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样跳绳在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价值研究
2022-03-30李小女崔俊美
李小女 崔俊美
中图分类号:G899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2)02-080-02
摘 要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了解我国高校花样跳绳运动现状,研究花样跳绳在构建高校校园文化中的价值和存在的问题,探讨花样跳绳进入高校的途径,以为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 花样跳绳 高校体育文化 价值
一、我国高校花样跳绳运动现状
近年来,国家政策对于跳绳运动的重视程度有所增加。2012年,为了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和推动阳光体育活动,国家体育总局社体中心印发了《全国跳绳大众等级锻炼标准(试行)》的通知,同时发放了《跳绳大众等级锻炼标准》一至六级等级套路的教材和音像资料。2014年,跳绳成为“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项目之一。一系列国家政策的实施和推广,使跳绳运动逐渐出现在大众视野中,推动了跳绳运动的发展。
随着时代的变迁,跳绳运动也融入了许多新的元素,为传统的跳绳运动增添了娱乐性、欣赏性,如将音乐、舞蹈、健身操、戏剧、音乐与跳绳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多样化的花样跳绳运动。同时因跳绳运动器械简单,对场地要求不高,动作易学但又有一定的难度,可以同时满足初学者或者是注重动作技术爱好者的需求,进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参与到这项运动当中。
目前,很多高校已经开设了跳绳课程,如上海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天津体育学院、福建师范大学、广东科技学院等高校。高校引入花样跳绳课程促进了协会的成立,如上海体育学院跃动跳绳俱乐部、天津体育学院跳绳社团、南京师范大学跳绳协会、成都体育学院跳绳协会、广州体育学院花样跳绳协会等等。
二、花样跳绳在构建高校校园文化中的价值
(一)花样跳绳的娱乐表演功能
高校在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时也要注重学生的身体素质。大学生在面临学业、情感、就业等问题的同时,压力也会随之而来,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可以使学生缓解压力,调整身心状态。根据跳绳运动的项目特点,场地选择仅需一块平坦的空地即可,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没有过高的要求,学生可选择单人运动也可集体活动,愉悦身心,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
众多学校的校运会开幕式和晚会中出现了激情澎湃的花样跳绳表演,体育与文化的相互融合,使得花样跳绳逐渐登上国际的舞台,也让国人体会到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魅力。2010年,上海体育学院在世博会上展示的“绳舞飞扬”,充满活力的表演,洋溢着青春的气息,让花样跳绳在世界的舞台上大放异彩,激发了众多年轻人的热情。在2012—2014年西南大学的迎新晚会上,花样跳绳队为观众们展示了高难度的技术动作、速度和力量的完美结合、团队之间默契的配合,其带来的视角盛宴引得台下观众不断的惊呼和赞叹。
(二)花样跳绳的健身健心功能
国内外的研究表明,跳绳运动需要集中注意力,利用全身肌肉协调发力,稳定身体重心以防出现运动损伤,坚持跳绳既可以减肥又能锻炼身体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心肺功能也能得到一定的改善。跳绳时,手握绳柄摇动绳子时,绳柄的摆动对手上的穴位也有一定的刺激,激发脑细胞的活力,增强思维敏捷度和想象力。跳绳是一项各种跳跃动作的运动项目,需要充分调动左右脑,使大脑协调配合,进行有节奏的协调运动,培养人的节奏感和平衡能力。
(三)花样跳绳的教育功能
花样跳绳基础动作简单易学,可操作性强。在广东科技学院的花样跳绳选修课中,学生仅通过1学期的课程完全掌握基础动作。从教育者的角度出发,花样跳绳作为一种教育手段,重在培养学生掌握基本运动技能和知识,在教育的过程中能够正确引导、鼓励学生练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养成自我挑战、超越自我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通过花样跳绳基础动作的练习,不仅在短时间内学会个人的花样动作,使学生获得了成就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且在学习有一定难度的车轮跳、交互绳时,彼此的沟通交流、互相鼓励,磨炼了同伴之前的默契程度,更是发挥了勇于挑战、永不言败的体育精神。
(四)花样跳绳对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价值
跳绳作为一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流传至今,与人们的生产劳动相结合,是中国的童玩之一。发展至宋代时,出现了以家庭为单位的竞赛活动。2013年,花样跳绳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高校开展花样跳绳课程是传承延续民族传统文化的途径之一,新时代的青年人必然要承担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责任,使其发扬光大,并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五)花样跳绳有利于深化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高校是培养花样跳绳专业人才的载体。开设课程应当顺应社会的发展,將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时代潮流结合起来,不断丰富和完善高校体育课程资源,为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注入新的活力。高校开设花样跳绳,其特点符合大学生的强烈的求知欲、参与意识和社交需要等心理特点,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地促进民间体育文化发展,也必然能给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带来更多生机。
三、花样跳绳在构建高校体育文化中存在的问题
(一)师资力量匮乏
陕西是花样跳绳的起源地,“中华跳绳王”胡安民在传统跳绳的基础上创建了十二大类和上百种花样跳法,为传统的跳绳注入了活力。截止2019年,他在全国各地先后举办了800多期跳绳培训班,培养了14万多名跳绳爱好者,展演、比赛1200多场次,荣获十多项国家级各类奖项,为花样跳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同时也造成了各地区之间花样跳绳运动的发展不均衡。目前,很多高校跳绳俱乐部或者协会的指导老师、开设课程的体育教师,大多数都是由体育教师担任,接受系列专业跳绳培训的老师少之又少,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单一,不能充分利用花样跳绳的趣味性和娱乐性,进而减弱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宣传方式缺乏创新性
高校体育教师未经过系统专业的培训,依靠电视、网络、书籍杂志等间接的途径自学,根本无法掌握花样跳绳的多种跳法。因而在授课时,只能局限于简单的计时计数项目,如单摇、双摇、跳长绳等,略有难度的个人技术动作、车轮跳和交互绳跳更不可能在教学活动中实现。学生对花样跳绳的认识程度则更多是来源于教师的授课,通过教师推荐会利用网络进行对花样跳绳的学习,无法切身体会到现场的教学,导致学生对花样跳绳运动只有浅显的认识。
(三)高校领导重视程度不够
在我国,花样跳绳虽然逐渐引起大众的关注,但是由于高校师生的认识程度不够,花样跳绳运动相比于其他体育项目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因而未能得到领导的重视。
(四)缺乏专业的花样跳绳教材
目前,花样跳绳相关教材有上海体育学院刘树军教授、西南大学彭远志副教授编写《炫酷运动——花样跳绳》、全国跳绳推广中心组编的《中国跳绳竞赛规则》、《全国跳绳大众锻炼标准等级套路》等可供教学使用。高校目前的跳绳课程的教学大纲都是各校教师根据相关资料并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自己制定,没有依据专修课、选修课、普修课制定出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四、花样跳绳进入高校的途径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专业的教师队伍在推广花样跳绳运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培养花样跳绳教师的途径可分为三种:一是教师通过网络搜索花样跳绳的教学视频,自行学习;二是参加各地区组织的花样跳绳培训班,进行专业技能和裁判内容的学习,取得相关证书;三是鼓励具有培养体育教师资格的高校积极开展花样跳绳课程。教师自学花样跳绳视频,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研究课程内容当中的动作,学习效果不好,如有专业的指导,利用空余的时间集中学习则效果更好。近年来,为了培育教师队伍,国家体育总局自2012年至今,期间举办多次花样跳绳教练员、裁判员培训班,为花样跳绳的宣传和推广奠定了基础。
(二)将花样跳绳纳入高校体育课程
将花样跳绳纳入高校体育课程是最直接、最有效推广该项目的途径,教师和学生可以面对面的进行交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看到教学的成效,从而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改善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其中的同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外,有关高校花样跳绳教学可供参考的书籍较少,没有针对性,因此建议有关部门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编写高校选修课、专修课和普修课教材。
(三)开设花样跳绳俱乐部
课堂教学与课外训练结合起来,共同促进高校花样跳绳运动的发展。除了课堂教学以外,应以具有跳绳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老师为主要负责人,吸纳一些身体综合素质较好的爱好者,组建花样跳绳俱乐部或者是协会,成立学校代表队,定期进行训练,打造出一支高水平的花样跳绳队伍,同时积极参加校内外的比赛,不仅给学生提供锻炼的平台,逐步提升跳绳水平,同时也能加强与其他学校的体育文化交流,提升学校知名度。
(四)组织跳绳表演比赛
在迎新元旦晚会、校运会开幕式等学校重大活动引进花样跳绳的表演,使全校师生进一步了解花样跳绳这项运动。另外,积极组织花样跳绳比赛活动,吸引广大师生参与进来,亲自感受花样跳绳运动的魅力,有效促进该项目在高校的普及,为校园文化生活增添一份色彩。
五、结语
跳繩起源于中国,历史悠久,各个朝代均有明确的历史记载,如在隋唐的“透索”、宋代的“跳索”、明代的“白索”,高校作为延续与传承民族体育文化的载体,应重点研究其项目在高校如何结合当代青少年的身心特点,丰富高校课程资源,培养专业人才,为今后的宣传和传承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杨小凤,李建国,林承德,等.花样跳绳对13-15岁少年健康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1,5(03).68-70.
[2]聂锴.花样跳绳的体育文化价值研究[J].陕西教育,2012(06):31-32.
[3]陶冶.中国民间儿童游戏系列·之二跳绳[J].民俗研究,1993(03):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