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化、城市化与人口集聚分析
2022-03-31王伟
摘 要: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时期,人口集聚作为城市化与工业化发展的引擎已经获得普遍的认可,但是不同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是否有利于人口集聚却值得商榷。通过构建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长春市城市化、工业化与人口集聚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显示,长春市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对人口集聚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长春市的城市化水平滞后于工业化发展水平;长春市现阶段的工业化发展不利于就业水平的提高,会阻滞人口集聚;人口结构问题和“农民工市民化”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口集聚对城市化的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走内涵型城市化之路,以及实现城市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工业化;城市化;人口集聚;长春市
中图分类号:F2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2)07-0074-04
引言
近年来,国家颁布了相关政策推进城镇化,提出要发展一批中心城市,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城市发展由外延扩张式向内涵提升式转变。长春市工业基础较好,城镇化水平较高,地处东北亚的几何中心,有较强的发展潜力和区位优势。但是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以及经济进入新常态,东北地区出现人口大量外流、产业结构固化和经济发展下滑等问题,时称“新东北现象”。此后社会各界对东北的经济形势进行广泛的讨论,英国《经济学人》周刊分析东北经济不景气的成因时,认为东北地区持续恶化的人口形势是经济失速的重要原因之一,还有其他的观点认为,东北地区的产业结构和体制固化问题是经济增速下降的主要原因。在新形势下,选择工业化和城市化程度较高的长春市为研究对象,综合研判影响长春市人口集聚的因素是一个具有实际意义的问题。
一、长春市工业化、城市化与人口集聚特点分析
(一)长春市人口集聚特点分析
人口集聚度与人口丰度具有同等的价值含义,反映的是一个地区的人口相对于所在大区域人口的集聚程度,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Pi和Ai代表省内i城市常住人口数量和国土面积,Pn和An分别表示全省人口总量和国土面积,JJDi是i城市的人口集聚度。可以看出,此式实际表示i城市人口密度占全省人口密度的比重。根据人口集聚度的分布特征,把人口集聚度划分为三个类别:第一个类别是人口密集地区(JJD>2),其中,人口高度密集区(JJD≥8)、人口中度密集区(4由表1可知,长春市属于人口低度密集区,吉林、四平、辽源、通化四个城市属于人口密度均上区,松原、白山、白城属于人口密度均下区,延边州属于人口稀疏地区。此外,从三个时间段人口集聚度的对比可知,长春市人口集聚度从2000年的2.46上升到2015年的2.599,人口集聚度提高了0.173,而其他几个城市除松原市外,人口集聚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辽源市人口集聚度下降最多,降幅达0.138,四平市和延边州下降的较小,只有0.01左右。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吉林省内人口有向长春市集聚的趋势。
由2015年1%抽样调查数据对长春市各区域人口集聚度的计算可知,经开区人口集聚度为15.58,属于人口核心区;绿园区、汽开区以及朝阳区人口集聚度大于8,属于人口高度密集区;南关区、二道区、高新区以及宽城区人口集聚度分别为7.19、7.12、5.33,属于人口中密集区;净月开发区人口集聚度是3.15,属于人口低度密集区,德惠市、榆树市、双阳区、九台区以及农安县人口集聚度介于1—2之间,属于人口均值区。
(二)长春市工业化与城市化特点分析
对长春市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特点分析可知,长春市城市化水平滞后于工业化水平。一方面,工业化的过程就是产业结构从“轻工业→重工业→第三产业”的发展过程,由此伴随着劳动力需求呈“U型发展”过程,而长春市的发展阶段正处于重工业的发展阶段,服务业的发展潜力还没有被释放,无法更好地吸引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城市化的滞后。根据长春市的统计数据可以得出同样的结论,从2015年长春市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可知,长春市常住人口的城市化率为58.1%,在工业化方面,以第二产业就业比重作为计算指标,长春市工业化水平为48.26%,以非农产业就业比重计算时,长春市工业化水平为99.01%,根据国际通用的IU值和NU值①来计算,长春市的IU=0.83>0.5,NU=1.71>1.2。由此可知,長春市的城市化发展滞后于工业化发展。另一方面,这与我国东北地区城市部门的资本密集型投资倾向有关,长春作为典型的东北工业城市,资本密集型的投资倾向,会导致劳动密集型产业不断向资本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型,致使劳动力需求下降,难以促进农村人口向城市集聚以及非农就业比重的上升,导致长春市城市化水平滞后于工业化水平。
二、指标选取与实证分析
(一)指标选取
本文通过构建VAR模型来分析长春市城市化、工业化与人口集聚之间的关系。首先,人口集聚水平指标为JJD,本文利用“市辖区GDP/市辖区的人均GDP”来算出市辖区的常住人口数。其次,城市化水平指标为URB,由于长春市常住人口的时间序列数据缺乏,为了与人口集聚水平指标相匹配,本文利用市辖区的户籍城镇人口数除以户籍总人口数来代表。最后,工业化水平指标为IND,通过对既有文献进行梳理发现,利用就业结构的变化衡量工业化水平更加准确且富有意义。因为这一方法可以反映人均收入水平的变化,并与人均收入的变动趋势具有一致性,所以本文利用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占地区就业总人数的比重来衡量工业化。
本文选取1995—2017年长春市的时间序列数据,以上数据均来源于《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吉林省统计年鉴》和《长春市政府统计公报》。为了避免数据的异方差性和平稳性变差,对数据指标进行对数化处理,将反映人口集聚、工业化水平、城市化水平的三个指标设定为LNJJD、LNIND、LNURB。
(二)实证分析
1.单位根检验与长期均衡关系分析。本文采用单位根检验中的ADF检验,并根据AIC准则和SC准则确定模型的形式及滞后阶数,由此来确定三个序列的平稳性。通过检验可知,经过1阶差分后,三个序列都为1阶单整序列,说明3个单整序列之间可能存在长期协整关系。
对于检验多变量协整关系的方法,比较成熟的方法是通过建立VAR模型,并运用Johansen协整关系检验来说明几个变量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在检验之前需要确定模型的滞后期。根据LR统计量,FPE最终预测误差、AIC、SC和HQ三个准则对数据综合判断,最后确定滞后阶数为2。当Johansen检验迹统计量大于显著性水平时,则可以拒绝原假设。由结果可知,在1%显著性水平上拒绝不存在协整关系的假设,说明LNJJD、LNURB、LNIND之间存在一个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其协整关系式为:
lnJJDt=-0.2064lnINDt+2.961lnURBt+ECMt
其中,ECMt表示人口集聚水平、工业化水平和城市化水平的线性组合,也是上面协整方程的误差项。从上式可知,在研究期间内,长春市城市化对人口集聚有正向影响,而工业化对人口集聚却产生了负向影响,从长期协整方程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一是未来长春市人口集聚主要依靠第三产业。由协整方程可知,城市化水平提高1%,人口集聚水平提高2.961%,可知长春市的城市化有利于人口集聚,城市化的发展可以带来城乡收入差距的增加,促进城市的扩张,必然会吸引大量非农人口进入城市。长春市正处于对劳动力需求的“增质减量”阶段,导致第二产业无法吸纳由于城市化所带来的增加人口,而服务业吸纳就业的能力较强,在工业就业空间趋紧的情况下,吸纳就业的主要行业还得依靠服务业,所以未来长春市人口集聚主要还是依靠第三产业的发展。二是工业化水平的提高不利于人口集聚。工业化水平每提高1%,人口集聚水平会降低0.21%。从劳动力就业匹配的角度分析,原因可能是在政府倾向政策的影响下,工业部门吸纳了大量本应流入服务业的社会资源,导致服务业发展受限,势必会影响城市未来人口的集聚。
2.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由上述协整方程可知,长春市人口集聚、城市化、工业化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但是无法反映出影响人口集聚水平的短期因素,可以通过构建向量误差修正模型来进行检验。
?驻lnJJDt=0.187?驻lnJJDt-1+0.085?驻lnINDt-1-4.32?驻lnURBt-1-1.15ECMt-1-0.033
在上式中,拟合优度R2为0.9195,AIC和SC分别为-9.6288和-8.734,说明模型的整体拟合程度较好,由模型可知,人口集聚水平的短期变动可分为人口集聚水平、工业化、城市化三个部分的影响。此外,工业化水平对人口集聚的弹性系数为0.085,说明在短期内,长春市的工业化水平的提升对人口集聚有促进作用。原因在于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在短期内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由于城乡收入差距因素的存在,会使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促进城市人口的集聚。但是从长期的发展情况来看,工业化水平进入到新一阶段后,即从轻工业阶段进入到重工业阶段,工业部门对劳动力的需求下降,资本密集型的重工业发展占用了较多的资源,对劳动密集型的第三产业形成挤出效应,阻滞人口向城市的流入,工业化的发展会对人口集聚产生不利的影响。而短期内城市化水平对人口集聚的弹性为负,说明短期内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对长春市人口集聚有一定的阻滞作用。主要原因是城市范围的扩大占据了大量农民的土地,丧失原有土地与生活来源的农村居民涌入城市又会带来拥堵问题及不稳定因素,短期内对人口集聚产生不利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农村人口逐渐融入城市生活,不良的影响也会逐渐被消化。长期来看,城市化对人口集聚有积极的正向作用。
3.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由于格兰杰因果检验要求变量是平穩的,所以要用平稳变量进行检验。此外,格兰杰因果检验对于滞后期数十分敏感,在进行LM检验确定不存在自相关因素后,选择滞后1期和滞后4期来衡量工业化、城市化和人口集聚在短期和长期的因果关系。由表2的结果可知,人口集聚是工业化的格兰杰原因,说明短期内人口集聚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工业化,而工业化对人口集聚的促进作用却不显著。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当滞后阶数为4时,城市化是人口集聚的格兰杰原因,说明城市化促进人口集聚水平的提高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实现。但是,人口集聚不是城市化的格兰杰原因,即人口集聚并没有促进城市化水平提高。导致这一情况发生的原因是人口要素在城市化进程中与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等方面融合深度不够,其中有中国城市普遍存在的“农民工市民化问题”。当然,主要原因还在于长春市的人口结构问题,在人口年龄结构上老龄化程度加剧,在人口就业结构上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在人口城乡结构上户籍问题的遗留影响仍然存在,以上因素都阻滞了人口集聚对城市化的促进。
4.脉冲响应分析。经VAR模型平稳性检验可知,全部特征根的倒数值全部在单位圆之内,即数值小于1,说明VAR模型是稳健的,为了捕捉变量受到某种冲击时对系统的动态影响,可利用脉冲响应函数来进一步分析城市化、工业化与人口集聚的作用机制。下页图1和图2分别代表人口集聚对工业化和城市化冲击的脉冲响应。
由下页图1可知,当城市化在本期给人口集聚一个冲击后,在第一期没有反应,此后开始逐渐上升,到第四期会达到峰值水平(0.034%),此后会有微弱的下降,在第八期以后趋于稳定,其累积效应为正,说明城市化对人口集聚有长期促进作用。从图2可知,当工业化在本期给人口集聚一个冲击后,在第一期便会正向波动0.011%,此后会逐渐下降,到第三期下降到负向水平,到第六期下降到最低点-0.022%,然后会有微弱的提升,累积效应为负。图1和图2 的表达内容与上文协整方程及向量误差修正模型一致,城市化冲击对人口集聚波动的累积效应为正,即长春市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从长期来看促进了人口集聚。在工业化与人口集聚的关系方面,由于长春市工业化发展处于重工业化阶段,工业化带来的冲击在短期内会对人口集聚有刺激性作用。
三、对策建议
第一,走内涵型城市化之路,提高城市化质量和水平。改变过去追求城市扩张的发展思路,推动城市的现代化与生态化发展,注重配套公共服务建设以及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增加城市居民的幸福感。改变户籍制度,消除体制性障碍,完善医疗保障制度和教育资源分配,妥善解决好农民工市民化和农村新迁入人口市民化等问题,使低端人口更好地融入社会。
第二,实现城市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统筹产业发展规划和城镇布局,不断优化劳动力、资金等要素资源的合理配置,强化产业对人口集聚的吸纳能力,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鼓励更多社会资源流入第三产业,为低端人口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为工业化提供优质的服务支持。此外,还要促进第二产业不断转型升级,改变长春市产业结构单一的弊病,合理安排产业比例,使第二产业成为吸纳高素质人口的主要产业,不断降低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的摩擦成本,更好地促进城市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魏群.工业化、城市化和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6,(23):13-15.
[2] 王智勇.人口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对威廉姆森假说的一个检验[J].南京社会科学,2018,(3):60-69.
[3] 刘国宾,韩世博.人口集聚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J].人口学刊,2016,(2):40-48.
[4] 李天籽,王伟,邓丽君.基于PVAR模型的东北地区城市化、工业化与人口集聚分析[J].人口學刊,2018,(6):75-85.
[5] 段海燕,肖依静,丁哲,王宪恩.区域人口、经济、能源环境协调发展情景预测研究[J].人口学刊,2017,(2):47-56.
[6] 张先锋,叶晨,陈永安.人口集聚对城市生产率的影响[J].城市问题,2018,(3):57-65.
[7] 陆铭,陈钊.城市化、城市倾向的经济政策与城乡收入差距[J].经济研究,2004,(6):50-58.
[8] 郭克莎.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的经济学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2,(2):39-49.
[9] 沈可,章元.中国的城市化为什么长期滞后于工业化?——资本密集型投资倾向视角的解释[J].金融研究,2013,(1):5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