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视域下的《高中英语中外文化比较》校本课程探究
2022-03-31张美玉张磊张献慧
张美玉 张磊 张献慧
摘 要:本文在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理念指导下,采用听说读写看等多种教学手段进行乡土文化简介、中外文化影视赏析、中外文化英文阅读理解、中外节日简介,在英语教学中进行中外文化对比校本课程探究,发现通过校本课程的学习,提升了学生学习中西方文化的鉴别能力,培养了学生跨文化沟通能力,提升了英语成绩。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英语;中外文化对比;校本课程
《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明确指出,普通高中英语课程由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课程组成。选修课程是学生自主选择修习的课程,开设选修课程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地方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供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和不同需求的学生任意选修。其中的拓展类课程,供有不同需求、潜能和兴趣的学生选修,可以开发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跨文化交际等课程。
2020年7月20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和示范校建设工作的通知》。鹿泉一中被定为全国首批河北省的三所示范学校之一。
《通知》指出,各示范区和示范校要围绕《教育部办公厅关于遴选建立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和示范校的通知》(教基厅函〔2020〕8号)提出的重点任务,结合本地本校实际,突出优势和特长,在课程建设、教学改革、考试评价等关键领域进行积极探索,在开发选修课程、……形成一批可借鉴、可推广的有效经验和成果。
《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2017年版 2020年修订)》普通高中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社会主义时代新人。其中英语的学科素养是学科育人的集中表现,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课标明确指出了“文化意识”是高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之一。
跨文化交际课程是为有意识的拓展兴趣、发展潜能和特长的学生设置的,我校是一所农村高中学校,因为学生基础知识薄弱,时间紧、教学任务重,有升学压力,比较注重考试分数,在文化意识培养方面的教和学都存在一定缺失。如果在我校高二年级开展中外文化比较的跨文化沟通课程,不仅有利于学生跨文化沟通能力的提升,还能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办学特色,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开展中外文化对比课程的研究。
为此,结合学情和学校实际,本学期,在高二12班开设中外文化比较校本课程研究,后续根据研究结果,逐步推广,以期更好地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创建学科特色,体现学科的育人价值,把立德树人核心素养落实到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
课程被试
鹿泉一中高二年级两个同质班,11班为控制班,12班为实验班。
课程目标
1.学生能够比较中外文化差异,能用英文进行自我简介、介绍同学和学校。
2.学生能够了解中外文化差异与融通,用英文介绍家乡的风土人情或景点。
3.学生能够使用英语简述中华文化基本知识,能用英文介绍中国和西方的传统节日。
4.学生能够在跨文化交际中初步体现交际的得体性和有效性,能用英文介绍中西方的言语行为规则并展演。
5.学生能够了解常用英语典故和传说,对比汉语词语相似的表达方式,从跨文化角度认识词语的深层含义,能英汉互译常用的一些经典句式。
6.通过校本课程学习提升学生学习能力、英语成绩和文化意识。
课程内容与实施
根据新课标要求,教学活动设计时教师要善于利用多种工具和手段,通过听说读写看多方位、多视角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文化意识和思维品质。
为此,一个学期时间,我们通过以下途径安排课程内容进行中外文化比较探究。
⑴乡土文化:每节课前5分钟,学生进行FREE TALK并录制视屏。内容包括自我简介、学校简介、业余爱好、乡土文化如钢炉烧饼、李村羊汤、抱犊寨、封龙山、土门关。郎平和乔丹简介;阿斯旺大坝等。
⑵中外文化影视赏析:每周六(共10次),播放包含传统文化的英文影视《功夫熊猫》、《推手》、《刮痧》、《卧虎藏龙》《功夫》;西方文化影视《歌舞青春》《老友记》《查理成长日记》,欣赏视频后给学生搭建支架让学生从when where who what why how这几个方面进行观后感的概要写作,并对作品进行展出,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文化意识。
⑶中外文化英文阅读理解:
每周三晚辅导做两篇涉及为中外文化的英文语法填空题或阅读理解题。在语境中理解并整理中外:习语 、俚语、经典句子等。如;壮如牛as strong as a horse;英雄所见略同Great minds think alike。阅读理解能力获得不只是在课上,课外阅读也非常重要。只有通过宽泛可理解性的、足够量的阅读,词汇量的输入,增加学生的知识面,才能更好地提升英语学科素养。
⑷中外节日简介,2个课时,给出汉语材料:春节、圣诞节;中秋节、感恩节;清明节、万圣节;七夕节、情人节。以组为单位翻译英文故事,进行英语演讲或讲故事比賽。
课程评价:校本课程的目标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跨文化沟通能力,因此,在评价的时候应教、学、评一体化,关注学生是否在课堂上提高了学习兴趣,是否增长了中外文化知识,提升了跨文化能力,同时对考试成绩应有提升作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各占50%。
1.对学生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对跨文化沟通能力以及对本课程开发的价值和意义。
2.对学生进行档案袋记录:平时上课回答问题、角色扮演、朗读、资料查询、口头测试、作业完成等等,进行档案记录,作为形成性评价的手段。
3.形成适合自己学校的校本课程的教学案例。
4.纸笔测试作为终结性评价的手段,进行前测与后测的成绩对比,用于检测学生成绩是否提高。
结论
經过一个学期对实验班的实践加理论的校本课程实施,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找来10名同学进行访谈,受访者表示通过本课程学习,熟悉了中外文化的短语,对中国文化的英文表达有了很大提升,能用英语熟练介绍自己的家乡和中外节日,提升了对中国传统文化英文表达的兴趣,希望以后在这方面进一步提升。
通过总结学生观后感,发现电影几乎囊括了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内容, 它以独特视角再现或展示社会现实、历史事件、文化现象、社会风俗。电影的民族性、时代性和社会性为学生打开一扇了解世界的窗口,有益于提高学生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培养了学生跨文化沟通能力
成绩对比: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成绩(10月份5县联考月考)为前测成绩
对前测成绩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从数据可以看出,控制班和实验班虽然平均分相差2分多,但是他们的标准差都是17点多,所以控制班和实验班成绩没有差异性。
先看独立样本检验方差是否齐性,判断标准是sig值是否大于或小于0.05,如果大于0.05,说明两组方差齐性,然后看上面一行的t检验结果,如果sig的值小于0.05,说明两组的方差不齐,则看下面一行的t检验结果。看上一行t检验结果,sig双尾值是0.512大于0.05说明两组成绩没有差异(t=0.657,df=116, P=0.512 >0.05)。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成绩(7月份5县联考月考)为后测成绩,对后测成绩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后测成绩11班平均分76.2,标准差2.87;12班平均分83.2,标准差2.19;两个班平均分相差7分,标准差相差0.68分。两个班平均分有显著差异。
后测结果sig双尾值正好是0.05,可以认为两个班成绩试验后有差异,中外文化校本对比课程对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有效的。
因此,经过一个学期的中外文化对比校本课程实践探究,发现学生的跨文化沟通意识有了明显的提升,学习成绩有了显著提高。但是研究只用了高二年级两个班,样本规模比较小,无法概括出中国高中学生的普遍现状。所以,在后续的研究当中将继续进行研究的补充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梅德明,王薔. 改什么?如何教?怎样考?[M]. 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 2018.
[2]梅德明,王薔.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7.
[3]泰勒.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20.
[4]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和示范校建设工作的通知》[Z].2020(7).
[5]张立华.新课程背景下英语校本课程开发状况的个案研究.[D].2016(5)
[6]张丽萍.跨文化导向的高中英语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J].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7(3).
[7]祝爱华 高凤江. 英语教学中文化自信的培育路径[J]. 教学与管理,2019,08(20):101-104
[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20修订版)[S].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20.
[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Z].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