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信息技术手段 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效

2022-03-30徐乔元

天津教育·下 2022年2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课堂

徐乔元

近年来,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其在诸多领域的应用为社会各界人士的日常生活与工作提供了许多的便利,尤其是在教育领域,信息技术获得了广大教育从业者的一致好评与认可。对小学语文的教学工作来说,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现代学生的个性特征与发展规律,所以教师应及时转变教学的理念与模式,注重网络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有效结合,利用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等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以此来提升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质效。本文将从我国小学语文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现状入手,简要探究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效的策略,以供大家借鉴。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优势

(一)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自身注意力就极不集中,一旦学习时间过长,其将会出现严重的厌倦感。传统的教学策略与设备因其自身的局限性,无法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小学语文课程的兴趣,严重影响教学效果。但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将教材与图像、声音或动画进行结合,促使静态的知识点逐渐向具体化转变,完美地呈现出教材之中的艺术美与意境美。与此同时,信息技术的应用还可以充分刺激学生的感官神经,可以将教材中的插图采用动画的方式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学习,利于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升。

(二)提高学生的想象力与创新力

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小学语文课堂提供了极为丰富的教学资源,可以让学生自由地遨游于知识中。利用信息技术小学语文教师可以促使学生对获取到的表象信息进行深入探究与分析,激发学生思维不断向着更高层次发展,增强学生对抽象语言以及形象的感知力,提高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例如,当小学语文教师讲解《可爱的草塘》课程时,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制作教学软件,在课堂中为学生展示多幅生动形象的图画,像冬季狩猎、草塘嫩绿、溪水流淌等图片,而后让学生自由地选择一幅图画进行学习,并将自身心得体会与其他学生进行深入交流。在此种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幅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与自主学习性,为学生插上梦的翅膀,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想象力。

二、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效结合的策略

(一)语文教师应注重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

1.突破重难点知识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课堂中的应用表现出了十分显著的教学成果,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帮助学生解析重难点。在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下,教师借助板书很难为学生构建生动立体的教学课堂,对一些重难点内容教师也很难展现,而多媒体教学技术可以发挥出自身数据库的功能,使学生从更多角度看到语文作品背后的深刻内涵,更容易理解语文知识。例如,文言文在语文教学中一直是重难点内容,教师通过利用信息技术,融合语文教学课堂,可以帮助学生整合古今差异,包括现在一些词汇与古代文言文之间有哪些异同点,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文言词语,促进学生掌握传统知识,提升学生的古文水平,并且对学生今后古文鉴赏能力的提升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它不仅使学生可以在解析试题的过程中如鱼得水,同时拓展延伸数据材料,极大地丰富了课堂的内容,帮助学生认识传统文化,坚定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使学生在优秀的文化作品的熏陶下建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

2.提升教師教学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同样也需要教师教学能力的支撑,在如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教师所面临的教学挑战也愈加严峻,尤其是语文教学。在目前阶段,依然有很多教师采取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开展口头教学,教师讲学生听,难以满足当下语文教学所提出的教学需求,所以教师一定要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多思考,积极创新,融合一些多媒体教学技术,掌握相关软件的操作方法,才能在教学课堂上带给学生更加新颖的学习体验,并且能及时应对各类突发状况,得心应手。除了在课堂中所需要熟练掌握的一些计算机软件之外,教师也应该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以及文化素养,给予学生课堂学习更加坚实的后盾力量,帮助学生快速的理解作者所要传递的文化、思想以及精神内涵,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以及审美能力。

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可以将语文教学中复杂的内容简单化,从而循序渐进、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地为学生展开故事脉络,精简文化知识。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我有一个强大的祖国》这一部分的教学内容时就可以先在互联网上搜集一些图片和视频,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为学生播放,利用这些网络素材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建立视听感受,并以辅助阅读,增强学生的理解力,使学生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实现情感共鸣。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借助一些音频来渲染课堂氛围,带给学生视觉和听觉上的双重震撼,使学生可以愈加看到我国的繁荣昌盛并且理解本篇文章作者所要传达的情感。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有效应用除了可以让教师在实践教学展开的过程中有更多可供借鉴和参考的方法和途径以外,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也可以起到较高的帮助和影响,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搜索更多的教学方法,进而不断地完善自身的知识储备和教学能力,让自己对教学工作有新的理解和新的认识,进而在教学工作展开的过程中做出相应的优化调整和改良,不断地实现自我提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

3.开展自主探究

对网络信息技术来说,其不仅是教师开展高效教学工作的一种手段,还是辅助学生学习的一种工具。同时,新课程标准中提到:教师要在保证完成既定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能力,为其综合能力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时,教师应注重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引导小学生正确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并将教材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学会融会贯通,为快速找到问题的答案铺平道路。自主探究的整个过程,不仅帮助学生解决了遇到的问题,还能使学生掌握学习的方式方法,从而在潜移默化中逐渐提高自主探究的能力。例如,教师在开展略读《牛郎织女》的教学工作时,语文教师应要求学生进行自读,将发现的问题及时记录下来。然后,教师应指导学生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教材内容的相关信息进行筛选与分析,为解决发现的问题提供帮助。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贴合教材编排的初衷和设计目标,这对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再如,教师在讲解完成《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后,课后作业的内容可以为:与家长一起利用网络,寻找有关西沙群岛的信息,如所在城市、文化背景或是相关的纪录片、电影等。然后,在下节课的开始前,利用一些时间供学生进行分享。这样的方式,不仅有助于家校合作模式的顺利实行,还有助于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提升。

小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社会阅历相对而言是较为薄弱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面临着较多的问题和困境,进而导致学生无法有效地解决学习问题,让学生在反复受挫的过程中逐渐地丧失了学习的自信,而网络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更多的参考资料和借鉴资料,在大量的资料参考和借鉴后,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会得到明显提升,除此之外,在实践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也可以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与其他同学和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阐述自己的观点和问题,在交流和沟通后对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可以说网络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和成长提供了更多的帮助和保障。

(二)语文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1.尊重学生的差异性

从我国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现状分析可知,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与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低。在小学时期,学生之间的语文学习差异性并不明显,这是由于语文学科本身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所以往往在学生步入初中、高中乃至大学后,学生学习成绩的差距才会逐渐拉大,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因素就是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高低所决定的。喜欢并热衷于语文阅读以及写作的学生,学习成绩自然很好,反之,则成绩较差。因此,语文教师应注重激发小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其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语文世界的魅力,品尝到语文学习的快乐,从而积极自主地进行学习,进而真正意义上实现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目标。新时期教育背景下,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以及学习需求,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通过直观、生动地展现形式,激发小学生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进行《飞向蓝天的恐龙》的教学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一些关于恐龙的科教片或是动画片。相较于插画的表现形式,视频的内容更加鲜活且生动,不仅符合小学生的发展特点,还能在极具吸引力的展示下,激发学生浓厚学习兴趣与求知欲,从而高效地开展学习。教师在实践教学展开的过程中需要有效地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和问题,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和问题将学生的有效分层,划分为不同层次、不同方向。对教育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作出相应的调整和优化,尊重和理解学生的差异性,在此基础上针对性的教学实践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2.创设教育教学情境

在小学的语文阅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将信息技术有效结合到教学课堂上可以选择创设情境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极大地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存在感,使学生可以在真实具体的学习情境中感受语文知识所传递的精神文明。并且在这样的学习方式下,学生会更感兴趣,也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帮助学生理解,使学生可以更好、更快地接受教师所传递的内容。而且情境教学的教学模式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使學生可以更为信赖教师,教师对课堂的节奏和时间也会更好地把握,教师在课前积极的做好准备教学工作,整合多媒体教学技术,将信息的多个方面因素融合为一体,使学生在课堂开展的过程中更加真实地感受知识。

例如,在《山居秋暝》这一部分的教学内容中,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课件来为学生展示一些图片,通过网络数据库来为学生搜集一些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山居风景照,在这些风景图画中学生再去感受古诗所传递出的思想感情并加以具体的分析,可以对作者所要传递的情感有更加真实的感受,更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成果。而且在小学的语文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也是十分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只有学生提高了自己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对课文所传递的情感和精神才会更容易理解,而教师借助多媒体教学技术整合信息资源,帮助学生更加积极地投身于语文教学,从而对作者的思想、情感、写作特点等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3.深入感受语文魅力

在语文教学中对文章中心主旨的理解和把握是教学的重难点内容之一,而且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经历和学习能力并不足以支撑学生进行总结、概括并深化教材文章中的中心情感。所以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时就可以借助一些多媒体信息技术来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加强学生的理解力,将原本枯燥乏味的文字借助更加生动的形象来为学生展示。在小学时期,学生依然处于形象思维时期,将抽象的文字具体化可以有效帮助学生降低学习的难度,从而深入理解文章,掌握所学知识,也使学生看到语文学习的魅力,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秋天的雨》这一部分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开展教学课堂,考虑到这是一篇散文,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可能并不能深刻地感受到文章所传递出的快乐且美丽的秋天,所以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课件,利用秋雨的美以及生动形象的景象视频等将学生带入课文所描述的情节和氛围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秋雨淅淅的伴奏中朗读课文,在课文朗读结束后闭上眼睛去想象你脑海中的秋天的雨以及秋天的景色究竟是什么样的?这样的教学形式不仅有效地加强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认知,同时也帮助学生建立了形象思维,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和个性化,从而全面地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而言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意义。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作用,其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还能活跃课堂教学的氛围,从而真正意义上实现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效的目标。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专业能力,掌握并熟练使用多种信息技术,注重信息技术应用的合理性,丰富教学的方式与内容,为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吴淑媛)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语文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美在课堂花开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