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也谈德化陶瓷中的梅花装饰

2022-03-29徐志钰

东方收藏 2022年2期
关键词:德化瓷器梅花

摘要:梅花,是德化山區常见的花卉之一,它傲雪凌霜,体现了中华儿女不畏艰难、坚贞不屈的民族精神。“梅花香自苦寒来”,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梅花一直是各个历史时期艺术家喜欢创作的重要题材。把梅花运用于瓷器的造型和装饰,不但开创了明代德化瓷器创作的新局面,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明清以来,德化窑把梅花作为一种传统的造型和装饰技艺加于继承和发扬,形成了堆贴、浮雕、彩绘、印花等德化瓷器的独特技艺,从而成为我国优秀的传统装饰文化形式之一。

梅花原产于我国南方,属蔷薇科,落叶乔木,又名五福花,是我国传统名花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梅花被誉为中国十大名花之首,与兰花、竹子、菊花一起列为“四君子”,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梅花以其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在严寒中,梅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

一、梅花的精神象征

梅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具有强大而普遍的感染力和影响力。梅花于冬春开花,独放于百花之前,它既是一年中最后一个季节开放的花,又是来年春天第一种盛开的花;既是“岁寒三友”之一,又是一个美丽的报春使者。它在霜雪里炼造的挺秀刚劲的树姿、缤纷绚丽的花朵、冰肌玉滑的品格、傲雪凌霜的风骨,具有“先天下而春,禀天质之至美,凌岁寒而独开,生命力顽强不息”的品性,象征着坚韧不拔、不屈不挠、奋勇当先、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迎雪吐艳、凌寒飘香、铁骨冰心的崇高品质和坚贞气节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不畏艰险、奋勇开拓。

中国历代文人墨客对梅花情有独钟,视赏梅、咏梅、画梅为雅事。千百年来,从《诗经》到现代散文,许多颂梅的佳作流传下来,“文学艺术史上,梅诗、梅画数量之多,足以令任何一种花卉都望尘莫及”。梅花之所以成为古今文人墨客笔下的重要题材,是因为北宋诗人林逋的《梅花》被后世奉为咏梅绝唱,影响深远,诗中写道:“众芳摇落独喧妍,占断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南宋诗人陆游在《卜算子》中赞其“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元代诗人、著名画家王冕更是在《墨梅》画中有诗:“吾家洗砚池头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而“风雪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的内容,则出自一代伟人毛泽东的《咏梅》一词,更是将梅花的傲骨精神、高尚品格、神韵表现得光彩照人。国人赏梅花,不仅欣赏梅花的外表,更欣赏其中所蕴含着的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等广为人所称颂的人格寓意和精神力量。

二、以梅花为题材的德化瓷

德化窑乃古代著名瓷窑之一,以烧造白瓷著称。夏商时期,德化境内的辽田尖即已烧制原始青瓷,宋元时烧制青白瓷,明代主烧白瓷。其制品以人物塑像最为突出,如达摩、观音等,此外还有炉、尊、壶、乐器等器型,均名传于世。德化窑的瓷质优异,胎、釉浑然一体,色泽光润明亮,如脂似玉,洁白之中又闪牙黄,被称为“象牙白”“猪油白”,为当时中国白瓷之代表。德化窑白瓷曾大量远销到日本、印度、伊朗、埃及和欧洲等国家,法国人称之为“中国白”“鹅绒白”。清代德化窑继续烧制白瓷,但产品以日用器皿为主,诸如梅花杯、八仙杯、花瓶、文具,釉色白中透青。此外,德化窑还烧制青花和五彩器。

德化窑种类繁多,有爵杯、梅花杯、香炉、瓶、壶、碗、洗及瓷塑等,尤以瓷塑最负盛名。瓷塑胎质优异,别有情趣,所塑人物性格鲜明、造型优美、神态逼真、风格洗练,有一种单纯的雕塑美和原材料的质地美。其中,以“明代瓷圣”何朝宗所塑最佳。

梅花着实惹人喜爱,特别是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让人百看不厌。宋元以来,以梅花为题材的德化陶瓷作品数不胜数,其数量之多、影响之广、装饰运用之多样、文化内涵之丰富,是其他花卉所无法比拟的。

明清时期,受陶瓷技艺进步和取材于德化常见的山区花卉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冰清玉洁的梅花被广泛运用于瓷器的造型和装饰之上,不但开创了明代德化瓷器的新局面,而且对后世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明清以来,德化把梅花作为一种传统的造型和装饰技艺加于继承和发扬,在碗、杯、盘、壶、瓶、汤匙以及文具等很多器物上都装饰梅花,有的用堆贴,有的用浮雕,有的用彩画,有的用模印,形成了德化瓷器作品中的一道独特风景线。

在众多以德化瓷为载体、使用梅花为题材的陶瓷作品中,当属冠绝一时的梅花杯,其堪称明代德化艺术日用瓷中的佳作,以及“日用瓷工艺化”的典范。德化窑梅花杯名噪一时,其造型新颖别致、装饰典雅优美,器身下边用捏塑而成的梅花枝干围成脚架,缠绕并托起器底,梅花枝杆成架形附着,既起装饰作用,又当杯的足架,足架与杯底虽略有空隙,却融为一体,显得朴实庄重。杯的外壁一边贴有数朵盛开的梅花,一边贴梅枝及花萼,衬托着几片叶子,枝叶挺拔,富有生机。在这样一只小小的梅花杯上,就荟萃了捏塑、印花、堆刻、贴花等多种瓷塑工艺,可谓是巧夺天工,做工极其精美,造型质朴、工艺洗练,体现了德化瓷器注重内在精神和质材美感的审美取向,堪称匠心独运的德化窑精工之作。此种梅花杯大多采用“象牙白瓷”制成,施釉相当均匀,釉质极为细腻柔和,莹润可爱,既充分体现了德化白瓷器所特有的美感和质感,又将梅花傲雪耐寒的品格、清雅素艳的风韵近乎真实地展现在瓷器之上。这种器型不管从哪个方向看都非常精美,可以说是匠心独运、技艺高超,真正做到造型、装饰和釉质的完美统一,它们既有实用价值,又有美学价值,既可作为饮器,又可作为装饰品陈设,就是作为饮器,也可从中得到美的享受。这种梅花杯作为外销产品传到英国,曾被皇家当成珍品保藏,当年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的陈列室里就珍藏着这种类型的梅花杯。

还有的用瓷塑的手法雕制梅花作为盆景,在国外取得很高的荣誉。民国初期,德化瓷塑艺术大师苏学金就是将运用传统技艺雕制的瓷梅花送到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展出,获得金奖。这种瓷梅花,突破了德化白瓷瓷塑传统取材的范畴,花卉成为瓷塑创作的独立题材,最终出现了一个属于花卉的工艺美术创意、生产及制作的陶瓷产品领域,开辟了新市场。

三、主要装饰技法

陶瓷綜合装饰是陶瓷艺术整体中表现最为直观、独特的,也是当今陶瓷艺术创作中常用的一种手法。如将雕刻、划花、雕塑等和釉上彩绘、釉下青花彩绘、印花、贴花等不同的装饰方法综合运用,表现形式丰富多彩,其作品层次分明、对比强烈,给人以变化多彩的视觉效果。德化陶瓷的装饰艺术十分精湛,装饰手法丰富多样,它充分利用德化白瓷质地纯白、杂质少等特点,塑造出各种艺术品,成为德化瓷器的艺术特色。

据目前所存可见,德化窑历代陶瓷中以梅花为题材的主要装饰技法有:

刻花:刻花也叫刻划花,是宋元时期德化窑广泛采用的一种装饰方法,它比印花更为活泼生动。这个时期刻花最盛行的是篾状纹,在器物做成之后,使用山区特产竹篾工具,在湿坯体上刻划出不同的纹饰。上釉烧成后,形成釉下暗花,常见于盘、碟的内底或杯、炉、尊等的外壁。其花纹纤细、构图疏朗,手法轻快简练,自由豪放。

在明清时期德化窑的瓶、盘、碗等瓷器上,就有很多的梅花图案。其充分利用德化瓷胎釉本身洁白如玉的质地美,在坯胎上采用半刀泥技法刻划出梅花纹饰,盛开的梅花花瓣与莹亮的釉色、细润的胎质,巧妙地组合成整体,融实用性与艺术性于一体,素净高雅,颇具特色,具有较高的制瓷工艺水平和艺术水平。

印花:印花装饰是德化陶瓷上最早发现的一种装饰艺术。从德化美湖后山和城郊云尾山、牛尾寨、四埔山等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印纹陶的编织纹来看,在数千年以前,德化就已创造了平面凹凸的雕刻雏形。到了宋元时期,德化瓷业已达到高度的成就,产品大量外销,印花成为当时主要的装饰手法。由于佛教的盛行和中外文化交流,瓷器装饰吸取融合了不少外来因素,打下了宗教的烙印,与我国传统工艺相结合,形成了装饰上鲜明的时代特征和风格。

以梅花为题材的德化陶瓷作品主要体现于明代的印盒(又称粉盒)之上,德化窑印盒的梅花装饰,多运用模印装饰技法,事先在范模上雕刻梅花纹样,压坯成型后稍作修饰,该器物便呈现出相应图案。因为这样的装饰具有工整、规范的艺术效果,加之花样、规格一致,简便快捷,能够大批量生产,且另有一番风味。

堆贴:堆贴是堆花与贴花的统称,其装饰技法是将印出的立体状纹饰贴附在陶瓷的坯胎上,然后罩釉烧制。这种手法丰富了造型,装饰效果如同浮雕,立体感强,增添了艺术感染力。到了明代,德化窑堆贴的技术取得高超成就,创造了许多前所未有的式样新、技艺高、质量好、品种多、独树一帜,为中外所欢迎的艺术珍品,其装饰技法为后世所仿效。

这种贴花、堆花常用于各种杯类。口和底呈圆形或椭圆形,形如爵形杯;如其上所说的梅花杯,其外表堆上梅花枝,枝上黏贴开放的花朵、花蕊和花叶,底周附上架形的梅花树干,作为杯的承托足架;足架与底周间还有些缝隙,器身厚重,装饰精巧,造型奇特美观。即使是小小的汤匙,也很讲究堆贴装饰,匙柄顶端堆贴一朵梅花或如意,显得格外精美。此外,传世品中的堆花菱叶形把杯、堆花八角杯、堆花螃蟹洗、堆贴松鹿杯、堆贴梅花松鹤杯、堆贴八骏杯等都各有特色。又如清德化窑堆塑梅花纹罐,器型素净,肩部对称两边各贴一狮铺首耳,铺首耳肃穆威严,外壁贴塑梅枝纹饰,梅干苍劲挺拔,花朵或怒放、或含苞吐蕾,梅枝自下而上占据整个器物腹部,在洁白的釉色上展现出生机盎然、傲雪迎霜的气势。梅花、铺首耳与器物巧妙结合,浑然一体。在这件器物上,工匠们巧妙地采用捏塑与粘贴的工艺技术、娴熟而又简洁的手法来装饰梅花罐,给人产生自然生动的联想空间,在使用和观赏中均能平添几分雅兴和美感。

镂空:又称透雕,是将某一器物绘好图案后,再用利刀雕透成花纹的装饰手法之一。德化早在明代的博山熏炉、仿铜香炉、笔筒等产品上就已采用。而以梅花为题材的陶瓷器就是将装饰的梅花纹镂雕成浮雕状或将梅花纹饰外的坯胎镂通,成两面洞透的镂空花纹。在挺秀饱满的器身上运用镂雕手法,形成粗细、疏密的对比,体现层次的丰富性和立体感,刻画了梅花的英姿。最常见的当为明代的镂空梅花笔筒,整体以交叉花卉组成,除花、枝、叶外,全部镂空,成为明代象牙白瓷中的一种特色产品。

彩绘:明清以来,德化窑的彩绘纹样中,既有釉下青花,又有釉上粉彩,其中又以青花梅花纹居多。清中期以后梅花广泛地被用作瓷绘装饰,而且多配上喜鹊以表达人们追求吉祥喜庆的愿望,主题鲜明突出,以物寓意,情、景、物融为一体。“梅花花开,喜上眉梢”给人以喜庆、吉祥如意和祝福之意。道光二年(1822)一月,一艘长50米、宽10米、重1000多吨的“泰兴号”巨型帆船从厦门港出发,朝古称爪哇的印度尼西亚驶去,船上载有2000多名乘客和船员,船底货仓里装满了主产地来自德化的瓷器。当船行至南中国海中沙群岛时不幸触礁沉没。1999年,打捞出水的“泰兴号”沉船上,德化窑青花瓷多达35万件。这些瓷器主要是碗、碟、盘、杯、汤匙等之类的日用生活饮食器皿,其中的装饰图案就有不少以“梅鹊”为题材,布局疏朗,笔法流畅,充满了生活气息。

明早期至清早期,德化窑以精湛的堆贴、捏塑等技法创造出了一批犀角形、圆口形、椭圆口形、瓜棱形、八棱形和手把形等造型优美、装饰典雅的梅花杯艺术日用瓷精品,其造型工艺特征对后世产生了影响,同时也对当前德化窑陶瓷的发展和创新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新中国成立后,梅花装饰这种传统技艺在德化的瓷业中仍被广泛地运用,不仅作为日用瓷、陈列瓷的装饰,还雕制梅花盆景。东漈瓷厂生产的色釉咏春茶具,以腊梅枝干为图案,采用浮雕和点浆技艺,把迎霜傲雪的梅花雕绘得栩栩如生,并与整个壶、杯浑然一体,立意清新,构图巧妙,富有生活气息,很受国内外市场的欢迎。

德化古代瓷器的装饰艺术,来自人民群众的艺术实践,题材也是民间喜闻乐见的。梅花题材历久不衰,具有高度的装饰性和极高的审美价值,并且给予人们无限美好的愿望。这种民间艺术有深厚的生活基础,鲜明的民族风格,坚强的生命力。可以说,无数聪慧的德化陶瓷艺人不断实践勇于创新,创造出了许许多多的梅花精品。梅花的陶瓷装饰作为我国传统的装饰文化形式之一,是我们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值得我们去借鉴、继承、发展与弘扬。

参考文献:

1.P.J.唐纳利.“中国白”——福建德化瓷[M].英国:伦敦费伯兄弟出版社,1969.

2.福建省博物馆.德化窑[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7.

3.徐本章,叶文程.德化瓷史与德化窑[M].香港:华星出版社,1993.5.

4.德化陶瓷研究论文集编委会.浅谈明代德化梅花杯[C]. //德化陶瓷研究论文集,2002.8.

5.黄春淮,郑金勤.德化青花五彩瓷全书[M].福建:福建美术出版社,2003.10.

6.郑金勤.窑火映红的天空——探访德化古窑[M].福州:福建美术出版社,2009.8.

7.林合龙.德化陶瓷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2004.12.

8.叶文程,林忠干,陈建中.德化窑瓷鉴定与鉴赏[M]. 江西:江西美术出版社,2001.12.

作者简介:

徐志钰,男,1971年6月生。现为国家二级技师、泉州市第六层次人才、泉州市陶瓷工艺美术师、泉州市园林艺术工程师、德化技能大师、德化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福建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福建省刻字研究会理事、中国古建筑营造工艺大师。其多年从事书法、美术、木刻、瓷雕、篆刻,并以独具特色的刻瓷技艺享誉,集绘画、书法、刻镂于一身,聚笔、墨、色、刀为一体,得到业内和市场的广泛认可

猜你喜欢

德化瓷器梅花
德化白瓷创作的传承与艺术创新
德化白瓷,从地方民窑到“瓷界新星”
德化一中校长陈荣天到访香港福建希望工程基金会
梅花
中国的名牌瓷器
德化一中校长陈荣天到访香港福建希望工程基金会
梅花
为什么梅花能在寒冬开放
高傲的瓷器
2008年至2016年4月罐类瓷器成交TOP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