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哈尔滨市羽毛球运动发展现状调查研究

2022-03-29朱宏宇王世君

体育时空 2022年4期
关键词:哈尔滨市羽毛球发展现状

朱宏宇 王世君

摘  要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哈尔滨市羽毛球运动的认知情况、参与状况和与羽毛球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和研究,发现哈尔滨市人民对羽毛球运动普及度较低、市场较为低迷,大部分人对于羽毛球场馆与设施不满意。本文主要分析了哈尔滨市羽毛球运动发展的现状和其影响要素,哈尔滨市羽毛球运动发展要结合当前国内的大环境,深入贯彻国家“全民健身”等政策安排,不忘初心,自主创新,开拓一条属于中国特色文化主导下的羽毛球运动发展规划,期待实现哈尔滨市羽毛球运动的健康永续发展。为哈尔滨市羽毛球运动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际参考。

关键词  羽毛球  发展现状  哈尔滨市

中图分类号:G84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2)02-003-02

一、研究目的

羽毛球运动在哈尔滨市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随着哈尔滨市全民经济水平的稳步提升,对于羽毛球运动参与者人数同样呈逐年上升趋势。本文通过对哈尔滨市羽毛球运动开展现状进行调查,从中找到现阶段哈尔滨市羽毛球运动发展的一系列问题,旨在提升哈尔滨市羽毛球运动的质量与层次,为全民健身的开展和普及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哈尔滨市羽毛球运动发展现状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在中国知网和谷歌学术等文献网站来进行收集线上资源,以及在黑龙江省图书馆等机构来进行收集线下资料文献,根据本文的实际需求,充分了解有关于大众羽毛球运动发展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为本文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问卷调查法。以充分查阅了相关文献为基础,与本文的实际需求相结合,制作了调查问卷。本次调查问卷采用了网络发放的形式。发放问卷200份,回收问卷190份,有效问卷185份。回收率95.0%,有效率92.5%。

3.数理统计法。运用EXCEL等计算机软件对获取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得出准确结果。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哈尔滨市羽毛球运动发展现状

1.哈尔滨市羽毛球场馆情况。改革开放以来,哈尔滨市社会经济经日益增长,人们对于运动健身的需求也呈井喷式爆发,于是羽毛球场馆大量涌现。虽然当前哈尔滨市几乎大部分的室内羽毛球场馆都配备有齐全的照明等设备,但是对于光线的亮度和开放的时间都不能够够达到标准,并且还有很多的室内场馆根本不存在可供大众使用的更衣室、洗浴间等。球场根据其各类设施设备的条件,收费通常在每小时20元左右。哈尔滨市新建的楼盘小区许多配备有物业羽毛球场馆,这些羽毛球馆建造标准也相对较高、数量也较多,但几乎不会对外开放,数量与具体条件难以统计。哈尔滨市羽毛球运动的发展与其运动场馆的建设程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哈尔滨市羽毛球场馆分为大学、中小学和社会场馆三大类别。当前哈尔滨市所有的大学都已经建立了羽毛球运动场馆,但是大部分只是体育综合场馆内的一小个分场馆,成立有单独的羽毛球馆并对大众开放的场馆其中有一部分大学,为黑龙江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省中医药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哈尔滨学院等。哈尔滨市中小学内大部分都建设了体育综合场馆,通常其场馆中都具备一整个具有一定标准的羽毛球场地。其中对大众进行开放且具备一定层次标准的有以下几所主要的中小学校,分别是哈尔滨市十四中学、哈尔滨市119中学和哈尔滨市73中学等。社会羽毛球场馆数量较多且具备一定的标准,其中比较高水平的场馆有会展中心汤尤羽毛球馆、红博毛毛羽毛球馆、会展中心名人羽毛球馆、健德羽毛球馆、力龙羽毛球馆、天行健羽毛球馆等。

羽毛球运动参与者对所在地方的羽毛球场地的满意程度是比较低的,非常满意的人数最少只有36人,仅占所有人数的19.46%,不满意的人数高达102,占比55.14%。这也表明目前哈尔滨市羽毛球场地各方面设施都不尽理想,对于绝大多数羽毛球爱好者来说,场地的设施等并没有达到其预期要求,其中有一定经济水平的爱好者还能够去选择消费更高的俱乐部等地,但也有大量的爱好者因此彻底放弃对这项运动的练习[1]。

2.哈尔滨市羽毛球运动参与者现状。哈尔滨市羽毛球俱乐部羽毛球健身运动参与者的年龄在31—40岁这一阶段较为集中,占比高达46.49%,这一阶段精力充沛,经济基础相对稳定。而20岁以下的青少年参与人数只有18人,占调查总人数的9.73%,大部分原因都集中在虽然中小学都具备一定的场地条件,但是并没有开设相关课程,使得大部分青少年对于羽毛球运动并没有系统的了解和学习。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参与人数也只有20人,占調查人数的10.81%,而其原因都集中在羽毛球作为一项竞技体育运动,对技术有一定需求,且体力消耗较大,一些中老年人并不适应这种高强度运动,他们更多会选择广场舞等非竞技类运动锻炼身体。这一系列原因致使这些特定年龄段的人对于羽毛球运动并没有太高的热情,不能够积极的参与到其中来。并且在185份调查问卷中,男性占比远大于女性,其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第一,结合女性的身体条件以及气质特点,更多女性愿意选择瑜伽等更加温和的锻炼项目,而羽毛球运动强度相对较大、在运动的过程中会产生比较激烈的对抗、同样不可避免会产生一定的运动损伤,且对技术有更高的要求,一些女性并不喜欢这一类运动。第二,对于时间来说,大部分女性并没有过多的时间与精力来进行这项体育运动。

羽毛球运动参与者中有26人偶尔进行羽毛球运动,占总调查人数的14.06%;还有40人每周会参与一次,占比21.62%;76人每周参与两次这项运动,占比41.08%;有43人每周参与三次及三次以上的羽毛球运动,其占比为23.24%。在本次调查中每周进行两次羽毛球运动的人数最多,这些人大多是周末两天来参与的,每周三次与每周一次的人数较为接近,偶尔参与的人数最少,主要因素就是受时间以及场地等因素的限制。

(二)哈尔滨市羽毛球运动发展影响因素

1.地域限制。哈尔滨市位于我国东北部,是黑龙江省省会,冬季温度在-30℃~-18℃,持续时间在150天左右,冰雪资源较为丰富,因此哈尔滨市竞技体育以冰雪项目占优势,羽毛球运动发展极为缓慢,而且哈尔滨市也并没有承办过高级别的羽毛球赛事。直到2012年,才成立了专门的黑龙江省羽毛球培训基地,两年之后的2014年成立了国家青少年羽毛球培训基地[2]。由于这些因素的限制与制约哈尔滨市的羽毛球运动整体较为落后,对于竞技体育的发展更偏重冰雪项目,哈尔滨市独特的地理位置与气候条件都决定了发展冰雪项目是正确的选择,冰雪项目也成为了哈尔滨市竞技体育发展的重中之重。比较来说经费的流入对于羽毛球运动来说就是杯水车薪了,直到2013年5月14日,黑龙江省才成立黑龙江省历史上首支羽毛球专业队伍——黑龙江省羽毛球队。哈尔滨市竞技羽毛球发展的落后程度在很大层面上遏制了哈尔滨市羽毛球运动的发展[3]。

2.普及度低。面对人民大众日益增强的体育运动经济与体育文化经济需求,对羽毛球运动的规模、标准的要求也不断地提升。国务院46号文件中明确指出:“积极扩大体育产业的服务供给,发挥市场的作用。政府实现职能转变,为各类群众体育赛事提供服务”。而对于哈尔滨市羽毛球运动来说首先普及度就存在一定问题。从需求状况层面来看:把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满足感作为羽毛球运动高质量发展的标准,需要紧紧围绕普及羽毛球运动中来,从新媒体、社区服务宣传、中小学课程等多角度建立羽毛球运动需求反馈机制;加大羽毛球运动需求侧改革力度,推动羽毛球运动真正的高质量发展。建立羽毛球运动需求反馈机制,是确保为大众提供高效、准确的服务,提升羽毛球运动的普及度的重要举措。在大数据背景下,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收集反馈信息、开拓羽毛球运动各类技术等方向的沟通渠道,在提升哈尔滨市羽毛球运动的普及度的同时能够满足大众对于体育运动的多元化需求。

四、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迄今为止,羽毛球运动在历经了多次改革创新发展之后逐渐成为中国国内乃至亚洲区域最为重要的运动之一。然而对于哈尔滨市来说,受到地域以及普及度等因素的影响羽毛球运动和冰雪运动相比,似乎长期处在了相对尴尬的境地,这与不断改革创新要求不断成熟专业化与职业化的羽毛球运动体系不相匹配且缺乏一定的市场竞争力成为了抑制羽毛球运动发展的重要因素。当然,它的协同性与动态性也会决定了影响羽毛球运动的发展并不是一成不变地,需要持续改进提高与不断跟随羽毛球运动的市场环境进行重塑,才会发挥本论文研究更大的效用与价值。最后也必须要明确理论与实践的高效灵活转换将是羽毛球运动核心竞争力提升与稳定发展的根本前提。

(二)建议

本研究为哈尔滨市羽毛球运动的评价提供了相对客观与准确的评价标准,有助于进一步推进羽毛球运动发展更加规范化、更加职业化、更加产业化。本研究对哈尔滨市羽毛球运动现状影响因素进行评价研究,但研究过程依然存在很多不足:第一,哈尔滨市存在许多不对外开放的羽毛球场馆,给研究带来不够深入的问题;第二,在對影响因素的评价体系以及选择运用上不一定能够完全契合羽毛球运动的发展现实,需要考虑各个关键影响因素的动态性,所以需要应用到实践中去才能发挥更大的价值,很多羽毛球运动的关键性影响因素评价指标以及评价方式还需要进一步思考与探索,理论基础与实践应用之间的协同发展与动态平衡将成为未来羽毛球运动发展研究的主要方向。展望未来,哈尔滨市羽毛球运动发展要结合当前国内的大环境深入贯彻国家“全民健身”等政策安排,不忘初心,自主创新,开拓一条属于中国特色文化主导下的羽毛球运动发展规划,期待哈尔滨市羽毛球运动获得永续发展。

★通讯作者:王世君(1973-),男,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参考文献:

[1]卢元镇,藏超美.全民健身与生活方式[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

[2]于洋.哈尔滨市羽毛球健身运动参与者现状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

[3]张艳秋.哈尔滨市羽毛球俱乐部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4,32(06):4.

猜你喜欢

哈尔滨市羽毛球发展现状
哈尔滨市天丰工具研究所
失而复得的玉桂叶
羽毛球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方正县第一中学校
羽毛球
飞行的羽毛球
天然气储运技术经济分析
巨灾债券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浅析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面临困境—以丽江市为例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