理论框架。
当前国内“设计基础”课程多以构成理论讲授为主,“设计基础”内容也多禁锢于“三大构成”之中,虽然有些专业设计院校把“设计基础”分成“平面構成”“立体构成”“色彩构成”三门课程分别进行,但构成的教学方法、过程及逻辑性在各院校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教学内容和课业实践较为守旧,对于现代科技新媒体、新技术的光构成还没有纳入其中,这些问题都有待于进一步改革与研究。国外“设计基础”教育更注重艺术设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艺术、手工艺和工业社会需求相关联,范围涵盖着建筑、装饰、染织、镶嵌、版画和印刷等多方面的实践训练,学业实践内容丰富而多样。
结合国内外设计发展与设计构成的教学现状,“设计基础”教学体系的整体优化将以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性手段为引领,通过注入新的教学理念把设计与生活结合起来。对高校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既要对“设计基础”教学内容的理论研究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更要对实践类型、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一定的探索。同时,教学中还要进一步挖掘基础构成与设计文化的内涵,探讨设计的民族化和个性化语言,拓宽设计表现形式和语言。
二、“设计基础”教学与课程优化的整体理念
(一)传统与现代并重
当前我们的国家正在走向世界,走向可持续发展和美好未来的历史时期,我们的设计也正处于与传统文化的融合时期。“设计基础”教育中,一方面,我们要对传统的设计图式语言与纹样挖掘、继承,在设计文化方面越要表现出个性,越要强调我们自己的特点,传统文化的积淀塑造了我们民族的精神特质,并渗透艺术与设计的各个方面;另一方面,我们更要在吸收传统形式和精华的同时,立足于用古典传统来表现现代社会的文化诉求,在构成设计中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运用传统文化的符号,同时把握现代文化的脉搏,力求使设计作品既继承传统视觉元素,又使传统与现代文化创新相结合,把民族文化设计与世界文化艺术相融合,达到传统与现代的和谐统一。
(二)实用与审美统一
优秀的设计作品总是实用与审美,物质与精神、科学与艺术的统一[1](P2)。因此设计基础内容既要研究形式美学特征和规律性的形式构成模式,也要探索设计的实用性、功能性和材料科学。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注重造型的要素点线面、图形和色彩构成的形式美规律,另一方面要运用好实用案例,借鉴新媒体时代下设计行业的典型设计方案对设计基础内容和课题进行参照,不断创新,通过实用案例的设计审美元素分析,阐释出实用与审美的相辅相成。
(三)设计审美与课程思政
当代设计已成为一门复杂的、不断发展的交叉性学科。设计与材料科学、设计与历史,设计与新农村建设等,都与设计密不可分。因此,在构成设计中,实现审美观念与价值引领,融入课程思政,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学习态度和美学观念,认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与设计发展的关联,通过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的设计作品分析,让学生认识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美学思想,运用“三大构成”造型和设计思维方法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与艺术设计的关系,将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和设计审美相结合,教书育人。
三、“设计基础”教学改革优化方案
(一)优化课程内容
新媒体时代下,“设计基础”作为高等院校设计学、建筑学等专业的基础课程,既要侧重于三大构成的基础理论又要注重课程的具体实践。构成是一种对于形态、色彩等设计的视觉创造[2](P6)。教学中借助于手绘表现,将基础理论与美学思想相衔接。在教学内容的优化上,一方面需要将构成的形态点、线、面、体造型要素与设计创意相联系,将色彩构成方法与立体造型设计空间相结合;另一方面,更要结合新媒体时代下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等专业对教学内容不断创新。
“设计基础”构成根据研究的对象之前分为三大类: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构成。随着新媒体时代发展,现在又出现了光构成、动的构成等新的概念,它们共同构筑了造型与设计的基本内容。因此,优化课程内容将在研究“三大构成”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光构成和动的构成的设计内容,增加其设计案例等相关形式的知识要点与技能的教学内容,拓展研究构成新材料、媒体技术与空间构成的关系,运用媒体科学技术手段,更好的设计出满足人们需求的产品和项目。在教学内容的创新上,掌握一定的设计方法和美学规律,不断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改革,教学中结合各门类的设计与传播平台,结合手机端的各种类型App设计软件、手绘板等软件工具,结合新媒体、互联网特征等实现有效创新研究,還可通过引用舞美、展示设计、媒体广告等光构成进行实践教学拓展,从设计语言、设计思维和设计感知能力中培养设计师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在新媒体技术下设计基础的创新思维。
(二)优化教学方法
优化教学方法研究将从理论教学方法、课堂组织层面和实践教学操作层面进行研究。对以往课堂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法、模拟教学法等进行理论与实践的进一步探索与论证,确立新媒体时代下“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整体优化。
1.优化理论教学方法。优化多媒体讲授,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利用PPT课件文字、图像、声音等手段向学生传递教学内容,是一种最广泛的直观性强、信息量大的现代教学方法。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设计基础”多媒体教学促使课堂PPT课件知识讲授发展为以多种网络媒体结合的混合媒体形式,通过雨课堂、钉钉、QQ直播间等转换教学场景教授课程内容,其优点是高速便捷又能够突破空间地域的限制,及时向学生传递知识信息,构建出新媒体时代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2.优化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运用团队合作方法,建立小组团队进行理论知识实践操作,以同题不同设计手法分类实践制作,不仅能够互动于组成员对设计方案的推敲与锤炼,还能够提高设计的合作意识和小组人员的凝聚力,从而更好地优化设计方案与内容。
3.优化课堂作业指导。“设计基础”课堂作业中,通过设计教学示范与演示,在学生已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把难于理解的抽象的知识点通过演示使其直观化与形象化,使学生易于操作和感知。在实践作业指导中,通过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对话,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课题及实施过程,达到对构成设计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引发学生对设计进行深入思考,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促进教与学的互动和启发。
(三)优化实践过程与考核方法
“设计基础”实践研究主要以环境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景观专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三个专业的专业特点分析与研究,以设计基础造型构成理论为指导,在具体实践中进一步探索时间与空间、方法与手段、理论与实践、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运用系统方法对“设计基础”课程进行实践、考察、调研与整合,形成了一套科学、系统的“设计基础”实践教学模式和考核评价方式。
1.归纳研究实践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通过对“设计基础”多种实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比较分析,确立更为有效的内容体系和实践方法。如对其他高校进行调研和经验交流,在考察调研和比较的基础上,找出实践教学内容的共同部分,概括出要点,然后归纳出所共有的特征,归为不同的类别。进一步对以上各个方面进行有效性的系统分析和比较,从而得出整合优化的结论,实现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评价的客观化和标准化,完成更为科学、系统的实践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
2.优化实践考核方法与步骤。实践教学环节中,根据实践过程与步骤,制定相应的考核评价方案。依据原创性、规范性、直观性、科学性和考勤等评价指标对“设计基础”实践内容完成情况进行评价考核(见图1)。
四、“设计基础”教学的改革创新与优化效果
高校课程体系整体优化与“设计基础”教学内容的研究与实践是为培养设计创新人才。因此,要结合最新的国内外设计教育的发展趋势,突出“设计基础”教学的改革创新特点。
(一)扩大案例范围优化学生的实践认知
将设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扩大案例范围,选择更加具有典型性、真实性、完整性的设计案例,把构成实践与设计原理、思维方式、创意方法、审美形式等相关联,完成由基础构成到实践设计的思维和方法的转换。更加注重实践应用,将设计基础理论实践应用于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展示设计、包装设计、产品设计、广告设计、CI设计等领域,进一步探索现代设计的构成理论、方法的发展趋势,强化“设计基础”教学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鉴赏能力和设计决策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新媒体设计思维与表现
新媒体时代下,根据“设计基础”课程目标和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新媒体设计思维与表现。新媒体的定义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介”[3]。教学中通过加强数字化的设计与应用,结合国内外艺术设计领域的优秀设计图例和现代经典案例,剖析环境艺术设计的空间发展方向,探索与传播设计基础的审美理念和设计创新方法。
(三)强化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与创新性
“设计基础”实践内容不仅从课程教学内容和体系上进行整体优化,而且从教学方法有无创造性、实践教学是否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能否方便地实现学生的创新实践课程设计内容、实现创新的设计效果等多个方面进行考证,遵循循序渐进的单元式课题训练,分层次地研究二维、三维、色彩、空间的组合和构成创新方式,突出实践教学的系统性、创新性和创造性。
结语
综上所述,设计是包含诸多学科及多种文化相互交叉的知识结构体系。“设计基础”教学通过优化课程的整体理念,运用可视的图形、形态、色彩,以平面的、立体的、光的动感构成,以及媒体图式语言加以表现,以国际的通用性视觉语言,跨越人类因地域文化、种族语言等因素产生的阻碍,满足日新月异的设计发展需要。在设计的标准化、模块化基础上,既强调保护生态环境的“绿色设计”,又重视民族性和地域文化特色,同时发挥个性化的设计风格特点,创作出更多丰富多彩的富有特征的优秀设计作品。在新媒体时代影响下,侧重于设计基础与专业设计和实践内容的衔接,运用现代的经典案例剖析艺术设计与“三大构成”的关系,并进一步对“设计基础”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实践等完善与优化,力图促进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推进“设计基础”课程体系整体优化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參考文献
[1]张丽.设计基础[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2]袁涛.构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3]刘瑶.新媒体时代视觉传达设计的“再设计”[J].艺术百家,2021(2):202-206.
Optimization of Curriculum Syste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eaching Reform of Design Basis
ZHANG Li
(School of Art,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aian, Shandong 271018, China)
Abstract: Advanced design concept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cutting-edge, technology and science are the prominent characteristics of design. Taking the curriculum system of Design Basi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is paper explores its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practical teaching. Through the application of plane composition, spatial framework and three-dimensional modeling space, we take the three compositions as the basic theory of design, study the combination and composition of two-dimensional, three-dimensional color and space, to scientifically explore the basic law and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design modeling, and optimize college curriculum system and reform the teaching of Design Basis.
Key words: Design Basis; three compositions; modeling; tea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