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在线学习优化路径研究
——基于疫情期间在线学习满意度的视角

2022-03-29王润青

山东高等教育 2022年1期
关键词:满意度大学生评价

王润青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福建厦门361005)

一、问题的提出

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协会在2020年3月发布的《2020地平线报告:教与学版(2020 Horizon report:Teaching and Learning Edition)》报告中指出,面对全球生态恶化、大规模卫生安全事件等特殊因素,在线教学成为保持教育可持续运转的主要模式;同时在网络信息技术、AI技术的发展下,在线学习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掌握技能的重要手段。

本次疫情期间的高校线上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的学习与教学活动,同时也是世界高等教育史上前所未有的创举和全球范围内的首次试验。[1]对我国高等教育而言“在线教学不仅在疫情期间充当了‘救火队员’角色,同时也是我国高校这几年来一直极力推动的学习与教学革命”,而大学生在线学习质量成为推动高校信息化教学革命真正“落地”、促进在线学习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与此同时,当代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满意程度对大学生的学习效果有重要影响,因此学习满意度成为衡量大学生学习质量的指标之一。大学生在线学习满意度能够直接反映其在进行网络课程学习时的身心体验和自我评价,对我国在线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2]与面授课堂的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大规模在线教学下学生的学习满意度显现出怎样的阶段性特征?如何以此为契机,优化大学生在线学习满意度、深入推进“课堂革命”和“学习革命”,促进在线学习进一步发展,成为高校信息化教学改革的一项重大课题。

因此本文以新冠疫情期间大规模在线学习为契机,通过分析疫情期间大学生在线学习满意度的阶段性特征,提出优化大学生在线学习满意度、促进大学生在线学习进一步发展的策略。

二、核心概念界定

(一)在线学习

在线学习起源于美国,随着信息技术和开放教育资源运动(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s,OER)的发展,在线学习迅速在全球范围内发展起来。我国紧跟网络在线课程学习的发展潮流,着力打造网络在线学习平台。“学堂在线”、“中国大学MOOC”等网络在线学习平台先后上线,依托平台大力发展在线学习。

在线学习(Online Learning)是一种教师通过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所搭建的学习平台上传学习资源、设计学习活动、组织学习讨论等,使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的新型学习方式。[3]在线学习具备激发学生批判性、创新性和发散性思维的特征,这些特征与现代社会所推崇的终身学习理念、现代学习能力相适配,这也促使在线学习逐渐成为当代高校学生的重要学习途径之一。

(二)大学生在线学习满意度

“满意度”一词最早在1965年由美国学者卡多佐(Cardozo)提出,用以刻画人的期望得到满足后产生愉悦的程度。满意度属于心理学感知范畴,是人们对评价对象预先期望值与实际体验值间的差值,差值为正说明满意,反之则说明不满意。[4]45

满意度最早应用于市场营销领域而后逐步延伸到教育领域,并衍生出了“学习满意度”的概念。大学生在线学习满意度是一种累积性的心理反应,是大学生在多次沉浸式体验在线学习后,通过主动比较在线学习的实际感知效果与期望值的差异后所形成的一种总体感受与主观评价。[5]

三、疫情期间大学生在线学习满意度的阶段性特征

2020年3月,厦门大学教师发展中心在线课题组针对疫情期间大规模在线教学展开调查,在全国高校范围内分别针对教师、学生和教务人员群体设计了三份问卷,共计334所高校、13997名教师、256504名学生参加。[6]此次调查获得了疫情期间网络在线教学的一手数据,描绘出疫情期间大学生在线学习满意度阶段性特征的基本画像。这一调查对于提升大学生在线学习能力、实现大学生在线学习进一步发展、把脉我国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未来方向具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大学生在线学习满意度总体特征:“三分天下”

大学生对本次大规模在线学习的满意度,总体来看处于中上水平,指标“满意”、“一般”、“不满意”的比重呈现出“三分天下”态势。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线上教学总体满意度”的均值为3.53/4,其中“满意”(含“非常好”和“较好”)、“一般”、“不满意”(含“较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的比重分别为36.4%、33.8%以及29.8%,相较于“一般”和“不满意”,学生对在线学习呈现“满意”的比重略占上风。[7]此外,也有其他研究得出了相似结论,疫情期间大学生对“在线学习过程”和“在线学习效果”两个维度的评价均呈现出“满意”、“一般”、“不满意”分布平均,“满意”比重略高的现象。[8]

从大学生在线学习满意度的维度来看,尽管目前对于在线学习的阶段性成果有待进一步检验,但大学生对在线学习的低“排斥”为在线学习的进一步发展、高校信息化教学改革提供了良好“群众基础”。

(二)在线学习满意度评价的主体差异:“三级递减”

从高校线上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效果来看,师生及教务管理人员均保持肯定态度,但从教务管理者到教师再到学生,对在线学习的满意程度(含“非常好”和“较好”)分别为74.05%、60.39%、54.46%。[9]教务管理者、教师、大学生对在线学习满意度的评价存在“层层递减”现象。

综上来看,在线教学的初期,教师、学生与教务管理者对线上教学的认识呈现出“不同频共振”或者“同频但不共振”现象。[10]因此如何使师生与教务管理者之间关于线上教学、在线学习在认识上实现同频共振,从而提升教师教学效能、优化在线学习能力、推动大学生在线学习长久持效发展,这依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三)大学生在线学习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三驾马车”

对大学生在线学习满意度产生影响的因素有很多,在因素重要性排序中,“与教师教学及信息素养相关的因素”、“与学生学习方法及能力相关的因素”、“与平台功能及服务相关的因素”最为突出。[11]

1.教师的教学策略、对教育技术掌握程度以及师生交互是影响大学生在线学习满意度的主要影响因素。

疫情期间,在线上教学的过程中,有部分教师只是将面授教学的传统教学方式机械地“搬运”到线上,即除了授课空间被改变外,教学进度、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方式等均为“复制粘贴”。这种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简易的“1+1”组合极易抹杀学生在线学习的热情,引起学生对在线学习的不满。此外,有学者发现教师教学是关于学生满意度最具有解释力的因子,[12]这说明教师的教学策略、教学设计对于大学生的线下及线上学习满意度均存在重要影响作用。

同时教师若对在线平台功能了解不足,操作不熟练,会导致课程时间延长、占据学生大量幕前时间等问题,降低了学生在线学习的实际有效率,进而导致大学生在线学习满意度的下滑。

此外,师生交互是大学生在线学习满意度的最重要预测因素。[13]尤其是采用直播教学的情境下,学生的学习虽异地但同步,拥有师生即时交互的优势,教师的及时回应会让学生在身体和心理上获得支持,从而容易提升学生对在线学习的满意程度。

2.自主学习方法和能力是影响大学生在线学习满意度的重要因素。

与线下课堂比较,在线学习成效和满意度的体现更在于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和知识建构能力。[14]这些都是学生在线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体现。与此同时,近八成的教师和学生认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是影响在线学习满意度和教学成效的主要因素,[15]同时提高对学生自主学习水平的要求、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一致认同。

但此次大规模在线学习同样暴露出我国大学生的在线自主学习能力不高的短板。调查数据显示,此次大规模在线教学过程中有超过50%的学生认为自己“并没有掌握在线学习的方法”,认为自己“清楚在线课程的课程目标”以及“对在线课程充满激情”的比例仅为36%和17%。[16]突如其来的在线教学更加暴露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短板。

3.平台功能及技术服务等因素同样影响大学生在线学习满意度

技术的功能并非是改变教学和学习理论,技术更像是“桥梁”连接着知识和学习者,改变的是学习者的学习方式,学习者通过技术的协作和互动获得高质量的学习成就。[17]

但在网课开始以来,“学习通崩了”、“慕课崩了”等话题就频上热搜,平台因陡增的浏览量出现不同程度的闪退、卡顿甚至是系统崩溃,无法满足学生在线学习的基本“观看需求”,也就无法谈及学生对在线学习的满意了。同时,由于此次在线学习的应急性,高校对网络学习平台的选取较为仓促,对于各平台质量把控不到位。部分网络学习平台并没有真正实现多功能教学,学习平台没有更多支持学习的额外程序配置,无法做到边学边开展练习和配套使用其他与学习相关的应用。因此大学生的在线学习并未得到理想的开展,推动在线学习仍需要从平台服务质量着手。

此外,教师的教学策略、师生交互、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等这些因素不仅对于大学生在线学习满意度的提升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同时也是影响大学生学习满意度的重要因子。而“教师对教学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平台功能及技术服务”因素是由“在线”而生发出的新因素。因此利用三大因素促进在线学习进一步发展时,要灵活借鉴、尝试创新。

四、路径探索:打造“支持·转向·对话”多维路径系统

从上文分析中得到,学生对在线学习的总体满意度处于中上水平、“排斥率”较低,这说明未来我国在线学习的进一步发展有着良好的“学生土壤”。大学生在线学习满意度的自我评价与管理人员及教师评价存在偏差,启示我们在进一步发展在线学习中注重“对话性”,只有学生、教师、教务管理者“同频共振”才能推动大学生在线学习长久持效发展。“教师教”、“学生学”、“平台用”是影响大学生在线学习满意度的重要影响因素,但目前发展中暴露出不同程度问题,尚未成为促在线学习的积极因素,如何充分利用三大因素的影响作用实现在线学习的长远发展成为下一步思考的重点。

因此本文以这次大规模在线学习的为基点,总结阶段性特点、分析存在的问题,尝试探索高校在线学习进一步发展的新路径,构建以政府、高校、市场合作为基础的“支持·转向·对话”多维路径系统(图1)。

图1 “支持·转向·对话”多维路径系统

提升大学生在线学习满意度、助推在线学习的进一步发展,是一个具有复杂性和长期性的目标,需要政府、高校与市场多方的“强强联手”共同推进。因此在“支持·转向·对话”多维路径系统中,“政府、高校、市场的紧密合作、互通优势”是“支持”“转向”“对话”得以开展和良性发展的基础,同时这三方的强强联手也体现在“支持”“转向”“对话”的具体内容之中。“合作”实质是路径系统中“看不见的手”,虽看不见却又处处体现。

(一)支持:资源支持、平台支持、管理支持

1.资源支持

大部分学生在进行在线学习时通常抱有明确的学习需求和较高的学习期望,因而在线学习中的资源建设是否满足学习者特定的学习需求和期望,成为大学生对在线学习评价的关键要素。[18]

各级各类学校和教师应尝试打破校际壁垒,建立区域高校联盟,实现校际之间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打通线上与线下教学的界限,通过线上线下的融合向学生开放所有课程。教师跨校、跨地区共同组成教学合作共同体,展开协作式的专业发展合作项目或活动,共同合作开发优质教学资源、攻克共性技术难题,让“校校名师人人可有”“校校名课人人可听”成为大学生线上教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脚手架。

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推进教育资源供给社会化。参考国外经验后发现,大规模在线教学平台不只是高校的专利,市场化的教学平台在线教学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我国高校应有意识地加强与私立互联网教育行业、科技企业以及相关教育机构的合作,提高线上教学的市场化程度。依托互联网教育企业,升级整合现有教学平台、吸收优质社会学习资源以及探索创新的教育教学模式。此外,高校可以依托社会机构搭建实践教育基地,促进校内校外教育场所的互联互建,构建高校、社会协同育人的新格局。

2.平台支持

网络在线课程平台是连接网络课程与学习者之间的桥梁,课程的内容和教学理念都将在学习平台上对外展现,学习者必须通过在线平台的学习和体验来形成对网络课程学习满意度的判断,所以在线学习平台的建设是决定大学生在线学习能否顺利长效发展的关键。[19]

建立国家教育数字资源开放平台,积极培育教育服务新业态支持平台。提升国家教育数字资源平台开放程度,提供多终端服务,打通移动端、平板端及pc端,实现个人数据记录与学习资源的三终端共享互联互通,为学生在线学习的“随时性”“覆盖性”提供良好土壤。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引入市场化手段培育新、优平台。依托市场教育机构的技术团队和在线教育企业的信息技术能力,保障在线教学平台的平台稳定性、优化在线学习平台的学习服务体验。

同时加强校企合作,优化平台技术服务。高校拥有高质量教师授课团队和优质教学资源,学习平台开发商拥有资金、建设渠道及技术。两者在建立公平合理的价值分配体制的基础下,联合研发与建设网络学习平台,既能弥补高校在资金及技术方面的短板,又能使学习平台开发商获取更多优质的教学资源。挖掘学习平台各个模块的功能,完善在线交互工具,提高学习平台的稳定性、便捷性与有用性,为学生提供有效、顺畅、便捷的服务,扮演好学生与在线学习的坚实桥梁角色,优化学生在线学习体验,为在线学习常态化发展提供技术保证。

3.管理支持

高校在线学习常态化的推进,不仅需要师生的积极参与和创新实践,而且离不开学校的整体推进。[20]学校职能的发挥对大规模在线学习的长远有序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高校应充分发挥科学规范管理职能,对在线学习开展、在线教学进程进行科学把控。大规模在线学习作为后疫情时代高校教学改革的新尝试,高校管理部门要统一思想,通过学校顶层设计以及职能部门联合发力,从在线学习的前期准备、开展实施、到后期评价保障等提出具体标准和措施方案,指导学生在线学习各阶段工作地有序运行。

对大学生在线学习评价指标重新规划,突出学习的过程性和互动性,强调学生学习的整体获得感。开展形成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评价手段可以借助大数据分析的优势,加强督导工作的针对性、科学性和精准性。在把握全班学生学习概况的基础上清楚每一位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通过这种学况的实时反馈模式,教师及时调整课程并干预学生学习行为,真正实现“规模化下的个性化”教学。通过在线学习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大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与发展。

(二)转向:“教”与“学”的转向

1.教师“教”的新型化转向

教师作为影响在线学习发展的又一大主体,其教师角色的新转向对在线学习进一步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线学习冲击着教师传统教学理念,重新定义着教师角色,教师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知识的引导者,从学生学习的指挥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相对于主导、监督等角色,老师更应该以学习陪伴者或者学习帮助者等身份出现,打破“知识灌输型”传统角色桎梏,营造平等、活跃、充满互动的教学情境,成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思维延伸拓展的“知识灯塔型”教师角色。

此外,教师身份角色的“退位”促使教师教学设计能力“补位”,以确保在线学习的高效率、高效益与高效果,提高大学生在线学习的参与度、完成度与满意度。事实上,当课程资源被组织成逻辑紧密且便于理解和接受的学习内容时,学生将具有更强烈的学习欲望和探究意识,从而促使他们在深度在线学习中更加成功。[21]这也说明有质量的线上教学设计须注重课程资源内容的规划和设计,为教师的在线教学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方向。教学内容设计要处理好模块化和系统化的关系,合理拆分教学内容,依托知识模块间的关联性引导学生搭建完整的框架体系。同时由于在线学习的异地特征,教师的教学设计中要突出课堂过程中的“生成性”,根据实际教学效果和学生课中及课后反馈,不断调整学习活动设计,保障学生在线学习的学习效率。

2.学生“学”的自主化转向

促进学生智慧学习范式的形成,根本上要从终身教育理念出发训练现代学习必备技能。在未来现代社会,在线学习是实现终身教育理念的重要途径,那么学生全在线式自主学习能力将成为现代学习能力的重要一级。同时,自主学习能力是在线学习的核心,开展大规模在线学习,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契机。

转变旧有观念是改变的前提。对学生加以科学有效引导,使学生自觉端正学习态度,主动改革传统学习模式,应对线上教学带来的改变。建立更加科学的评估机制,开展形成性与总结性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教师要积极参与到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全过程,鼓励他们设计和安排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以帮助他们按照自己的节奏和进程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学习知识建构和学习能力提高。同时,建议高校尝试推广荣誉学位制度、微证书制度等多元制度模式,为学生的在线学习成效“可视化”“认定化”。荣誉学位制度除设立普通学位制度外,设置文凭、证书等不同学位类型以满足不同学生群体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在线学习成效的被认可将促使学生的在线学习动力内驱化,带动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和提升,实现学习成果认可与自主学习技能获得双重收获。

(三)对话:管理者、教师、学生的对话与反馈

在线学习开展过程中,学习是在线学习的学习参与者,教师是在线学习的内容引导者,管理人员是在线学习的政策制定者及后台服务者。不同的角色定位决定了对线上学习过程的体验各不相同,因此对问题的认识和对在线学习满意的看法也会有所差异。

从师生比较看,高校教师和学生对在线学习的满意度“同中存异”。在“学生在线自主学习能力弱”“部分教学内容与在线学习方式不适切”“在线学习平台服务不完善”等方面学生和教师的评价具有一致性,但对在线学习整体满意度评价上存在“师高生低”现象;而教学管理者对于教学平台稳定性、线上技术服务、平台工具及使用等方面有着更高满意度和更深体会。[22]这说明,在线学习在开展过程中出现“师、生、管”三大主体“步调不一、节奏不同”问题,不同角色间缺乏对话意识和反馈机制。

对此,需要改进线上学习需要管理者、教师以及学生间建立“对话-反馈”机制。教师作为在线学习开展的主要参与者,他们的实践经验和现实需求应成为学校在线学习发展和改进的重要参考依据,学校决策的制定中融入教师意见和反馈,使政策与教学形成“协奏曲”。大学生作为在线学习的一线实践者,他们的学习体验和评价是衡量在线学习成效的重要指标。因此设立学生“课前-课中-课后”三阶段学习评价。课前评价,旨在了解学生对此门线上课程学习的目标需求及预设学习成果;课中评价,旨在及时掌握学生在线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状态和情况,教师根据学生反馈及时调整下一阶段的课程内容或安排;课后评价,旨在了解学生课程结束后对课前学习期望的达成程度以及学生对课程的总体评价,教师根据学生反馈对课程总体进行进一步调整规划,以实现高质量的在线学习。依托“三阶段学习评价”体系实现“学生-教师”与“学生-管理者”的有效对话。

后疫情时代,传统的线下学习模式在仍会是高校大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改革的深入以及不断掌握的大规模在线学习及教学经验,在线学习会因为它更能满足现代教育追求的个性化、终身化的学习需求,势必对线下学习产生冲击,因此在线学习模式也将成为高校大学生学习的必要组成部分。

猜你喜欢

满意度大学生评价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医院满意度调查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