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油画本土化
2022-03-29林家敏谭丽娜
林家敏 谭丽娜
摘要:当代绘画形式多样,各类艺术家奇思妙想,进行各种实践创新以便跟随时代步伐,“百花齐放”是新时代的绘画面貌。本文通过写意油画这一视角,探讨当代中国油画的发展面貌、内涵特征、表现形式等。“写意油画”的出现,是中国艺术家发扬传统文化的体现,是艺术家“寓情于景”的传达。
关键词:写意油画;本土化;意境;文化
一、中国写意油画发展之时代背景
在油画的语言中, “意”与形象之间有着一个相对长时间的渐生的关系。艺术家用目光感知万物,又以心灵和精神受触动而体察万物,再以油画的表现形式来感发这份情愫。油画自西方传入中国,历代油画家致力于油画本土化进行各式各样的探索。既有林风眠运用油画对于中国传统仕女的描绘,又有吴冠中黑白泼墨般江南烟雨的表现。吴冠中的江南小镇,着力体现江南烟雨朦胧美,黑与白、浓与淡的背后,是独立探索、大方自信的精神指向。林风眠也曾说:“画仕女画最重要是接受来自中国的陶瓷艺术,创作时,是凭收集的材料、凭记忆和技术经验去作画的……通过对自然的感受和记录,将色墨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解决中国画与西画在材料问题上的异质性,最终找到了一种属于自己的绘画语言,使‘中西融合成为可能,在诗化的风景中表现出生命与热情”1。
在探索将西方绘画本土化的过程中,油画艺术家在吸收传统艺术的养分的基础上,与现代时代元素结合,用以表现中国人独特的精神内涵和审美趣味,从而使得油画趋于本土化与中国化。徐悲鸿掌握西方学院派绘画技法,承袭欧洲十六世纪古典主义绘画的传统,为我国写实主义绘画创作奠定了牢固的造型基础。林风眠对当时中西式融合的绘画技巧加以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明确提出了“调和中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的号召,创作出了自己独有的绘画风貌,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林派2。罗中立的《父亲》立足传统、深入生活,以巨大的尺幅展现新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这也是新中国油画教育和创作所追求的清新质朴、奋发向上的泱泱大国气度与中西融合、推陈出新的学术方向。因此,中国写意油画既在前辈们探索油画本土化、中国化的道路中形成,又与当今弘扬文化自信,发扬传统文化,使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让更多的人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的追求相符合。
二、写意油画之“意”的表达
“写意”这个代名词大多是指中国画中与工笔画严谨画风相对的豪放不羁的画风。自宋代以来,文人士大夫对严谨、工整、细腻的青绿山水以及行家画不足以表达怅然之意、抒情之感而创新的表现形式,亦称为“写意画”。写意画可追溯至唐代诗人王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3。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即画、画即诗,这种诗画一体的传达,正是文人墨客所追求的意境的体现。真正的写意中国画在宋代兴起,以苏轼、米芾等人为代表,开创绘画新风格。宋代发展的写意画在元代达到顶峰,“元四家”——黄公望、倪瓒、王蒙、吴镇等人在追寻苏轼等人的步伐中继续向前寻求精神的传达,所画之物不拘泥于形体,重在抒情达意。运用笔墨浓淡深浅之变,展现出姿态万千的景色,传达画家内心深处之情。倪瓒的《寒江独钓图》,一叶扁舟飘荡在一望无际的湖面中央,运用大面积留白表现江水浩淼,营造出淡远的意境。留白是中国画特有的绘画方式。而把“写意”与“油画”组合一起,“写意”就重在强调“意”的表现,注重“意境”的营造。这就与传统油画中的“写实性油画”与“表现性油画”有所区别。
写实与表现可谓两种不同绘画的表现形式,写实油画在西方油画发展史中占据大量篇幅,古希腊、古罗马、文艺复兴至19世纪的欧洲绘画,大多偏向于写实风格,追求细腻、客观真实地表现所要描绘的对象。而自20世纪以来,欧洲绘画受工业革命以及照相机的发明的影响,写实绘画遭遇冲击,表现型绘画兴起。这或许是由于照相机的发明,传统写实形象绘画已不占优势,画家们只好另辟蹊径,在照相机无法展示的色彩上下功夫的结果 。
表现性绘画与写实性绘画关注客观事物侧重不同,表现性绘画注重的是表现画家本人的思想情感与内心世界的主观能动性。写意油画的核心不在于是否客观描绘,而是意境的传达。在中国写意油画双年展中,有部分作品是较为写实类型的,如郑中凯的《工地日记》、谭继龙的《生产时光》、杨东才的《2020寂静海岸线》等一系列作品。这类作品在造型上可以说是写实的,但它们的意境营造也使它们被称为写意油画。杨东才的《2020寂静海岸线》画面中描绘的近景为几棵胡杨树,远处是与海天交际辽阔无垠的海岸线,这作品的结构形式与元代画家倪瓒三段式、一江两岸式构图结构,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在描绘一个水不流淌、花不開放的世界,一种近于不动的寂静宇宙。这没有一片游云,也没有一声喧闹,几乎把所有的“活之意”都榨去。但是,画家们却透过这几近死寂的画面,寄寓着自己的宇宙生命感与社会历史责任感。就像韦应物诗中所说:“万物自生听,太空恒寂寥。还从静中起,却向静中消”4。这种“寄情于景”正是艺术家运用国外绘画手段与中国主题绘画相结合的成果,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发扬传统文化的光辉。写意油画家们运用中国画的表现方式与油画这种特殊媒介结合,为新时代艺术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也为中国油画开辟了新天地。
三、中国写意油画之“写”的传达
“写中国精神、传中国内容”是当代油画蓬勃发展的核心支柱。西方绘画传入我国已历百余年,在古老而厚重的中国文化底蕴鼓舞下,一代代绘画家矢志不渝探索着中国画传统美学精神与西方现代美术形态之间的融通,努力追求“写意油画”的新发展,才构成了今天中国绘画艺术发展的新形态。这同时也体现出我国油画家们的人文自觉与现代意识的觉醒。近些年来,写意绘画的发展更是势头迅猛、成就丰硕,已蔚成我国新时期、新格局下当代绘画的主要学术风向。在中国写意油画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乡村劳动人民的身影,可以看到城市建造者与守卫者的身姿,还可以看到青山绿水的新风貌。不同的身姿与情景,不同的目光与关怀,重重望远,莘莘动情。我们在这些作品中,在这些被画家描绘的碎片中,在这重重的目光与关怀中,总能感受到画家们随时代变化而散发出的关爱之情,感受到那种与都市人相通的市井风神。“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5艺术家们的交叠而又一以贯之的关爱正有这种豪迈之情。
“写时代精神、传时代内涵”。每个时代的精神内涵都是独一无二的,而优秀的艺术作品总是能彰显其独特的时代特性。当代画家范迪安先生的大写意绘画,从图像性、符号性等议题研究了中国文化的实质与思考方法,其创作内容反映了在全球眼光、当代经验影响下,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转化。现代画家徐冰先生曾说“这个社会进入现代,我就是现代艺术家;进入当代,我就是当代艺术家;回到中国,中国是最具实用性的地方,我就应该是最具有用性的中国艺术家”。徐冰这番表述以及他的作品都体现了这个时代最大的特质——多元性,艺术不再只有纯粹传统的审美,具有更加多元化的解释,而艺术家的身份也在不断突破传统的定义,在具体情境之下可獲得新的内涵。艺术创作所表现的内涵可以是“过时的”,可以是超前的,也可以是当下的,但不论哪种,都无法避免从属时代的“现代视野”,而“现代视野”的形成就依赖于艺术家所处的社会和时代。观中国写意油画家们的作品,城市、乡村、小巷、街道、海岸,所表现的内容正是“现代视野”下的景象,消防员、建筑工人、农民形象等,所表现的人物正是“现代视野”下的人物。
四、中国写意油画之表现形式
油画独特的覆盖性强、易修改的属性区别于传统中国写意画笔墨速干、不宜修改的特性,给予画家们营造空间意境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当代油画不仅在题材上与传统绘画有所变化,表现形式上也多种多样,平涂式、厚涂式,加之各种综合材料的运用,也使其画面更具冲击力与体量感。中国写意油画家张杰的作品《陪都依稀》选用方式是碎片集锦式的。化整为碎,复又缀碎为整,用这种方法,让城市立起来,成为斑驳云烟似的背景,成为城乡迁徙者蓦然面向的周遭。中国写意油画家郑志慧的作品《家园》则选用平涂式方法,运用不同色块的整合构成统一整体的画面,营造出简单、平静、舒适的气氛,契合家园温馨的主题。以上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的画家选择不同的表现形式以展现不同的意向意境与风景面貌。
除碎片集锦式与平涂式绘画方法外,写意油画家们还经常利用切割的方法的塑造。运用这种塑造方式常常能营造出非凡的意境、斑驳的肌理,深远的空间,如烟似雾的渲染。在绘画题材选择上,除城市碎片外,他们还乐于跟随古代文人墨客的步伐,描绘山峰的雄伟、大川的辽阔,寒光远山,重峦叠嶂。运用大笔触描绘的形式,惬意挥洒,抒发心中逸气,“逸笔草草,不求形似”,斑斑驳驳、层层叠叠形成一种交叠写意的沉郁效果。谢森的《苏巴什·遥远的夕阳》、王锦涛的《城市重构系列》 李和的《山村夕照系列》、姚枫的《纵横征程》,在这些写意油画作品中,凝结着关怀无尽的交叠的目光,跬着泼洒挥抹的交叠的写意,汇成极具国风写韵的风神。绘白云烟山、蕴山川的风韵。在这里留白这种中国画中的绘画方式运用到油画中与油画色笔的多种技法结合,常常能塑造出山川磅礴的气度、缭绕的云气。
五、中国写意油画之展望与期许
中国写意油画是油画本土化的体现,也是继承传统的表现。历经前辈艺术家们坎坷探索,才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的油画形态。纵观油画发展历程,可以看出是在不断吸收借鉴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油画风格。巫鸿先生在《美术史十议》中曾言:“提倡复古者并非是要全然不变地‘恢复或‘恢复真实的古代,而是把将来折射为过去,通过对某种遗失形象的回忆、追溯和融合实现一种当代的艺术理想。”6这对于当代艺术创作来说,传统依然是创新取之不竭的源泉。只有立足传统,不断创新,才能紧跟时代步伐,创造出更多符合时代、服务人民的作品。
“画什么,怎么画”,这个命题一直是历代油画家们致力于探索的。绘画要体现时代的多样性,展现不同的审美情趣。无论是中国画还是油画的评判标准都应以中国的标准来进行。西方油画传入中国才100多年的历史,最初我们跟随外国大师的步伐,学习他们的绘画风格,以西方之标准评价衡量中国的艺术品。这是一种错误的方式。不仅是我们绘画面貌的改变,亦是传统绘画标准的“重生”。中国绘画的本质早已体现在古代绘画理论大师的作品中,“气韵生动,骨法用笔,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摹写”对意境、色彩、构图、用笔都做出了详细的解释,这就是区别于西方艺术的最根本特征。当然在今天这个时代大融合的背景下我们学习西方也是必要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如何在相互学习交流的过程中保持自我“本性”。中国绘画发展过程中不断借鉴其他艺术并运用到创作中,赵孟頫以行书入画,“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方知书画本来同。”7绘画与书法笔墨相通。吴昌硕以篆书入画,所绘作品构图新颖,敷色大胆而自成一派。在中国画中如此,在学习西方油画的过程中也必不能丢弃传统文化。
20世纪30年代,学习西方油画在国内掀起热潮,“决澜社”崛起。这一时期,傅雷先生就以超前的意识感受到中国油画发展的弊端,其曾在《我再说一遍:往何处去?往深处去!》中说:“幽闭在因袭的樊笼中的画家或自命为前锋,为现代化的洋画家,实际上都脱不了模仿,不过模仿的对象有前人和外人的差别罢了。”8这就启示艺术家们要摆脱照抄生活、复制生活的模式,真正做到“术”的表现。所谓“术”即是“美术”中的“术”,美因术所体现,术常常表现于空间、体积、造型中,在绘画过程中要经过长期观察,不断积累,使之基础坚实,在画面中体现“术”,进而展现“美”。在这个图片化泛滥的时代,把握艺术语言的本体化,发展创作规律,努力探索中国的绘画语言和精神面貌,正是新一代青年画家们的使命和追求。
如今中国写意油画的兴盛,展现出中国油画创作有质的飞跃与大的转变。中国现代的这些写意油画家在艺术实践和艺术追求过程中慢慢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特征,推动了现代写意画风的形成、发展,使得个性的中国写意油画从不成熟到成熟,以不可阻挡之势奔泻而来。相信在不久的未来,中国写意油画作为中国式油画,将以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真正走向世界,使得中国油画作为一种视觉图像承担起传播中国文化、传播传统文化的使命。
参考文献:
1.王晓明.再论林风眠的“调和中西”艺术思想[J].艺术百家,2011,27(S1):237-240.
2. 刘石.诗画平等观中的诗画关系——围绕“诗中有画”说的若干问题[J].文艺研究,2009(09):41-52.
3.朱良志.水不流花不开的寂寞[J].艺术百家,2009,25(05):52-62.
4.唯先.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纪念杜甫诞辰1300周年[J].探索与争鸣,2012(07):82.
5.刘诗源.美术史的视野——浅议巫鸿《美术史十议》[J].艺术教育,2017(17):144-145.
6.崔庆中.元代赵孟頫的“书画用笔同法”及其影响[J].公关世界,2018(02):71-77.
7. 洪新发.当代油画本土化思维初探——浅谈中国油画意象表现与审美[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2(4):2.
8.张文亮. 画为心迹——浅谈油画本土化[J]. 中国油画,2019(2):1.
作者简介:
林家敏,硕士,长春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美术、油画
通讯作者简介:
谭丽娜,硕士,长春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美术、油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