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鱼子麻黄与普通炮制品煎煮效率比较

2022-03-30朱田密张亚志段雪云闫斌谢俊飞曾政萨吉坦木依斯马依力胡晓雪陈树和湖北省中医院药事部武汉30061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武汉30061湖北省中医药研究院武汉3007湖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武汉30065

中南药学 2022年2期
关键词:鱼子饮片麻黄

朱田密,张亚志,段雪云,闫斌,谢俊飞,曾政,萨吉坦木·依斯马依力,胡晓雪,陈树和*(1. 湖北省中医院药事部,武汉 30061;2. 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武汉 30061;3. 湖北省中医药研究院,武汉 3007;. 湖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武汉 30065)

麻黄是临床常用中药,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Ephedra sinicaStapf、中麻黄Ephedra intermediaSchrenk et C.A.Mey.或木贼麻黄Ephedra equisetinaBge.的干燥草质茎。秋季采割绿色的草质茎,晒干[1]。202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载麻黄炮制方法为“除去木质茎、残根及杂质,切段”。饮片成品呈圆柱形的段。各省、市、自治区的炮制规范收载麻黄炮制也是切段,长度不尽相同,有“长段”“中段”和“短段”,有的规定段长度为1~2 cm[2]。此外尚有蜜麻黄、麻黄绒、蜜麻黄绒、炒麻黄等炮制品[1,3],以麻黄、蜜麻黄最为常用。鱼子麻黄是一种传统手工切制的特色饮片。1963年版《武汉中药制用规范》以及湖北省中医院全国首批名老中医药专家涂绍川的中药炮制手稿载有其炮制方法,用荷叶包成小把,切1分长的段[4]。饮片呈细小段状形似“鱼子”。该方法现已作为中药特色饮片炮制技术进行传承。鱼子麻黄与普通麻黄段的区别在于其切制精细,片形整齐美观。目前尚未见有关鱼子麻黄炮制品煎煮效果或临床疗效的研究报道。本文从成分煎出效率角度对鱼子麻黄的实用性进行研究,并与普通方法炮制的麻黄段对比。

1 材料

1.1 仪器

PB203-E电子天平(美国梅特勒托利多公司),ES225SM-DR电子天平(瑞士普利赛斯公司),DZTW调温电热套(北京市永光明医疗仪器有限公司),Waters e2695高效液相色谱仪(美国Waters公司),4H-6恒温水浴锅(金坛市易晨仪器制造有限公司),电热鼓风干燥箱(上海一恒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1.2 试药

麻黄原药材(产自内蒙古,由湖北省中医院朱田密副主任药师鉴定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Ephedra sinicaStapf的干燥草质茎,依据202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检验合格,药材按干燥品计算,含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的总量为1.07%)。盐酸麻黄碱对照品(批号:171241-20180,纯度:100.0%)、盐酸伪麻黄碱对照品(批号:171237-20151,纯度:99.8%)(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极性乙醚连接苯基键合硅胶色谱柱(美国赛分科技有限公司)。煎药用水为自来水,高效液相用水为超纯水,甲醇为色谱纯,磷酸、三乙胺、二正丁胺等试剂均为分析纯。

2 方法与结果

2.1 饮片炮制

2.1.1 鱼子麻黄的制备[4]取原药材,择去杂草,剪去根须,抢水洗净,捞起滤干,用干荷叶包成小把(防止切制时麻黄蹦跳),用线索缠扎紧,切成3~5 mm的段,用药筛筛去荷叶、线索,晾干。饮片外观见图1A。

2.1.2 普通麻黄段的制备[1-2]取同一批原药材,除去木质茎、残根及杂质,抢水洗净后闷润,切成10~20 mm的段,晾干。饮片外观见图1B。

图1 鱼子麻黄(A)与普通麻黄段(B)图Fig 1 Ephedra decoction pieces in the shape of fish roe(A)and commonly processed products(B)

2.2 麻黄饮片的煎煮试验

分别称取鱼子麻黄与普通麻黄段各6.0 g,平行操作4份[5]。分别置1000 mL圆底烧瓶中,每份加水400 mL,浸泡20 min,采用电热套回流加热,煎煮3次,按沸腾之时计,一煎煎煮15 min;二煎加水量为300 mL,煎煮10 min;三煎加水量为300 mL,煎煮10 min。每份饮片每次煎煮后用二层筛网趁热过滤(40目+80目)得到煎液,分别放置在烧杯中,放冷,用量筒测量各煎液体积。

2.3 出膏率的测定

精密吸取放冷后的各煎液25 mL,置于干燥至恒重的蒸发皿中,水浴蒸干,置105℃烘箱中3 h,取出,冷却,称定质量。根据各煎液体积,计算出膏率。出膏率(%)=(W膏/取液量)×得液量/W饮片×100%[6]。结果见表1。

表1 不同麻黄饮片水煎煮的出膏率( ±s,n=4)Tab 1 Extract rate of different ephedra decoction pieces ( ±s,n=4)

表1 不同麻黄饮片水煎煮的出膏率( ±s,n=4)Tab 1 Extract rate of different ephedra decoction pieces ( ±s,n=4)

注(Note):与普通麻黄段比较,**P<0.01(Compared with the common processed products,**P<0.01)。

煎煮次数 出膏率/%普通麻黄段 鱼子麻黄一煎 14.9±0.4 21.7±2.3**二煎 4.2±0.6 4.1±0.9三煎 3.1±0.7 2.6±0.1总和 22.2±1.2 28.4±2.5**

2.4 HPLC法测定盐酸麻黄碱、盐酸伪麻黄碱的煎出量

2.4.1 色谱条件 参考2020年版《中国药典》麻黄项下含量测定色谱条件[1],以极性乙醚连接苯基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0.092%磷酸溶液(含0.04%三乙胺和0.02%二正丁胺)(1.5∶98.5)为流动相,流速1 mL·min-1,进样量10 μL,检测波长210 nm,柱温25℃,记录色谱图,见图2。

图2 HPLC色谱图Fig 2 HPLC chromatogram

2.4.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定盐酸麻黄碱对照品10.91 mg,盐酸伪麻黄碱对照品9.92 mg,加甲醇分别制成质量浓度为52.37、47.52 μg·mL-1的混合对照品溶液。

2.4.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麻黄饮片各水煎液,用0.45 μm微孔滤膜过滤,取续滤液,即得。

2.4.4 线性关系考察 分别取盐酸麻黄碱、盐酸伪麻黄碱的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分别制成含盐酸麻黄碱850.00、255.00、102.00、20.40、4.08 μg·mL-1与含盐酸伪麻黄碱491.42、147.42、58.97、11.79、2.36 μg·mL-1的混合对照品溶液,进样测定。以进样量(X,μg)为横坐标,峰面积积分值(Y)为纵坐标,进行线性回归,得盐酸麻黄碱回归方程Y=1315.1X+39.06(r=0.9999),线性范围为0.0408~8.50 μg;盐酸伪麻黄碱回归方程Y=927.3X+9.162(r=0.9999),线性范围为0.0236~4.91 μg。表明两种成分在进样量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

2.4.5 精密度试验 精密吸取同一混合对照品溶液,连续进样6次,盐酸麻黄碱、盐酸伪麻黄碱峰面积RSD值分别为0.94%、1.6%,表明仪器精密度良好。

2.4.6 稳定性试验 精密吸取同一供试品溶液,于制备后0、4、8、12、16、20、24 h分别进样,盐酸麻黄碱、盐酸伪麻黄碱峰面积RSD值分别为3.2%、5.0%,表明供试品溶液在24 h内稳定。

2.4.7 重复性试验[7]取同一麻黄饮片水煎液6份,按“2.4.3”项下方法平行制备供试品溶液,进样测定,盐酸麻黄碱、盐酸伪麻黄碱峰面积RSD值分别为2.2%、4.6%,表明重复性良好。

2.4.8 加样回收试验[7-8]精密吸取已测得含量的麻黄饮片水煎液50 mL于100 mL量瓶中,平行6份,各精密加入两种对照品适量,加水至刻度线,摇匀,按“2.4.3”项下方法操作,进样测定,计算得盐酸麻黄碱、盐酸伪麻黄碱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2.5%、103.5%,RSD分别为3.4%、4.6%。

2.5 含量结果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 μL,进样测定。计算各水煎液中盐酸麻黄碱、盐酸伪麻黄碱的浓度,根据公式计算生物碱煎出量。成分煎出量=测得成分浓度×煎液体积。结果见表2、图3。鱼子麻黄三次煎煮的总出膏率比普通麻黄段高28%,盐酸麻黄碱总煎出量比普通麻黄段高57%,盐酸伪麻黄碱总煎出量比普通麻黄段高61%。其中一煎的煎出效率提高得尤为显著。

图3 鱼子麻黄与普通麻黄段的煎煮效率示意图Fig 3 Decoction efficiency of ephedra decoction pieces in the shape of fish roe and commonly processed products

表2 不同麻黄饮片水煎煮盐酸麻黄碱、盐酸伪麻黄碱煎出量( ±s,n=4)Tab 2 Decoction quantity of ephedrine hydrochloride and pseudoephedrine hydrochloride from different ephedra decoction pieces ( ±s,n=4)

表2 不同麻黄饮片水煎煮盐酸麻黄碱、盐酸伪麻黄碱煎出量( ±s,n=4)Tab 2 Decoction quantity of ephedrine hydrochloride and pseudoephedrine hydrochloride from different ephedra decoction pieces ( ±s,n=4)

注(Note):与普通麻黄段比较,**P<0.01(Compared with the common processed products,**P<0.01)。

煎煮次数盐酸麻黄碱煎出量/mg 盐酸伪麻黄碱煎出量/mg普通麻黄段 鱼子麻黄 普通麻黄段 鱼子麻黄一煎 21.1±1.4 37.3±1.5** 8.8±0.4 15.7±0.5**二煎 4.9±0.4 6.3±0.3** 1.9±0.2 2.5±0.1**三煎 3.5±0.3 2.7±0.2** 1.3±0.1 1.0±0.1**总和 29.5±2.0 46.3±1.3** 11.9±0.6 19.2±0.4**

3 讨论

麻黄饮片的常规用量为2~10 g[1]。故选择中位数6 g进行煎煮试验,煎煮次数、加水量和煎煮时间参考实际应用情况设计。

关于麻黄切制的历史沿革,汉代认为将麻黄切为黄豆大为好,南北朝时期《雷公炮炙论》云“槐砧上用铜刀细锉”,强调锉细,唐代时切成寸段,宋代认为“锉”不如“碎”好,“碎”可使药力易出而无遗力,金元时期以细切、碎和捣为主,明代与前代同,清代在切制方面较简单,认为切段即可[9]。清末至民国时期,药铺商家之间的激烈竞争促使饮片加工技术更加精细,片型规格多样化,如“黄芪柳叶片”“麻黄鱼子样”“槟榔一百零八片”等[10]。此类精良的手工饮片切制工艺已作为传统炮制技艺进行传承。鱼子麻黄与普通麻黄段的实质区别是切制的长度不同。麻黄是草质茎,貌似容易煎透,受饮片长度的影响不大,但结果证明麻黄饮片长度对成分的煎出有显著影响,并经过了反复验证。

中药的煎煮原则上是浸出物质尽量多即浓度高为好[11],饮片有效成分的煎出率与饮片的片型规格有关[5,11]。如肉桂丝和粉状肉桂在浸泡煎煮和直接后下两种方式中桂皮醛提取率始终高于块状肉桂,原因是较大块片成分释放较缓慢或被阻碍[12]。又如浙贝母等饮片不易煎煮透心,捣碎后煎出物含量提高60%以上[13]。受扩散和吸附的影响,大黄饮片粒度从3~4 cm逐渐减小到超微粉时,煎出的化学成分量呈先增加后减再增加的变化趋势[14]。本文首次报道了麻黄切制长度对煎煮效率的影响,麻黄切细小段显著提高了煎出率。由于麻黄不属于含淀粉多的药材,切细小段后煎煮也不粘连糊化,易于过滤,煎煮的可操作性强。故鱼子麻黄的片型不单美观、精致,也有实用性,有利于疗效发挥。

猜你喜欢

鱼子饮片麻黄
麻黄 治感冒要药
麻黄张仲景的心头好
山萸肉及其不同酒制品的UPLC特征图谱建立及色度值的差异性研究
化学指纹图谱法及DNA条形码分子鉴定技术对鸡血藤饮片煮散质 量体系进行探索
那片稻田,是回不去的年少时光
鱼子精华琼贵乳霜轻然奢享,再续紧致经典
心中的麻黄山
风寒感冒喝麻黄牛肉汤
小孩子能吃鱼子吗?
综合医院中蒙药饮片质量管理的经验及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