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浙沪地区部分初中校园足球教学创新策略探究

2022-03-31马文静

当代体育 2022年9期
关键词:江浙沪足球运动足球

马文静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促进青少年健康也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初中教学年龄段学生更是校园足球发展的中坚力量和个人足球技能成长的关键时期。但不可忽视的是,江浙沪地区部分初中校园足球教学依然不尽如人意,原因有很多,其中不免由于学业压力很多学生并未对此运动产生一个积极性的反馈,导致足球教学的效果与预设目标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如何对足球教学进行创新,使其更好地满足学生的运动需求和需要,为江浙沪地区校园足球运动的普及和推广奠定良好的基础,是摆在现阶段体育学校和体育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基于此,本文首先介绍了江浙沪地区初中校园足球发展的概况,之后具体分析了江浙沪地区部分初中校园足球教学开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江浙沪地区初中校园足球教学创新的策略。

足球运动是初中体育教学阶段当中的主要体育项目之一。足球运动课程的引入不但与中学生的体育运动需求相符,同时也符合我国体育强国建设的远大目标。足球教学担负着学生身体素质提升与足球技能提高的重任,尤其足球运动也是我国中学体育考试的项目之一,整体占有一定比例并算在中考成绩内。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依托于各地区政府的大力支持,江浙沪地区初中校园中足球运动也得到了较快的开展,校园中各年龄段足球课程的开设与过去相比明显增多,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也显著提升。但不可忽视的是,江浙沪地区部分中学校园足球教学依然不尽如人意,很多学生并未对此运动产生积极性,导致足球教学的效果与预设目标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如何对足球教学进行创新,使其更好地满足学生的运动需求,为江浙沪地区校园足球运动的普及和推广奠定良好的基础,是摆在体育学校和体育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1 江浙沪地区初中校园足球发展的概况

2017全国中小学掀起了足球进校园的热潮,江浙沪地区初中校园足球的开展从整体而言也呈现着良好的态势。一方面,依托于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足球对外交流以及各类赛事开展得如火如荼;另一方面,因为校园足球的开展,使得学生参与足球运动的兴趣和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调动。特别是部分中学已经成立了二线足球运动队的后备基地,足球运动在本市已经处于较高的水平,例如,上海地区的复旦附中、同济一附中和大同中学等都在市内足球竞赛中成绩喜人。

然而就整个江浙沪地区来看,绝大多数的中学校园中并未创设出良好的足球运动氛围,不论是从师资、场地以及教学的氛围来说都不是非常的理想,各地市有关的足球比赛的专业性及关注度也较为缺乏。概括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江浙沪地区校园足球的整体氛围有待改进,很多学生对足球运动的认知和理解上依然处于较为浅显的层次。大多数的学生没有深入地了解足球运动的发展,其中包括个人脚下技能技巧,如何进行团队配合以及足球比赛的规则的认知和理解方面不是十分成熟,很容易受到偏颇言论的影响,尤其在足球赛事的观摩和赏析上不懂足球规则而表现出缺少对足球运动的尊敬和热爱。其次,是缺少足球规范化的竞赛机制。从区级和市级比赛看,不但存在参赛的球队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以及积极性不高的问题,还存在各地市区由下而上的竞赛机制赛制不明确和规范化的问题,赛事的影响力也较为有限。除了少数已经组建立校队的中学会在有关比赛中参与外,大部分的学校在有关信息的了解上较少,学业压力和参与比赛的难以融洽解决,校园比赛难以深入开展。最后,社会和学校对于校园足球的认可度不高,缺少较高的家校合作支持。大多数的学校都认为应该以中考为主要任务,在足球甚至是体育运动的开展上都缺少足够的支持,然而还有学校球场的设施都相对缺乏,校际足球赛都很少组织,即使有个别学生在足球方面比较喜爱且有特长,但其才能及潜力发挥的机会却很少。

2 江浙沪地区部分初中校园足球教学开展中存在的问题

就整体而言,江浙沪地区初中校园足球的开课率与过去相比已经显著提高,学生通过足球运动而进行锻炼的机会和时间也明显增多。然而就其校园足球教学中的现状来看,依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要加以改善和优化。

2.1 校本足球课程设置较少

校园足球课程的开设和普及是促进中学生认知足球、技能提升以及对足球文化进行传播的主要渠道,更是校园足球得以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根据我国足球改革总体方案中的有关要求可知,各地区中小学在体育课程中必须纳入足球课程,并要求每周三次体育课程中至少安排一次足球课。然而,就江浙沪地区中学校园足球课程设置的实际来看:首先,其校本课程设置整体不高,总体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很多城市的学校仅是就足球走进校园提出了要求,但在足球课程的落实以及学时等具体方面则并未给予明确且统一的规定,这就导致部分学校的足球课程设置存在课时较少、上课内容涣散,技术技巧的内容偏成人化、师资力量短缺等问题的存在。此外,部分学校的管理者及教师在校本足球上缺少足够的重视,对校园足球课程设置的目的以及重要价值也认知不足。其次,大部分的学校未把足球课程当作教改当中的重要部分,重视程度明显不足。最后,部分中学的领导存在着严重的“等、要、靠”观念,创造性及主观能动性欠缺,没有积极地组织有关专家指导及本校教师开展校本足球课程创新。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造成江浙沪地区初中足球课程设置不高,足球课程未取得良好的效果。

2.2 课余足球活动效果欠佳

从江浙沪地区校园足球课余活动的开设来看,完全依照前期所制定的活动方案而开展的不多,很多学校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因其他教學活动而取消或变更足球教学活动的现象。此外,还有部分学校根本未制定课余足球活动有关的方案,仅是临时举办简单性的比赛。就课余足球活动的内容而言,班级间举办足球比赛是最为普遍的活动形式,而关于体能和基本技术训练方面的教学活动则相对较少,真正的大课间能将校园足球理念方面的活动则少之又少,特别是团体性的活动更是寥寥无几。就课余足球活动组织形式而言,大部分的学校都主要以年级或班级为单位,按照分队比赛的方式参加活动,这就表明能够参与比赛的仅仅是少数的学生,大部分的学生仅作为观众来观看比赛,这并未将校园足球活动开展的价值真正的体现出来。就活动辅导和组织情况而言,主要是体育老师来负责,然而因为许多学校的师资力量较为薄弱,也很少聘请校外人员,所以也造成课余足球活动开展的效果欠佳。

2.3 校园足球运动的方式及内容创新性不足

浓厚的足球氛围以及足球文化的传播是确保校园足球有效开展的重要前提。然而从江浙沪地区初中校园足球氛围以及文化活动现在来看,对足球运动的发展史、比赛的规则以及经典的比赛赏析等方面依然是校园足球活动的主要内容,创新性有待提升。此外,很多学校也未结合中学生的特征,而有针对性地设计相应的足球文化活动。就传播方法而言,主要是以上课的形式开展,课程的内容大部分是怎样对规则进行遵守、怎样养成团队意识以及怎样对胜负进行处理等,这些内容虽然有用,然而通过上课来呈现则会使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无法更好地进行传播,有时候还会让一些学生反感,这对于中学校园足球的开展是十分不利的。

2.4 足球“精英化”训练倾向凸显

初中阶段中校园足球队的成立,有助于促进足球人才的成长和规模化提升。所以,在校园足球的课外训练时,可以把重心放到对基础的夯实和团队配合练习中,从而促进足球运动的推广和普及。然而就江浙沪地区初中校园足球课外训练的现实状况而言,却存在着十分严重的“精英化”倾向,在学生刚刚入校时,可结合自己的意愿参与校队的选拔,然而能够通过选拔的人数十分有限,这就导致大部分的学生是无法受到比较规范的课外训练的,这也是目前初中校园足球运动开展中较为凸显的问题。

3 江浙沪地区初中校园足球教学创新的策略

3.1 江浙沪地区初中足球教学创新应遵循的原则

3.1.1 基于初中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其行为方式的养成

校园足球并非静止不动的,而是系统化且动态化的活动,包括教学、训练、比赛以及特色足球等多样化的形式。在校园足球思想的指导下,足球活动的开展不单单是单纯的运动项目,而是要基于学生的实际,重视对其终身运动习惯和意识的培养,使其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因此,江浙沪地区初中校园足球教学创新,首先应该对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给予充分的尊重,并基于中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重视对其体育学习和运动兴趣的培养。其次,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行为方式,对其在足球运动中参与的态度、表现以及足球精神的理解和践行等情况加以关注,使学生可以对足球运动更好地理解。

3.1.2 基于足球运动规律,聚焦学生精神和运动习惯的培养

校园足球的推广,主要是基于足球运动,运用校园足球文化的创设,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所以,江浙沪地区初中校园足球教学创新,应该基于校园足球的思想,树立正确的发展定位,基于足球运动以及中学生的身心出发,将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和足球教学有效结合。作为体育教师而言,要充分把握校园足球教学开展的良好契机,提升个人足球运动的同时也要使足球运动的优点充分发挥,实现体能训练和足球技术的有效融合,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意识和运动习惯。

3.2 江浙沪地区初中足球教学创新的策略

3.2.1 重视思想的转变,促进认知水平的提高

初中校园足球运动的推广和普及的场所就在校园当中,所有的初中生都是活动的对象,其目的是要在初中校园中得到普及,所以,校园足球活动的普及,基础是校本课程的实施,核心是各种课外活动的开展,保障则是浓厚校园足球文化的创设。所以,初中校园中足球活动的推广,不能仅将其当成是普通的运动项目来开展,也不可以把其当成是为学校评定和学生加分的路径,而是要促进教师及学生认知的转变,严格依照相关的要求,面向所有学生而开展有关活动,禁止工作开展汇总存在的等靠思想,并防止出现拔苗助长观念的出现,只有如此才可以让校园足球活动更好地开展,从而促进江浙沪地区初中校园足球活动的开展与普及。

3.2.2 构建基于激励导向的管理机制

为了更好地推动江浙沪地区初中校园足球运动的开展和普及,首先应该对教师、学生以及家长、社会等各方面的力量加以充分调动,构建学校牵头,校长负责、体育教师为主要骨干,有关职能部门及社会力量参与的组织机构。其次,要明确各部门及组织的任务,对职责分工加以细化,并确定沟通及合作机制,结合中学生的特征和心理需求,确定多样化的活动内容,并重视工作方式的创新,促进工作效率和能力的提高。最后,要构建基于激励导向的管理机制,不断增强学生在足球活动参与的积极性,进而促进中学校园足球活动的普及与推广。

3.2.3 基于学校实际构建特色化足球发展方式

因为不同学校的发展实际有所不同,所以作为江浙沪地区的中学学校来说,应该基于本校的实际状况,构建特色化的校园足球发展方式。为此,第一,作为学校来说,要做到因校制宜,让现有的场地及师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组织和开展系列化的校园足球活动。第二,要充分调动所有教师及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足球活动的开展拓宽形式和渠道。第三,学校要结合本校的实际,制定与本校足球运动开展相符的目标和方案,从而使校园足球活动可以得到全面的推广。第四,学校还应该充分运用现代化方式进行宣传,成立足球活动社团,充分调动教师、学生以及家长及其他社会力量,在校园中创设良好的足球文化氛围,为校园足球的普及和推广奠定良好的基础。

3.2.4 重视校园足球文化氛围的构建,促进足球教学创新和发展

氛围和环境的创设能够潜移默化地推动校园足球的发展。当前,初中校园足球教学的推广要稳步推进,并加以创新,除了要重视思想的转变、管理机制的创建以及构建特色足球发展方式外,还要积极创设良好的足球文化氛围,构建校园足球发展体系,并同步推进赛事体系的构建。

3.2.5 重视青训模式和职业的接轨,为足球人才培育拓宽途径

当前我国足球人才主要是通过俱乐部青训方式进行培养的,然而我国青训注册的球员相对较少,单单通过青训实现对职业足球人才的培养无法与实际需求相符合,所以通过校园足球的开展对足球人才进行培養非常必要。义务教育对学生的培养不单单是对其进行知识和文化的教育,其中还有不少学生具有足球运动的天赋,需要进行培养和潜力的挖掘。因此,初中校园中足球运动的开展,除了要通过教学让所有学生都可以参与到足球运动中,了解足球运动的价值,掌握基本的足球技能,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外,还应该鼓励更多的中学生加入到足球校队当中,积极参与到足球比赛当中,使那些具有天赋的学生可以得到更多的关注,为职业球员的培养输送人才,进而为职业足球输送后备力量。如果有的学生表现十分的突出,则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以及个人意愿来确定其是否参与职业足球的培养,即使没有满足相应的要求也可以在足球和学业平衡的前提下对足球进行继续深造,这不管是对于学生个人,还是对于职业足球而言都是一种双赢,同时也为学生的就业及未来发展提供了多种机会和可能。

(作者单位:上海复旦五浦汇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江浙沪足球运动足球
江浙沪地区近代红色电影音乐文化研究
快乐足球
祭灶节——二十三,糖瓜粘
中职体育教学中有效开展足球运动的研究
世界杯
让足球动起来
少年快乐足球
幼儿园引入足球运动的实践与思考
认识足球(一)
基于MODIS数据的江浙沪地区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