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安康市中心医院25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2022-03-29王丹婷尹志国郭伦锋范传奇安康市中心医院药学部感染性疾病科药剂科陕西安康725000
王丹婷 尹志国 郭伦锋 范传奇(安康市中心医院,(.药学部;(2.感染性疾病科;(.药剂科,陕西 安康 725000)
药品不良反应(ADR)是指合格的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分析是医疗机构药学部门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1],是保证临床用药安全的一项必不可少的措施。临床药师进行药学服务时,一旦发现患者出现药品不良反应后,应该协助医生采取切实有效的干预措施,并主动做好药品不良反应收集工作[2]。现对安康市中心医院(以下简称“我院”)2020年年度上报到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256例ADR进行回顾性系统分析,旨在分析我院ADR发生的规律及影响因素,提出干预与改进措施,从而降低ADR发生的风险,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收集202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我院上报的256例ADR,对患者姓名、性别、上报者职业、引发ADR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ADR累及器官和(或)系统、ADR转归等信息用Excel进行分类统计分析。
2 结 果
2.1发生ADR患者的性别与年龄分布 发生ADR的256名患者中,男127例(49.61%),女129例(50.39%),男女比例约为0.98:1;年龄22 d至89岁,中位年龄54岁。具体分布如下:≤6岁4例(1.56%),6~20岁11例(4.30%),20~40岁39例(15.23%),40~60岁108例(42.19%),>60岁94例(36.72%)。
2.2报告ADR的职业分布情况 ADR大多由医师上报,上报率达64.06%(164/256);护士上报率17.58%(45/256)和药师的上报率18.35%(46/256)相当。
2.3发生ADR的给药途径分布 静脉给药发生的ADR最多,为168例(65.63%),其次为口服给药75例(29.30%),外用2例(0.78%),皮下注射11例(4.29%)。
2.4发生ADR的药物种类分布 256例ADR共涉及14类药物、107个品种,其中抗感染药发生ADR的比例最高,占28.13%,居首位,其次为营养药36例,占14.06%。见表1。
表1 发生ADR的药物种类分布
2.5发生ADR的抗感染药种类分布 抗感染药引发的72例次ADR中,抗结核药物、β-内酰胺类、氟喹诺酮类发生ADR的例次数居前3位。见表2。
表2 发生ADR的抗感染药种类分布
2.6ADR累及器官和(或)系统及临床表现 256例ADR共累及器官和(或)系统271例次,其中以消化系统损害(37.27%)、皮肤及皮下组织类疾病损害(23.99%)以及神经系统损害(10.33%)三大系统为主。见表3。
表3 ADR累及器官和(或)系统及临床表现
2.7发生ADR的严重程度分布 256例ADR中,一般ADR的发生率最高,占68.40%;新的和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共81例(31.64%),其中新的一般27例(10.55%)、新的严重7例(2.73%)、严重47例(18.36%)。
2.8药品不良反应转归分布情况 256例ADR中,大多数为好转及痊愈。其中好转140例(54.69%)、痊愈98例(38.28%)、未好转18例(7.03%)。
3 讨 论
本次调查数据显示,发生ADR的256例患者中,男性与女性相当,性别分布与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的数据基本一致[3]。我院上报的ADR多发生在中老年患者,年龄>40岁患者发生ADR比率较大(78.91%),与相关文献报道一致[4]。主要原因可能是老年患者肝肾功能减退,药物的代谢和排泄减慢,容易产生药物蓄积,导致ADR的发生。此外,老年患者可能同时患有多种疾病,服用多种药物,药物之间容易产生相互作用,导致ADR的发生率增加。我院ADR上报主体为医师,护士作为医嘱的执行者和用药观察者,上报ADR的数量不多,可能原因为护士对ADR相关知识不够了解,ADR上报的信心不足,医院应加强对护理人员ADR报告和监测知识的培训。我院药师ADR上报率略低于相关文献报道[5],因此,临床药师作为用药监护者,应发挥专业特长,主动参与到ADR监测过程中,把ADR作为开展药学工作的突破口,指导医生和护士预防、处理和上报ADR,同时做好患者的解释和安慰工作,消除患者疑虑。在所有的给药方式中,注射剂静脉给药引发的ADR最多,其次为胶囊、片剂等口服给药引发的ADR。由于静脉给药时药物直接进入血液,避免了肝脏首过效应,血药浓度迅速升高,药物起效快,同时在输液过程中,注射剂的pH值和渗透压的轻微变化、药物本身的杂质、微粒的产生、药物分解产物、内毒素等因素,可能迅速诱发不良反应[6]。因此,临床医师应严格遵循“能口服不注射,能肌内注射不静脉注射”的给药原则,结合患者病情,合理选择给药途径。
本次统计结果还显示,抗感染药致ADR例次数居首位,这可能与抗菌药物临床广泛使用有关。ADR的发生与抗菌药物使用频率高、剂量大、疗程长有相关性[7]。因此临床医生应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规定及相关抗感染相关指南,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引发ADR的营养药排名第二,发生ADR的品种主要是复方氨基酸注射液,其属于高渗溶液,并且氨基酸的渗透能力强,外周静脉输注时有可能导致静脉炎,特别在输注速度快,用药时间长的情况下更容易发生不良反应[8]。发生ADR抗感染药物中,以抗结核药物、β-内酰胺类、氟喹诺酮类为主,三者致ADR例次数共占抗感染药致ADR例次数的88.89%。抗结核药引起的ADR病例数偏多的主要原因是,一方面,由于安康市为贫困偏远地区,结核病是高发病种之一,抗结核治疗疗程较长,用药方案常需多药联合,导致ADR发生风险增高[9]。另一方面,主要是我院感染性疾病科医务人员比较重视ADR的上报工作,故上报的ADR报告数量较多。β-内酰胺类和氟喹诺酮类在我院的使用频率较高,不合理使用现象主要表现在围手术期用药品种选择不适宜、预防用药疗程长、单次剂量大以及无指征的联合用药,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ADR的多发。我院报告的ADR中,主要累及消化系统、皮肤及附件、神经系统,这三类ADR发生率累计达71.59%,可能是皮疹、瘙痒、发热、恶心、呕吐、头晕、头痛等容易识别的临床表现,较为容易被患者自己发现并被医师诊断。而ADR累及血液系统、泌尿系统等系统出现的临床表现需要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相对较隐匿,患者及医务人员都不容易发现,导致其不良反应报告的数量较少。我院新的和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占报告总数的31.64%,与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病例报告(2019年)数据库统计结果相一致[3],但报告ADR的数量及质量还有待提高。涉及到的严重ADR用药品种主要为抗结核药物引发的重度肝损伤、发热、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等,其次为抗肿瘤药物如柔红霉素注射液引起的三系细胞减少、多西他赛注射液引起的呼吸困难等,这可能与抗肿瘤药物本身药物的毒性有关[10]。提醒临床药师在日常工作中更要加强这两类药物的ADR监测,一旦发生,及时处理。本次收集的256例ADR,经停药或对症治疗处理后,238例好转或痊愈,好转率占报告总例数的92.97%,没有对患者造成进一步的损害,未有死亡不良反应发生。
综上所述,ADR的发生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加强医院ADR监测工作,(1)重视临床药师的作用:临床药师在临床查房过程中,要详细了解患者的过敏史,对于高风险人群进行用药教育,降低患者不安全用药风险。建议增设药师咨询门诊,一方面可以解答患者的用药疑惑,另一方面,也可以详细为患者提供用药过程的注意事项与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同时,建议药师通过科普文章、抖音、微信公众号等,对患者进行合理用药与ADR宣教,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及安全意识[11]。(2)提高全院医务人员对上报药品不良反应工作的重视:简化ADR上报流程,增加上报途径,如通过HIS系统、“OA”系统、“钉钉”等直报,建立ADR报告交流群,并将ADR纳入科室和个人绩效,给予奖励,以提高医务人员ADR上报的积极性。医院组织药师定期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药品不良反应相关知识培训,及时收集总结临床科室不良反应上报情况。同时,建议临床医生在药物治疗过程中要熟知可能发生的 ADR,结合患者的病情,做到个体化给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