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语文教学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2022-03-29黄慧珍

当代家庭教育 2022年7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新课程培养

黄慧珍

摘 要:良好的思维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也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的内容立足于初中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实践,分别从“做好预习工作、培養学生思维能力”“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设置梯度教学,训练学生思维品质”“运用灵活教学,积极带动学生思维”“开展小组合作,学生思维产生碰撞”“课后独立思考、夯实学生思维能力”“走进实际生活,培养学生探索能力”,以上七个方面,针对初中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行了初步探索和发现。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语文;教学;思维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2)07-0127-03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Thinking Ability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Under the New Curriculum Concept

HUANG Huizhen  (Longhu Middle School, Zhangpu County, Zhangzhou City, Fujian Province, China)

【Abstract】Good thinking is the basis for students to learn Chinese, and it is also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moting the healthy growth of students. The following contents are based on the practice of cultivating Chinese thinking ability in junior high school, respectively from "preparing the work well, cultivating students' thinking ability", "creating teaching situation, improving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setting gradient teaching, training students' thinking quality", "using flexible teaching" , actively drive students' thinking", "carry out group cooperation, students' thinking collides", "independent thinking after class, consolidate students' thinking ability", "enter practical life, cultivate students' ability to explore", the above seven aspects are aimed at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language thinking ability The cultivation of the initial exploration and discovery.

【Keywords】New curriculum; Junior high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Thinking ability; Training

语文思维能力,是指理解力、分析力、综合力、概括力等各种能力的综合,是整个智慧的核心。思维对于整个学生学习阶段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语文新课标的提出,对中学生语文的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学习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自身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在学习中点点滴滴的渗透,教师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帮助学生培养思维能力,只有学生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等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初中生的语文成绩。

1.做好预习工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和学生们在做好课前预习工作后可以使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更加有效,具体课前准备工作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教师的备课工作;二是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教师的备课内容大致有:学生以什么样的形式展开讨论?课前预习需要做到什么程度?而我们的学生究竟能否真正理解语文课前预习的重要意义呢?课前教学准备工作往往是学生学好一篇优秀课文的开始,不仅可以使学生提前了解课文内容,还可以使学生开拓思维。由此,任课教师应该注重课文的预习工作,在预习工作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学习部编版《岳阳楼记》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查找“四大名楼”分别指的应该是哪几座历史名楼,并将作者自己创作此名楼诗篇的历史背景记录下来,在课前5分钟进行小组互相交流讨论,开展小组自主答题学习,学生应该可以了解到四大历史名楼指的分别是:鹳雀楼、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学生还应了解到诗篇作者创作诗篇的背景是:为了拯救这个国家,提出政治上的主张,违反当时朝廷贪污腐败的核心利益,而被罢免朝廷参知政事的职务,流放至邓州。学生只有在了解本篇文章的创作背景后,才能更进一步了解本文作者想表达的中心主旨:“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胸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对于那些有能力的学生,教师应该可以通过引导其深一步理解学习古代课文中的知识,如本文运用了大量古代互文词语句式:“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通过开展课前预习和讨论,学生可以了解到四大名楼是什么?互文句式的形式是什么?通过开展课前预习工作,既可以使学生学习文学常识,又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得以发散。

2.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据笔者调查了解,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致往往直受到课堂教学兴趣情境的影响,好的课堂教学情境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兴趣,而部分教师仅仅以自身为教学主体,不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感受。长此以来,学生的语文学习教学思维能力往往得不到很好的培养以及锻炼。因此,建议教师在开展语文学科授课教学过程中,应更加注重为学生创设一个教学互动情境,增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了解一些学生的个人想法,帮助每个学生不断提高语文的学习兴趣,进而有效地培养每个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比如,在语文教学《邓稼先》这一课文时,教师先创设一个教学互动情境,可以先与每个学生交流互动,询问学生是否知道以前有关邓稼先这位院士的经典事迹,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具体朗读一段有关邓稼先院士的经典诗句,如《怀念邓稼先院长》,“天府杨柳塞上烟,问君此去几时还”。为每个学生创设一个令人敬畏的学习环境,使每个学生能够怀着一颗令人崇敬的心态来学这篇课文,教师还可以为每个学生具体介绍一些以前有关邓稼先的教学材料以及事迹,介绍课程结束后,可以使每个学生说说自己的个人感想,一位学生这样说道:“邓稼先院士在工作中认真负责,隐姓埋名最后进入茫茫隔壁,扎根边疆,为推动我国现代核武器研究事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邓稼先爷爷很伟大。”学生在回答结束后,教师可以就学生回答的问题进行简单探讨,教师要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在学生与语文老师在共同讨论的互动过程中,可以很好地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语文课堂中来:一方面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语文逻辑思维能力。

3.设置梯度教学,训练学生思维品质

我国古代教学就注重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尽管我国部分教师在上课中对课文的重难点把握得很好,而对于和学生互动提问的设置却不尽如人意,不注重分层设置,在学生未曾深入了解课文主旨时,教师就将课文的重难点设置给学生,而初中学生接触面较窄,往往会不知所措。长期以来,会影响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基于这一现象,教师应该分层设置问题,做到循序渐进地设置梯度教学,给学生提供思考的空间,同时又不失难度,使学生“够一够,摘得到”。在教学《皇帝的新装》一文时,教师带领学生在通读课文时,应该有条不紊地设置阶层问题,不应该一开始就提问本文的主旨是什么,而应该先进行最基础的问题设置:“这篇课文写了哪些人物?”学生这时可以抢答:“大臣、骗子、孩子、百姓们。”教师还要注意到是否每位同学都参与回答了问题,若有同学没有参与回答,教师应重新复述一遍,确保每位同学都能跟上教学进度。随后教师可以进行下一个问题的设置,教师这时可以加大难度:“课文以什么为线索?”这时能力有限的同学可能回答不上来,教师不应直接告诉学生答案,教师要主动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是启发式地告知学生:“我们这篇课文的题目是什么啊?”这时学生就会恍然大悟,知道“新装”是全文的线索。教师通过设置阶梯形的提问,可以循序渐进地使学生思考问题,给学生一个思考的空间。由易到难,层层加大问题难度,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充分提高。

4.运用灵活教学,积极带动学生思维

据了解,我国教师为了减少备课时间和精力,仅仅在语文课堂上照本宣科地讲解课文内容,使得课堂氛围沉闷低落;且部分学生“身在曹营心在汉”,注意力无法集中在课堂上,思緒已经飞到窗外,无法带动学生的思维,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为改变这一现象,教师应运用多媒体或有效手段,使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活跃学生的思维,进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在讲解《苏州园林》一文时,教师不能仅单单地讲授课文内容,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这样学生会大大降低学习语文的兴致。为了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教师应该做好备课工作,提前在课下收集有关苏州园林的图片、视频或资料,并将其运用到教学课件中,在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播放观看,使学生直观感受苏州园林的意境美。教师可以借此机会向学生提问苏州园林的美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道:“体现在数量众多!”“布局别致匠心!”还有同学不甘示弱:“体现在建筑巧夺天工,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同学们都哈哈大笑,课堂氛围一下被带动起来,运用多媒体方式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切实感受到语文的魅力所在。

5.开展小组合作、学生思维产生碰撞

小组合作教学是初中语文课堂中常见的一种教学方式,开展小组合作可以有效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思维可以在交流过程中产生摩擦,并为课堂注入新的想法。因此,任课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将全班同学平均分为几个小组,教师来设定问题,使小组学生进行辩论,在辩论过程中,学生的思维相互摩擦,以此来达到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在讲解《观沧海》一文过程中,在学生了解文章大意后,教师可以提问“本文以什么字统领全文?”将全班同学分为不同小组,引导其在组内互相讨论,每组派出代表发言,一位同学说:“是‘观’字,含义是观看,本文先写实景,再写虚景,表现了诗人宽阔的胸怀大志。”此时有小组代表提出了不同的意见:“我们小组认为是‘若’字统领全文,‘若’是好像的意思,突出曹操有为国家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还有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因此我们组认为‘若’字统领全文。”每组同学据理力争,他们的思维在一次次争辩中相互碰撞。这种教学方式摆脱了传统教师在课堂中占据课堂主体的地位,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讨论,不同的思想进行碰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6.课后独立思考,夯实学生思维能力

教师布置作业是巩固学生课堂学习成果的重要方式,而部分教师在作业中布置大量习题,或者使学生机械地抄写课文知识,这一方面加重了学生的课后负担,另一方面也很难起到在作业中锻炼学生思维的作用。因此,教师除了布置常规作业外,可以再适当布置相关思考题,锻炼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在教学课文《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时,教师讲解完课文内容后,可以在课后布置一个开发学生思维的游戏:“1+1=1的想象”,教师可以先进行示例:一位家长+一位老师=一张天罗地网,给出学生大致的思路,使学生在课后通过讨论、询问家长的方式得出灵感,将自己的答案记录在本上,下次上课之前预留出几分钟的时间,同学老师之间互相分享。同学分享各自的答案: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个知识的天堂、一场考试+一个分数=一根紧绷的心弦。还有同学分享出这样一个答案:一位家长+一位老师=一个坚实的后盾,同学们听到后纷纷鼓掌,她将老师的例子给出了不同的答案,真正做到了“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希望教师可以巧妙新颖地布置作业,真正使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在课后作业中夯实学生的思维能力。

7.走进实际生活,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新课程标准的改革,对学生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求学生学习语文知识,还要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联系实际生活,培养自己的语文核心素养和探索思维能力。而部分教师却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仅仅教授学生课本中的知识,导致学生缺少与实际生活联系的能力。学生若长期缺失探索思维能力,将严重影响学生语文的未来成绩。为贯彻这一教学理念,教师应该在教授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还要使学生理解作者通过文章想要表达的意图,带领学生根据文章内容,挖掘与生活有关的实际经历,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如在教学朱德《回忆我的母亲》这一文章时,若教师直接讲授课文,告知学生课文讲述的是朱德同志在得知母亲去世的消息后,怀着一颗极其悲痛的心情来撰写的一篇文章,流露出对怀念母亲的真挚情感,尽管这样学生可以直接明白课文主旨,但是并不能调动学生的感情,更不用说激发学生与课文的共鸣,无法培养学生的探索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在讲述“母亲是个好劳动、样样能干……”时,应暂停一下,使学生回忆一下自己母亲在生活中为自己及家庭付出了什么,母亲做的哪件事是最令你感动的。等学生思考片刻后,教师可以聆听学生的想法:“母亲对我的爱发生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会为我准备好今天上学带的东西,下学后会做我喜欢吃的饭菜,下雨天会让我带雨具。”这样拒绝了单枪直入地讨论作者想表达的思想感情,而是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关于自己母亲的点滴生活,来使学生对母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样才能实现培养学生探索思维能力的目的。

总之,初中语文教师应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采取课前预习、梯度提问、小组合作、独立思考等方式来锻炼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致,充分拓展学生在这个阶段的创造性思维。教师除了在教学角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外,还应注重提高自身的学科素质,这样才可以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专业解答,进而提高初中生的思想品质。

参考文献

[1]梁水泉.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探讨.新课程,2015(10).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新课程培养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2009年语文新课程《考试大纲》修订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