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团队协同护理干预对支气管哮喘发作期患者肺通气功能及预后改善的影响
2022-03-29黄嘉琪黄幼平区洁崧
黄嘉琪,黄幼平,区洁崧
(佛山市第五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广东 佛山 528211)
支气管哮喘属于呼吸系统常见疾病,与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等炎症细胞相关,可诱导慢性、气道炎症疾病,该症的特点为反复发作,且难以根除[1-2]。临床专家认为,在支气管哮喘患者住院治疗期间辅以多学科团队协同的综合性护理模式,可辅助改善其肺部通气情况及预后[3]。多学科团队协同护理属于新型医学护理模式,可促使医院多学科间协作,提升护理人员工作效率,缩短就诊时间,促使护理工作更高效、更专业及更规范[4]。基于此,本研究在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急性发作期施以多学科团队协同护理干预,旨在探究其对肺通气功能及预后改善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6月于本院诊疗的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患者112 例,根据不同护理方案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6例。对照组男33 例,女23 例;年龄38~69 岁,平均(53.5±3.8)岁;病程5个月~11年,平均(5.3±0.4)年。研究组男35例,女21例;年龄37~70岁,平均(54.1±4.2)岁;病程6个月~11.5年,平均(5.5±0.3)年。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符合《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支气管哮喘的定义、诊断、治疗和管理方案)》[5]中相关诊断标准;②临床表现为胸闷、痰液黏稠、呼吸困难、肺部存响亮哮鸣音等;③患者自愿参与本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既往14 d 内口服或注射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②因其他病症诱导的胸闷、喘息等;③伴有心、肝、肾等脏器原发性病症,或伴有其他胸肺疾病;④临床资料不完整。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对照组行常规呼吸科护理:定时监护患者生命体征指标、维持病房环境整洁、控制药物用药剂量,同时,患者吸氧时定时查看,以免出现不良反应。
1.3.2 研究组 研究组行多学科团队协同护理。①组建多学科团队:组织会议组建团队,同时建立协作护理微信群平台。团队由呼吸科医师、科室护士长及专科护士、营养师、心理咨询师等共同组建。②呼吸科医师:主要负责患者病情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等工作。③科室护士长及专科护士:护士长负责护理工作统筹,具体护理方案由护士负责。实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指标,维持病房环境等,避免粉尘、花粉等对患者有刺激性的变应原进入病房。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护士可采用合适的方式(面对面沟通、讲座及发放疾病相关宣教手册等)实施健康宣教。严格遵医嘱用药,正确给予药物,同时控制好药物剂量,定时观察不良反应情况,静脉滴注补液时,重视用药顺序及补液的滴注速度,且在药物雾化吸入时,指导其正确使用,确保药物能直达中气道发挥药效。为患者制定住院期间相关康复训练,如呼吸训练(有氧训练、氧气疗法、呼吸体操等)。加强患者用药及吸氧的护理工作,吸氧时严密观察患者状态,一旦出现氧中毒等现象,则立刻联系呼吸科医师处理。出院时护理人员需叮嘱患者远离不良环境,避免接触变应原,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定时开窗通风,加强锻炼,且在冬季减少外出次数,以免冷空气等刺激,导致疾病反复,出门随身携带药物,以免哮喘突然发作。④心理咨询师:由获得专业资格证书的心理医生担任,负责患者心理状态评估及相关心理疏导工作,同时叮嘱护理人员、家属与患者多沟通交流,告知其支气管哮喘经过治疗是能痊愈的,以免其进入疾病治疗的误区,排解其忧虑、紧张情绪。⑤营养师:由获得营养师资格证书的人员担任,负责患者住院期间的饮食,调整其饮食结构,为其配置营养套餐,定期检查其营养状态,给予营养支持。
1.3 观察指标 ①肺通气功能评价。通气功能指标:使用肺功能检测仪(北京麦邦光电仪器有限公司,型号:MSA99 台车式)监测1 s 用力呼吸容积(FEV1)、最高呼气流速峰值(PFE)。②预后改善情况评价:采用急性哮喘生命质量问卷(AQLQ)评价预后改善情况。急性AQLQ 包含2 个维度(11 个条目),即症状、情感功能,分值为1~7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预后改善越好[5]。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肺通气功能比较 护理前,两组FEV1、PFE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两组FEV1、PFE 水平均高于护理前,且研究组均高于对 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肺通气功能比较(±s,%)Table 1 Comparison of pulmonary ventilation fun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表1 两组肺通气功能比较(±s,%)Table 1 Comparison of pulmonary ventilation fun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注:FEV1,1 s用力呼吸容积;PFE,最高呼气流速峰值
组别对照组(n=56)研究组(n=56)t值P值FEV1护理前42.65±7.63 42.71±7.49 0.042 0.967护理后58.69±11.36 69.03±17.89 3.651<0.001 t值8.771 10.155 P值0.000 0.000 PFE护理前36.78±6.35 36.82±6.41 0.033 0.974护理后47.82±10.85 59.12±12.97 5.001 0.004 t值6.572 11.535 P值0.000 0.000
2.2 两组预后改善指标比较 护理前,两组急性AQL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两组急性AQLQ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急性AQLQ评分比较(±s,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acute AQLQ scores the between two groups(±s,scores)
表2 两组急性AQLQ评分比较(±s,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acute AQLQ scores the between two groups(±s,scores)
组别对照组(n=56)研究组(n=56)t值P值护理前2.45±0.28 2.48±0.31 0.537 0.592护理后3.45±0.34 5.61±0.72 20.300 0.000 t值16.990 29.880 P值0.000 0.000
3 讨论
支气管哮喘临床表现为咳嗽、胸闷、气急、反复性喘息发作等,多数患者在接触物理或化学性刺激、冷空气、接触性变应原等,会导致病情反复发作,而当急性发作时,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会导致死亡[6-8]。研究表明,受环境、心理因素等影响会增加支气管哮喘的发作次数,严重支气管痉挛会致使患者产生恐惧、紧张等不良情绪[9-10]。针对上述情况常规护理难以达到理想效果,因此,本研究对急性发作期患者施以多学科协同护理方案。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肺通气功能(FEV1、PFE)指标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多学科团队协同护理较常规护理方案能更有效改善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肺部通气情况。多学科团队协同护理中各个科室、专业人员间分工明确施以综合性护理,营养师、心理咨询师等均给予专业性防护及支持,改善其营养状态及心理不良情绪,护理人员专业化护理,上述均能辅助改善患者状态及肺部通气情况。另外,研究组护理后急性AQLQ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多学科团队协同护理干预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分析原因为:①从多学科出发规范呼吸内科患者的整个护理流程,为其提供科学性、规范化及个性化的专业护理服务,并于科室中建立相对健全的病例档案,做到住院期间能及时查询,出院后能给予延续性护理,进而改善预后。②加强专业健康教育及心理疏导,在患者入院期间融合健康教育,由多学科组成的护理模式体现出多样化,重点突出面对面健康宣教,避免从网络或其他途径获取错误疾病治疗及护理信息,提升自我护理知识掌握程度,促使树立正确治疗观念,保持良好心态。③调整不良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护理人员在患者住院期间调整其不良生活方式,可降低疾病再复发率,而营养师则通过自身专业知识,为患者调整饮食结构,住院期间配置营养餐,确保营养均衡,提升其机体免疫力,可辅助改善预后情况[11-12]。
综上所述,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患者在住院期间辅以多学科团队协同护理,能有效缓解肺部通气情况,降低疾病复发率,避免变应原进入病房,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