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精致数学课堂,让小学生动起来

2022-03-29薛改艳

中学生学习报·教研周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互动数学课堂小学生

薛改艳

摘要: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课堂组织实践时,要分析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分析其活泼好动、好奇心重的基本特点,通过构建出与学生兴趣特征相符合的生动型课堂,在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同时,也使学生更好的感知数学的魅力,理解数学的应用型特征。在课堂中,教师要通过对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变革,以精致数学课堂的打造,激发学生的自主参与,以学生的积极探究来提高课堂组织质量。

关键词:数学课堂;小学生;互动;

数学本身有抽象、复杂、枯燥乏味的特征,但小学阶段在对于学生进行数学知识讲解时,面对数学本身的学科特点,要主动探究教学组织方式变革创新的方法,通过数学魅力的展示,通过课堂活跃氛围的构建,在学生积极参与中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保障课堂组织质量。教师可以通过生动、形象、趣味的课堂打造,在数学与生活之间联系的构建下,使学生更好的体会数学的独特魅力,以课堂教学方法的持续创新,以灵活生动的课堂构建,提升教学效率,也提高学生对于数学课堂的参与主动性。

一、创新基础概念讲解方式

在数学学习中,在小学阶段的数学课堂组织背景下,基础知识是极为关键的部分,而教师在对概念、定理、定义等内容进行教学时,所采用到的这些枯燥的方法,也容易造成课堂教学氛围的沉闷,影响到学生的课堂参与兴趣。为了打造出精致的数学课堂,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的知识探究中,数学教师可以以课堂活动的创设,在活动中使学生体会知识,在学生的参与过程中使学生理解所学的内容

学生对于知识探究过程的主动参与,可以激活课堂的教学氛围,也可以打造出积极互动的课堂教学环境。教师在对定理进行讲解时,直接告知学生结论的方法,使得数学难以激发出灵活的魅力。该种简单灌输的方法,也使得数学学习成为了机械的记忆,不利于学生自主探究,不利于学生主动思考,难以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教师可以设置课堂的探究活动,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在学生逐步深入的思考下,在学生的自主探究中,使学生对于数学原理形成更加具象化的认知。“三角形内角和180度”作为数学的基本定理,教师通过简单灌输的方式直接告诉学生结论,然学生可以通过记忆的方式,完成部分的习题,但该种讲究机械记忆的学习模式并不符合数学的思维特征,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活动的设计,通过多种三角形的展示,要求学生进行内角和的计算,而小组在对三角形的三角和进行计算时,通过测量、拼接等不同的方式,也可以拓展学生的学习思维。

活动的设置既活跃了课堂的氛围,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理解了定理的基本内涵,活跃互动的课堂氛围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了小学数学的教学组织质量。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有着大量的概念,交换率、结合率等内容都可以采用活动教学的方式,通过为推导过程创设活动来使学生记忆该种定理,也了解定理背后的内涵,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导,以学生构建知识、发现知识、理解知识,加强课堂的师生互动,形成活跃氛围,也保障课堂知识学习的高效。

二、情境创设拉近距离

随着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小学教学知识也要重视情境创设的必要性通过所学的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之间的联系,使学生理解数学的应用性特征,理解数学的特殊生活价值,也在该种自主探究积极参与的课堂中锻炼学生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

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情境创设要结合差异化的数学内容,设置出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的情景。小学生的生活经验较为有限,而小学数学知识在选择情境时,要从学生的理解特征生活经验出发,通过生活数学,使学生理解数学的生活化特征意义,在日常的生活中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在计算的讲解中,教师可以设置出购物的情节,通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对于个人的生活中购物情景进行回忆,提高学生对于课堂的参与质量。

小学生虽然有着生活经验有限的生活背景,但其却对于故事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因此教师也可以为数学知识创建出故事的情景,以故事的形式呈现课堂的数学问题。为了使课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在加减计算中设置出故事化的情景,通过卡通人物与问题之间的融合来吸引学生的参与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

三、转变课堂学习方式

当前教育改革持续推进教学理念也在不断的更新,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变革传统的课堂组织方式,积极的更新教学理念,不断的创新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中教与学往往是单向传递的关系,其忽视了教与学之间的互动交流,而基于教育改革的要求,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教师在课堂上要倡导共同发展,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自主的探究,在学生对于课堂的继续主动参与中,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活跃课堂的学习氛围。

教师可以通过游戏与数学之间的结合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有效性,在对圆柱、圆锥进行学习,可以组织课堂上的捏橡皮泥活动,通过学生参与到立方体的制作,对于立方体进行调整,分析其形状的变化,既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知识,也在该种活跃的氛围中使学生感受数学的独特魅力。

虽然小学生的思维有限,但学生在不断的锻炼与实践的参与过程中,能有效的理解知识,针对于课堂所要探究研究的内容,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设置情景,通过知识迁移的方式使学生搭建出系统的知识体系。在三角形的面积计算中,教师可以通过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迁移,使学生在探讨思考中对于新学的知识进行思考与探究,通过相互串联体系构建的学习方法,学生也能从更加系统的角度对于数学进行认知,在探究的背景下掌握数学学习的方式,锻炼数学思维,也培养数学实践应用能力。

四、结束语

传统的课堂中,教师采用知识灌输的方法,难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而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小学数学可以通过创新基础概念讲解方式、情境创设拉近距离、转变课堂学习方式的课堂组织方法,运用形象化、趣味化的教学组织方式,在学生对于知识的主动探究自主构建中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探索中获取知识,在实践中理解内容。

参考文献

[1]马培发.让小学生在数学课堂充满兴趣初探[J].读写算:教育导刊,2015,000(024):P.164-164.

[2]周宏民.如何让小学生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3(11):72-73.

[3]陆文件.如何使小学生真正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J].讀与写(上,下旬),2013,000(007):200-200.

猜你喜欢

互动数学课堂小学生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浅谈粉丝经济与网络造星的互动关系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数学课堂信息化中的“三适”探究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
我是小学生
奥巴马与劳尔本周“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