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下赣南客家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2022-03-29吴建辉肖锋
吴建辉 肖锋
摘 要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赣南客家民俗体育在旅游产业中所具有的区域特色和对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进行论述,着重从旅游产业改革的供给侧角度,对赣南地区著名旅游景点中的客家民俗体育项目的开发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赣南客家民俗体育内容丰富、风格独特,很多民俗体育项目具有旅游开发的潜力;赣南旅游景点中现有客家民俗体育项目在宣传力度、供给容量、供给方式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研究提出:广泛宣传激活市场需求;扩大供给提升供给产品数量;转变思路提升供给产品质量等措施。
关键词 供给侧改革 客家民俗体育 旅游开发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2)02-015-05
一、引言
“旅游”,第七版《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旅行游览”,其中包含“旅行”和“游览”两层意思。旅行,是指为了办事或者游览从一个地方到另外一个地方。多指路程较远的地方,齐飞(2020)解释为“离开‘常住地’或‘惯常环境’”。游览意为从容行走观看(名胜、风景)。由此,旅游可以认为是人们离开惯常环境到另一个地方观看名胜、风景的休闲活动。本研究中的“体育旅游”确切地说是“旅游体育”。研究中的赣南客家民俗体育是指发生在赣南地区的传统体育的总和,其不包括近代以来由国外舶来的以奥林匹克为代表的篮球、排球等现代体育项目,而主要指采茶舞、踩高跷、舞龙、舞狮跷等表演类体育项目;扁担顶力、扳手腕等勝负类项目;踢毽子、滚铁环等娱乐游艺类项目;客家武术等武术军事类项目。
2019年赣州市GDP总量是3474.34亿元,而旅游产业带来的经济收入达1408.5亿元,由此可见旅游业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分量。但从众多文献来看,我国在体育旅游的开发方面还都存在不少问题。吕哲、朱津朋、卢威威(2020)指出体育旅游产业市场主体与产品体系不清晰、群众需求与有效供给之间存在矛盾、相关资金与专业人才相对匮乏等。毕天琦、闫萍(2020)指出:近十年人民的体育意识不足、缺乏体育旅游专业人才、体育旅游资源开发不完善。廖金琳、赖善业、吴建新通过对闽粤赣地区的生态体育旅游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指出:客家体育旅游产品结构单一。从近些年来学者对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情况的研究以来看,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是对整个旅游产业的有效丰富和补充,对旅游业起到的积极作用无可替代。客家民系是中国最大一支汉民系,在2000多年的客家迁徙史中所形成客家体育文化是中国优秀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其形式多样,历史悠久,很多体育项目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结和很强的观赏性,简单易行,操作方便,参与便捷,对旅游者来说无论从观光角度还是体验角度,都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但从预调查来看,赣南客家民俗体育在旅游中资源的开发遇到的问题在很多研究中都得到了体现,同时也有不同的新问题。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并提出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而属于第三产业服务业的旅游业正属于实体经济范畴。2020年6月11日至13日,2020年江西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赣州市召开。省长易炼红强调,要打造区域性特色品牌,要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等各个方面,挖掘内涵、增强互动、提升附加值。以赣州为代表的赣南,文化底蕴深厚,自然环境优美,是著名的旅游城市。疫情之前的2019年,赣州全市接待游客1.34亿人次,同比增长24.13%,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408.5亿元,同比增长25.73%。鉴于此,如何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深挖赣南客家民俗体育在旅游中的资源,以促进赣南经济社会发展十分重要,也十分必要。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赣南师范大学图书馆、赣州市图书馆、赣州市文化广电新闻旅游局网站等,以“体育旅游”“民俗体育旅游”“客家体育旅游”等为关键词查阅有关书籍、报刊、期刊、行政文件等资料,并进行仔细研读归纳,掌握相关研究的前沿,最新政策等。
2.调查法。研究选取赣州市通天岩风景名胜区、赣州中华汉字文化主题公园、赣州市客家五龙风情园、大余丫山风景区、花田小镇五个不同主题类型的旅游景区,在2021年五一劳动节期间对景区中游客采取随机问卷调查。每个景点随机发放问卷100份,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问卷500份,有效问卷484份。
3.访谈法。访谈赣州市旅游主管部门相关工作人员、旅游景点、景区负责人等,了解景区中客家民俗体育项目的设置、管理、旅客参与、收支等情况,并听取其意见和建议。
三、结果与分析
(一)客家民俗体育旅游经济学属性解析
体育旅游产业供给侧改革,是用改革的办法推进体育旅游业内容和结构调整,既要根据市场需求,增加市场所需求的服务产品,同时也要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增强体育产业供给量和质,以满足游客对体育需求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从经济学角度来说,客家民俗体育旅游属于服务业,属于第三大产业,在产业经营运行中主要是以提供有偿服务为主要产品,具有非实物性、不可储存性、与消费者同时性。鉴于体育服务产品的特殊性,体育旅游一般可分为观光式和参与式。观光式主要是游客通过观看欣赏体育项目的比赛或表演、体育事物的展示等为主要参与方式,达到游客愉悦心情放松身心,进而实现创收盈利的目的。参与式就是所提供的体育服务过程,是让游客亲自参与其中,通过亲身体验,收获快乐。此处的“参与”有别于部分学者提出的以参加体育赛事为主要目的的参与式体育旅游,这种以主要参与体育比赛为目的的体育旅游是从产业的需求侧来定义的,而此处所说的参与式体育旅游,则主要从供给侧来定义。也就是说所提供的体育服务产品是游客在以观光休闲为主的途中,“顺便”可体验参与的体育服务项目。经调查,目前赣州市客家民俗体育项目的赛事不够丰富,影响力不足。近些年赣州市体育局、各协会也分别组织了诸如毽子、跳绳、象棋等多种客家民俗体育项目的比赛,2017年还举办了“江西省赣州市毽球邀请赛”赣州市“赣州棋院杯”象棋邀请赛,2018年举办了第三届跳绳大赛暨第五届上海国际交互大奖赛(赣州站)。此外还有本地区内的比赛,但是比赛的氛围仍还不够热烈,影响力有限。以此类参与比赛为主要目的,顺便观光的旅游开发仍处在较初级的水平上。研究所提出的参与式并非此类。从客家民俗体育的特点来看,以观光式为主,具有可开发性的客家民俗体育项目主要集中在采茶戏、灯彩、舞龙舞狮等具有表演性的项目和客家武术项目上。该类项目表演需要一定的场地、道具,表演者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且表演过程都比较紧凑,游客一般不具备参与体验的可行性,只有通过观赏从而愉悦身心。而以参与式为主,具有可开发性的民俗体育项目,主要集中在扁担顶力、扳手腕等胜负类和踢毽子、滚铁环、荡秋千等娱乐游艺类项目上。该类项目一般场地要求不高,专业技能含量低、便于操作、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很多项目是游客年少时玩过的游戏,例如扳手腕、打弹弓、斗鸡(斗拐)等男子项目,砸沙包、踢毽子、编花篮等女子项目。这些项目都饱含着游客们少儿时美好的回忆,带有一定的情感,无论是成年人还是甚少接触过此类“土游戏”的少儿都有较浓厚的兴趣。一拾年少时的美好,尝试古老文化挑战,都对游客具有较强大的吸引力。
(二)客家民俗体育项目在旅游中开发性分析
赣南客家民俗体育是指近代以前在赣南客家地域民间所发生并流传至今的所有体育活动内容。我国民间文化博大精深、形式自由、千姿百态,客家民俗体育也同样形态各异,丰富多彩。结合客家民俗体育在传统历史上开展的主要目的,客家民俗体育项目可分为祭祀祈福类和非祭祀祈福类。祭祀祈福类可以依据表现形式等分为:组合表演类、舞龙表演类、舞狮表演类、舞蹈表演类、胜负类。非祭祀祈福类可分为:娱乐休闲类、武术军事、胜负类(表1)。从客家民俗体育项目的分类和开展特点来看,其具有很强的民俗性,它们地域特色鲜明,文化源远流长,在当前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大背景下,无论是从政治要求还是从游客的喜好来看都对会游客产生很强的吸引力,具有旅游开发的可能性。据调查2019年赣州全市接待游客达1.34亿人次,无论是春节石城灯会还是上犹九狮拜象表演,期间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络绎不绝。但是各个项目不同,场地要求、道具设施、专业技术水平、经济投入等各有不同要求。具有表演性质的项目游客主要以观赏为主,一般硬件和技术的要求相对较高,投入较大,这就要充分考虑在作为体育旅游产品开发时,尤其是民俗节庆和国家法定假日之外的旅游淡季,能否得到相应的经济回报。否者,在价值规律的调节下,可能会被淘汰。对于其他兼具表演性和体验性的项目,尤其是娱乐游艺类,如抽陀螺、滚铁环、弹弓、踢毽子,因其场地设施要求较低,专业技术性不强,且对于很多游客来说蕴涵有少儿的美好记忆,这就决定了游客参与的积极性会很容易被調动。
(三)客家民俗体育在旅游市场中的经营状况分析
1.客家民俗体育在旅游中需求侧状况分析
据调查,2019年江西省内旅游的主流形式是自助旅游。2019年国庆期间,江西省接待的游客中,自驾出游成为家庭度假休闲的主要方式,7成以上的游客属于自驾车旅游,占比为73.33%。多数游客是以家庭为单位的亲子类游客,占比49.7%,与朋友一起出游的占比为24.3%,独自出游的占比14.8%,情侣出游的占比11.1%。29岁以下的游客占江西省境内游客总数41.2%。研究通过对赣南几个景点的游客随机调查,有97.2%的游客对景区开展客家民俗体育项目持欢迎态度,并表示如果免费或者价格合适,非常愿意观看参与。调查也显示,老年游客更愿意以观赏的形式参与其中,尤其是采茶舞、秧歌等项目,但不能占用过长时间,否者其他就挤压了观看其他景色的时间。中年人和儿童则更愿意选择体验式的客家民俗体育项目,如抽陀螺、弹弓、踢毽子、荡秋千等。由此可见,客家体育民俗项目在旅游产业中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2.客家民俗体育项目的开设情况及经营状况分析
(1)项目开设情况及分析。经调查,所选取的五个景区中,开设的客家民俗体育项目总体来说比较有限(表2),以表演性为主的项目较少。开设的表演性项目也并非完全是为了给游客观赏或参与的。例如,客家舞龙风情园的采茶舞(戏)等表演性项目,其主要以来此办酒席或者节日庆祝等为经营对象。太极拳也是周边市民的健身休闲行为,并非专门为游客表演的项目。在旅游景区开设的客家民俗体育项目,主要侧重于操作性和参与性较强的游艺娱乐类,大部分游客都是一天或者半天游,而旅游景区一般面积都很大,游客的心愿首先是在有限的时间内要看完景区内所有的景色。表演性客家体育项目一般都需要较长的时间,在游客还未全部观赏所有的风景情况下,就可能放弃观看客家体育表演,或者更愿意选择“走马观花”。而以游艺娱乐类为主的客家体育项目,却更容易受游客接受,因为这类体育项目,简单方便,耗时少,既具有一定的观赏性,更具有很强的可参与性和挑战性,只要价格合适,也定然会有更多的游客选择。
(2)项目的经营情况。从调查来看,各景区的客家民俗体育项目大部分都是免费的,也就说只要买了景区门票,这些项目都可以观赏体验。个别收费项目,经营者是租赁景区部分区域,场地设施自备,自负盈亏。例如大余丫山的踩高跷、滚铁环,花田小镇的秋千、拔河等都是免费参与体验。大余丫山的超级大秋千、赣州汉字公园的踩高跷是收费项目。超级大秋千的收费情况是20元人/次,踩高跷的收费情况是15元人/次。从游客参与情况来看总体参与度较好,免费项目参与度明显较高。但无论免费还是收费项目也都存在不同期的闲置现象,从供求关系上来看,大部分是处在供大于求的状态,尤其是旅游淡季。
出现供大于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受疫情影响,2020年初疫情爆发后,为积极应对,国家对人员流动进行了严格的管控,尤其是国际、省际、甚至市际之间的人员流动,即使疫情总体情况得到基本控制后,各地政府管控仍未完全放松,并倡议人们尽量减少聚集和外出,旅游业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各旅游景区游客总体数量明显减少。赣南各景区是同样现象(表3)。
其次,经营者对市场对需求侧的掌握不够。对需求侧不够了解,就会导致供给侧的服务产品数量和结构不合理。游客很大一部分都是以旅游团、或者家庭、或者恋人为基本组织形式,也有少数单人旅游,不同的游客对不同的项目有不同的兴趣。经营者对游客更有意愿、有能力、有时间参与的项目不能清楚把握。表演性项目耗时长、形式缺乏灵活,大部分游客都是携家带口一起旅游休闲,每个人的爱好不同,尤其是儿童,因看不懂,所以对此类表演性项目缺乏兴趣,众口难调情况下,这样的“游团”选择一起观看该项目的可能性较小。此外游客在游遍全园的“迫力”下,不会把很多的时间只花费在一个或有限的几个项目上,后边还有很多美丽的景色有待去观赏。所以,将表演性项目的表演形式进行灵活改变,设置成时间较短的分段、定时表演,对“走马观花”的游客来说应该更具有可接受性。
从五一黄金周参与式客家民俗体育项目的经营情况来看,游艺娱乐类普遍情况较好,人气较为旺盛。很多游客在年少的时候都亲自制作过或参与过,例如弹弓、秋千等,不仅具有观赏性、趣味性,也具有挑战性,参与其中能唤起和享受少儿时的美好回忆。对于少年儿童来说,又具有很强的挑战性,很多项目简单易行,操作方便。经过改造后,又填充了新的元素,例如大余丫山的欢乐水弹弓、超级大秋千都比较受游客的欢迎。尽管游艺娱乐类客家民俗体育项目,相对更容易被游客接受,但仍有部分景区未开展此类项目或者处在相对闲置状态,从经济学角度上来讲这是产能过剩。产能过剩是指某些(个)行业按既定技术水平和现有生产能力提供的产出供给量超出了市场对该行业产出需求量,从而导致部分生产能力过剩或闲置的现象。但从对游客的调查来看,客家体育旅游产业应该处在需求过旺、产品供给相对不足的供不应求的状态。由此,目前客家民俗体育在旅游中提供的服务产品,处在既供不应求同时又供大于求的矛盾中。解决此问题的根本办法是从供给侧进行改革。
四、供给侧改革措施
(一)广泛宣传激活需求市场
既然是市场那就离不开供求两侧,且需求先于供给,所以供给侧改革也要先了解市场需求,以需求为导向,推动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改革,改革措施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客家民俗体育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很多项目极具观赏性、体验性,在旅游资源开发方面能给游客带来不一样的享受,市场潜能很大。但是实际调查来看客家民俗体育在旅游中所占的份额远没有到达理想状态。所以,有必要首先从宣传着手,加大宣传力度。赣南优美的自然风光是吸引游客的一个重要因素,但赣南客家文化也是一个鲜亮的宣传名片,客家文化中的客家民俗体育文化,不仅内容丰富、还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一些项目具有表演性观赏性,一些项目又兼具观赏和体验性,游客无论是从观赏角度还是从体验角度都能找到兴趣所在。所以,在通过网络、电视、手机等渠道广泛宣传中加大客家民俗体育元素的体现。
(二)扩大供给提升供给产品数量
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重点是优化产业生产供给结构,减少无效供给,提高有效供给,提升供给质量和效率。对客家民俗体育在旅游中的开发来说,也就是减少没有人愿意观看和参与的项目,提升参与性项目的趣味性、可操作性和吸引力。从调查来看,客家民俗体育在旅游市场中的具有巨大的需求是一定的,但在各旅游景区中客家民俗体育项目的设置偏少,尤其是体验性较强的游艺娱乐类项目,需要提供更多的项目加以充实。当然客家民俗体育项目的增加是需要充分了解需求侧的需求情况的基础上,尤其是游客在时间和金钱上的花费,时间上是否灵活,价格上游客是否能否接受,总之要让游客认为在旅游中享受客家民俗体育服务是时间充分的,物有所值的,能充分获得放松、休闲、娱乐等旅游初衷。此外在增加客家民俗体育项目的过程中,还要充分考虑客家民俗体育项目在旅游景区要集中资源,凝聚人气,烘托氛围,就是成立专门的客家民俗体育游乐区,将所有有关客家体育的内容全部纳入其中,也可与客家民俗体育的其他有形的物质产品、工艺品销售等附加品一并囊括,形成一个“集市”。在人气得到聚集的同时加以科学引领管理,使整个“市场”步入良性循环局面。
(三)转变思路提升供给产品质量
在服务产品的质量上,客家民俗体育项目的供给仍要充分考虑需求侧的特点,以市场为导向进行结构改革才能适应价值规律,实现最大盈利。例如考虑到大部分游客到同一个地方旅游的时间一般都是一天或者半天的短时特点,表演性客家民俗体育项目的一个完整节目的时长就应该做出适应性调整,不宜过长,定时表演,消耗时间太多就会压缩游客游览其他景色的时间,这就会给游客带来时间上的紧迫感,这种紧迫感与游客放松休闲的旅游目的是相悖的。在节目时间压缩的同时,如何定价也要深思熟虑,否则,游客消费就会有物非所值之感。当然也可以采取在公共场地免费表演。对于游艺娱乐类项目,该类型项目一般比较灵活,场地要求,时间限制、技术含量都较小,投资小,收益快,随至随玩,老少皆宜,亲身体验又能满足游客的成就感和新鲜感,成人可以找回童年乐趣,少儿可以找到新鲜刺激,对各种人群的需求都能有所满足。另外,还可以考虑项目扩充,只要价格合适,安全等措施到位,游艺娱乐类项目甚至可以担当客家民俗体育在旅游开发中的主要角色。
(四)政府既要扶持助力又要宏观干预
在旅游中开发具有特色的客家民俗体育项目是旅游产业的有效补充,初期可能会遇到知名度、影响力等方面的影响,此时就需要政府要给予积极的扶持帮助,广泛宣传。这不仅是對整个旅游产业的积极帮扶,也是保护和传统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是迎合当代四个自信的政治要求。政府可以率先着手协助调研市场需求,根据调研结论指导客家民俗体育项目在旅游中有序、合理、合法地开发,不宜完全撒手交给市场来决定。当然,市场的自我调配是最真实最具有说服力的,但是市场调节具有一定的周期性,甚至会出现欺诈行为,一旦失策名声口碑受到影响,想重新树立品牌就需要付出更多的代价。例如传统弓箭项目,如果游客普遍能接受的价格是10元钱可以射20支箭,每天能售出300支箭,对一人即可经营的项目来说,其收入已经赶上甚至超过了赣州市城镇居民的平均年收入,此时供需相宜,符合价值规律,该项目也处在较为理想的运行状态。如果经营者错误的认为游客都是花钱如流水的“富豪”,或者只要孩子喜欢大人就不得不委曲求全满足孩子的要求,将价格离谱得定为100元射20支箭或者更高,那么这个消费标准一旦传出,可能原本应该人头攒动的场面就变成门可罗雀,游客也会主动避开。结果价格上去了,参与者数量下来了,最终入不敷出关门大吉。
(五)市场主导自负盈亏
旅游业属于产业,属于商业,客家民俗体育在旅游中的开发,在政府或者主管部门的宏观调控下,坚持以市场为主体进行经营,政府的作用是在确保合法性和安全性的条件下给予力所能及的帮扶和指导。具体的经营应该交给市场来决定,还拿传统弓箭项目来举例,只要价格在物价局规定的合理范围内,场地设施安全、卫生等措施到位,具体价格定多少,游戏规则怎么定,都由经营者说了算。这样既能减少政府管理成本,又能充分发挥市场调配的灵活性,使供求两侧磨合到一个最佳状态,避免产能过剩和产能不足。
五、结语
赣州是全国文明城市,也是著名的旅游城市。旅游业既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又是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的重要产业。而赣南客家民俗体育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既具有很强的可观赏性也应具有很强的竞技性和娱乐性。将客家民俗体育融入旅游产业不仅能进一步丰富赣南旅游资源,也能使优秀的客家文化得以保护和传承,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的需要。
★基金项目:江西省体育局2020年度科学研究课题,项目编号:2020007。
参考文献:
[1]齐飞.体育旅游:定义视角、要素解构与概念重构[J].财经智库,2020,5(01):127-139+144.
[2]腾讯网.2019年赣州各县市区旅游业发展状况[EB/OL].(2020-8-5)[2021-6-3].https://new.qq.com/rain/a/20200805A0GFNT00.
[3]廖金琳,赖善业,吴建新.闽粤赣边客家地区生态体育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J].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0(02):99-102.
[4]腾讯网.赞!赣州2019年各县市区GDP出炉,南康这么牛![EB/OL].(2020-3-14)[2021-6-3].https://new.qq.com/omn/20200314/20200314A0QG2700.html.
[5]吕哲,朱津朋,卢威威.基于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新疆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20(03):52-53.
[6]毕天琦,闫萍.近十年中国体育旅游研究的历程梳理及展望[J].体育世界(学术版),2020(03):80-81.
[7]搜狐网.2019年江西省国庆旅游接待游客达6261.61万人,旅游收入388.03亿元![EB/OL].(2019-10-9)[2021-6-3].https://m.sohu.com/a/345685526_545092.
[8]严琰.服务业供给侧改革究竟改什么[J].人民论坛,2018(19):84-85.
[9]黄海燕.推动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战略思考[J].体育科学,2020,40(12):3-16.
[10]赵金岭,张淑香.江西省休閑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以赣南地区为例[J].特区经济,2020(01):130-133.
[11]张会楠.全域旅游视角下体育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山西省凤凰山庄景区为例[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0,28(04):131-132+142.
[12]王庆生.我国体育旅游研究与实践进展[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2(01):89-93+109.
[13]刘少敏.体育旅游产业开发特征及其模式构建[J].经济研究导刊,2020(08):101-103.
[14]涂佳.基于空间认同视角的重庆市体育旅游模式的开发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4):125-126.
[15]喻丙梅.同城化背景下闽南体育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发展[J].闽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32(04):88-93.
[16]夏涛.粤闽赣边区客家体育文化旅游圈建设的研究[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5,35(02):167-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