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多媒体实现小学语文习作生活化教学
2022-03-29申洪政
申洪政
摘要:《小学语文课程标准》针对第三学段的习作目标明确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见识的丰富自己知识水平,珍惜并重视个人的独特体验,积累大量习作素材。多媒体的制作不但可以把自己的生活化经验和习作融合一起,更可以在生活中不断地累积素材,不断地收获,而习作也会在这种过程中逐渐地变被动为主动,因此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将会进一步的提高,而作文的趣味也将会更加浓,多媒体的制作让小学生不仅能享受到自己创作的喜悦,同时也能让小学生不再将习作和生活化割裂开来。
关键词:多媒体;小学语文;习作生活化;教学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多媒体技术和小学生的习作生活化教学被引入教育教学过程,多媒体的图、文、声并茂甚至有活动影像等特点,使学生的阅读对象不仅有文字和图片,而且有还有很多生活的习作,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小学生的自信心的有效途径。
一、培养学生走进习作,留心观察生活
在他们刚开始接触习作的时候,我们就不断地引导他们要表现自己心中真挚的感觉,要实现我以我手写我心,但有时我们也常会发现他们习作中许多文章/许多人也存在着一样的情况,小学生通过范文模仿,甚至编了作文。所以,有很多小学生的习作生活化中经历跟写作没有一点关系,也不是在写自己内心真实深处的想法,而是为了完成任务而习作。如果习作脱离生活化又不能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那么习作的内容一定也是没有感染力,更不用说能写出小学生内心的感触了。正如著名文学批评家苏珊桑塔柯认为:“伟大的作品是分泌出来的,而不是挤出来的。”因此,习作一定要在和生活化相互结合的基础上非常自然地流露出来。
所以,基于上述问题我想通过运用多媒体的制作培养小学生,将文学习作与生活化教育有效融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2011版中也明确提出:作文教师要积极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传播的优点,丰富作文表现形式,调动作文兴趣,以扩大小学生创造性表现、展示交流成果和互相评改的机会。
经过很长时间的指导,在小学生的制作中不难发现,小学生的习作已经能结合生活化写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例如:记得上一次,大雪突然下起来的时候,小学生就情不自禁地拍下雪的场景以及扫雪的画面,并写下好的文章。例如:在校园的生活化中,小学生会抓到不同场景去描写,“一次体育课”“一堂有趣的体育课”小学生都能把所见所闻记录下通过制作多媒体然后分享出来。首先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以前大部分地强调所谓写作的思想性,用孩子根本不理解的思想去强制他们写作,让孩子自由的精神和纯诚的灵魂都得到了窒息,直到压抑并扭曲着孩子的心灵。接着,应试教育也将儿童习作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创作技能传授推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让功利因素和限制掩盖着儿童真正的情感和思维活动,让儿童习作完全丢掉了生活和生命的本色。因此,不难看出生活化处处都是写作素材,通过每篇制作不仅让小学生积累了生活化中的写作很多素材,也让小学生不再害怕恐惧习作。
二、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兴趣
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自觉地充实自身的生活见闻,重视个人的独特体验,积累习作素材。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使小朋友从生活化中仔细地观察,并用镜头记录下最能打动自己心灵的生活化瞬间,如果没有及时记录也可采用动画的形式画出来,然后上传到多媒体当中,让小学生将自己的观察通过绘声绘色的形式将自己的内心世界表达出来。当学生们知道习作应该来源于自生活,学生就会对周围的事物产生兴趣而来观察。其实,写作教学一定要贴近小学生的实际,让小学生喜欢动笔,善于表达,应该引导小学生关注现实生活,热爱生活化,积极的向上,表达真情的实感。愿意将自己的分享讲给他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等。基于《课标》对习作的要求,不难看出习作对于写作过程的重视,因此,要让小学生从想写再到会写,并不能单纯地依赖老师在有限的时间去教,因为老师在教授中面对的是知识储备量不同,认知能力不同,理解能力不同的孩子,因此,小学生的习作很难在课堂中有更多时间去提高。因此,让小学生通过制作多媒体的形式,让小学生到生活化中去观察,去捕捉素材,更加多元的,多角度的去尝试,使他们能够更积极地走进社会生活化去观察,去发现,去积累。
三、培养学生学会分享,传播正能量
多媒体的制作让小学生不仅能分享自己创作的乐趣,更能让小学生不再将作文和生活化割裂开。去梳理每个孩子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和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在不知不觉中让习作在实践中得到提高,同时每个小学生都能感受到习作的快乐,让小学生成为习作的最大受益者。通过现在经常使用的推广率很高的多媒体软件,让小学生每周进行一次制作,小学生在这一周的七天里用手机或者用画画去捕捉生活化“健康”“乐观”“正能量”的一点一滴,然后进行多媒体制作,制作以后分享在自己的朋友圈,分享在班级群里,再通过家长、老师们、同学进行分享,得到更多人的评论,并且在评论里去发现问题,例如:错词,错句等。这样一来多媒体制作也正好和《课标》中“留心周围事物,喜欢上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将自己的习作分享给别人,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喜悦这一目标相吻合。小学生还可以将自己平日积累的自己喜欢的美好的文章在家长或者老师的帮助下发表到阅读平台,这样可以与更多人分享,并能得到更多人的建议和意见,这样不仅兴趣不断得到提高,在与他人分享的过程中习作的能力也在他人的指导中得到了提高,文章的分享不仅让小学生乐于习作,也对小学生的习作有推动作用。
结束语:因此,利用多媒体的制作不仅能将自己的生活化经历与习作结合起来,更能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地积累,不断地收获,习作也会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地变被动为主动,小学生写作的自信心也会也来越强,写作兴趣也会越来越浓厚。让小学生的每一篇习作都是有生命力,有温度的。
参考文献:
[1]温运春,何秋荣.巧用多媒体优化小学语文习作评价[J].情感读本,2018(23):106.
[2]李永清.淺谈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应用路径[J].考试周刊,2019(47):57.
[2]孙欣.找寻生活中的语文元素——浅谈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模式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4(21):122.