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绞泥装饰为主的主题创作
——紫砂作品《海之恋》的创作感悟
2022-03-30吴志平
吴志平
紫砂壶有着质朴、简洁、流畅的艺术传统,紫砂壶的表面往往是光滑的,让人能充分领略到紫砂那独特的材质。紫砂壶的造型则是多变的,传承数百年至今已经形成了千姿万态的紫砂壶大家庭,在这众多奇特的紫砂壶当中,绞泥装饰工艺也发挥着十分独特的作用。我们都知道紫砂泥又被称为“五色土”,这并非是指紫砂仅仅具有五种颜色,而是指其色彩的多变,并通过几种基础的颜色搭配,可以变化出令人惊艳的色彩变化,绞泥工艺就是这种变化当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技法。
在学习紫砂壶制作的过程中,掌握制作基础除了打泥条、泥片、镶接身筒等的手艺之外,还需要对泥料的性质加以掌握。由于现代炼泥工艺的提升,熟泥炼制经过了更加细致的划分,通过不同目数的筛网可以制成更为细致的泥料种类,而经过试验,这些泥料在不同温度下的质感表现也都得以确定,所以当代紫砂壶制作想要制作出一把优秀的茶壶,对于紫砂基础的掌握正变得越来越细致和专业,得益于更多的资料,绞泥装饰主题的创作也得以更大范围地应用,拓展了更多的艺术表现可能,眼前这把《海之恋》便是以绞泥为主的主题作品。
绞泥是紫砂壶制作中十分特殊的技艺,绞泥能够使紫砂壶呈现出更丰富的色彩,但同时也由于在同一块泥片中融入了不同色彩的紫砂泥,这就要求制作者要有非常扎实的基本功,要对不同泥料之泥性了如指掌;其次就是需要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绞泥作品的创作思维介于紫砂壶光货与花货之间,随着泥料种类数量的加入,制作难度逐步增加,简单的绞泥通常只使用两种不同颜色的泥料重叠镶嵌,在制作身筒时搓捏,最终拍打成紫砂壶的一部分。作品《海之恋》的创作就采用了三种色彩进行重叠,这把壶创作主题来自于浩瀚的大海,大海除了无比广大之外,还有着斑斓的色彩,海水在某种状态下透过阳光的时候就会形成如同彩虹一般的色散效应,用绞泥的色彩来表现这一主题,可以说是恰到好处。
作品《海之恋》的造型四面四方,底部设四边足,中央制犴门;壶肩平滑过渡与壶面有明显的分界线,壶颈同理,口盖为四方平压盖,上塑简单的内拱钮,整个壶面大致呈下部略窄的倒梯形,壶周采用浑角过渡,其最大地展示面即壶身中部的壶面,这一部分便是整体采用绞泥工艺制作的部分,也是作品《海之恋》主题的核心。三色绞泥的表现力本就十分丰富,不规则的变化让人感受到如同海洋的浩瀚及五彩斑斓,流水的绞泥色彩线条让原本平淡的壶面呈现出十分丰富的颜色细节,这样的细节没有一处重复且环绕壶身一周,这就构成了作品可供欣赏的趣味,让人能够通过颜色的变化,进一步产生联想,进而感悟到整件作品所要传递的主题思想。
绞泥制作中,如何恰到好处地展现制作者的装饰意图最为关键,其中镶嵌是重要的一步,这需要考虑不同泥料之间的收缩比例,还需要考虑不同温度所造成的呈色差异,不同泥料与温度之间倘若有所冲突,那就会形成断裂,而在作品《海之恋》的创作中,选用了泥性相似的紫泥、段泥来进行制作,可控性高,成品率更具保证,将温度控制在1120~1140℃之间时获得的颜色效果最佳。其装饰边缘的不规则性、弥漫性也更为显著。
需要注意的是,传统绞泥技艺多追求意象的表达,而不追求特定的形态表达,由于绞泥装饰形态在烧制过程中的不可控性,既定装饰形象的塑造显得不切实际,创作者所要做的是将装饰形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这与传统书法、绘画中毛笔所形成的晕染效果其实有异曲同工之妙,将作品塑造一种意境,用情感及联想加以补充。
结语:综上所述,绞泥装饰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绞泥技法对于创作主题的塑造,要参考中国传统艺术的精髓,在整体上进行把控,跳出局部的细节轮廓,让装饰、主题、造型巧妙搭配形成契合,从而产生诸般变化。对于紫砂壶主题的塑造来说,绞泥既是锦上添花的技法,也可以是构成艺术表现的主体,全看如何合理地掌握与运用。绞泥作品色泽天成,纹理天然,有的璀璨如金银,有的流畅如烟霞,其光彩远远没有穷尽,其潜力远远未能发掘,作为一个当代的紫砂壶艺创作者,未来还需迎难而上,挑战更多具有文化传承意义的紫砂艺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