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索

2022-03-30杜胜臣

教育教学论坛 2022年3期
关键词:教育改革课程思政

[摘 要] 社会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是落实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同时,大学时代也是人生重要的转折时期,在这一阶段深入挖掘社会学课程思政元素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现实意义。家庭社会学作为社会学的分支学科之一,是社会学专业学生的核心课程之一。以“家庭社会学”课程为例,从三个方面探索课程思政教育改革的途径:一是创新教学大纲和课程目标;二是创新教学内容;三是创新教学方法与评价体系。这对其他相关课程思政建设改革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课程思政;家庭社会学;教育改革

[基金项目] 2021年度天津理工大学教学基金项目“社会学专业课程思政的内涵与实施路径研究”(YB21-39)

[作者简介] 杜胜臣(1990—),女,黑龙江佳木斯人,社会学博士,天津理工大学社会发展学院讲师,主要从事社会治理与社会网络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03-0177-04 [收稿日期] 2021-06-07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1],突出了高等教育的地位和坚持正确办学方向的重要性。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于如何推进这一改革,不少学者已经提出了极有参考价值的观点。整体而言,现有研究从高校专业改革的指导方针与改革思路上已经提供了有益建议,但相对而言,如何针对特定课程将这些思路具象化为具体的教学实践,则亟待更多的基于具体教学活动的思考与探索。

一、社会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社会学课程思政改革是时代发展对社会学学科提出的重要要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所说:“全国本科院校几乎都设立了哲学社会科学学科,文科生也占了在校学生很大比例。这些学生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后备军,如果在学生阶段没有学会正确的世界观、方法论,没有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将来就难以担当重任。”[2]社会学课程尽可能挖掘课程的思政元素,将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贯彻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对于培养当代大学生至关重要。

社会学课程思政改革也具备现实可行性。社会学诞生于19世纪中叶的欧洲,这一时期正处于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时期,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同时,社会也暴露出越来越多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病,如经济危机和贫富分化等。在這样的社会背景下,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开始关注社会问题,试图解释社会问题,并尝试提出解决办法[3]。从这个层面来说,社会学从诞生之初就带有增进社会福利、推动社会和谐的学理追求,这与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不谋而合。

二、家庭社会学的发展历程

家庭社会学是社会学学科中最重要的分支学科之一。社会学诞生之时也促进了对家庭的系统化研究和学科化建设。具体来说,家庭社会学的发展大体分为三个阶段: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期对家庭理论的研究,20世纪初期至20世纪50年代对家庭现状的原因的研究,以及20世纪50年代以后对家庭的宏观分析。

我国的家庭社会学研究自中国社会学学科创立以来就十分活跃。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家庭社会学开始进入中国高等学校的课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颁布,探讨家庭的理论文章激增。1979年,我国恢复了社会学研究,家庭社会学研究也随之兴起。正如雷洁琼先生在《家庭社会学二十年》中所说,应该说自家庭社会学的恢复和学科重建起,在党和各级政府的关心支持和老一代社会学家的具体指导下,它的研究从一开始就恪守这样的宗旨,即以认识中国城乡家庭的现状,认识和揭示家庭与社会所发生的相互作用及其在社会影响下自身演变的规律为目标,体现了中国家庭社会学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感,以及他们对普通城乡家庭和居民的关怀和他们的学术良心[4]。

目前,家庭社会学研究成为中国社会学研究中有规模、有影响的部分,也成为社会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在课程思政建设背景下,对“家庭社会学”课程进行教学创新探索,将立德树人和思政元素纳入授课全过程,恰逢其时。

三、课程思政下的“家庭社会学”教学创新

基于对课程思政和“家庭社会学”课程的理解,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课程思政建设。

(一)创新教学大纲与课程目标

教学大纲是课程内容的集中体现。课程思政建设首先从教学大纲开始,在教学过程中加强隐性思政,即在综合素养课程中和专业教育课程中发掘思政资源,把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变成一个协调同步、相得益彰的过程[5]。“家庭社会学”的授课主题有家庭社会学理论与方法、家庭的成立、家庭功能、家庭结构、家庭关系五个主题,笔者在主题设计中纳入思政元素,在各个章节的授课中体现思政元素的价值引领。

除去教学大纲,“家庭社会学”课程也从优化课程目标方面进行课程思政建设。从这个角度来讲,参考规范化和标准化的纲领性文件对于课程思政的建设至关重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就给出了纲领性指示,即“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以政治认同、家国情怀、道德修养、法治意识、文化素养为重点”[6]。在这一思路引导下,“家庭社会学”课程在划分五大主题的基础上对课程的知识、能力和思政目标明确区分,并细化实施方法,详见表1。

(二)创新教学内容

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我国逐步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社会治理、乡村振兴等成为社会学研究的主题词,相应的家庭社会学研究也一直处于发展和变化当中,如探讨新时代中国农村家庭婚姻问题和家庭在基层治理中发挥的作用等议题,这些内容在现有的《家庭社会学》教材中没有体现。除了科研领域,一些受到大众广泛关注的社会性议题,如困境儿童保护和居家养老等,在现有的教材中也没有给予更多的讨论。

在课程思政引导下,“家庭社会学”课程从前沿性和时代性的内容中选取适合课程教学的资料,深度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例如,在讲述“婚恋择偶观”这一话题时,改变以往泛泛而谈的条目式讲授方法,以中国革命和建设历程中的优秀家庭为案例,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婚恋价值观和择偶观。比如,可以在此部分以周恩来、邓颖超的婚恋历程为例,播放纪录片节选,组织学生讨论。

(三)创新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

“家庭社会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以学生为中心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保持持续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建设课堂思政,深入挖掘课堂思政元素。在“家庭社会学”课程实践中,教师可以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分组讨论式教学法等。

案例教学法具有深刻的启发性,且能更好地与思政教育目标相匹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深入人心。与传统教学相比,案例教学法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能够站在一个更高和更宏观的角度去看待社会现象。比如在讲到“家庭的消费功能”这一问题时,教师可以引入相关案例呈现双十一期间人们的消费行为,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大学生对冲动消费行为进行更为深入的思考,自己得出结论,从而强化理性消费、不铺张浪费的观念。

除了案例教学法以外,“家庭社会学”课程还采用分组讨论式教学法进行教学。分组讨论式教学法在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性、拓展学生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等方面都有不可比拟的优势[7]。

例如,在“家庭社会学”的48课时中,笔者按照授课节奏选取8课时进行分组讨论式教学。具体来说:第一阶段是分组及对相关知识的自主学习阶段。将全班学生分成16组,组长由组内同学商讨推选,组长负责组内的选题和分工,小组进行初步的学习和资料收集。第二阶段是课堂小组选题展示阶段。在此阶段,组内同学汇总资料,形成PPT汇报材料,在任课教师的统一安排下进行小组选题的汇报。第三阶段是组间讨论阶段。在这一阶段,在各小组汇报之后,学生进行组间的讨论和问答,交流自己在准备小组选题和汇报阶段的感受和体会,最后任课教师对每小组的汇报和讨论进行总结,将课程思政纳入讨论环节,有的放矢。例如,有一组的选题为“家庭社会学视角下家庭暴力问题的原因及影响”,对家庭暴力的不同形式进行呈现,并列举社会热点事件,对家庭暴力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在小组汇报之后,其他小组同学纷纷对家庭暴力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通过这一系列的汇报、讨论和教师总结点评,学生不仅能够从学理上去分析家庭暴力现象,而且增强了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家庭暴力现象说“不”的勇气。

“家庭社会学”课程也要求对课程评价体系进行创新。改革包括三个方面:第一部分是提升平时成绩中的思政考核比重,关注学生在案例教学、分组讨论教学过程中对“家国情怀”和“道德修养”的理解和呈现;第二部分是过程性考核,将“政治认同”和“法治意识”融入开放性试题;第三部分是期末考试,综合考核学生对思政元素的学习程度。

结语

作为社会学培养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家庭社会学”课程思政改革对于社会学学科思政改革具有重要意义与价值。基于对课程内容及教学实践活动的反思,结合课程思政总体要求与整体方针,本文对如何从教学大纲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三个维度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提出了可操作性建议。从每一项具体举措而言,似乎都是“小措施”,但在系统化、整体化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路下,这些小措施相互关联并在教学实践中融合成为一个课程改革行动网络。本改革体现的是一种将抽象化、概念化的改革理念具象化到日常教学实践方方面面的操作化思路。这样的一种探索思路,一方面为其他高校改革“家庭社会学”课程提供了参考对象,另一方面,也对社会学及整个社会科学的同人们思考如何在大思政理念下开展社会学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参照意义。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EB/OL].(2016-12-08)[2021-11-01].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2/08/c_1120082577.htm.

[2]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2016-05-17)[2021-06-05].http://cpc.people.com.cn/n1/2016/0519/c64094-28361550.html.

[3]《社会学概论》编写组.社会学概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5-7.

[4]雷潔琼.家庭社会学二十年[J].社会学研究,2000(6):1-4.

[5]高德毅,宗爱东.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31-36.

[6]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A/OL].(2019-08-14)[2021-06-16].http://www.gov.cn/zhengce/2019-08/14/content_5421252.htm.

[7]刘玉雁.关于《比较政治制度》课程分组讨论教学法的思考[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3,15(12):107-108.

Exploration of the Reform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Sociological Curriculum: Taking the Course of Family Sociology as an Example

DU Sheng-chen

(School of Social Development, 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ianjin 300384, China)

Abstract: The teaching reform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sociology courses is the requirement to implement the goal of “build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tal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 At the same time, college life is also an important transition period in life. At this stage, it is of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deeply explor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 sociology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s one of the branches of sociology, Family Sociology is one of the core courses for students majoring in sociology. Taking the Family Sociology course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way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form from three aspects: first, to innovate the syllabus and curriculum objectives; second, to innovate the teaching content; third, to innovative the teaching methods and the evaluation system. This has a good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reform of other related courses.

Key words: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amily Sociology; education reform

猜你喜欢

教育改革课程思政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浅谈“EEPO有效教育方式”
学有所悟,学有所乐
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的应用研究
浅谈大学教改中创新型的物理试验问题
动物医学专业面向官方兽医与执业兽医教育改革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