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美不言

2022-03-30武湛

书画世界 2022年2期
关键词:文人画笔墨书画

武湛

马明宸

马明宸,著名书画家、艺术史学者。1975年出生于山东嘉祥;1997年毕业于济宁学院美术系;2003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并获学士学位;2008年研究生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并获硕士学位。现为北京画院研究员、中国工笔画学会青年艺委会委员、中国艺术基金青年艺术创作人才作品巡展评论员、《中国艺术博览》杂志副主编。出版个人学术专著4部,编辑《20世纪中国美术大家研究丛书》2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书画作品多次入选各级展览并发表。

“画家”不足以定位马明宸先生,就像“学者”一样。这两种称谓,他兼而有之,当仁不让。

马明宸先生是一位笔耕不辍的艺术史学者。在北京画院工作的十余年中,他以齐白石、李苦禅为主轴来研究近现代北京画坛的艺术大家,并以《书画同源·李苦禅》《借山煮画——齐白石的人生与艺术》等专题性著作而广为人知。同時,他又以“风格转型”为主题来研究中国画的百年历史,出版了学术专著《画范传灯——传统中国画的近现代风格转型》《百年丹青史话》,堪称20世纪中国画史的内、外篇,并以百余万字的学术成果而声名远播。

学者身份之外,马明宸先生更是一位不舍丹青的水墨画家。他秉承文人士大夫“志于道而游于艺”的精神传统,在著述之余勤耕砚田,基于丰厚的文学修养和感时悟事的艺术敏感,创作出一大批咏唱故园、表现齐鲁风韵并对话先贤的精彩作品,如《河山故园》之旷远、《山乡村落》之明丽、《清明时节》之雅静、《秋声赋》之萧疏、《芦荡眠凫》之柔情,都表达出马明宸先生出入于书画文史而又心系五味人间的艺术情怀。

马明宸先生的书画进益自然也得益于他在北京画院的研究与交游。北京画院在近现代书画领域收藏颇丰。作为画院的研究员,马明宸先生不仅要对院藏的书画作品展开系统的研究,更要围绕京华名家的精品力作策划并举办各类展览。借此之便,他得以于十多年间遍览诸家之名作,“过手皆是吴昌硕、齐白石墨宝,寓目全为李可染、潘天寿真迹”(马明宸《墨缘未了》)。通过与这些作品的直面交流,马明宸先生终能神通中国现当代的画界高手,取其笔意而会其艺术神髓,以手中之纸笔,抒胸中之意气,拔书画之境界,开自家之面貌,在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动物画等领域随心所欲、信手拈来,不仅别出心裁,更自成一家。

在山水画《天地有大美》中,马明宸先生将“大美”二字寓于山水之间,布白为虚,主次分明,用对角线的构图来安排远处的山峰和近处的坡石,既拉开了远景与近景的空间距离,又将山石、坡谷抽象化为一种精神性的象征。画家不求山水之形似,用清爽、简淡的笔墨铺染远山,而用潇洒恣意的散锋扫出山巅的草木,逸笔草草之间,天高地远之意象已赫然在目。画面近景处的坡石则用浓墨皴染,几株杂树用笔劲健,枝叶勾染相间,错落有致地排布坡上,配以散落且略带抽象意味的碎石,使整个画面呈现出一种“空山新雨后”的清新气息。

通过这样的巧思,马明宸先生将眼前的“山水之形”与胸中的“天地之境”完美融合,艺术化地处理成“既非止此时亦非止此地”的理想时空,而画家在彼时彼地的观感和妙悟则早已在画面中浑然融为一体,正暗合了题款中“天地有大美”的怀古幽思。马明宸先生的山水佳构,率皆笔墨磊落、意存高远,观者自当驰目运心,作如是之观。

马明宸先生的艺术自然是属于“文人画”的。“文人画”并非囿于历史情境的僵死概念,而是具有超时空特质的文化形态和创作模式。其本身既包含流变千年的文脉传统,也具备生生不息的“自新”能力,与《大学》中“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君子之质异出而同归。在告别前工业时代的整体文化情境之后,作为一种画类的“文人画”何以能够与现时代人们的生活感受及文化经验相结合,与时俱进地生发出具有新时代美学意味的创造性表达,不仅是传统书画在“现代转型”过程中必须直面的宏观议题,更是马明宸先生四十年治史论艺和书画创作所着力解答的生命课题。从这一视角细读马明宸先生的诸多近作,恰可明见他将个人化的笔墨语言与丰厚的文史修养、人生阅历相参互证的卓然成果。因此可以说,马明宸先生的书画艺术是一系列既能与古圣先贤相唱和,又能与时代脉搏共振的当代“文人画”。

此外,马明宸先生不仅在山水画创作中拓宽了当代文人画的范围,他的人物画和花鸟画亦别开生面。“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杜甫的名句,马明宸先生引句为题创作了人物画《月是故乡明》,借古代的老者和孩童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用杜甫的戍边诗意来映衬自己客居京华的岁月中,对故乡风物的怀念和对童年时光的眷恋。松树下拱手对月的老者,双目紧闭,将浓浓的乡思寄于明月,表达出画家与故乡亲人虽天各一方却共此婵娟的情愫。而老者身旁回眸噘嘴的小童或许正是画家的自况——昔日那个在故乡明月下无忧无虑的孩子,于不惑之年再举头望月时,才真正悟得了对故乡、故人的无限情愫。

而对于《松风和鸣》《山林清客》等花鸟画作品,观者则须换一个角度进行品读。画家舍弃了山水人物画创作中基于诗词典故的“文本互涉”,一变而显得轻松自在,注重画面布局的清朗和笔墨节奏的明快,用兼工带写的手法来表现花草、树石的清雅和鸟雀等的乖巧,尽显“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美学追求。画家还格外强调对小动物神情的刻画和动态的捕捉,为鸟雀赋予情思,为花草增添意态,将托物言志的文学手法运用得炉火纯青,使画面呈现出一种动静相宜和妙趣横生的艺术效果,引得观者遐思无限、迁想妙得,不禁在自然生机与人间情趣的共鸣和互动中会心一笑。

倪云林所倡之“逸笔草草”,似乎无意间成了文人画“不求形似”的辩词,但文人借书画言志抒情的“自娱”必奉“逸”字为宗而孜孜以求,从“道”的哲学高度来统合“胸中之学养”与“手中之笔墨”。这一要旨真正是“看时容易做时难”。而马明宸先生的读书与创作,则为当代中国画坛提供了一则绝佳的案例。在他的作品中,我们既能读到诗词文赋的深厚学养,又能见取法倪黄的笔墨技艺,二者高度统一又相得益彰,实为借古开今之翰墨典范。

近十四年的笔耕墨耘,让马明宸先生的求艺之路经历了早学而晚成的艰辛,却也让他的绘画创作呈现出博采众长而自出机杼的艺术风格。虽然他恪守“君子以自谦为礼”的古训,“不敢标某格,不敢称某家”(马明宸《墨缘未了》),但八大之格、南田之致一目了然;虽然他坚称“取法不分倪云林、董其昌”(马明宸《墨缘未了》)的原则,但任小楼之巧思、吴苍石之笔墨分明其间。更为难得的是,马明宸先生还能够活用并发展齐白石“似与不似之间”的妙趣,并通过八分书的用笔和破墨法、涨墨法的用墨,将师于造化的“天机”与师于心源的“妙悟”合二为一,在尺幅之间展现乾坤之朗朗、胸次之磊落,将他对山川的敬爱、对世事人生的仁爱、对花草鸟雀的怜爱诉诸笔端,蔚然而成就一片清朗明洁的艺术天地。

约稿、责编:史春霖、金前文

猜你喜欢

文人画笔墨书画
“文人画”里写春秋
禅画文人画中的简约与萧散
当代画家 胡石
文人画:内心自省的外在流露
小小书画廓
书画
书画
书画
为练笔墨才写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