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GPS高程测量在地质勘探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2022-03-30庞冬玲

科学与信息化 2022年6期
关键词:流动站控制点高程

庞冬玲

亳州市岩土勘测设计院限公司 安徽 亳州 236000

1 GPS高程测量的基本原理

对于GPS高程测量而言,主要是通过GPS技术,对地面某一点进行测量,获取到该点的WGS84 三维坐标—大地经纬度以及大地高,其并不具备实际的物理意义,并且,日常使用的均为正常高,因此需要将大地高向正常高进行转换,因为正常高是以拟大地水准面为基础,由于拟大地水准面并不规则,无法通过坐标转化的方式获得正常高,由可以得出,若想获得正常高,需要得出高程的异常值,所以通过GPS得到大地高后,进行正常高的计算,实质上就是进行高程差异值的求取。现阶段,虽然存在较多的高程转化方法,不过仍存在一些不足,例如绘制等值线法以及解析法应用时,要求已知点需要有较高的精度;重力法应用过程中,需要有准确、充足的重力测量资料等。

2 地质勘探工程测量中的精度要求

第一,地质勘探工程测量环节,对于控制点精度存在一定的要求,在测量规范中提出,控制点高程误差不可超过1/20等高程,选择0.5m等高距时,不可超过1/10等高距。GPS测量规程中提出,一级点与二级点的高程精度分别为±0.10m、±0.20m。第二,测量规范中对各工程点精度有明确的要求,如表1所示。GPS测量规程中提出,地质调查中的各类观测点,定位测量精度如表2所示。

表1 工程点精度指标

表2 GPS测点定位测量精度指标

3 地质勘探工程测量中GPS 高程测量的应用

3.1 前期准备

一般而言,基本上所有的地质勘察均为野外作业,利用GPS高程测量进行野外测量时,为保证实际的测量效果,需要充分地进行前提准备工作,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全面进行工程相关信息及资料的收集与整理[1],将其作为后期测量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其次,通过具体考察的方式,对测量位置处的具体情况进行了解,以免做好平面控制工作;最后,将获取到的数据作为主要基础,详细分析并探讨控制点坐标,确定出具体的控制点,能够有效提升测量数据的准确度以及精准度。前期准备工作开展过程中,应科学设定流动站与基准站的实时参数,通常基准站数据采样频率范围是4至5s,流动站数据采样频率范围是1至2秒,两者的截止频率一般是10度。

3.2 首级控制网控制测量

选择卫星定位测量的方式,进行首级控制网控制测量,与设计要求及勘探区实际情况相结合,在勘探区进行E 级GPS网的一次性布设,将现有的3个D级GPS点作为起算点,将8个E 级GPS点均匀布设在勘探区,平均距离为2km,获得良好的GPS网形结构。首先,选点与埋石。在选点工作上,第一,选择点位时,应选择易于放置仪器、易于观测、能够安全作业、易于长期保存并且地基稳定的位置。第二,点位不可在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附近,两者间的距离应超过200m,还应远离微波信号传输通道以及高压输电线,距离需要在50m以上,防止信号受到电磁场的不良影响。第三,点位周围不可存在大面积的水域,并且,不可存在能够对信号接收产生严重影响的物体,以免干扰信号传输。第四,在GE前面加上1,2,3,4…,作为点名。在埋石工作上,主要为预制水泥桩,高为60cm,上端长宽均为20cm,下端长宽均为40cm。在视野开阔的位置处进行标石的埋设,保证周围土体具备较强的密实性,便于保存,标石埋深保持在5至8cm,用红漆进行编号。其次,观测。野外观测过程中,选择边点混连式的GPS网图,不仅会获得可靠性的指标,保证网的几何强度,还能够有效降低外业作业量,减少支出成本,属于一种较为理想的布网方式。第一,选择5台静态GPS接收机,根据E级GPS网要求开展实际作业。按照星历预报,进行观测时段的选择,选择信号良好的时段,实施同步观测。第二,天线的定向标志,需要指向磁北,保证定向误差不超过5°。第三,仪器架设过程中,需要距离地面1米以上。分别量取观测前以及观测后的接收机天线高度,误差不可超过3mm,将两个高度的平均值作为最终的天线高度,将其数值详细记录下来,观测记录应清晰、准确,不可涂改。第四,外业观测环节,需要满足表3中的技术指标[2]。

表3 技术指标

地质勘探控制测量环节,需要根据合同中的要求开展平面测量工作,利用测区各级点,严格加密图根控制点,确保控制网具备较强的安全性能。所有GPS网都应与技术要求相符合。布置控制网时,相邻点之间的极限最小距离,需要达到平均距离的1/3,而在最大距离上,应在平均距离的3倍以内。若为一级GPS网络,边长不可超过200m,边长误差应低于±20mm,经过实际计算,获得各等级控制网的相邻点基线精度。通过点联以及线联的方式,观测GPS控制网,得到独立观测环构网络,存在较多组的多边形或三角形,不过边数应在技术标准规定范围内。与以往地质勘察不同,以往是将国际等级控制点作为基础,开展控制测量工作,通过GPS定位技术,基于各控制点高差下,合理划分整个测量区域的高程控制点,获得更高的高程拟合精度。

3.3 地形图测量

开展地质勘查工作时,在详查阶段应绘制出大比例的地形图,从而保证勘探线孔位布设等工作的良好开展。根据以往的测量方式,需要加密首级控制点,再进行图根点布设,通过全站仪,采集碎步数据。利用GPS技术可实现在已知控制点上直接架设基准站,通过流动站进行碎步测量。如果存在充足的流动站,多个流动站可同时开展相应工作,进一步提升测量工作效率。

3.4 工程测量

工程测量环节,应布设好勘探测线与基线。通过GPS动态测量技术,布设出测区的勘探线。具体的勘探时间,最好选在树叶较少的时期,从而获得良好的实时监测效果。GPS定位技术应用环节,可在卫星定位下,准确获取整个区域的地质环境信息,将相应勘探数据手动输入其中,进行流动站与基准站的联合使用,良好的进行信号传递,保证获取到准确的地质信息。当发现存在错误的数据时,可手动将其删除,降低测量误差,保证基线的精确性。

3.5 GPS数据处理

第一,进行GPS接收设备安装,做出实际调试后,设备会进行勘测地点数据的自动采集与储存;第二,GPS传输系统[3],会对储存的所有信息进行分类,并且向相关工作人员的端口进行发送;第三,相关工作人员获取到相关数据后,会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分类所有收集到的原始数据,将无用的信息排除,形成最终的数据文件,该文件的操作性较强,同时,具备统一的文件格式。开展数据的预处理工作,主要的原因是对测量值予以净化,使测量准确率更高。实施基线数据解算时,需要通过多样化的手段将解算工作完成。第四,完成基线解算后,经过GPS网平差后,进而获得最终的测量结果,主要目的是将测量误差消除,以免出现GPS网几何方向断层及破碎带情况,实际工程中,应严格控制较大破碎带及断层的产状及断层距离。

4 提升GPS测量精度的策略

第一,进行GPS网状结构的科学设计。通常情况下,GPS网状结构会直接影响到高程精度,构建合理的网状结构,可有效提升高程精度,若为面状测区,可以选择三角网状结构,适当穿插多边环。若为线状测区,可进行链式三边网布设,从而提升点位平面以及高程的精度。第二,保证相位整周数的正确性。对于相位整周数解算而言,其是否具备较高的准确性,会对点位三维坐标产生直接的影响,但计算相位整周时,通常会出现一些错误,为防止错误的出现,应进行重复观测。第三,保证星历以及参考坐标质量。三维坐标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星历以及参考坐标的影响,不过,某些区域进行参考位置获取时却存在较大的难度,因此,为进一步提升GPS测量精度,还应将重点放在星历及参考坐标质量的保证上。第四,降低多路径效应的不良影响。在多路径效应影响上,有直接的影响,也有间接的影响,同时,可以对三维坐标带来dm级影响[4]。对于间接影响而言,主要是会对求解整周模糊度产生影响,所以需要通过进行站点的科学选择,降低多路径效应。第五,降低电离层的影响。三维坐标会受到电离层的影响,特别是在地磁赤道附近与地极处,产生的影响会更大,同时,会在太阳周期变化下,发生改变,这种情况下,在某个时间的某些地区,会存在较大的电离层影响问题,因此需要进行长时间的观测,实现高程测量,从而获得更加精准的测量数据。第六,降低潮汐作用的不良影响。当发生潮汐现象时,会影响到GPS测高,不过因为影响较小,可通过相应软件将其消除。第七,正确量取天线高。如果未能准确地测量出天线高,会出现较大的测量误差,若使用三脚架,高度会经常发生变化,因此,室外作业过程中,应保证天线高测量的准确性。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地质勘探工程测量工作不仅较为复杂,并且还具备系统性的特点,实际工作面较广,不仅需要进行工程测量,还应进行相应的地质测量。同时,工作的环境较为恶劣,工作难度较大。将GPS高程测量技术应用于地质勘察中,与传统方式相比,获得的数据更加精准,并且能在一定程度上优化测量过程。不过为保证实际的测量精度,还应积极探究提升GPS测量精度的策略,进而充分发挥出GPS的价值。

猜你喜欢

流动站控制点高程
海南省北门江中下游流域面积高程积分的应用
顾及控制点均匀性的无人机实景三维建模精度分析
8848.86m珠峰新高程
基于二次曲面函数的高程拟合研究
浅析高校党员工作流动站的作用及意义
NFFD控制点分布对气动外形优化的影响
建立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制度架构与可行性分析
关于独立院校党建流动站建设发展的有关问题的思考
某垃圾中转站职业病危害预测和关键控制点分析
网络RTK技术在城镇地籍控制测量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