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能力培养的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探讨

2022-03-30李传裕陈少霞

教育教学论坛 2022年3期
关键词:工商管理专业核心能力实践教学

李传裕 陈少霞

[摘 要] 工商管理人才是市场经济发展中需要的重要人才之一,但目前很多本科高校培养的工商管理人才不适合市场的需求,究其原因是学生的能力不符合企业要求。针对目前工商管理专业在核心能力培养上存在着有效性不足的情况,选取核心能力因子,通过问卷的形式对36家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人力资源主管进行调查,采用因子分析方法确定核心能力的权重,构建了能力培养视角下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核心课程群、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提出要加强实践教学综合环境的建设和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监督及效果评价体系。

[关键词] 核心能力;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指标体系

[基金项目] 2019年度广东省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基于创新能力培养”

[作者简介] 李传裕(1975—),男,广东梅州人,硕士,嘉应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企业管理研究;陈少霞(1984—),女,广东汕头人,博士,嘉应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博士后,主要从事中国古典管理、道德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03-0109-04 [收稿日期] 2021-07-12

一、研究背景

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的是具有扎实的工商管理专业知识、掌握现代企业管理方法、有分析和解决企业管理工作问题等基本能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高等学校教学管理要点》提出:“实践教学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教学环节,各种实践教学环节都要制订教学大纲和计划,严格考核。”[1]2007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列入教学计划的各实践教学环节累计学分,人文社科类专业一般不少于总学分的15%。”[2]2012年《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规定人文社会科学类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的比重应不少于总学时的15%,强调了全面加强实践教学管理的基本要求[3]。

随着实践教学被明确要求,国内专家学者对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的理论、方法与手段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主要从实践教学的内涵与外延、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及实践教学监督和评价指标体系三个角度进行了大量的细致深入的研究[4,5],但大部分都是研究角度都比较单一。本文希望能够从工商管理专业核心能力的因子分析入手,基于核心能力的视角对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等多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二、核心能力评价指标的选取与问卷调查

本文就工商管理专业的核心能力进行分析,首先选取核心能力因子,对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人力资源负责人进行问卷调查。

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和对广东东莞、广州、惠州、梅州、深圳及湖北襄阳的36家各类企业的管理人员进行调研,把工商管理专业的核心能力划分为26种:专业基本知识、专业应用能力、专业前沿知识的掌握、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管理协调能力、赢得信任能力、执行力、计算机操作能力、文字能力、外语能力、主动性、适应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反应能力、承压能力、社会责任感、健康的心理、持续学习能力、自我评价、职业规划能力、开拓创新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自我雇佣能力。以此26种能力为指标选项,采用5分级量表,设计问卷,调查各家企业对这26种能力的重要性判断程度。

三、工商管理专业核心能力的识别分析

通过聚类分析,识别出各项能力的重要性,并通过因子分析萃取这26种能力的因子,以识别出工商管理专业的核心能力及其重要性。

(一)聚类分析结果

以各种能力的重要性均值为分析变量,进行聚类分析,将26种能力聚类为5大类。其中最重要的能力有6项:执行力(4.5,数字为重要性均值,下同)、开拓创新能力(4.44)、主动性(4.44)、团队合作能力(4.42)、自我管理能力(4.39)、健康的心理(4.36);第二重要的能力有13项:持续学习能力(4.28)、反应能力(4.28)、专业基本知识(4.25)、专业应用能力(4.25)、表达能力(4.19)、承压能力(4.19)、赢得信任能力(4.17)、管理协调能力(4.14)、人际交往能力(4.14)、组织领导能力(4.14)、社会责任感(4.11)、适应能力(4.08)、专业前沿知识的掌握(4.06);第三重要的能力有4项:信息处理能力(3.97)、自我雇佣能力(3.92)、职业规划能力(3.83)、自我评价(3.78);第四重要的能力有2项:计算机操作能力(3.67)和文字能力(3.64);第五重要的能力则是外语能力(3)。

从各种能力指標的重要性均值看,除了外语能力的重要性是3外,所有能力指标的均值都大于3,这说明各个企业比较看重这26种能力。

(二)因子分析

为识别核心能力,进行因子分析,将26个能力指标旋转成6个因子。KMO值=0.528,大于临界值0.5;累积方差=73.275%,大于临界值50%。说明因子分析结果可靠。

计算各个因子的重要性均值发现,其中由承压能力(0.803)、主动性(0.798)、反应能力(0.675)3个指标所萃取的因子的重要性均值最高为4.303;其次是由管理协调能力(0.848)、组织领导能力(0.821)、专业应用能力(0.754)、自我评价(0.653)、执行力(0.638)、赢得信任能力(0.626)、团队合作能力(0.6)、表达能力(0.587)、人际交往能力(0.524)、自我管理能力(0.482)所萃取的因子,重要性均值为4.212;再次是由专业基本知识(0.779)和适应能力(0.539)所萃取的因子,重要性均值为4.165;次之是由职业规划能力(0.893)、持续学习能力(0.716)、自我雇佣能力(0.696)、信息处理能力(0.637)、开拓创新能力(0.599)、健康的心理(0.546)、专业前沿知识的掌握(0.434)所萃取的因子,重要性均值为4.123;第五是由文字能力(0.761)、计算机操作能力(0.726)、社会责任感(0.636)所萃取的因子,重要性均值为3.807;最后是外语能力(0.866),重要性均值为3。

(三)核心能力因子萃取与重要性分析

从属性可以发现,健康的心理、社会责任感、承压能力、主动性、反应能力都是德行素养的行为表征,故而,可合并为同一个因子。文字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与外语能力都属于工具性知识能力,因此也可以合并成同一个因子。由此修正因子分析的萃取结果。综合聚类分析结果和因子分析结果,萃取出5个核心能力因子:德行素养(包含主动性、健康的心理、反应能力、承压能力、社会责任感5个核心能力指标)、管理实操能力(包含执行力、团队合作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专业应用能力、表达能力、赢得信任能力、管理协调能力、组织领导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我评价10个核心能力指标)、专业知识能力(包含专业基本知识、适应能力2个核心能力指标)、创新开拓能力(包含开拓创新能力、持续学习能力、专业前沿知识的掌握、信息处理能力、自我雇佣能力、职业规划能力6个核心能力指标)、工具性知识能力(包含计算机操作能力、文字能力、外语能力3个核心能力指标)。计算各个因子重要性均值结果如下:德行素养因子重要性均值为4.276,管理实操能力因子重要性均值为4.212,专业知识能力因子重要性均值为4.165,创新开拓能力因子重要性均值为4.083,工具性知识能力因子重要性均值为3.437,从计算结果可知,这5个核心能力的重要性次序为:德行素养>管理实操能力>专业知识能力>创新开拓能力>工具性知识能力。

四、基于核心能力培养的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构建

(一)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

据上文数据分析结果可知,用人单位最看重人才的德行素养与管理实操能力。为体现“能力为本”,建立时间、空间及能力层次的多维度的立体式实践教学体系。

时间维度方面指时间跨度,体现为学生从入学以后一直到毕业的四年中的不同年级,人才培养方案都安排实践教学环节;空间维度方面主要体现在运用校内实践平台和校外实践基地,讓学生可以在学校的全仿真虚拟实验室、企业建在学校的实践场所或是校外企业的实践基地完成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实践教学;能力层次维度主要体现为根据企业对于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能力素质的需求,将这些能力划分为不同的层次,根据能力培养对应开设的课程,进行系统的设计,分层次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能力、专业素养能力、专业特质能力、应用实践能力、创新开拓能力。

(二)设置培养能力的核心课程群

通过调查分析可知,企业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从人文素养能力、专业知识能力等方面都提出了要求,从人才培养的能力提升角度,要求开设的课程要能培养对应的能力,从课程体系的角度来看,课程设置要体现出专业在通识教育课程、专业素养及技能课程、专业特质培养课程等方面的有机统一,通过学院配套的虚拟全仿真实验室、ERP实验室等实验的设施及软件,对学生的基本技术能力、人际协调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进行系统化的培养。建议思想政治理论、管理学、市场营销学、公司治理、企业战略管理、数据库等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德行素养能力、管理实操能力、专业知识能力、创新开拓能力和工具性知识能力。

(三)建设优秀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

专业教师要不断转变教育模式,把培养具有核心能力的创新型工商管理人才作为目标。作为学院来说,提升实践教学师资主要通过内培、外引两个途径。

一是内培。学院选派教师到学院签约的实习实践基地的企业挂职锻炼,或是鼓励他们考取相关的职业(执业)资格证书。学院要采取激励和约束并举的制度,使教师们参与到企业的管理和实践中,让他们能够有机会将理论知识用于实践,同时积累实践能力和经验,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将这些教师培养成“双师型”教师。

二是外引。外引主要两个途径,一方面从企业中正式引进具有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同时具备一定学历的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才,另一方面是短期的借智,通过构建校企合作机制,聘请企业中的业务骨干作为企业兼职导师,打造一支稳定、数量充足、高水平的校外实践教学兼职教师队伍,让企业专业人才开展工商管理理论知识教学和实践教学指导。

(四)加强实践教学综合环境的建设

实践教学的综合环境主要分为校内的实践教学环境和校外的实践教学环境。校内的实践教学环境一般指学校投入资金建设的实验室,以及企业独立建设或是校企联合建设于校园内的实践场所,一般要具备专门的虚拟仿真综合实训室,虚拟仿真实训室集教、学、练为一体的教学环境和专业综合实训基地的理念,从演示实践教学、基本技能实训教学和项目综合实训教学三个层面,为专业实践课程的实践教学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

校外的实践教学环境一般指的就是企业的实际工作场所,学校将所开设的部分专业实践课程放到企业的环境中进行,因此,对于企业这个特殊的教学环境,在进行选择时要注意几点:一是所选择的企业相对来说要规模大、管理规范,且具有指导实践教学的业务骨干人员;二是选择的企业与要进行的实践课程相匹配,最好是这门课程内容领域的行业领军企业[6-9]。

(五)建立有效的实践教学监督及效果评价体系

建立实施前的保障体系,由专业负责人每学年初拟定和提交本学年准备实施的实践教学计划和项目,学院的实践教学工作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对照人才培养方案对计划进行审查,对项目实施所需的场地、师资、经费、时间安排和安全管理措施等所需资源保障的落实进行核实和评审。

建立实施过程中的监控体系,利用信息化技术,建设实践教学信息化管理平台,建立实验室使用的日常台账制度;每次统一组织的专业见习实践教学,见习完成后都要求见习单位在学院统一制作的见习表上签名盖章确认,学生提交的见习报告,带队的见习老师要批改、评定成绩并存档。

建立实施后的效果评价体系,一是评价的指标设置,实验室实践的由教学队伍、实验室及其配置、教学制度、教学过程、教学改革和教学成果几方面来设置指标体系;见习或是专业综合实习的,由基地建设情况、教师配置、实习文件及管理、实习准备及过程指导、实习纪律、实习总结等几方面来设置指标体系;二是参与评价的人员,实验室进行的实践教学活动评价由学生评价和学院教学管理部门评价构成;校外实习基地进行的见习实习教学活动,评价由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实习单位评价、教学管理部门评价构成[10]。

地方性應用型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一定要坚持市场为导向和紧扣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对人才的要求,除了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功底以外,也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加学生的实践学习机会,不断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人文素养能力、专业知识能力、专业特质能力、基本技术能力、应用实践能力及创新开拓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教学管理要点》的通知:教育部高教司〔1998〕33号[A/OL].(2018-08-28)[2021-01-14].https://wenku.baidu.com/view/f3367fd0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c36c557.html.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A/OL].(2017-02-17)[2021-05-14].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0702/t20070217_79865.html.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A/OL].(2012-03-16)[2021-05-14].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1203/t20120316_146673.html.

[4]华斌,张莹,潘竞成.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立体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6):53-56.

[5]高倩.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立体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学园,2019,12(2):42-43.

[6]宋丹霞,秦陇一.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体系改进研究——以广州大学工商管理专业为例[J].大学教育,2014(7):57-59+82.

[7]张瑞.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三维结构体系构建[J].大学教育,2014(4):81-83.

[8]刘军峰,王爱莲.工商管理大类专业实践教学监督评价体系的构建[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15(2):54-58.

[9]杨芳,杨娇,戴恩勇.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J].当代教育论坛,2018(4):100-105.

[10]袁明达,许荣祥.民族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创业型实践教学体系绩效评价研究——以吉首大学为例[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3(6):9-11.

Discussion on the Practice Teaching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Major Based on Ability Cultivation

LI Chuan-yu, CHEN Shao-xia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Jiaying University, Meizhou, Guangdong 514015, China)

Abstract: The talents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are need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y. But at present, the talents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trained by many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not suitable for the needs of the market. The reason is that the students’ ability does not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enterprises. In view of the current lack of effectiveness in the cultivation of core competence in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major, we selected the core competence factors. Through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we investigated the senior managers and human resource directors of 36 companies. Factor analysis method was adopted to determine the weight of core competencies, thus constructing the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the core course group, and the practice teaching team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majo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bility training. This paper proposes to strengthen the comprehensive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of practice teaching and establish a scientific practice teaching supervision and effect evaluation system.

Key word: core competence;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major; practice teaching; index system

猜你喜欢

工商管理专业核心能力实践教学
习近平领袖核心能力的演进轨迹
体验式教学法在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管理实践能力的培养模式新探
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
本科生核心能力现状及对策研究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
语用训练,语文核心能力提升的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