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治疗对前庭神经炎患者眩晕症状、平衡功能及前庭功能的影响
2022-03-29胡惠惠刘亚程博榆林市中医医院针灸科陕西榆林79000三原县中医医院咸阳市中医医院疼痛康复科陕西咸阳73800
胡惠惠 刘亚 程博(.榆林市中医医院针灸科,陕西 榆林 79000;2.三原县中医医院(咸阳市中医医院)疼痛康复科,陕西 咸阳 73800)
前庭神经炎作为神经内科常见病,通常表示患者前庭神经及前庭神经节发生炎症病变,是由前庭神经元受损造成,从而使患者出现自发性眼震、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不仅危害机体健康,同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与工作[1]。目前临床针对该疾病多选择药物治疗,其中甲钴胺及泼尼松等较为常见,虽然能够缓解病情,但在改善患者前庭功能上效果并不突出,且停药后复发率较高,增加对患者的伤害[2]。研究[3]指出,除常规西药治疗外,加用针刺的效果更好,不仅能够减轻相关症状,同时可改善患者平衡能力与前庭功能。但目前相关报道较少,且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文旨在探讨针刺运用在前庭神经炎患者治疗中的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2—10月我院收治的前庭神经炎患者96例,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8例。研究组男26例,女22例;年龄35~68岁,平均(44.26±1.27)岁;病程1~6年,平均(3.23±0.87)年;对照组男25例,女23例;年龄33~70岁,平均(44.51±1.30)岁;病程1~7年,平均(3.45±0.92)年。纳入标准[4]:患者与家属签订知情书,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符合疾病诊断标准,经各项检查确诊;病历资料完整,中途未退出。剔除标准:存在精神类疾病或者听力障碍者;药物过敏史或者药物依赖史;妊娠或者哺乳期女性;合并脑出血、耳科疾病史、脑梗死或者严重脏器功能障碍者。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疗法,选择甲钴胺(山东海山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0706,0.5 mg),0.5 mg/次,3次/d,口服;泼尼松(天津太平洋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2020123,5 mg),5 mg/次,3次/d,口服。研究组在常规疗法基础上加用针刺,确定患者耳门、神庭、头维、风池、百会、中渚、内关、翳风穴位,其中双侧风池穴以平补平泻手法,向同侧上方缓慢进针,以胀感为宜;耳门、头维、神庭、百会穴则沿着头皮平刺,进针后捻转滞针;内关、翳风以平补平泻手法;中渚穴进针后强刺激,以明显酸胀感为宜。针对痰浊重者增加丰隆穴;呕吐严重者增加足三里,并以补法。两组持续治疗两周。
1.3观察指标 分别在干预前、干预后1个月进行眩晕评定表(DHI)、日常活动前庭功能障碍评定表(VADL)、平衡量表(BBS)、临床症状积分的调查。DHI包含情绪、功能、躯体、总分,分数越高眩晕程度越显著[5]。VADL分数越高前庭功能障碍程度越明显[6]。BBS主要测评患者平衡能力,分数越高平衡能力越强[7]。临床症状积分对症状的严重程度进行测评[8]。
2 结 果
2.1两组DHI评分比较 干预后,研究组情绪、功能、躯体、总分均低于对照组(t=9.054、12.318、11.657、8.354,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DHI评分比较分]
2.2两组VADL、BBS评分比较 干预后,研究组VADL低于对照组,BBS评分高于对照组(t=11.756、5.066,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VADL、BBS评分比较分,n=48]
2.3两组临床症状积分比较 干预后,研究组自发性眼震、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t=9.935、8.195、11.700、10.807,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临床症状积分比较分]
3 讨 论
前庭神经炎的发生机制较复杂多样,通常与病毒感染、前庭微循环障碍等因素存在一定关联,一旦前庭系统出现缺血缺氧现象,加上毛细血管通透性提升,迷路小动脉痉挛僵硬,极易导致前庭神经小动脉循环异常,直接影响前庭功能,进而引发眩晕[9]。目前临床多选择药物进行治疗,其中以糖皮质激素较多见,尤其是泼尼松能够缓解前庭神经组织肿胀,并稳定内耳电解质;另外甲钴胺在疾病治疗中也存在一定价值,可促进神经细胞内核酸、蛋白质发生合成反应,并对轴突进行刺激,使其再生,改善突触传递,促进神经再生[10]。虽然两者联合可缓解病情,但效果并不理想,长时间使用可能增加不良反应,增加患者痛苦,导致预后较差。随着临床深入探究,发现在此基础上加用针刺的效果更显著,但部分学者对其效果存在较大争议。
本文结果显示,干预前两组的DHI、VADL、BBS评分、临床症状积分相比无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研究组不仅能够恢复患者前庭功能,同时可提升平衡能力,缓解眩晕症状,促进病情快速稳定。前庭神经炎在中医上属于眩晕范畴,病位在清窍,以风、火、淤、痰为标,以气血不足、肝肾阴虚为本,属于本虚标实之证,对此临床治疗应遵循滋阴潜阳、平肝熄风的原则。其中针灸作为中医传统疗法,可对脏腑进行调节,并达到熄风通络、平衡阴阳的作用,被广泛应用于眩晕疾病中。治疗期间选择的百会穴属于诸阳之会,可发挥醒脑开窍、定眩止晕的目的;翳风能够疏导少阳经气,存在清头止眩的功效;另外耳门降浊升清;神庭清头散风、镇静安神;头维祛风泄火,止痛明目;风池壮阳益气;中渚清热疏风、舒筋活络,联合使用可达到健运脾胃、补益气血的效果。经针刺治疗后,可促进患者平衡能力恢复,并对大脑疲劳进行缓解,增强脑部血液流通,且安全性高,并不会给患者带来不适,促进前庭功能恢复,值得推广。
综上所述,针刺在前庭神经炎患者中效果突出,可改善患者平衡能力与前庭功能,同时促进眩晕等症状消失,为预后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