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
——以“征信”课程为例

2022-03-30韩慧霞

滁州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征信案例德育

韩慧霞,徐 清

为贯彻落实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要求,扎实推进高校大思政体系建设,全国高校进一步深化课程思政教研教改,力争做到门门课程有思政[1-2]。新时代背景下,在课堂这个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如何使德育与知识同向而行是课程思政建设的重点。本文以高校开设的“征信”课程为例,结合“征信”课程及新时代下高校学生特点,构筑“六位一体”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一、“征信”课程分析与思政元素挖掘初探

(一)“征信”课程思政背景

“征信”课程涉及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内容涉及征信基本概念、征信机构以及征信业务的运行、征信标准以及征信技术的制定和应用、征信管理以及征信法律等各个方面。征信授课对象为经济学专业的大学生,他们作为新时代下青年人中的优秀群体,是学校、家庭与社会连接的纽带,更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社会对大学生寄予厚望,但目前大学生信用缺失的现象屡见不鲜,高校征信教育也存在很多问题,征信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一方面,大学生刚入高校时大多18岁左右,心理尚未成熟,良好的信用观念还未形成;另一方面,作为年轻群体,他们接受新鲜事物尤其迅速,当前流行的网络贷款消费与超前消费观念早已被他们接受。大学生群体普遍存在使用信用卡、“校园白条”“分期乐”“花呗”等新兴消费方式透支购买衣服鞋子、化妆品以及其他商品的情况。然而,大学生消费控制力较低且经济来源主要依靠父母接济,支付能力较低,还款情况不容乐观。

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未来的建设者和参与者,他们有了除居民身份证外又一个“经济身份证”——个人信用报告。对大学生进行征信教育,对培养大学生信用意识、拓展大学生信用知识、提升大学生信用能力以及延展大学生信用素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将直接影响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以及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和完善。而结合当代大学生的特点挖掘课程中的思政教学资源,从挖掘思政元素的角度积极探索“征信”课程思政改革,可以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育人中的主渠道与主阵地作用,真正实现立德树人。

(二)思政元素挖掘原则

思政元素挖掘作为课程思政建设的基础[3-4],教师要想有效挖掘“征信”程中的思政元素并开展“征信”程思政教育,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教师应依据“征信”程所归属的学科进行挖掘。“征信”程属于经济学,因此,“征信”程教师要结合经济学学科的学科背景梳理课程知识结构,并根据经济学教学内容与新时代我国征信业发展的实践对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融入进行再造性设计,实现课程知识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统一,为社会培养合格的财经类人才。

其次,教师应坚持以“征信”程内容为基础挖掘课程思政元素。课程教学内容是最重要的思政元素挖掘渠道,认真剖析“征信”程教学内容所蕴含的思政元素是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关键性准备工作。在剖析的过程中,要结合我国征信业发展的时代特征,从宏观、中观以及微观三个层面挖掘社会、企业和个人的征信故事,构筑脉络清晰的“征信”程思政价值链。

再次,教师应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指引挖掘思政元素。“征信”程思政的挖掘必须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育人与育德和谐统一的教学理念。教师应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从课程中挖掘和运用相关思政元素[5],阐释其中的理论、历史和实践逻辑,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课堂的育人效果。

二、“征信”课程思政教学存在的问题

首先,目前高校“征信”程思政教学还存在深度与广度不够以及思政体系内在逻辑性不合理的问题。当前,高校教师在挖掘“征信”程所蕴含的思政因素时,主要基于教材按章节顺序进行挖掘,没有将“征信”程内容与思政教育进行充分融合,思政元素挖掘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此外,高校教师在进行思政元素挖掘时,还存在教学形式、方法和资源等融合不够深入的问题,导致思政元素内在逻辑性不合理、思政内容未形成体系。

其次,目前高校“征信”程思政教学还存在缺乏创新,没有迎合时代发展潮流的问题。“征信”程在很多高校尚属于新设课程,征信教师缺乏系统专业的思政课程教学培训,在进行思政挖掘时还未形成自主创新的意识,需要结合时代发展的趋势对征信教育与思政融合进行特色化设计[6]。此外,当代大学生十分关注国际国内时事以及社会热点问题,教师在挖掘“征信”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时要考虑这一点,将思政元素挖掘放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中。

再次,目前高校“征信”程思政教学还存在教学方式单一的问题。征信教学传统的教学手段是粉笔加黑板,教学手法单一、内容相对枯燥,缺少具体案例,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很难理解晦涩的专业名词和法律法规。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对学生的价值引领,除了传统的讲授法,教师可以选择案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多元教学方法开展思政教学。此外,教师还需要将所挖掘的思政元素融入实践教学,并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总结。在开展课程思政的过程中,教师除了需要具备专业知识之外,还要学习基本的思政理论,不断更新理论,这样才可以更好地指导实践。

三、“六位一体”“征信”程教学体系

(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教育者先受教育

探索如何有效加强高校教师团队的师德师风建设是思政教育能够有效进行的起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7]。通过教育者先受教育,深入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思想,用先进的思想理论武装自己,可以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科学依据。为更好地做到“教育者先受教育”,各级党组织要引导教师以理想信念为魂,牢记崇高使命,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打造过硬政治素质;要引导教师以师德师风为本,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打造高超育人水平;要引导教师以潜心治学为基,坚持终身学习的理念,打造精湛业务能力。

(二)挖掘“征信”程蕴含的思政元素,设置德育目标

德育教育必须坚持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时时彰显专业知识教育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将立德树人的要求充分贯彻在“征信”程建设之中,时时彰显专业知识教育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在教学目标中除了设置传统的知识与技能要求,还需要立足新时代高校学生的特点,深入挖掘征信知识中所蕴含的德育价值内涵,并设定德育要求。表1为“征信”程思政内容挖掘与对应的德育目标。

表1 “征信”程思政内容挖掘与对应的德育目标

(三)依据课程德育目标,深入挖掘相关案例集

案例教学是思政课“活起来”的一个重要因素,可以增加思政教学的生动性。案例选取需要与德育目标和理论知识相契合,若案例选取不当,则不能达到很好的契合,无法达到德育目标。这不仅浪费了课堂教学时间,还失去了德育目标和知识教学的目的与意义。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设计案例场景将思政案例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们置身场景之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例如,教师在“征信”堂中引入“明星博士论文造假”案例,让学生明白无论是谁失信都要受到惩戒,引导学生深刻理解诚信的思想精华和时代价值,了解社会征信体系建设和失信惩戒机制,潜移默化地做到课程思政。再如,教师在讲述征信机构发展历程的课程中,通过梳理和挖掘我国征信机构改革成功故事,采取隐形与间接的方式开展德育工作,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引导学生树立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坚定大国梦想。

(四)创新“教学设计”,践行“德育目标”

把所挖掘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课堂实践教学,是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重点。如何把所挖掘的思政元素融入实践教学以及如何在实践教学中做足做实思想政治教育是创新“教学设计”与践行“顶层设计”的重要方面。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将所挖掘的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使思政教育与征信知识传授自然融合,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同时传递思政教育。在教学过程中还要考虑教学的先后顺序,学生接受的程度,循序渐进地进行思政教育。例如,教师先让学生举例说明身边不诚信行为带来的危害,然后引入国家对失信行为的惩戒措施;再通过对“言必信、行必果”系列故事与专业知识点有机串联,引导学生树立诚信理念,培养个人层面的价值目标;再对比国内外征信体系建设的差异,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征信改革之路的艰难,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培养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五)构建反映德育目标的评价模式

在课程思政的大背景下,反映德育目标的评价模式需要在传统的纸质阅卷评价方式基础上作出一定的改革。要想在课程评价中有效融入德育考核目标,评价模式的设计应依据课程德育目标的设定,具体可以从知识评价和思政评价两方面来设计评价方式。表2为课程总体考核指标表,开展课程思政后将学生思政习题完成情况,思政案例学习情况纳入课程总体考核指标表,具体比例如表所示。在平时考核中,教师既要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分析案例的过程中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要关注学生对德育内容的理解,观察学生的课程思政参与度。在期末考核中,教师要以专业知识为依托,设置德育开放式考题,重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设置考题,观察“立德树人”是否落到实处。

表2 课程总体考核指标表

(六)教学反思

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与再思考,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教训提高教学水平。“再认识与再思考”说明教学反思是个动态的反馈过程。例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搜集新案例,时刻关注思政教育发展的新理论,不断充实到征信教学讲授中;给学生观看失信案件的审理,银行对失信处理的做法,失信行为对个人、企业和国家造成损失的案例,各地对老赖个人和企业的惩治措施等。此外,教学反思这一动态的反馈过程还包括如何结合教学实践进行反思使教学方式更合理、如何使德育评价方式更有效等方面。可见,有效的教学反思需要教师不断将新的教育案例、教育故事和教育心得等充实到教学实践中。

高校“征信”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以“德育”“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为主要抓手,要求教师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先进思想,立足新时代高校学生特点,深入挖掘课程所蕴含的思政教学资源;设置德育目标;建立该顶层设计的分支,形成与之相关的案例集;创新“教学设计”,践行“德育目标”;构建反映德育目标的评价模式;形成教学反思,修正教学实践。以上六个方面有序安排、相互联系、先后继起,层层递进形成“征信”程思政改革的完整体系,是一个闭合的有机过程。具体研究框架见图1所示。

图1 “征信”程思政教学体系

四、结语

课程思政作为新时代下高校教育的一项重要措施,需要不断探索创新。本文立足“征信”程以及新时代高校学生特点,提出教育者先受教育,深入挖掘“征信”程体系中的思政元素,设置德育目标,形成与之相关的案例集,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与手段进行课堂实践,构建包含思政目标的评价模式,形成教学反思的“征信”程“六位一体”的思政教学体系。期望征信教师能将课思政建设落到“征信”程教学的实处,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与其他课程思政形成协同效应,培养出心系国家、具备时代担当、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新时代接班人,实现新时代下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以及高校课程思政建设。

猜你喜欢

征信案例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基于用户行为数据的互联网征信可行性研究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