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科学课堂评价构建探究
2022-03-29虞振选
虞振选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行,学生的核心素养越来越受到重视。核心素養是学生适应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本文就核心素养下的初中科学课堂评价的构建进行论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科学课堂;构建
引言
随着新时代教育工作改革的深化推进,初中阶段的教学模式发生了诸多改变,越来越多的新式教学方式融入教学工作之中。其中,问题化教学法的运用,既可以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还能够提升教学质量。该种新式教学方法是基于新课改目标提出来的,侧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育。而在初中科学课堂上运用该种教学方法,既可以促使学生在自主探索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知识,还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这对于提升初中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十分关键。
1实验动手操作,挖掘科学课堂教学的乐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源于学生的学习乐趣,乐趣有了,兴趣也有了,学习效率就高了。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这句话,作为一名教师,一名教授者、观察者,笔者是深有体会的。语文学习好的学生会说,我喜欢语文;数学学习好的学生会说,我喜欢数学。那么笔者希望学生的科学都能学得极好,然后骄傲地告诉大家,我们喜欢科学。为此,笔者努力让科学课堂教学变得与众不同,让科学有独特的乐趣。在新教材改革后,从一年级开始开设了科学课程,虽然每周只有一节课,但是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段全新的旅程。在旅程的第一站,笔者希望学生开心出发,在每一节课中,享受科学带给他们的快乐,从而自然而然地喜欢上科学。想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就需要精心准备每节课。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没什么比上课动手做实验更能激发他们的兴趣了。例如,在教学一年级《观察一瓶水》时,笔者让学生通过观察感知水的特征,如无色、无味、会流动等,效果是最好的。对于水,学生非常熟悉,但是在科学课上将其作为观察对象,应该是第一次,所以学生是激动的、开心的,而且是很感兴趣的,对于知识点的发现和掌握也是水到渠成的。作为对比,在本课中,笔者还准备了洗发水、小木块等,在课堂上,让学生通过对比研究的方法,了解水和其他物体之间的异同。一节课,学生在愉快的探究活动中体会到了科学课的乐趣,能力和兴趣也在逐渐增强。
2运用微课将科学与实际联系起来
运用微课将书本上的知识点编辑成日常生活中的视频,让学生明白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可以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场景作为知识教学的切入点,通过播放相关微课视频,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对课堂上教授的科学知识点进行学习和探索,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和目的,构建高效课堂。以初中九年级科学上册浙教版《食物的消化与吸收》为例,教师通过播放微课视频,以日常生活中人体的进食为例,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出发,食物的消化过程通过视频来体现,就显得简单得多,学生也更容易去理解,以此来避免书本上繁琐的文字过程使学生产生学习的畏惧感。
3知识延展,深化生命观念
食物在人体中“旅行的第一站”是口腔,教师在课前已经布置了一个趣味活动——“米饭的不同境遇”,要求学生先用舌头舔几下米饭,接着慢慢咀嚼一小口米饭20秒以上、细细品尝,思考:两次的味道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呢?学生向书本、家人及互联网等寻求原因,同时还将产生的新问题带入课堂,教师则进行汇总、解释和修正,提出关键性的问题:牙齿、舌头和唾液腺共同参与了口腔内消化,它们各自的结构与功能有着怎样的关系呢?在此基础上,教师对学生已学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知识进行延展,引导学生归纳出消化的两种类型——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自然地推理出米饭由不甜变甜的根本原因是唾液淀粉酶将淀粉转化成了麦芽糖。“尝米饭”的活动体验使学生在理解生物学概念的基础上形成并深化“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认识到生物的多样性与统一性;进而敦促学生准确把握科学知识的内涵,再用其外延去解释生物学现象,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世界观,挖掘生命活动的规律。
4借助文学作品,创设人文问题情境
目前,在学生所学的文学作品中,有一些情节或名句对于科学教学活动有着一定的引导作用。在科学教学期间,科学教师可以通过跨学科教学的方式,运用这些文学知识来创设问题情境,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对科学知识有一个深入的了解,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人文修养。因此,在科学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必须注意跨学科知识的联系性,借助学生熟知的文学作品来组织问题化教学活动,深化初中生对科学知识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知。以“生物与环境”这一章的教学为例,在课堂上为了帮助学生了解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教师可以运用文学作品来开展教学活动。比如,引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样的诗词,可以使得学生从侧面了解地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以“月相”一课的教学为例,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用“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句古诗来设计问题情境,这样学生就可以对月相的变化有一个感性认知,随之教师可以用实验的方式为学生呈现月相,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对科学知识有一个全面的认知,还能够提升学生的人文修养。可以说,在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文学作品中的情境或名句来设计问题情境,有助于增强问题化教学法的应用效果。所以,在初中科学教学的时候,教师需要立足实际,充分考虑初中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合理地运用文学作品来设计问题化情境,以此来改变学生对科学学习的认知,引导学生通过跨学科学习的方式,实现自身创新能力与人文修养的提升。
结语
综上所述,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科学课程作为初中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以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和总目标,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途径并承担着重要职责。德国物理学家冯·劳厄曾说:“教育给予人们的无非是当一切已学过的东西都忘记后所剩下来的东西。”而这“所剩下的东西”就是“素养”,它不是具体的概念和规律,也不是确切的方法和技巧,而是深入学生骨髓的价值观、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
参考文献:
[1]郑上厚.初中科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激发[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1,6(17):105-106.
[2]任浩男.探析初中科学问题情境教学有效性策略[J].读写算,2021(20):149-150.
[3]任建君.问题化教学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运用探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1(12):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