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题意义探究引领下的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策略
——以外研版小学《英语》(一年级起点)五年级下册主题单元“A Great Present”为例

2022-03-29王芳武茜

英语学习 2022年3期
关键词:礼物整体意义

文/王芳 武茜

问题的提出

碎片化教学在当前小学英语课堂中比较普遍。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常常只针对某一节单独课时的重要语法知识与语言运用知识进行备课,忽视该文本与单元内其他文本之间内在统一的关联,这样就使得上下课时之间缺乏衔接,难以体现教材单元的完整性。原本一个较为完整的单元知识结构,一旦被人为地、机械地割裂开,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感到学习内容的零散与断裂,无法形成结构化的知识体系。

改变这种碎片化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要从单元整体设计的角度,统筹安排且循序渐进地实施单元整体教学。为了提升教师开展单元整体设计教学的意识和能力,本文将结合具体案例,探讨具体、可操作的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策略。

主题意义探究引领下的单元整体教学的概念以及意义

单元是一种学习单位,是一个学习事件、一个完整的学习故事(崔允漷,2019),是一个包括目标、内容、过程和评价的学习单元(汤青,2018)。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是以教材中的单元为基础,以单元主题意义为导向,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和教学效果评价的整体化设计(胡润、陈新忠,2020)。单元整体教学过程就是以单元的主题意义建构为核心的语言的“学”和“用”融合的过程(付绘,2021)。由此可见,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有利于帮助教师跳出专注于零散知识点的教学,转而引导学生关注单元主题意义,进而把握学科本质和内涵,指导学生做人做事。这就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提供了可能的途径。

主题意义探究引领下的单元整体教学是指教师以发展学生语言能力、落实立德树人和学科育人的教学目标为指导思想和设计理念,基于特定单元主题的整合化教材资源,挖掘语篇的核心价值,建立内容要素的有机关联,梳理基于主题的结构化知识,并最终“搭建起一个由主题意义引领、各语篇子主题意义相互关联、逻辑清晰的完整教学单元”的过程(王蔷等,2020)。从课程实施角度,它是指基于主题意义的探究,教师借助英语学习活动观,通过创设真实情境和任务,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意义,整合性地学习和运用语言知识,逐步建构起结构化知识,最终达到深化对主题意义的理解和认识的目的。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设计反映学生学习表现和学习成效的评价活动,以确保教、学、评的一致(王蔷等,2021)。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策略探究

主题意义探究下的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有四个重要环节,即:选择单元学习主题,确定单元学习目标,设计单元学习活动,开展持续性评价(见图1)。

图1.单元整体教学环节

针对单元整体教学设计,马兰(2012)提出“钻研课程标准,分析教材;整合单元内容,编制目标;分析学习起点,洞察学情;预设评估要求,拟订量规;选择教学策略,形成方案”五个步骤。钟启泉(2015)提出,单元设计一般遵循ADDIE模型,即:分析(Analysis)、设计(Design)、开发(Development)、 实施(Implementation)、评价(Evaluation)。

由此可见,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是一个在充分分析课程标准、教材和学情的基础上,明确单元主题、整合单元内容、确立单元目标、设定单元大任务、设计单元课时活动、制定单元评价标准的过程。

在此基础上,笔者将小学英语主题单元教学设计分为以下步骤:研读教材,整体把握单元设计意图;搜集参考相关资源,拓展单元设计思路;挖掘单元内各语篇的核心育人价值,提炼单元主题意义;制订单元主题教学目标;围绕主题意义,整体规划单元学习进程;开展持续性评价等。

下文将以外研版小学《英语》(一年级起点)五年级下册整合后的主题大单元“A Great Present”为例,具体说明主题意义探究引领下的单元整体教学策略。

1.研读教材,整体把握单元设计意图

主题单元是对话题单元的提升与发展,其核心在于整合含有相同或相似话题的教学材料,从而剖析出教材所蕴含的育人价值。一个好的主题有助于教师创设更真实、更有意义的情境,将英语学习和真实生活联系起来,使英语学习不再局限在语言本身,将文化、生活、情感、思辨等融入语言活动,使学生能够运用英语交流思想,分享情感和经历。

为了从以功能、话题为主线的教学材料中提炼具有育人价值的主题意义,教师首先需要从语言知识和内容结构层面深入研读原教材中含有相同或相似话题的教学材料,挖掘教材内容所内隐的价值意义。

笔者从主题意义相关性、内容逻辑相关性、文体结构相关性以及语言借鉴相关性这几个维度,研读和梳理了以外研版小学《英语》(一年级起点)五年级下册Module 4、Module 5、Module 8的内容(见表1)。

表1.外研版小学《英语》(一年级起点)五年级下册Module 4、Module 5、Module 8教材内容与知识梳理

从话题的角度看,Module 4、Module 5、Module 8都围绕礼物(Presents)展开。内容主要聚焦在准备礼物的过程,包括选择礼物的原因,从大小、颜色和特征等方面甄选礼物或者制作礼物的过程,准备好礼物时的心情和感受以及追踪他人对礼物的反馈。

我们建立起话题与学生生活的关联,思考该话题对学生生活和做事方面的指导意义,就会发现这个话题承载的育人价值。礼物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一提到礼物,学生都非常兴奋,要么憧憬着自己想要收到的礼物,要么从记忆中搜索着曾经送给他人的礼物。但如何挑选合适的礼物以及如何适时地询问对方对礼物的反馈一直是困扰学生的难题。他们有必要去探究礼物的内涵,感受礼物背后所传递的人间温情。基于此,教师可以设置“A Great Present”的单元学习主题,带领学生通过学习本单元,讲述自己与礼物有关的故事,并反思自己送过的礼物是否合适,帮助学生建构合理的礼物观,将学习与生活、语言与做事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2.搜集参考相关资源,拓展单元设计思路

确定了单元主题之后,教师可以围绕主题,搜集更多相关资料。这些资料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材料,更重要的是能帮助教师开阔眼界和思路,从深度和广度上提升对主题的认识,跳出固有思维模式。此外,教师需要对找到的多种资源进行甄选、改编、整合等,使之更好地与单元主题相融合,真正为对主题意义的最终建构起到积极作用。

结合礼物的话题,教师搜集到了给他人送礼物的故事、选择礼物的方法和各国送礼物的风俗等资源。考虑到教材中的相关话题分别分布在三个不同的模块中,不利于学生从整体上认识送礼物的全过程,且语篇类型以对话为主,因此,教师最终选择了一个关于生日礼物的绘本故事。这个补充的故事一方面可以丰富语篇类型;另一方面,它完整而清晰地展示了从准备礼物到送出礼物再到收到反馈的全过程,是对教材内容的概括。同时,故事最后的讨论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主题意义的理解。

3.挖掘单元内各语篇的核心育人价值,提炼单元主题意义

在整合教材原设计内容和拓展资源的基础上,教师需要与教研组或同行、专家讨论和论证,最终确定单元主题和任务。之后,围绕单元主题和任务分析、讨论期望学生在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等方面得到哪些发展,制订凸显所学内容核心价值的单元学习目标。

通过研读原三个模块内的四个语篇,笔者围绕“礼物观”这一核心概念将本单元的主题意义建构过程整合为三个部分,涵盖三个子主题意义,共六个课时(见表2)。

表2.“A Great Present”单元主题意义的建构过程

第一部分是主题意义的基础理解部分,旨在帮助学生在获取、梳理、概括并整合的基础上,认识和客观地介绍礼物,包括礼物的特征、买/做礼物的原因、甄选/制作礼物的过程以及他人对礼物的反馈。

第二部分是主题意义的深化理解部分。学生通过阅读补充的绘本故事,在把握故事情节和主旨大意的基础上,分析、评价礼物的好与坏,思考什么才是“A Great Present”,形成了对“礼物”背后“礼”的认识,即“礼轻情意重”,树立正确的礼物观。

第三部分是主题意义的应用实践和重构认知部分。应用实践部分的主题写作活动旨在让学生通过再次梳理绘本故事中的情节和语言,结合自身生活经验,有逻辑且生动地记叙一个与礼物有关的故事,进而加深对礼物意义的认识。

此外,在分享故事会环节中,学生整体回顾本单元的所学内容,形成对本单元主题意义的整体理解。同时,在建构单元主题意义的基础上,学生分享自己与礼物有关的故事。学生通过自评和他评,重新认识、看待和分析自己当时送出的礼物是否合适,进而意识到作为送礼物的人,应学会将礼物背后的情谊以正确且合理的方式传递出去,让对方能够感受到礼物带来的温暖。在此基础上,学生形成对礼物观更深层次的理解,即学会选择礼物,并学会以表达心意的礼物为纽带,向他人传递情感,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4.制订单元主题教学目标

单元目标是课程目标的有机组成部分,单元教学目标要以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宗旨,根据各单元主题和教学内容来制订,教学目标应该可达成、可操作、可检测(教育部,2020)。

单元教学目标是单元整体教学的基石,能够有效地帮助教师精准定位教学重点,合理恰当地确立单元整体教学目标,以确保在各个语篇的教学中更好地落实主题意义。

基于上述分析,笔者制订的“A Great Present”单元主题教学目标如表3所示。

表3.“A Great Present”单元主题教学目标

5.围绕主题意义,整体规划单元学习进程

教师要围绕所提炼的单元主题和单元学习目标,合理规划单元主题学习任务的进程。为此,教师需要围绕主题意义,整合和重组教材原有的教学内容与拓展内容,整体思考和安排所学内容,细化语言学习和关键问题解决的阶段和步骤,并根据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来安排单元课时。同时,教师要确保各课时学习内容和相关语言的科学性、逻辑性和进阶性,循序渐进地为最终的单元学习任务产出作铺垫。

笔者通过梳理和整合单元内容,形成了主题意义统领下,各个子主题相互关联、层层深入且结构分明的单元框架图(见图2)。

图2.“A Great Present”单元框架图

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主题单元教学与以往英语教学的区别在于:第一,改变了教材中“话题—功能—结构—活动”的设计思路,以主题和任务为主线,围绕主题意义,层层搭建内容和语言支架,最终帮助学生搭建起一个以主题意义为核心的知识网络;第二,主题单元教学更强调语言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将语言学习和生活实际相联系,实现了教学向生活的延伸,可以更有效地指导学生做人和做事。

6.开展持续性评价

教师要关注学生是否学会了,而不是自己有没有教到。因此,评价应贯穿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学生通过整体单元的学习,是否达成单元整体学习目标,取决于每个课时目标以及各课时中每个学习活动目标的完成情况。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生成情况,并通过制定评价量规,观察、分析课堂生成情况,评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最终实现教、学、评的一致。

单元评价任务既包括对各课时每个学习活动效果的评价,又包括对单元整体学习效果的评价。教师可以将最后的单元综合性输出活动作为单元整体评价任务,评价学生的单元学习效果(胡润、陈新忠,2020)。

下面,笔者仍以“A Great Present”学习单元为例具体说明。教师根据单元目标,设置了本单元的整体评价任务,即以“A Great Present”为题,讲述自己的一个与礼物有关的故事,并编制评价量表(见表4),来评价本单元的学习效果。

表4.单元主题写作任务“A Great Present”评价量表

学生的故事要包含礼物的特征、买/制作礼物的过程和对方的感受等内容,这也正是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所以这个单元整体任务可以直接评价整个单元的学习效果和目标达成度。为了使评价具体、操作性强,教师从立意、内容和语言形式三个维度详细描述了评价标准。教师和学生可以对照各项评价标准进行评价和反思,发现问题,改进教学和学习方式,从而达到提升单元学习效果的目的。

结语

综上所述,主题意义探究引领下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突破了传统的碎片化教学模式,转而开展纲领性统领的结构化、整合化的课程教学(王蔷等,2021)。它要求教师从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这一长远的育人目标出发,整合教材内容,充分挖掘单元育人价值,并将育人目标融于与真实情境相结合的主题意义探究和语言实践活动中,推动英语核心素养落地。

猜你喜欢

礼物整体意义
有意义的一天
生之意义
歌曲写作的整体构思及创新路径分析
关注整体化繁为简
设而不求整体代换
送错的礼物
爱的礼物
礼物
改革需要整体推进
诗里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