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体育课运动负荷的调控方法探讨

2022-03-31郭锋

当代体育 2022年9期
关键词:机能体育运动负荷

郭锋

全民运动背景下,小学体育运动受到了极大关注,意在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推动学生的身心协调发展,小学生身体机能发展还不全面,在设计运动训练时,应全面考虑到学生的身体机能,以学生的运动负荷为参考设计体育运动,运动负荷是体育教学的重要参考指标,控制好运动负荷,往往会对大大提升体育教学质量和效果。运动负荷即为学生的运动强度,要结合学生的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设计运动计划,在保证学生有充足的运动量的同时,又要达到一定的健身效果,更要保证运动量在学生身体机能的承受范围之内,所以通过调控运动负荷可以提升整体教学质量,本文主要探讨小学体育课运动负荷的调控方法。

体育运动负荷的调控是体育教师教学中主要研究的内容之一,作为教学的参考标准,对运动负荷进行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运动负荷是学生在体育运动中训练的量和强度对机体的刺激程度,运动负荷的调控要负荷学生身体机能的规律和特点,学生在做完运动后,心率、血压都会随之变化,对这些数据进行测量可以掌握学生身体机能负荷的内部具体数据,对学生做运动的次数、总时间、总距离、总量进行控制,可以了解到学生身体机能负荷的外部数据,将这两者结合在一起,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运动负荷。运动负荷过大过小都不行,过小达不到相应的锻炼目的,过大会超过学生的身体机能的承受范围,继而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只有调控适合的运动负荷,才能达到良好的体育训练效果,所以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合理安排学生的体育负荷量,是保证教学质量的根本,也是实现学生科学锻炼的关键指标。

1 影响体育课运动负荷的主要因素

1.1 运动强度

运动强度是影响体育课运动负荷的主要因素,运动强度是指在固定时间段内完成训练的所用力量和机体耗损程度,影响运动强度的主要因素是运动的速度、负重量,例如,小学生50米快速跑运动项目,跑后心率一般为175次每分钟以上;但是慢跑的心率一般为125次每分钟,对比而言快速跑的运动强度明显大于慢跑的运动强度,这是因为快速跑的速度更快。在常见的体育项目中,强度大的体育运动项目有快速跑、攀登等,而走、投掷等运动项目相对来说运动强度较小,如果在一节体育课中,教师所设计的运动多为强度大的项目,学生在单位时间内的运动强度也就较大。

1.2 運动时间

运动时间是影响体育课运动负荷的又一个因素,一般来说运动的时间越长,运动强度就越大,运动时间是单次运动训练中所用的总时长,为了保证运动时长的合理性,要结合学生的运动机能,在保证运动强度和频次合理科学的同时,要对练习时长进行合理控制。

1.3 训练密度

训练密度也是影响体育课运动负荷的因素之一,练习密度是固定时间内个体重复训练的次数,如以周为时间单位,某学生总训练次数为七次,另一学生总训练次数为五次,则训练七次的学习其训练密度就大,要保证练习密度的科学合理,也要参考学生的机体能力,练习密度直接影响训练强度,和运动负荷成正比。

1.4 运动类型和组织方式

对于不同类型的体育运动项目而言,其训练强度也不同,同时不同类型的体育训练其组织形式不同,负荷强度也自然不同。对于新课而言,由于学生刚接触,其训练强度相对较小,对于综合课而言,其训练强度相对较大,在后期的体能训练课和复习课中,训练强度更大,运动负荷也就更大。

1.5 学生的个体差异

对于不同的学生而言,由于个体差异较为明显,不同学生所能承受的负荷大小不同,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不同学生的身体机能水平差异极其明显,以相同的训练来说,不同学生的反应不同。例如,50米快速跑,部分学生的心率会达到180次每分钟以上,而有的学生心率只有170次每分钟,这就是不同的学生之间的机体差异。

2 如何判断体育课运动负荷的大小

体育运动中,运动负荷是由时间、速度等因素来决定,训练时间越长,速度越高,训练强度就越大,训练量也会随之提升,相对的训练负荷也就越大,在训练负荷的控制中,要针对训练量和训练强度进行合理控制,才能做好训练负荷的调控。由于训练量和训练强度是相互影响的,且是相互制约,在调控训练负荷时,可以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适当的减少或者增加训练时间,降低或者提升训练强度,进而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控合适的运动负荷,最终促进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实现全面发展。在实际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如果只注重运动强度,忽视了学生的身体情况,就会收获相反的运动结果,同时也会影响学生的身心状态,并对体育运动失去兴趣;当然教师如果一味地只注重训练量,会限制学生体能的提升。控制运动负荷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体育素养,如果不进行全面考量,则会顾此失彼,导致教学失衡,影响学生体能潜力的发展,限制学生的体育素养的提升,所以教师在调控运动负荷时,应该从训练量和训练强度两个方面进行入手,才能科学的调整学生的运动负荷,以合适的运动激发学生的体育潜能,提升学生的体育技巧。了解到影响运动负荷的关键因素,为判断体育课运动负荷的提供了基础,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同时采用以下有效的询问法、观察法等了解学生的运动负荷的承受情况。如何判断体育课运动负荷的大小,这是体育教学所要关注的,也是体育课运动负荷调控的方向,在日常的教学中,除了测量学生的脉搏和心跳外,还可以结合学生的表现,通过观察和询问学生运动后的表现、感受,而获得较为详细学生机体信息,为运动负荷的调控提供基本数据。第一,脉搏测量法,以中等强度体育训练为例,学生的脉搏维持在130次每分钟左右,不仅会收获较好的锻炼效果,训练也不会超过学生的机体负荷;第二,询问法,在训练后,教师可以直接询问学生自我感受,学生如果回答“极限了、很累、有点累、不累、很轻松、很开心”这些答案,都代表了不同的心率,也都反映了学生不同的运动负荷,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回答调整运动强度,以保证体育课的运动负荷学生的身体规律;第三,观察法,学生在运动后身体会有明显的变化,如呼吸加速、面色泛红、面色泛白、满头大汗、步伐沉重,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身体变化进行运动负荷的调控,调整运动项目,如果学生在做完一组运动后不想说话,步伐沉重且行动缓慢,情绪不高,就表示运动负荷过大,超过了学生的运动负荷,教师就要积极调整学生的体育运动。观察法可以直接了解学生的运动负荷情况,应用观察法时,也可以观察学生的练习表现,如训练时的动作质量、反应速度、运动的积极性等,通过这些均可以得出运动安排是否符合学生的运动负荷。

3 小学体育课运动负荷的调控方法

3.1 安排时间,调整运动负荷

小学体育课教学中要控制运动负荷,就要合理安排时间,科学调整运动负荷,保证运动总量负荷学生的身体机能,进而促进小学生身心协调发展。体育运动中,运动负荷的大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运动的强度、运动的时长、运动类型、运动的密度、学生的个体差异等,都是影响运动负荷的因素,考虑到些因素,要控制运动负荷,保证学生的身体得到锻炼,发展学生的身心,体育教师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合理安排训练时间,以学生的身体机能为准,设计安排合理的运动项目、运动量、运动时长,保证学生的身体得到锻炼的同时,也让学生真正地爱上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提升自身的体育综合素养。在小学体育教学中,部分体育教师为了达到教学效果,不顾学生的身体机能情况,单纯的以提升学生的体能为目的,盲目安排体育运动项目,一味地增加学生的运动强度和运动量,在每一节体育课中都安排了高强度的运动项目,如此一来,不仅无益于学生的身体素质,也增加了学生的运动负担,很多身体机能差的学生由于运动强度大而影响了身体的协调发展,造成肢体关节的损伤。所以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以一节课为准,合理安排时间,合理调整学生运动负荷,同时应该从长远出发,为学生制定长期的体育训练计划,借助合理的体育训练计划,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推动学生的身心协调发展。例如:在学习《50短跑》一课时,教师可以制定学生训练计划,引导学生以计划为准进行长期稳定的训练,在训练过程中注意休息,不要采用集中枯燥的训练方式,同时也可以合理应用其他时间,如运用晨跑时间进行长期性的锻炼,经过长期锻炼,提升学生身体机能,为学生的运动奠定一定基础,在前期的短跑中可以设置十分钟的训练,最后结合学生的整体运动能力,进行调整,逐渐增加到二十分钟、四十分钟,同时增加训练量,通过循序渐进的运动,逐渐提升学生的个体机能。

3.2 丰富运动类型,控制运动负荷

影响体育课运动负荷的因素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为了更好地锻炼学生身体机能,控制学生的运动负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应用多样的教学方法,不断丰富运动形式,借助多样的运动达到锻炼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同时也可以大大地提升学生的运动兴趣,让学生在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動中感受到快乐,并逐渐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最终既实现了教学目标,也让学生的身体得到了锻炼,促进了学生身心的协调发展。结合不同形式的运动,教师可以将运动分为高强度、中强度和低强度三挡,然后结合学生的身体机能安排体育活动,例如,在学习《50快速跑》一课时,可以将一节课分为三段,第一段在课前十分钟内向学生讲授基本的运动常识,并组织学生做一些热身运动;第二段,在课中时间段,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慢跑、往返跑等运动,为后期的运动打基础;第三段,利用最后一段时间,鼓励学生做蹲起等负荷量较小的运动,在剩余的几分钟时间内,让学生自由运动,为后期的运动打好基础。同时,为了更好地提升体育教学效果,达到控制运动负荷的目的,教师还可以引入趣味元素提升活动的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参与性,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达到调整体育课运动负荷的目的,能在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突破自身的发展瓶颈,进而提升自身的体育素养。

3.3 参考个体差异,分配运动负荷

由于不同学生的每身体素质不同,所以在体育课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机能差异调控运动负荷,教师应该在实践教学中观察学生运动后的表现,对学生的体育运动负荷能力进行评估,同时在入学前应该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考察,了解学生是否有生理疾病,进而在体育训练中以学生差异为准,进行运动负荷的调整,安排体育活动,防止因负荷过大而损害个别学生的身体健。例如,在体育训练中,对身体素质较差或者有生理疾病的学生,应该尽量减少其运动强度,可以以强化学生理论知识为主,让学生有锻炼的意识,并为这一部分学生制定个性化的体育运动计划,如在短跑运动中,对于普通学生可以要求在8分钟内跑完,对于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可以在12分钟内跑完。在体育教学不断革新的背景下,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锻炼,以提升自身的身体素质,同时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也可以跟踪学生的精神状态,鼓励学生自主监测自己的睡眠、食欲情况,通过对这些因素的综合分析,为学生体育课的运动安排提供基础数据。

3.4 优化运动体系

全民运动背景下,小学体育课教学受到了极大关注,意在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推动学生的身心协调发展,为个调控好体育负荷,保证学生有良好的体育环境,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还应该重视体育运动教学体系的优化和调整,保证学生在良好的运动体系中快乐运动,逐渐提升自身的身体机能。运动负荷调整虽然在短时间内可以有效实施,但是还是离不开长时间的规划,借助有效的体育运动体系,以调控运动负荷为主,为学生创建良好的体育运动环境,小学生身体机能发展还不够全面,在设计体育强度、训练时长时,应全面考虑到学生的身体机能,以学生的运动负荷为参考设计体育运动。运动负荷作为体育教学的重要参考指标,控制好运动负荷,可以全面提升体育教学质量和效果,运动负荷要结合学生的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设计运动计,在保证学生有充足的运动量的同时,又要达到一定的健身效果,更要保证运动量在学生身体机能的承受范围之内。小学阶段,体育作为重要的课程之一,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可以建设完善的课程体系,才能更好的把控训练量和强度,保证体育运动负荷学生的成长需求和运动需求,才能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构建小学体育运动体系时,以学生的体育情况为基本标准,通过和学生的实际沟通了解和掌握的身体机能、体育兴趣,同时可以了解学生日常运动时间掌握其运动特点,接着结合学生的情况制定适合学生运动计划,计划中包含学生可承受的运动强度、运动时长、运动类型等,在后期体育负荷调控中,教师就可以以学生的个性化体育运动计划书为准实施教学。由于小学生体能发展差异极大,在构建运动体系时,要考虑学生的个人差异,体育运动是长期的,且比较系统化,在制定计划的过程中,对体育运动的时间也要进行合理安排。在构建体育运动体系的过程中,对运动时间和运动频率进行了控制,实现了有效的体育负荷的调控,保证体育运动在量和强度上满足小学生身体需求。

4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控制学生的运动负荷是为教学提供了基本的参考数据,也让学生的体育锻炼有了更好的保证,教师科学的考量学生的身体机能,科学制定教学计划,不断调整学生的运动负荷,进而不断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的身心的协调发展。

(作者单位: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榜罗小学)

猜你喜欢

机能体育运动负荷
3项标准中维持热负荷要求对比分析
MIV-PSO-BP神经网络用户热负荷预测
体育运动
机能时代
生如夏花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呆呆和朵朵(13)
每月新鲜
刑法机能新探
用加法自诊甲状腺机能亢进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